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东,薛利晨
1.2.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从2016年第一家鲁班工坊揭牌运营以来,针对鲁班工坊的管理制度便不断的建立和完善,如《关于成立天津市鲁班工坊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推进我市职业院校在海外设立鲁班工坊试点方案的通知》《天津职业教育鲁班工坊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等,逐步加强顶层设计。为了加快鲁班工坊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鲁班工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相继成立了“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和“鲁班工坊建设联盟”,搭建了鲁班工坊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成果发布与推广的平台,建设细则相继出台,作用日益凸显,有效推进了鲁班工坊的稳步发展。但鲁班工坊发展距今也就短短的几年时间,因此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鲁班工坊的运营及管理模式也亟待总结凝练,为其深远发展提供依据。
鲁班工坊是起源于天津的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截止目前已由天津院校参与建立起的鲁班工坊达到17家。其建设的根本动因可归纳为:2015年,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签署共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协议,提出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实际需求“走出去”的计划;2016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中提到“发挥政府引领、行业主导作用,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人文交流品牌,深入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国家、教育部、地方共同明确政策、共同推动、共同提出,促使鲁班工坊这一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形成。
在鲁班工坊的建设过程中,各职业院校逐渐探索出三种建设模式:以“院校为基”的建设模式、以“企业和产品为引领”的建设模式和以“政府间战略合作框架为源”的建设模式。由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建设的三家鲁班工坊分别属于这三种建设模式,建设概况见表1。其中,印度鲁班工坊的建立是紧密围绕5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产能合作需求应运而生;葡萄牙鲁班工坊的建立,是在“中葡职业教育研讨会”上两家合作院校建立起了合作意向;马达加斯加鲁班工坊建立的大背景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八大行动”中的“能力建设行动”方面明确要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为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表1 印度、葡萄牙、马达加斯加鲁班工坊建设概况
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建设模式,政府政策导向、接收方实际需求和输出方的专业水平都是影响鲁班工坊建设和运营能否成功的金标准。对标分析三家建成的鲁班工坊可行性情况(见表2),不难得出:三家鲁班工坊的建设,在政府宏观政策方向都是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在实际需求方面,都是基于输入地对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所需和意愿;在输出方的专业水平甄选上,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都是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优质、优势专业。这样的金标准印证了鲁班工坊的内涵,也意味着成功的建设和顺利的运营。
表2 印度、葡萄牙、马达加斯加鲁班工坊建设可行性概况
通过对以上三种鲁班工坊建设模式的研究分析,在其成功建设及顺利运营的基础上,进而得出其基本范式和主要特征。
1.鲁班工坊的双边合作运营机制
中外双方合作院校秉持共建、共研、共用、共享、共赢的机制,共同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鲁班工坊的双边合作机制如图1所示。在鲁班工坊项目的前期建设中,中方作为输出方,投入和工作更加集中;外方作为接收方,主要是协助配合。而到后期的运营过程中,外方是主体责任承担者,也是运营主体;中方负责协助、指导、监督、评估。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适时向学校的主管单位和项目的监管机构进行汇报,包括计划安排、当前状态、成效结果等。中外双方合作院校共同承担鲁班工坊的建设、运营和决策,并成立专门的鲁班工坊项目工作组或类似组织,因此鲁班工坊是实施项目式管理。此外,不同的鲁班工坊的合作专业不同、实际的需求和建设模式也不尽相同,这也就意味着承担建设的师资力量不同、输出的设备不同、输出的资源不同等,这更加突出了项目建设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也印证了实施项目式管理的合理化。
图1 鲁班工坊的双边合作机制
对于中方院校,学校领导担任项目工作组长,负责整体协商、资源分配、统筹安排,领导的组织架构包括校级、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校级主要是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项目的整体协商、沟通、政策传达、协议签署等,是整个项目对外和对内的窗口,也为合作院校之间架起了桥梁;二级学院主要是负责项目的管理、实施、阶段性汇报、资金预算管理、合作事项制定等,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将上级指令细化为可执行的具体工作任务,并要按照既定目标统筹安排以使各环节保质保量完成,过程中严格执行场地建设、实训装备、教师培训、专业标准、教材资源“五到位”要求;教研室是项目建设的主要智力输出部门,核心任务是按照项目整体安排逐项完成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国际化课程标准的制定、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设备采购、基于EPIP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教材、微课、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等)开发、基于实际需求的教学设计、合作院校的教师培训、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此外也是项目中的主要人力输出用以协助各项事宜的顺利开展。对于外方院校,也有相应的机构设置和责任分工,双方协作共同执行、共同推进。因此,这样的双边合作机制,也就是鲁班工坊运营管理的基础。
2.鲁班工坊的各方责任分工
尽管三家鲁班工坊的建设模式略有不同,但是主体建设者的职责划分较为清晰。总结、凝练在鲁班工坊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各方的职责如表3所示。鲁班工坊的各方责任分工是对双边合作机制或运营管理基础的有效填充。
表3 鲁班工坊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各方的职责
政府:作为鲁班工坊的倡导者和直接推动者,也是最顶层的设计者,提供了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鲁班工坊的合作国别、发展规模、落成时间等宏观方面,其不直接参与到工坊的建设细节。
企业:类型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若是教学实训设备供应企业,其主要是协助按照专业建设的具体需求与校方一同开发实训装置,或提供满足要求的现有产品;若是已经实现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当地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对鲁班工坊的建设和后期运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体现在参与联系、协助等过程中。由此可见,积极发挥企业的作用和优势,对鲁班工坊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监管机构:如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和鲁班工坊建设联盟等,为鲁班工坊的建设提供了标准、规范、指导等,也为鲁班工坊搭建起到了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通过跨“工坊”的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推动鲁班工坊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此外,鲁班工坊运营的监管机构,监控建设和运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评估鲁班工坊运营成效,宣传推广优秀成果。
职业院校:作为主要建设者,在运营体系中中外院校主体责任也不同。外方院校在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提供场地,并按照协议履行相关责任;在运营过程中,负责鲁班工坊的教学开展、设备维护、管理、参观接待、合作交流、宣传推广等。中方院校提供实训设备、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师培训和EPIP教学模式,协助监管机构进行评估。中外合作院校需建立起长期协作沟通机制,定期安排师生互访,共同研讨交流,不断完善鲁班工坊的运营内容,共同完成国际化人才培养。
2.鲁班工坊的“中外合作办学”运营模式
在经过前期调研、境外合作院校遴选之后,中方院校与选定的外方合作院校双方签署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鲁班工坊建立在外方合作院校中。在鲁班工坊的建设和运营阶段,乃至形成最终的优异成果,都需要中外双方政府和主管机构、中外双方合作院校以及合作企业等各方力量,从资金、资源、平台、规范、标准等各个环节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共同打造“中国的鲁班,世界的工坊”,与世界分享中国优秀的职业教育成果和职业文化。因此,鲁班工坊的运营模式属于在双边合作运营机制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形成了平等合作、优质优先、强能重技、产教融合、因地制宜的主要特征。
“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鲁班工坊,是融入了外方院校的一个特定教学场所,这种情况可快速的融入当地学校日常教学和当地社会,并可借助外方院校的资源实现自身发展。相较于境外独立运作,这种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合作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带来的一系列风险。
3.鲁班工坊的运营管理模式
《鲁班工坊质量监控评估标准体系》提出了“总体发展、运营管理、建设成效、特色项目和负面清单”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4个主要监测点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对“鲁班工坊”开展整体评估。这就意味着鲁班工坊将目标管理纳入了运营管理体系当中,如图2所示。
图2 鲁班工坊目标管理
在鲁班工坊的运营管理中,相关活动安排的记录做到有迹可循、及时整理、共同分享,作为相关评估考核的重要参考。例如对于鲁班工坊承接的日常教学、社会培训、学生训练、社会活动等都需要详细记录在案,包括对象、人数、用途、时间、简要说明等;定期开展相关交流活动,形成报道类型的文本资料并配图加以佐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阶段性的下发给教学对象、培训对象、参观交流对象,获得客观反馈,取长补短,形成自身完善运营的闭环等。进而在鲁班工坊日常运营中,逐步细化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包括:日常教学管理、实训室管理、安全管理、实训设备维护管理、社会培训管理、设备操作流程管理等。
综上所述,鲁班工坊的运营管理是在明确双方责任分工的情况下,基于双边合作机制,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运营模式,以三年目标为方向,项目式的管理运营过程。
鲁班工坊的核心目标是随着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入,中外双方借助中国优质的职教经验、理念和成果一同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并推广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职教品牌。因此应围绕这几方面合理制定鲁班工坊的运营规划。
1.助力国际产能合作,培养所需技能人才。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国际产能合作,需要积极跟进“走出去”企业和当地生产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实时化;并要主动发掘“走出去”企业以及当地企业的需求,培养本土社会经济发展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2.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分享双方职教理念。双方院校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并设置专项基金,加强沟通交流,互邀参加职业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学生职业技能比赛项目和双方师生互访交流活动等,共享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3.巩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教品牌影响。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合作意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明确任务责任分工和预期量化目标,协作完成教学设计、资源、教材、课程的再开发、再优化;以鲁班工坊先进的设备为依托,拓展学生技能能力,融入职业需求和职业素养;以开展校内、校际、跨国间的学生技能比赛和组织参观交流活动等为契机,加强鲁班工坊的宣传、推广力度,深化鲁班工坊内涵,提升影响力。其中,为企业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是鲁班工坊扩大影响力的最根本和最持久的方法,只有社会认可人才,才能更加认可鲁班工坊的实际功效。当然,从认识到认可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应理性看待。
4.丰富双边合作内容,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发挥鲁班工坊的平台作用,积极开拓新的合作方向,如订单培养、留学生联合培养、社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等级取证、教师技能培训、引入当地企业投入等,丰富鲁班工坊的合作内涵,共同构建双边合作的新支点,扩大鲁班工坊的辐射范围。通过开展有偿性的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或开发技术技能培训包等项目,逐步提升鲁班工坊可持续发展的自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