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涪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新月派的诗人提出了“三美”的主张,认为新诗应该具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就体现了他对美的追求。接下来,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音乐美
闻一多先生说过:“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因为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其中的文字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该诗语言清新,通俗流畅,不事雕琢,就像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节奏舒缓流畅,和谐自然,轻柔委婉而略带忧伤,拨动着读者的心弦,極富音乐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第一节诗奏响了诗歌的主旋律,舒缓、柔和而略带忧伤,表达了诗人离开康桥前的不舍。“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此节诗带有多处“颤音”,一起一落,给人以一种抑扬顿挫之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诗人仿佛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软泥上的青苻,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是一个节奏感较强的“乐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情。"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节诗转为低沉的音调,却又在一瞬间拔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康桥的一草一木纵然很美,然而它就像一个美好的梦一样,随时都会消失……这首诗每节两韵,节节转韵,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单韵母,如第一、二节的“来”“彩”"“娘”"漾”等。诗人还在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使用了“轻轻”“悄悄”等叠词,使之首尾呼应,同中有异,富于变化;就如交响音乐中“A——B—A”式的曲式结构,是“呈现—展开—再现”的艺术体式,有余响不绝的艺术效果。综观《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节奏分明,和谐自然,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很好地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徐志摩曾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再别康桥》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诗人的诗学主张,具有音乐美的特征。每句诗随着感情的变化而换韵,这与闻一多先生的《死水》可谓一脉相承。
二.建筑美
闻一多先生说过:“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
建筑美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整体外形上。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限定每行的字数要一律相等,但各行的字数不应相差太大,以求齐整之感。再者,第一、三句诗最好短一点,第二、四句诗最好长一点,形成错落有致的美感。
在《再别康桥》中,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每四句诗为一节。每句诗的字数为6至8字。诗句错落有致,参差变化中又有齐整之感。
三.绘画美
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新月派的诗人认为新诗应该具有“绘画美”“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侬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在《再别康桥》中,诗人将现实和回忆衔接起来,力图展现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是在写康河的美,为实写。"柳”与“留”同音,古人常常通过咏柳来表达离愁别绪。“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他先是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下的新娘(微风拂过,摇曳的柳条就像新娘的发丝),又将树荫下的一潭清泉比作天上的彩虹(清泉虽美,却如彩虹一般早晚都会消逝)……诗人将康桥的美景描写得如画一样美,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徐志摩对于细节把握十分考究,通过细节展现了优美的旋律。在第一个小节当中,诗人用了三个“轻轻地”,旋律优美,具有波动感,也奠定了整首诗的节奏基调。第二,诗歌的用词和结构简单明了,却又饱含特殊的韵味,如“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本来离别时就应该是无言的场景,但是诗人通过这样的结构表达,就巧妙地变成了是与康桥的对话,彷佛康桥也在为离别而感到沉默,塑造了“万物皆有灵”的美妙意境。
总而言之,《再别康桥》可以说是“三美”兼备,令人读之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C72E8E39-AEF3-414C-A75D-24679C73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