吕晨丽 邓芳丽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别强调,一个幼儿身心健康的标志就是要看他身体发育是否良好,情绪是否乐观愉快,体质是否强健,动作是否协调,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呢?文章以此为论点,联系实际,重点探讨了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策略,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发展;健康成长
一、构建和谐人文环境,提升内涵建设
(一)创设关爱的情感环境
李镇西教师说过:“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其说是一种本能,不如说是一门艺术[1]。每天清晨,在教室门口,幼儿教师都要充满热情地迎接每位幼儿,和他们说几句话,或者一个拥抱,陪伴他们入睡……这些小小的举动都会在幼儿心中埋下温暖的种子。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对幼儿无条件的爱、和幼儿说话时蹲下来的姿势,赞许的目光,温柔的话语,都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接受、尊重、欣赏和鼓励,在幼儿心中筑起了最美的风景线。在教育的天地里,爱心滋生着工作的责任心,润滑着师幼的甜美关系,滋润着幼儿的心田。
(二)创设自主的活动环境
自主的活动环境对幼儿的个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人具有趋乐性,当幼儿在自主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活动能产生美好的体验,会自由地追寻自己感兴趣的事,成为活动的主人[2]。幼儿园可以在户外,专门为幼儿开设一面“自由涂鸦”墙,让幼儿每隔一段时间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在上面构思不同的主题,也可以让幼儿分工合作,设计出自己心中的作品。每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大家欣赏时,就会感受到合作的快樂,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也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所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幼儿的成长的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应和幼儿园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此,幼儿园可以借助一系列平台让幼儿教师、家长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成立“落地式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唤醒讲座”等多种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科学的育儿思想,引导家长对幼儿教育行为有所认识和理解,通过家园的紧密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二、关注情绪变化,保障幼儿心理健康
有学者曾说:“虽然关注幼儿的身体发育规律,以保证幼儿身体健康自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忽视幼儿心理方面的引导。”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关注幼儿在情绪方面的变化特点,如果发现幼儿在心理方面的变化,要多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以保证幼儿拥有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3]。
如,中班下册主题二《亲亲抱抱》一课学完后,我发现有个叫毛毛的小女孩情绪低落,既不说话,也不和其他幼儿交流,于是我趁着室外活动的时间和她进行了交流。原来毛毛的妈妈和爸爸吵架回姥姥家了,今天上课的内容使她想起了妈妈,所以感到不开心。我先安慰了毛毛,使她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通过微信联系到了她的父母亲,希望他们为了孩子早点和好。第二天毛毛高兴地告诉我:“妈妈回来了,又可以抱她了。”对于小孩子情绪的不稳定或者心理变化,成年人单方面地认为只是为了某个玩具的归属权,或者是为了几个不起眼的零食,但是这些“认为”都错了。其实幼儿的内心比较敏感、脆弱,尤其是来自家庭中父母亲的态度变化,对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影响更大,这就需要教师在观察的同时,及时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引导孩子及时走出心理“阴霾”。
三、重视幼儿自立自理,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一)适当放手,鼓励自立
在成年人眼里,小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大人呵护和保护。于是,不管穿衣吃饭,还是社交出行都一一包办代替,唯恐孩子受了“委屈”,其实这样反而助长了孩子过于依赖大人的不良习惯。因此,家长和教师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在一次次尝试中学会生活自理,在一次次挫折中学会自我保护,这样才能变得阳光自信,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要引导幼儿主动参加园内集体活动,能与小伙伴友好相处;要经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了解成年人的劳动与自己的关系;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不依赖大人、独立做事的习惯。与此同时,在平时的引导教育中,既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积累基本的生活经验,掌握简单的生存技能,在学会自理的同时,学会尊重成年人的劳动成果,进而养成自立自理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规律生活,健康成长
如果说自立自理的生活习惯、分享与合作意识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那么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则是孩子快乐、健康的又一个重要因子。大家都知道,幼儿的任性和乖张也是让家长和教师头疼不已的问题,他们该吃饭的时候不吃,该休息的时候不睡,总是和成年人的生活“唱反调”,生活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这样就使得家长焦虑,教师着急,既影响了自身的身体健康发育,又影响了亲子关系,进而影响到家庭的幸福指数。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首先不能焦虑,也不能着急,要静下心来观察幼儿的举动,反思自己的做法,然后再和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分析规律作息的好处,然后制定作息计划,安排作息时间,最后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进而督促幼儿按计划“执行”。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只要孩子能自觉遵守,自然就会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四、鼓励家园配合,发挥合力作用
首先,家园配合为健康教育活动开辟了通道。例如,有的健康教育活动中渗透了科学领域的探究,需要幼儿在活动开展前期进行调查,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辅助幼儿的调查顺利进行,帮助收集更多必要的活动资料,便于幼儿在讨论交流中建构经验。其次,家园配合为健康教育活动延续性提供保障。健康教育活动中的领域渗透不一定要在一次健康教育活动中完成,因此延续领域渗透十分必要。除了在幼儿园,幼儿的家庭生活也应贯彻健康教育,在家庭中积极延续。家长的积极配合是家庭生活中健康教育延续的保障,有利于促进幼儿经验获得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结束语
总之,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提升身体素质和知识素养,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感意识,就有助于他们在愉悦的生活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玉凤.立足家园共育 助力幼儿成长[J].好家长,2020(95):13.
[2]马训青.学会放手,让幼儿健康成长[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74.
[3]李红.家园携手助力幼儿健康成长[J].中华家教,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