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2022-05-16 22:33卢友玮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预习策略

卢友玮

【摘要】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这要求教师要着眼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教会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本文围绕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原则、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指出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预习,习惯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结合有趣的预习活动,布置合适的预习任务,让学生积极地作预习汇报,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课文,总结重难点,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预习效果。

一、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现状

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明确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听课前做好准备,有利于明确听课重点。预习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后续开展语文学习奠定基础。目前,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教师提前安排好学习计划,让学生机械地根据计划进行预习。因此,一旦教师不安排预习学习清单,学生的课前预习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些学生会放弃预习,导致学生过于依赖学习计划表,没有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其次,小学生的预习存在目的不明确、效率不高的问题。虽然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在安排预习任务时,没有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在预习时很迷茫,不知道预习什么,预习效率较低。

最后,部分教师安排的预习任务过于笼统,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畴,导致学生难以完成预习任务,更不用说思考文章了。这种没有明确规划的安排不仅不能让学生正常完成预习任务,还容易让学生对预习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原则

1.立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好课前准备,并运用合理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认识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2.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任务由学生在家自主完成,仅仅依靠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实际中显然会效率不高。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小学生处于好奇心极为强烈的时期,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将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乐于预习。

3.教会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家中预习时有方法,有目标。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教授的预习技巧在课前进行预习,认真对待预览提示中提出的问题,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有助于学生厘清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三、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组建预习小组

小学生比较喜欢集体性的预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组建预习小组让学生开展预习活动。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五人左右较合适。小组中可以设置小组长,由组长分配预习任务,并及时督促预习进度。教师在课堂的前半部分对预习成果进行检查,可以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验收预习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快速掌握预习的重点内容,而且能够在交流和沟通中拓展思维,强化对预习内容的理解。在预习内容的选择上,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将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分配到小组,由小组集中讨论、重点研究。

例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可以将预习的重点放在对本篇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上,包括生字词、课文主旨大意、课文朗读、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等。教师将课文预习任务下发到各个小组,让各小组同学分別进行预习。为了提升预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在预习任务中设置相关问题,如“课文的主旨思想是什么?”“作者通过描述潮水的三个阶段,想表达什么情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潮水的三个阶段”等。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预习时,更容易找准重点、难点,提升预习效率。为了方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将课前预习问题设计成“预习问题卡”,让学生利用卡片导读的方式来阅读课文、解决问题,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形成结论。

在预习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基础的引导工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奇观。当学生对某一部分语文知识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后,他们的学习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词语手册,了解词义、字形等基础知识,扫清字词障碍。

2.设计有趣的预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有趣的预习任务。如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布置视频打卡、微课预习、角色扮演等预习任务,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考虑到许多小学生自控力较差,很容易沉迷网络,互联网也可能给预习带来不良的影响,教师应该警惕这种情况的出现,加强家校合作,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多样化的预习任务,如结合预习内容可以让学生走进自然,从而使其更愿意参与预习活动。此外,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布置多项预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预习任务,从而更好地保证预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掌握“钥、匙、颜料、邮票”等字词,并布置朗读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在微信群中进行朗读接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秋天的雨的,要求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以便在上课时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适当提高预习要求,如安排相应的预习任务和练习,让学生根据书中的秋景描写,绘制一幅“心中的秋雨图”,进而使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3.从背景资料入手,扫除预习中的障碍

在预习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对所预习内容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背景资料和相关拓展资料。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知识延伸,还能扫除预习中的障碍。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查找预习资料的能力。在预习任务布置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网络上、资源库、相关书籍中查找资料。例如,一些文言文和改编的文章,学生要追根溯源,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查询背景资料,既能够充实学生的预习内容,也能够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自主完成相关资料的阅读,是在为课堂重点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有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前提准备,课堂中的学习便会轻松很多。

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查找关于爬山虎的资料。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学生对植物的了解比较少,而小学生天生对动植物充满了好奇,通过网络和书籍等渠道去查找爬山虎的资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对爬山虎的描述,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小学生自学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布置查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查找到相关资料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利用纸和笔对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进行记录,这样,学生们的预习能力会大幅度提升,预习的成果也会通过文字的方式展现出来,更牢固地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

此外,为了丰富预习内容,除了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之外,教师也要分析教材,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预习指南手册,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基本能力(生字、词语、重点句子),能力发展(阅读技巧、表现手法)和积累应用(综合实践)。这样,学生在预习之后可以及时了解预习效果,可以用基本能力部分来测试自己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安排课前报告会,鼓励每组学生分享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延伸。

小学生正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布置合适的预习任务,明确预习目标,让学生在预习中弄清文章脉络,厘清学习重难点,从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预习策略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