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超,吴 昊,陈国良
当前,我国海上安全发展形势严峻,海上维权斗争日益激烈[1]。未来海战具有广延立体、分散机动的特点,给战时海上卫勤保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海上机动卫勤保障能力。作者分析美国海军机动卫勤保障特点,并引发对我海军机动卫勤建设的启示,对于提升我海军机动卫勤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1 力量多样庞大 美军认为海上伴随卫勤保障是海上军事行动的重要保证,尤其是航母编队作战,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伴随卫勤保障作为支撑。美国海军机动卫勤力量作为海上伴随保障的主力军,不断发展壮大,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如9支编制18人的美国海军舰队外科手术队、1支战时从海军医学中心和医院抽组的84人“M+1卫勤加强计划”小组、编制25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创伤休克排等多种海军快速反应医疗增援组织战时加强至任务舰艇,实施海上机动卫勤保障[2]。此外,美国海军多种大型舰艇,如“塔拉瓦”大型多用途攻击舰、“美国号”“黄蜂”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蓝岭号两栖指挥舰、航母等,均配有完备的医疗系统及医疗人员,包括4个较大、2个较小的手术室、60张病床,1个特护室和240张床位的扩充病房。另有1个口腔外科手术室、2个普通手术室及辅助科室等[3],执行任务时各型舰艇与任务舰艇协调配用,完成伤病员收容治疗任务,确保海上卫勤伴随保障的顺利实施。
1.2 组织灵活机动 美国海军卫勤保障体制正不断由建制主导向支援主导转变[4],尤其注重小型机动医学增援组织建设。鉴于以往的医院模块化箱组医疗装配时间长、占地面积大的问题,美国海军逐步发展建立远征医疗机构、海上应急救治中心等多种小型化、模块化增援组织,战时可根据任务对这些组织进行不同组合,以适应小规模机动作战卫勤保障要求。美军还对卫勤整体编制进行改革,把师卫生连改为旅卫生连、卫生排,大幅增加其建制独立性、灵活性与机动性[4]。美国海军设想未来灵活地在海上预置船上组装医疗设施[3],将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海军保障单元人员及物资在海上会合,实施伤病员复苏救治,提高海上整体机动卫勤保障能力。
1.3 方式科学高效 信息化是卫勤保障的重要方式,美军已经实现了“卫勤指挥实时化、卫生物资流通可视化、医疗后送追踪网络化、信息传输处理一体化、远程医疗支援全球化”的卫勤信息化建设[5]。相应成果在美国海军应用广泛,包括:战术医疗写作系统(tactical medical coordination system,Tac-MedCS)[6]能实时获取伤员信息、响应医疗需求、制定救治计划,为美海军海上医疗救援提供医疗信息环境;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数字信息与通信系统以及用于影像诊断的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7];在医疗后送信息化装备方面:用于创伤伤员生命支持与运送新型智能担架(life support for trauma and transport,LSTAT)[8],用于伤员后送的特殊医疗紧急后送装置(special medical emergency evacuation device,SMEED)[9]以及在作战前沿布置的野战数字化医疗系统(forward deployable digital medical treatment facility,FDDMTF)[10]。通过多种VR技术的研发应用、虚拟战场环境的仿真模拟,训练医务人员的战场救治和防护能力[11]。立体网状的美国海军信息网络,能将伤员医疗后送、物资补给等卫勤信息整合并实时共享、利用海上物资流调控智能化得以实现,海上伤病员后送全流程动态可控。此外,包括单兵层面收集医疗信息的单兵医疗信息卡、检测身体状况数据的单兵生理状态监测系统[12],单兵远程监测系统、伤员电子分类系统、“SEAWAY-LOGGY”(后勤指挥决策系统)等多种信息化卫生装备的研发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海军机动卫勤力量的智能化、信息化保障水平。
1.4 水平优质全面 美军致力于构建并实施“部队健康全面保护”设想,提出全生命周期保障理念[13],加强军事行动过程中全面保障。美国海军机动卫勤保障从海上战斗减员、卫生防疫、战斗应激等全维度全方面进行超前准备,战时可为伤病员提供优质、及时、有效的战伤救治和处理。美国目前拥有两艘医院船(表1),且将其任务定义为“提供机动、灵活、快速响应的海上医疗能力,为参与作战部分队提供紧急医疗和外科护理”,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在战时医院船应能远离敌对滩头阵地长期运行:能为作战提供昼夜伤员空运保障。突出强调空运医疗后送的重要性,提出“4个正确(right)”空运后送理念——将正确的伤病员在正确的时间送至正确的地点接受正确的治疗[14],救护直升机的使用,使得伤病员后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极大减少伤员伤害病死率(表2)。美国海军配有不同类型用于海上救治的直升机(表3),美国海军成立专门战伤救护研究机构,加强研发各种应对出血、创伤、感染等的治疗方法及新型药物。
表1 美国医院船部分技术参数
表2 美军历次战争中伤亡与后送情况比较
表3 美国海军主要救护直升机性能
2.1 提高卫勤指挥员决策能力 海上卫勤保障组织指挥涵盖内容广、层级多。组织指挥是一个能力链条,包括战场感知能力、控制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随着现代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提高卫勤指挥员联合作战卫勤保障指挥能力成为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首先要搞清卫勤保障需求及特点,分析我海军护航、和谐使命、海上演习演练等,世界上历次海战伤病员数据,建立需求预测模型,研究海上伤病员发生及卫勤保障需求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卫勤保障预想;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方式和手段进行模拟化指挥训练,美军的信息化、模拟化[15-19]卫勤保障指挥训练已常态化开展,我军也可借鉴开展,如模拟现实技术、“海上卫勤指挥兵棋推演”等训练,在训练中明确作战背景、敌我态势、作战样式及战场卫勤需求,深入研讨不同海战样式下卫勤保障指挥重难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最后不断在演习演练实战中提升卫勤指挥能力,把每次演习演练当作实战,对卫勤保障工作中、卫勤与其他部门协同中出现的问题,反复研究处置对策,制定一套适用于海军机动卫勤分队的评估考核体系,并以此加快推进海军机动卫勤力量规范化、体系化、实战化建设,制定完善相应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指挥、值勤、人员抽组、预案方案、训练考核、总结等各项工作,并通过评估考核等方式检验卫勤保障方案、指挥决策是否准确,切实提高卫勤指挥员组织指挥能力。
2.2 增强海上医疗救治与后送能力 海上机动卫勤保障的核心是伤病员救治与后送。分队人员抽组于临床一线,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平时多为确定性治疗,而战时为分级救治,且大多数医务人员几乎从未实际接触过战伤救治。随着医院分科的不断细化,医务人员专科能力不断增强,通科能力逐步弱化,战时协同救治能力逐步弱化[20]。因此,要注重战伤救治相关技能的训练。①在战伤救治训练中使用标准化伤员。战伤救治训练是保证和提高部队战伤救治能力的主要手段[21],标准化伤员,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够恒定、逼真地以复制方式准确表现同真实战伤伤员近似情形的健康人[22],标准化伤员熟知训练及考核相关内容,为救治人员提供更多信息,贴近实战,能充分调动分队人员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战伤救治能力。②建立通科协同技能培训机制,分队人员在平时可进行“科室轮换”,训练时可进行“岗位轮换”。适应战场环境人员变动,培养队员平时“一专多能”的通科医疗能力,确保战时更好完成协同救治任务。③运用智能卫勤建设海上医疗后送体系。我海军卫勤信息化、智能化比较滞后,可借鉴民用智能化技术发展经验并大力开展军民融合,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智能化海上医疗后送平台。④常态化建立海外医疗后送点,以确定符合标准的国外医疗后送点的需求出发,筛选出适合作为医疗后送点的医院,可以采取“援外医院为依托的基地化卫勤保障模式”,即派出医疗人员加强并定向援助建设医院。此模式设置在未来海军舰艇可能达到海域。但这种模式局限于海域周边存在可供选择的友好国家的情况,建设海外保障基地始终是加强我国海外保障能力的有效解决办法。
2.3 提升疾病防控与环境适应能力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流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患者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3]。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持续存在,疫情防控将在未来常态化开展。从非典型肺炎到H1N1流感,再到禽流感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作用凸显。伴随我军海上任务的不断拓展、海外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疾病防控工作任务严峻。疾病防控是遂行平战时各项任务卫勤保障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形成适用于远海的防疫防护制度规范,不断强化疾病防控专业领域知识培训,压实落实各级卫生防疫职责。此外还要开展环境适应性训练。海上与陆上、舰艇与医院、战时与平时的环境不同,为更好实施伴随保障,分队应开展海上环境适应性训练,如抗眩晕、抗热射病、抗低温等海上极端环境适应性训练、航海心理适应性训练及岛屿生存训练等。提高队员环境适应能力。
2.4 合理利用医疗舱室及装备 我军在大型舰船的医疗舱室设计上经验少,随着各种大型舰船的入列,医疗舱室的设计、改装和使用需要借鉴美军的经验为我所用[24]。建立医疗功能明确、整体与细节设计周密合理、设施固定方式合理以及通风、信息系统完备的医疗舱室。落实药材装备管理规定,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对装备数质量情况进行检查[25]。重视器材装备研发、配发、补充更新、维护报废、存储设施问题的解决。装备的研发阶段,要充分考虑、系统论证装备是否适用于舰艇、适用于海上,加大适用于海上救治与后送相关装备,如医院船、海上后送直升机等的研发力度。装备配发应根据不同机动卫勤力量特点及保障能力进行,不能全军机动卫勤分队配发装备一致、各海军机动卫勤分队配发装备一致。海军机动卫勤分队训练中,应加大装备实际使用力度,不断使用磨合装备,特别是人装结合训练,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类装备性能和操作方法,实现人装一体,提升装备保障能力。着眼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及推进海军机动卫勤保障能力,注重实战训练新理论,跟踪国外海军装备建设新进展。群策群力、集智攻关,形成一批具有海军特色的机动卫勤力量理论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案。尝试建立海军机动卫勤力量理论验证中心,针对新理念、新制度、新做法进行实装实兵试验验证,以检测其可行性和操作性,进一步促进海军卫勤理论及保障模式探索从方案落地、从纸上到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