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
(重庆大唐国际石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9106)
近年来,电站锅炉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参数不断提高,再加上低氮燃烧技术和超低排放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在水冷壁的附近区域形成了较强的还原性气氛[1]。即使是燃用相同煤种的相同型式的锅炉,因运行条件不同,有的燃烧器高温区域的水冷壁管的高温腐蚀问题会相当严重[2-5],这会给锅炉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影响。
某新建燃煤电厂2×350 MW超临界纯凝机组在2014年投产发电,该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锅炉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有限公司生产的DG1100/25.4-Ⅱ3锅炉,单炉膛π型布置,前后墙对冲燃烧(燃烧器为OPCC低氮旋流燃烧器),一次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架结构,露天岛式布置。脱硫脱硝系统同步建设,脱硫系统为石灰石湿法脱硫,脱硝系统采用SCR脱硝法,2台锅炉均在2016年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
为最大限度降低燃烧高硫煤对锅炉四管安全的威胁,在该厂初步设计时就重点考虑了锅炉高温腐蚀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多次赴同样燃用高硫煤的电厂调研,搜集到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虽然燃用高硫煤是可行的,但和这些厂相比,该厂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锅炉为超临界锅炉。超临界锅炉燃用高硫煤在国内外尚属首例,所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经验可以借鉴。经过与电科院和锅炉厂专家多次探讨,某厂决定从锅炉结构、燃烧器和燃尽风布置、风量分配、热负荷分布及受热面热喷涂等5个方面综合预防腐蚀,确定入炉煤收到的基全硫分≤3.62%(2015—2017年每月入炉煤分析基全硫分见图1)。对锅炉分级配风,水冷壁全炉膛喷涂45CT防腐涂层,涂层范围为自冷灰斗拐点至折焰角中心线高度的区域,合计喷涂面积为2 535 m2(展开面积),喷涂于机组试运前施工完成。
图1 2015—2017年每月入炉煤分析基全硫分
2015年5月,1#炉首次小修时,未发现较大设备缺陷,部分水冷壁高温防腐涂层发生剥落,分析原因可能为喷涂工艺控制不严格和涂层厚度超标。在对剥落部位重新补喷之后的几次检修中,均未发现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情况。
2018年9月后有几次机组检修,在对炉内进行防磨防爆检查后发现,下部螺旋水冷壁左右侧墙存在腐蚀减薄,高温防腐涂层大面积脱落的现象,每次测壁厚减薄超标(原壁厚7.5 mm,按照规程,减薄超过1/4即需换管,即壁厚小于5.6 mm需换管)的管均超过300处,腐蚀减薄最薄处仅有3.86 mm。腐蚀区域主要集中在标高17 500~34 000 mm的侧墙中间区域,如图2所示。
(a)右侧墙
从腐蚀区域来看,1#和2#炉高温腐蚀均发生在两侧墙主燃烧区和燃尽风区。1#炉腐蚀位置靠近后墙,2#炉腐蚀位置几乎都在侧墙中间。前、后墙状况良好,均未发现腐蚀现象,说明该厂进行燃烧调整时,旋流强度合适,一次风旋流没有飞边,没有造成对前、后墙的冲刷,腐蚀分布情况也符合前、后墙对冲锅炉的典型特点。另外,检查腐蚀情况时发现吹灰器附近水冷壁管排腐蚀较集中。由腐蚀区域特点可知以下3点:一是运行调整时,过多使用燃尽风会造成燃烧区域明显缺氧,产生较强的还原性气氛;二是炉膛整体氧量充足,燃尽风补入后续氧气后,燃尽风上部没有形成还原性气氛;三是吹灰可能造成防腐喷涂层脱落,导致周边区域的腐蚀。
水冷壁管腐蚀形貌(见图3)有以下特征:管壁外壁向火侧有较厚的沉积物,外观颜色为黄黑色,内部为分层结构,外层为黄色,下层是黑色结积物,外层呈颗粒状、粉状脱落,与黑色结积物结合得很不牢固,分离时呈小片状,很脆且有磁性。下层黑色结积物也呈层状,比外层结构致密坚硬,机械剥落后的钢管表面呈台阶状。用手锤将部分管根垢层敲击脱落后,向火侧管壁两侧从鳍片根部向管子顶端部呈“三角形”或“梯形”双侧减薄。
根据该厂水冷壁高温腐蚀的特点,开展了热态侧墙水冷壁壁面附近烟气成分测试、水冷壁表面垢样分析,并对管母材、喷涂层和腐蚀产物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进行理化分析,研究该厂水冷壁管高温腐蚀的详细原因。
图3 腐蚀管形貌
为了解水冷壁壁面气氛,查找高温腐蚀与烟气成分的关系,继而指导运行调整,该厂在侧墙水冷壁上新增了烟气取样管(取样管分布示意如图4所示),并开展了2#炉热态侧墙水冷壁壁面附近烟气成分测试,测试是在285 MW和345 MW 2个工况下进行的。
上左墙序号序号A1A2A3B1B2A4B3A5B4右墙标高34 800 mm29 200 mm21 500 mm下
试验期间,285 MW工况下燃用煤种收到基全硫分2.53%,干燥无灰基挥发分31.04%,收到基低位发热量21 820 kJ/kg;345 MW工况下燃用煤种收到基全硫分2.72%,干燥无灰基挥发分29.84%,收到基低位发热量22 260 kJ/kg。
试验数据如表1所示,285 MW和345 MW 2种工况下水冷壁各测点附近还原性气氛CO与腐蚀性气氛H2S的浓度分布如图5所示。
表1 原始工况试验数据
图5 两种工况下水冷壁各测点附近CO与H2S浓度分布
由烟气测量结果可知,机组在345 MW负荷时,上下层燃尽风和B层燃烧器水冷壁附近的烟气还原性气氛很强,当烟气中还原性气氛CO增强时,往往H2S浓度也大幅上升;左墙测点位置的CO浓度均在60 000 mg/L以上,特别是下层燃尽风处A4测点和B层燃烧器处A5测点CO质量浓度均在110 000 mg/L以上,相应的H2S基本上都高于1 700 mg/L;后墙测点B3位置CO质量浓度在80 000 mg/L以上,相应的H2S高于1 800 mg/L。此时,水冷壁气氛中的H2S质量浓度已可以对水冷壁产生较强烈的硫腐蚀。285 MW负荷下,热负荷降低,炉膛整体氧量有所升高,烟气中还原性气氛有所降低,硫腐蚀有所减轻。有研究表明,当近壁面烟气中CO含量较高时,该区域还原性气氛也较强,若同时存在大量的H2S等气体,极易造成水冷壁高温腐蚀。故证明该厂水冷壁发生严重的高温腐蚀不是偶然。
用X 射线能谱仪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对腐蚀产物进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腐蚀产物中有S、Fe、Si、Al、Na、K、Ca、Mg、Ti等元素,其氧化物含量如表2所示。
表2 水冷壁表面垢样检测结果 %
从表中也可以看出:腐蚀物样品纯度不高,含有大量煤灰,煤灰和腐蚀物混合物中Ca、K、Mg、Ti、Na含量较高,Al、S、Fe元素的含量很高,说明高温腐蚀与高含硫量有很大关系。而碱金属含量高,会进一步促进结渣,含有碱金属化合物的灰渣与金属管及烟气发生反应,即产生高温腐蚀。
为更好地了解水冷壁管高温腐蚀的原因,使分析更为科学严谨,取样管母材、喷涂层和腐蚀产物进行电镜和能谱分析。
1)用NIKON EPIPHOT 300金相显微镜对水冷壁管的试样进行显微组织评定,检测结果见图6。由金相可知,样管母材组织正常,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管材金相组织未劣化。
图6 样管母材金相组织
2)用JSM-6610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NSS SYSTEM7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对喷涂层和腐蚀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腐蚀产物(外层)和喷涂层中有大量的S,如图7所示。
图7 样品能谱检测结果
对在2个负荷段抽取的烟气进行分析可知,燃尽风和B层燃烧器水冷壁附近的烟气还原性气氛很强,当烟气中还原性气氛CO增强时,往往H2S浓度也大幅上升。有研究表明,当近壁面烟气中CO含量较高时,该区域还原性气氛也较强,若同时存在大量的H2S等气体,极易造成水冷壁高温腐蚀。故该厂水冷壁发生严重的高温腐蚀不是偶然。
对腐蚀产物进行成分分析,发现含有大量的S,说明该厂长期燃烧高硫煤,致使水冷壁受到了高温硫腐蚀。
由以上研究可知,从高温腐蚀位置和腐蚀管的形貌特征看,2台锅炉也大致相同,均是在主燃烧区和燃尽风区的两侧墙上,这与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理论腐蚀位置相符。由样管减薄的形貌特征可推测,样管表面喷涂层因冲刷和腐蚀的共同作用而失效,裸露出基体金属,基体金属受高温硫腐蚀,腐蚀产物又被冲刷脱落,新的基体不断裸露、不断被腐蚀,最终导致管壁减薄严重;对水冷壁两侧墙附近的烟气成分进行测试,发现还原性气氛严重,在烟气温度较低且流动性差的管子两侧部位,未被完全燃烧氧化的游离态硫与水冷壁管中的铁反应,生成硫化物。铁的硫化物内较多的宏观和微观缺陷,又为硫和氧向内的渗透及铁离子向外的扩散提供了更多的通道,破坏或强烈地削弱了氧化腐蚀产物层对管壁的保护作用,造成了管壁的严重高温硫腐蚀。
1)调整燃烧,适当加大外二次风量,降低一次风速,使煤粉颗粒被分离在靠近炉膛中心的区域,避免一次风对冲后刷墙,实现“风包粉”的燃烧方式[6]。而且使烟气到达侧墙壁面前有充分的燃烧,能减轻侧墙壁面还原性气氛,可防止炉膛水冷壁高温腐蚀。
2)对上层燃烧器至燃尽风喷口标高区域内侧墙进行高质量热喷涂,形成防护层,以阻止高温腐蚀的发生。
3)更换或修复目前腐蚀严重的水冷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