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英佳
摘要:数字化时代下,网络用语应运而生,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及新型交际工具被大众广泛接受。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国际间交流将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由于其产生的背景环境错综复杂,日译过程中译者应当充分考虑网络用语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适应性的译语选择。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中心”翻译理念为基础,探究汉语网络用语日译中译者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中心地位及主导作用选择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最佳译语。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译者中心;译者素质
一、“译者中心”翻译理念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门新兴翻译理论近年来备受关注,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从生态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综合性研究的翻译理论。在生态翻译学中,翻译被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强调“译者中心”的翻译理念。即翻译过程中的一切翻译行为都是由译者进行判断和决定,译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中心地位及主导作用对译文做出适应与选择。一般而言,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能力越强,译文的质量也就越高。
“译者素质”是影响翻译过程中译者中心地位发挥的重要一环。“译者素质”具体体现在译者对跨文化的敏锐度、对翻译生态环境的判断能力,以及译者的背景知识等。译者的素质越高,译者对译文的适应与选择能力就越高,译文的质量也就越高。
二、汉语网络用语日译中译者素质的体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用语在人们日常语言交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网络用语作为两国间文化交流的新型语言形式,有必要准确有效地传递其中的信息含义及文化内涵,从而实现中日文化的深入交流与发展。网络用语遍布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生态环境错综复杂。在日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考虑网络用语的各种生态环境要素,把握好对原语信息含义及文化内涵的理解,选择出合适的译语表达,从而实现汉语网络用语的信息传递和中国网络文化的海外传播。
1、原语的理解
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网络用语可能被赋予了新的社会含义,为了正确理解该词语表达的真正含义,日译前译者有必要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详细调查。比如,“不约而同”一词,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现指“不约会已经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对于这种被赋予了特殊社会含义及意义的词语,日译时译者可以采用释译的方式,译成「同じく会わないでおこう」,正确传递原语信息含义的同时还能够引起身处疫情环境下的读者的共鸣与感悟。
网络用语的背后传递着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这些交际意图的传递在日译过程中也不可忽视。日译前译者需要分析网络用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词语表达的真正意图。比如,“佛系”一词展现的是现代年轻人如佛般无欲无求、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日译时译者有必要对原语信息进行解释,译成「仏のように物事に拘泥しないこと」,在译语中再现原语背后隐含的人生态度,正确传递原语的交际意图。
2、译语的表达
在进行译语表达时,译者应该准确把握中日文化的异同点,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原语含义理解偏差现象。比如,“996”一词背后彰显的是中国人对于中国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的抵制与不满,中国法律对于加班制度也是命令禁止的。但考虑到中日对于“加班文化”态度的不同,日译时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注释的表达方式,译成「996(朝9時から夜9時まで週6日労働という不正当勤務スタイル)」,明确数字含义的同时表明了中国的加班态度,帮助读者领会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网络用语中含有很多口语表达或方言表达的词语,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网络语言表达的情感空白,是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有效方式。考虑到日语环境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表达方式,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原语背后情感意图的传递,可以参照日语环境中的语言表达,选择符合读者认知环境和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比如,“好家伙”一词最初是相声中常见的语气词,后来人们在吐槽某事或对某事感到惊讶时也会加上“好家伙”来加强语气。参照日语相声中相似语气含义的表达习惯,可以译成「なんでやねん」,为日文读者创设与原语相似的语言环境,直观感受原语环境下该词语的表达含义。
三、结语
在网络用语的日译过程中,译者应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好对原语的理解和对译语的表达,发挥自身的中心地位及主导作用,选择出符合网络用语翻译生态环境的最佳译语,从而实现汉语网络用语信息含义及文化內涵的正确传递,促进中日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2]胡庚申.关于“译者中心”问题的回应[J].上海翻译,2011(3):7-9.
[3]胡庚申.从“译者中心”到“译者责任”[J].中国翻译,2014.
[4]罗迪江.译者研究的问题转换与生态定位:生态翻译学视角[J].中国翻译,2020(5).
[5]贺文鑫.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j].北京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