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晓红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
楼晓红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
目的 探讨打包式分诊模式应用于三级医院应对大规模成批伤病员救治的效果。方法 按照分诊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流,并根据病情危急情况建立红、黄、绿包袋,并依据病情建立挂牌、急诊病历卡、手腕带,开放绿色通道。结果 打包式分诊模式应用于三级医院应对大规模成批伤员救治,提高了分诊效率,优化了就诊流程,方便了伤病员病历等资料的保管。结论 打包式分诊模式可提高分诊及就治效率。
分诊模式; 突发群体伤; 护理管理
Triage mode; Sudden group injury; Nursing management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速度提高、群体活动增多、建设施工加快等,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均增加了突发灾难事件的发生,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量伤员[1]。合理的批量伤员接诊流程可为患者在第一时间提供最适宜的救治,以最快速度为伤病员提供便捷优质服务。2011-2012年我院接诊29起突发批量伤病员,采取打包式分诊模式对大批伤员进行预检分诊,提高了分诊效率,使伤病员得到了及时正确地处理。现将打包分诊模式的应用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接诊29起突发交通事故、烧伤、食物中毒、坠落伤的成批伤病员,共182例,需紧急处理109例,一般处理73例,经抢救无效死亡3例(均为CO中毒,来院时已无生命体征)。本组患者到达医院急诊后黄金1 h内均能获得救治。预检护士接到群体意外事故的通知后,立即启动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上报医务科、护理部、总值班。根据伤员数量启动全院应急预案,均采用打包式分诊模式进行救治。
1.2 方法
1.2.1 成立预检分诊小组 医院预检分诊模式以小组形式构建,成员除预检医师和护士外,再配置一定数量具有医学知识的志愿者,如实习医师及负责转运等工作的志愿者。我院分诊小组由一名急诊主治医师、一名急诊副护士长及2名急诊护士组成。由主治医师与分诊护士快速询问伤病员主诉,重点评估伤病员意识、呼吸、有无大出血情况,根据国际通用分诊标准对伤病员进行伤病情判断分级,由副护士长给伤病员建立病例资料包,并在伤病员脖子上挂上分类标志卡,开放绿色通道,另一名护士负责做好伤病员登记工作后,协同转运工护送伤病员至相应诊区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1.2.2 统一、明确预检分类标准 规范预检方法,主要参照简单检伤分类及快速治疗(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START)程序[2]:呼吸频率<10次/min 或>29次/min列为第一优先;呼吸频率在10~29次/min,需判断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如>2 s,提示心率>120次/min,列为第一优先,如<2 s,提示心率<120次/min,列为第二优先;伤病员可走动列为第三优先;无呼吸、无颈动脉搏动者证实死亡列为第四类。通过迅速预检分类,缩短了伤病员到达急诊后再进一步接受检查治疗的时间,保证了伤病员在创伤后黄金1 h内获得救治。1.2.3 伤病员病历资料包的设计 伤病员病历资料包由急诊护士准备,分红、黄、绿色拉链文件包,内有急诊病历、CT申请单、B超申请单、X线检查申请单各两张。红色包内备有输血申请单及有创操作之情同意告知书。包外有伤病员姓名及编号空行。准备好的伤病员病历资料包协同红、黄、绿挂牌及绿色通道开放用物,放置于群体伤应急分诊用物箱内备用。
1.2.4 打包式分诊的应用 接到群体伤通知后,分诊小组带上群体伤应急分诊用物箱,于分诊台候命接诊。由急诊主治医师与急诊护士根据伤病情进行判断分级,挂相应的等级卡于伤病员颈部,并写上名字、伤病员编号,做好腕带。由副护士长根据伤病员伤病情等级给予相应颜色的病历资料包,完善病历首页,并于包的外面标注好伤病员名字与编号。另一名急诊护士则依序开放绿色通道,置绿色通道卡于伤病员的病历资料包内,根据伤病员颈部的挂牌色卡及病历资料包颜色,护送伤病员至相应的救治区,与相应区域的医护人员做好交接,以便对伤病员进一步检查治疗,既方便对伤病员病历资料的管理,也方便了接诊医师的诊查及病历书写、开检查单等,可以实现真正的在伤病员身边办公。
2011年以来,通过对29批184例伤病员打包式分诊模式进行分诊急救,抢救小组医护人员在接诊时,能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时准确进行救治,保证了伤病员在创伤后黄金1 h内获得救治。使医护人员在伤病员床单位的时间增多,并能动态及时地观察病情变化;伤病员遗失检查单或病历的情况发生率为0。根据伤病员病历资料包上的编号,能及时总结出群体伤病员的具体数量。
通过伤病员病历资料包的设计与临床实际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服务品质,使伤病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得到及时救治,并方便了病历资料的保存,杜绝了资料信息的遗失。同时增加了救护组医护人员在救治、观察病人的时间,及做到了把时间还给病人,提高了伤病员救治成功率满意度。
[1] 顾纪芳,庄则华,钟媛,等.急诊批量伤员接诊流程的优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308-310.
[2] 陈小航.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
楼晓红(1971-),女,浙江义乌,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1,R459.7
C
1002-6975(2015)07-0608-02
2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