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2-05-20 00:55宋香丽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初任重点高校发展

杨 敏,宋香丽,陈 乐

(1.玉林师范学院商学院,广西玉林537000;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初任教师又被称为新任教师,处于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初始时期,也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其专业发展阶段不仅是一个教师发展的过渡时期,更是关系到地方高校新进教师职业晋升与学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地方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多数靠地方财政提供资金,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全国共有2500多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放眼全国,地方高校正经历大发展的阶段,很多地方院校为了能尽快地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不断加大投入,每年都引进大量的新教师,即初任教师。尽管新引进的教师大多都具有博士或硕士等学历水平,但大部分新教师并非出身于“师范”专业,突然成为一名“初任教师”,多少有些“不适应”,特别一些毕业于国家重点院校的博士,到地方院校从事教学或者科研工作,由于学校层次的巨大差异,导致很多初任教师的职业发展受阻。如何解决地方院校初任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

对于地方高校初任教师来说,我们不仅要关注初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更要重视初任教师科研水平的发展。①张会肖、张佳、王利峰:《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实施路径》,《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第14期,第140—142页。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应将教学与科研放置同一地位,而且将两者有机结合,发挥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的最佳效果,才能促进初任教师的全面发展,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未来发展。②李岚涛、林迪、盛开等:《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策略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52期,第23—25页。因此,地方高校初任教师的职业发展成为教育行业的核心问题。可是对于地方高校的初任教师来说,想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的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并不是那么的容易。③李雪、陈春霞、彭进松:《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年第3期,第71—72页。地方高校初任教师正是处于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绝大多数的职位都比较低,因此有很多的因素影响其专业发展。本文就从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这两个方面来讨论和分析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给出对应的一些解决方案。

一、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发展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地方高校不仅是规模和数量化的发展,更多要致力于内涵式的发展,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初任教师不但是地方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方高校的科研主力军。所以,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初任教师密切相关。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可分为:教学技能的发展、科研发展和社会服务,其中教学是立业之本,科研是发展之本①贾娅娟:《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河南农业》2021第6期,第13—14页。,社会服务也在教师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者相互辅助,相互成就。但是,初任教师是以另一种身份重新再次进入校园,这种由学生向老师身份的转变,也是向一名职业的科研工作者身份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初任老师如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如何尽快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技能、提升独当一面的科研能力,都考验着每一位新任教师。

(一)教学技能方面

教学技能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对于初任教师来说也是最迫切提升的能力。图1是根据文献分析得到地方高院校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得分图②赵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第5期,第122—125页。,此图包含20位初任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能力和内容以及授课能力,并且含有自己学生的评教内容,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再加以专业人员的分析。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最高得分为87.5分,最低得分仅为64.1分,其平均值为75.0分。由此说明地方高校初任教师教学能力评分普遍不高,教师教学能力相差很大,而且由于此图中含有学生评教内容,所以说明学生对初任教师的接受度也并不高。这是因为初任教师尽管大多都具博士或硕士以上学历,但大多都不是师范专业出身。因此尽管他们都具有非常高的专业学科知识,但教学实践的经验或者教师行业的职业知识储备不足。很多初任教师只经过简单的教学培训就直接上岗了,显然这种简单的培训并不能满足合格教师的需求。③陈晓琳、易正明、吕伟:《高校教学科研型新入职青年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科教导刊》2021第9期,第74—76页。大部分研究生擅长的是做科研研究和发表论文,很少上台讲课,更没有专门研究如何做一名合格老师,甚至很多刚毕业的研究生,只在面试的那一刻,还想着将来自己将是一个教师,试教讲台才是他们第一次站上的讲台。④张岁玲:《大学初任教师的教学专业生涯表征及发展路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第84—91页。因此,初任教师普遍出现备课时间长,教学过程中遇到难题不知如何解决,教学思路混乱和课堂效果不佳等情况。由于地方高校课时任务重,而年轻老师又只顾着“搞科研”,这个问题显然会比重点院校更加突出。

图1 地方高校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得分图分布情况

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教师的分类,主要分为授课型和科研型两大类。无论是地方高校,还是国家重点高校,对大学教师的考评更多是注重科研的考核,主要重视老师的发表文章的数量(或质量),申请专利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的情况。因此,大部分大学教师为了迎合考评,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搞科研,争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完成各类科研项目。而教学的时间只能从科研时间中“挤”,因此对教学方法以及如何上好一门课的研究,无论是从时间投入上,还是重视程度上都明显不足,甚至有还会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⑤胡亮、赵红波:《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3期,第27—28页。,教师在备课授课上花费的时间少了,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上不好课就慢慢成为一种“常态”。尤其是对于初任教师来说,他们急着想用大量科研成果来站稳脚跟,不得不在科研领域投入更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减少了对备课和教学的投入,教学成果也就大打折扣。对于初任教师而言,在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本应是一个提升教学技能的黄金时期,却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上好一堂课,教学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导致授课情况不理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导致出现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

(二)科研发展方面

当下,科学研究水平作为大学教师的另一种考核方式,越来越受重视。地方高校为了紧随高等教育发展,也将科学研究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很多学校已开形成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实际情况,但地方院校科研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作为地方高校的主力军的初任教师科研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

1.科研环境

根据文献提供的数据①黄海群:《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基于福建省14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龙岩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第110—116页。,我们分析了国家重点建设高校(985 和211 院校)、省重点建设高校和地方一般高校的科研环境,分别从初任教师对科研的重视、学校的学术氛围、初任教师科研省级以上、初任教师加入科研团队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如图2所示。该三类高校的初任教师对科研的重视程度都比较高,其中地方高校初任教师的重视程度高达81.1%,虽然比不上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的比率,但也足以说明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对科研的重视,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加入科研团队的比例甚至比其他两类重点高校的比率还高。通过这两项可以看出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对科研发展很重视,也很积极参加科研团队来提高自己科学研究的能力。因为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高校,这几年新引进的初任教师多为博士研究生,他们均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目标明确,定位清楚。再加上博士期间一直都是跟着导师做科研,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后,这种科研习惯还会继续保持。因此,对科研比较重视,由于初任教师在学生期间科研都是跟着导师,身份转变为教师时对科研方向没有目标,需要适应期,所以对加入科研团队会比较积极。

从图2还可以看出,地方高校的学术氛围并不算浓厚,比国家重点高校的占比低22%,但比省重点高校高4%。这是因为省重点高校和地方高校的初任教师都是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任教后一般也都保持着对科研的兴趣,因此地方高校和省重点高校的学校学术氛围相差不多。地方高校的初任教师的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的有42.1%,比国家重点高校低8.2%,比省重点高校低3.3%。这是因为主持或者参与课题研究名额一般有限,对于国家重点高校和省重点高校参加人员一般是导师和自己的学生,或者还有少量其他老师,而对于地方高校参加人员一般都是教授和青年教师(也即初任教师)。因此,国家重点、省重点和地方高校初任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的比例相差不多。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加入科研团队的有71.4%,可见,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参加科研项目、加入科研团队的人数比率并不低,甚至还高于国家重点高校2.3%,高于省重点高校8.6%。其原因是因为地方高校的科研能力弱,地方高校为了自身发展,对科研会比较重视,鼓励初任教师加入科研团队,初任教师为了年终考评和自身的发展也很积极地参加科研团队。因此,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加入科研团队的情况比国家和省重点高校要多。

图2 三类高校的科研环境

在此,我们以西部某省为例分析国家重点高校、省重点高校以及地方高校的科研平台的情况,来分析为什么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和加入科研团队的占比都不低,但地方高校初任教师的科研成果却不理想。将西部某省的三种类型高校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三种科研平台等级数量的平均值如图3所示。图中可看出的科研平台平均一所地方高校只有0.33个,而国家重点和省重点高校分别平均对应一所高校就有3个和3.2个。地方高校的省部级科研平台平均一所高校只有5.6个,比国家重点和省重点高校分别低42.4个和14个;地方高校的厅局级科研平台平均一所高校也只有5.72个,比国家重点和省重点高校分别低14.28个和28.28个。由此可以看出,地方高校的高等级科研平台数量也很少,而且科研平台总数量也比较少。由于地方高校的高等级科研平台很少,因此初任教师能接触的高层次资源就少,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少,所以科研成果的等级也就比较低。结合图2和3可看出,地方高校的科研平台总数量少,但初任教师加入科研团队的人数却很多,科研成果省部级以上的也很少。这是因为有些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加入科研团队时本着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态,可能并非真的去认真搞科研。当一个团队是团队服务个人的时候,这个团队只会停滞不前或者倒退。相反,如果每一个初任教师都认真在科研团队里做科研,这时就是个人服务团队,那么这就团队将会欣欣向荣,向前发展。

图3 三类高校的科研平台

2.科研动机

教师的科研动机是教师在枯燥无味又漫长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无限动力源泉。在这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初任教师进行科研的目的也变得复杂和多样化,图4是根据文献分析国家重点①黄海群:《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基于福建省14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龙岩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第110—116页。、省重点和地方高校三种类型高校的初任教师的科研主要动机,调研时初任教师可以多项选择科研动机,在图中为初任教师科研的主要动机,但都影响着初任教师对科学研究的发展动力。可以看出在图中,因为兴趣爱好而科研的初任教师只有29.4%,但是因为职位晋升而进行科研的初任教师的就有73.7%。由此可以看出初任教师进行科研的目的功利化十分严重,初任教师进行科研的目的不再单纯。

图4 初任教师科研动机图

不同类型的高校初任教师的科研动机是不同的,所占比重也不同。将图4中的以兴趣爱好作为科研动机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图5,此图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省重点高校和地方高校中分别选择兴趣爱好作为科研动机的初任教师所占比例。在图中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因为兴趣爱好而进行科研的比例在三种高校中是最低的,只有24.9%。这说明,地方高校的初任教师进行科研的目的相比其他两类高校较为复杂,目的不单纯。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地方高校为了学校的排名和发展需要大量论文,而这个任务就体现在初任教师的任务中,因此考核中科研所占的比例较高。初任教师为了考核和晋升的机会进行科研,越来越功利化。

图5 三种类型高校以兴趣爱好作为科研动机占比情况图

(三)服务地方经济方面

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又回到学校,主要在校园环境工作生活,导致了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较少,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脱节,自然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较弱。而且,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大多数认为:作为教师只需要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就行,社会服务既浪费时间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什么作用。因此,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对于社会服务方面不积极也不怎么在意。地方高校对于初任教师服务社会还停留在口头、对于初任教师的社会服务发展缺乏付诸实践的措施和平台。

二、解决方案

初任教师作为地方高校的一分子,应该为学校的教学事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即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为了提高地方高校初任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及服务地方的能力,需要教师个人和学校两方面的共同调整。据此,可以从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角度来克服当前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一) 学校层面

1.多举措提高教学技能

岗前培训是学校培养初任教师,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让新进教师提前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学模式以及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要做的准备工作。但岗前培训不能是简单的政策培训或者单一课程教学的观摩。由于大学课程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培训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岗前培训也应该针对“多样化”而进行多样化设计。首先教师的教育知识培训是必然的,其次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师的道德培养也是必需的,这样才能全面培养教师,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而在培训的过程,我们还要注意细节的培训,比如学期总体计划和周计划、教案的书写、课堂内容的把控、课堂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课堂的管理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基础技能,通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并做示范,更好地让初任教师快速掌握教师技能。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方法是“以老带新”“结对子”等方式,通过老师的带教,指导初任教师上课、备课等各个教学环节。同时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教”。通过各种举措,促进初任教师能够迅速熟悉教学流程,掌握学校教学规范,提升教学能力。并通过听评课指导进行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等系列活动迅速提升教学水平。

2.多方位保障科研条件

从图2可以看出,地方高校的科研学术氛围低,提供给初任教师的科研条件也相对较差。地方高校要想更好地促进初任教师甚至所有青年教师的发展,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极其重要,学校应当为初任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条件,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为此我们建议地方高校院校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实现。硬件方面来看,主要包括提供科研场地以及设置一些针对初任教师的项目支持其发展。软件方面表现在地方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初任教师加入科研团队,经常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或讲座,积极鼓励初任教师参加,提高初任教师的科学研究的技能。另外,学校还可以实行“导师制”,也即是“老带新”,就是让有丰富科研经验的老教师带领一个或者多个初任教师进行科研,这样就可以加快初任教师对身份转变的适应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地方高校还可以鼓励自己学校本科的学生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积极参与初任老师科研项目,可以减轻初任教师科研压力,降低初任教师的科研时间。

3.创造条件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地方高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鼓励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初任教师走出校门,服务地方,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同时也提升了初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地方高校应动员初任教师积极参加社会服务项目,转变初任教师的传统观念,树立积极的社会服务理念。地方高校初任教师应该积极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服务项目,增长自己的见识和视野,为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也为了社会更好发展而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二)教师个人层面

1.积极主动融入交流平台,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也是一个不断在学习的存在,因此教师之间应该多交流,老教师传授经验、新教师吸收经验,同辈之间互相交流才会融会贯通,各自反思自己进而提升自己。高校应该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平台让教师们交流,这样的平台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下可以定期进行教师之间的试讲,老师们提出试讲教师的优缺点,优点大家可以借鉴学习,缺点及时进行改正和弥补。还可以定期地举办教师交流大会,让各位老师畅所欲言,一个老师提出授课时遇到的问题和科研遇到的困难,大家集思广益去想怎样才能很好地解决,分享自己的心得。甚至可以是一个“下午茶”,让教师在不那么严肃甚至可以说轻松的环境下、在一起说说话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一些教学技能和科研学术上的交流。这样既放松了心情,缓解了压力,又学习到了同辈们和前辈们的经验。线上就简单的多了,可以做一个公众号或者应用程序,让学校的教师随时进去分享一些自己授课时的心得,也可以是自己遇到的一些科研困难。其他老师可以去留言讨论解决的办法,这样线上的方法在于非常便捷,随时随地就可以解决自己的困惑,也可以记录自己的专业发展情况,方便自己反思和学习。

2.学会自我调节缓解压力

无论从事任何工作压力都会存在,或大或小,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对于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初任教师压力大、生活的不如意、陌生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同辈的努力和前辈的优秀等都会成为压力的来源。如果教师不会自我调节的话,众多压力埋在心里,会对个人的工作及生活造成困扰。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这些压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当然最好是自己去尝试解决或者降低这些压力的存在。而且初任教师要学会承认别人的优秀,承认别的教师优秀和承认自己优秀并不冲突,同时也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别人羡慕的优秀教师。

三、结语

地方高校培养初任教师的职业发展,就是在发展地方高校的未来。地方高校应该为初任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提高初任教师的教学技能、科研能力以及服务地方经济能力,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培养教师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教学技能和科学研究以及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高校对教师最为重视的三项基本工作,初任教师更应该重视并提高自己的这三项基本工作能力。在学校已经提供给初任教师专业发展便利的时候,初任教师自己也应该积极、自主地发展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否则,自身不努力,外在条件再优秀也是不会成功的。初任教师和地方高校共同提高、共同努力发展初任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最佳选择。

猜你喜欢
初任重点高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陕西将遴选干部纳入“初任培训”——帮助他们减少“不适”,增加才能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
俄罗斯政府向21所重点高校拨款99亿卢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社会正义视野下我国重点高校学费制度之审视与设计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大学通用英语课程存续的必要性——一项基于西部某重点高校的实证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