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随着世界各国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备受关注。良好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发现教学中的缺陷,并为其教学行为的改进提供依据,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质量。我国在生物教学评价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考试的相对评价,而缺少对过程的关注以及对学生的诊断评价和综合考量评价。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能力不单单只通过考试试卷体现出来,而是多方位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高中教育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在此背景下,生物学科应注重学生动手、观察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我国高中生物素质教学的整体水平。
1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评价现状及主要问题
教学评价由评价者、评价依据、评价对象三要素构成,其目的是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健康发展。通过对文献的调研,受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陈旧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中西部地区则更是主要以一个测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当前我国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对《课程标准》评价内容理解不够
《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其包含的教育理念、教学评价范围、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评价目的是每位教师应该熟悉并落实于教学中的。通过对四川、湖南、山东、河北等地区的100位一线高中生物教师对《课程标准》熟悉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比较了解”的教师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3,这反映出部分生物教师对《课程标准》重视不够,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呈现出随意评价、缺少符合理论依据的评价,达不到预期的评价目的,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成长难以起到促进作用。
1.2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成单一
目前,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重结果轻过程,采用同一量化尺度去评价个性有差异的不同学生。学校层面重结果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加剧了教师对考试结果的重视和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忽视,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得不到实现。由于对新课程概念的理解相对滞后,终结性评价模式并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难以培养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学生。
1.3对生物实验课堂的评价重视不够
生物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又是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升学的压力、课时的限制、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教师的缺乏等因素,许多高中往往淡化了实验教学,而主要采取书面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评价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1.4对课堂教学中情感方面的评价重视不够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态度的评价应从不同途径进行。由于传统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化,使得生物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难以得到真实、有效的评价,妨碍了教师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抑制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2高中生物评价体系的构成
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实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逐步过渡到关注学生努力过程、求知过程和探究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评价。
2.1情感态度与价值评价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大。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引导并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培養其爱国主义精神,鼓励高中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爱好环境,培养其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
2.2实验操作技能评价
生物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是学生要求掌握的。高中生应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观察生物的方法并绘制生物简图,要具备较强的撰写生物实验报告的能力。教师可制定相应实验的评价表,根据学生每次实验的表现进行评分,对进行创新性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学生给予额外的奖励加分。
2.3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评价。新形势下的学生不应该一味地接受知识,而应学会主动去获取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热点生命现象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合,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讲解相关知识,教师再针对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又能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提高新时代高中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4校外调查与实践能力评价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应将学生带进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针对某个生物问题进行调研,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校园调查与实践,对我国现有的生态状况有所认识,思索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遗传部分时,可以带领学生分组对某个人群进行单双眼皮的调查,不仅可以考察他们的分组合作以及调查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
2.5纸笔考试
纸笔考试是衡量一个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但对高中生物学习而言,应同时将月考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共同纳入笔试总成绩中,这样对于高中生成绩评价而言,既重了过程,也重了结果。
总结:
总体来说,生物学是一门内涵丰富、实用性强的学科,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只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更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杨再峰,张迎春,潘燕婷.高中生物教学评价现状调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4):198.
[2]李庆波.浅议试卷评讲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7):90.
[3]郝琦蕾,李妙娜.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6):30-34.
[4]杨大鹏.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分析[J].神州旬刊,2012(6):215.
[5]刘永怀.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1):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