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初发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可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担当教书育人使命,使德育工作能够踏实、高效。
【关键词】传统文化;弘扬;德育工作;立德树人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学校教育工作中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是我们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学校德育工作之中,教师应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因素,立德树人,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有效的支持,让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能够培养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质,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完善的先决条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学德育管理的关系
1.和谐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传递“仁爱、诚信、正义、孝悌、廉耻、忠义”等理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基础和源泉。德育工作能够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改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来说在团结合作、积极乐观及热爱祖国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班级管理之中,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感受其中的精神品质,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成为一名仁爱、诚信、正义、孝悌,热爱祖国,志向远大的学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之间有着较强的共融性,引导学生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力促进我们的德育工作,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2.相互促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德育工作之间存在着和谐统一的关系,在融合中两者能够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通过融入德育工作能够使人们的精神及心灵得到陶冶,覆盖了德育工作的大部分内容。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弥补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使我们教师的视野更加宽广。
在实际研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存在着一些辅助作用,例如,学生心理上存在的缺失、精神品质方面的缺陷等,都可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弘扬来得到改善。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管理中的应用
1.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担当教书育人使命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肩负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明道理、懂是非的重大责任。因此,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意志品质,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教师在德育中承担着传播者的责任,能为学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目前,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仅仅重视提升教学技能水平,忽略了人文文化的培养,难以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的责任。因此,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应该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加强,这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学习积累,需要教师有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及道德观品质。
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是德育资源,承担学生学习的信息承载责任,教师应主动参与传统文化课程培训之中,多进行阅读,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成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通过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来立德树人,要勇于担当教书育人使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出引导者、传播者的有效作用。同时,教师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2.确立传统文化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时代特点,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留下的产物,将其应用在德育中能够体现出德育观念,将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去除,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得到提升。既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还可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使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加强。中学德育中,“礼仪、孝道、诚信、仁爱”等都是重要的基础内容,学生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还应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情感。比如,教师可通过一些典故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了解典故中的内容的同时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的感悟。教师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传统文化对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能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积极的思想,增加学习的兴趣。
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到日常德育工作中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有效开展教育工作。同时,我们还应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来树立指导思想,避免传统文化中的弊端思想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其中的优秀文化,积极主动去学习探究。
3.立德树人,促使德育和传统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探索学生内心的发展规律,将传统文化教学有机融入到日常德育工作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比如,教师可通过建立相应的平台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将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了解,为学生的德育带来更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及理念进行深入的感悟及思考,从中获得启发。
同时,教师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来进行德育工作,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另外,学校、教师还应建立良好的德育环境,使传统文化与课堂、校园环境之间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例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形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对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形成德育意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家长努力在家庭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家庭风气等来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家长与学校之间相互配合,使传统文化融入到家庭教育之中,从而有力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历史发展留下的重要文化宝藏,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将其与德育结合起来,可使德育工作的效果进一步加强。在中学德育管理中,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担当教书育人使命,使学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从而为我们培养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爱国、诚信、友善的新一代青少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超.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思考[J].科学咨询,2018(41):43.
[2]曹冬腊.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J].新课程,2019(3):249.
[3]邓文婷.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创新探究[J].读与写,2019,16(33):255.
责任编辑 陈小凤1DD00931-FF1F-4701-A1DD-783DF9A7B2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