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斌斌
摘 要: 幼儿活动的有效性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在各种活动中要根据幼儿园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特点,创设教学情景,从而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情景,能够激发幼儿的情绪,使幼儿能够获得情感体验。鉴于此,文章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现状,对如何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景,辅助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性显著提升的策略等相关内容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幼儿教学活动;有效性;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2)10-0163-04
教学情景就是在教学环节中能够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促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所设置的相关活动情景。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保证,通过良好的学习情景能够让学生在兴趣的支撑下更加深入地学习,使幼儿的记忆更加牢固。对教师来说,良好的情景能够让教师对自己的课程有深入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源做好课间准备,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调节课堂行为,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各种情景下愉快地学习。
一、 创设情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近年来,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教学法被广泛的应用,是幼儿教育中最常见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抽象事物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情感状态,通过刺激各种感官以及具体的事物锻炼幼儿的抽象思维,将传统单一陈旧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愉快的自我认知和生活体验过程,从而促使幼儿得到身心健康发展。对幼儿阶段教育的情景教学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耐心的引导,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很难直接受教于幼师,在幼师口头宣讲的教学目的指引下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幼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创设教学情景,将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这边来。实践表明:幼儿只要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便很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接触学习内容,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考虑到幼儿思维的形象性,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必须以色彩、声音、动感等外在元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儿童的参与热情被成功激发后,便会自觉成为学习的行为主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得以凸显。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考虑到尽量贴近生活化,让幼儿觉得自己所参与的学习活动不陌生,难度小,易于完成。
二、 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基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可知幼兒园教学活动开展中仍旧会受限于多方因素的制约,无法保证活动开展成效达到预期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难以提升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整合分析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得知现阶段所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都是较为传统的游戏活动形式。从侧面进行分析,这些游戏形式自然可以增加幼儿参与积极性,使幼儿得到协调性发展,提高灵活性,但很难实现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许多幼儿逐渐失去对传统游戏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活动开展形式,从而强化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活动内容的编排无法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基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天性好动,关注力很容易被新颖的事物所吸引,加之好奇心比较强,所以幼儿在课堂以及课余时间都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很多时候幼儿对一些较为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能够更快速的掌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幼儿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表现得并不耐烦,很多时候会忽略幼儿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幼儿越来越困惑。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拥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喜欢讨论与分析,特别是对一些小游戏有着较强的感悟能力。但从现阶段的幼儿教学活动内容做出分析,得知活动内容的编排与设计其实很难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成长需求。
三、 创设教学情景以提升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原则
(一)趣味性
考虑到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设置情景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待儿童的参与兴趣被教师成功激发后,便很容易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深研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加工,然后以最佳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课堂上。一般来说,儿童都比较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因此,故事情景就是通常被幼师采用的一种教学情景。
(二)生活性
幼儿刚刚从家庭生活步入幼儿园生活,家庭生活模式在他们心中有一定的印象。因此,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园内的学习生活,教师一定要将教学情景设置得同幼儿的家庭生活接近一些,这样才能让幼儿对园内的学习生活减少陌生感,以期尽早地适应教师的教学。教师在创设生活情景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自己所教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一定要与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联系,这样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活的一些记忆,让幼儿利用已知生活经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四、 创设教学情景以提升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方法
(一)创设故事情景
故事情景是幼师最常采用的一种情景模式。儿童在听故事时,通常能够集中注意力,安静地坐在那里欣赏故事情节。这对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语感、逻辑思维能力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针对幼儿设计的故事一般都能够反映一定的生活道理,幼儿通过听故事可以接受人文教育,也可丰富一些人生经验。教师在运用故事情景开展教学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及时启发,多提问,多为学生创造发言和讨论的机会
幼儿阶段所接触的图书,每篇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情节,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故事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幼儿喜欢听故事,并不仅仅是因为所讲的故事具有趣味性,更多的是因为大多数寓言类故事的情节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想象。在实际的教育中,有大量的新奇有趣的故事,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期的或阶段性的活动目标以及园内活动的实际情况,对开学初计划给幼儿分享的故事进行精选,以达到激发幼儿想象力和阅读积极性的目的。教学活动是“教”和“学”充分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切记不要一味地讲,而忽视幼儿的感受。幼师可以边讲边问,一方面考察学生的理解程度,一方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在讲《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时,教师说:“从前有个小伙子叫董永,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讲到此处,教师可以停下来,找个小朋友问一下:“你知道什么叫‘去世’吗?”小朋友回答后,教师才能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在后面的故事用语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此方可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果儿童不明白什么叫“去世”,教师讲故事就要再口语化一些,让孩子们明白自己所说的话。
2. 允许孩子有不同的理解
教育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施教者永远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学生的事,这是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儿童有儿童的思维模式,有时会提出令大人啼笑皆非的问题。面对儿童提出的可笑问题,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取笑孩子,影响孩子学习和提问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狼来了》这个故事时,有孩子问:“那狼为什么不用绳子拴上呢?”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来十分可笑。可是,幼师若是一笑而过,很可能就失去一次对该名儿童进行及时教育的机会。细究起来不难看出:该生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自然是由狗身上的绳子联想到狼身上,说明此童具备较强的联想能力。首先,教师应给予表扬,告诉学生说:“你很棒。确实,人们没有想到这个好办法。如果人们事先给狼拴上绳子,那么那个撒谎的小朋友很可能就不会死了。可是,你要知道,狼是野生的,不是由人饲养的,没有人会去给它系绳子。”经过这番解释,小朋友就会想通了。同时,透过这个问题,幼师应看到孩童身上所具备的同情心。正因为有同情心,他才会想到去给狼拴根绳子。教师要表扬儿童的同情心,还要鼓励其他小朋友向其学习。
(二)创设运用已学知识情景
实践证明:利用知识间的关联性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幼儿虽然年龄较小,可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利用儿童这些有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儿童十分希望得到大人(尤其是老师)的表扬。在儿童利用已有知识学到新的知识(或技能)时,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提高其下一步的学习效率。
运用已学知识创设教学情景,老师需要在教学内容同学生掌握的知识间寻找关联点,这是一项考验教师工作能力的工作内容。关联点的设计、教学的切入、语言的过渡,这些环节掌控得好坏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全面考量,反复斟酌,提高授课效果。比如,在一节语言课上,曾经有一名幼儿一口气说出五名中国古代诗人的名字。现在,教师想提高班上儿童的知识储备。于是,教师可以从以前课上学生没有提到过的古代诗人中选出一位,并讲一则在他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儿童将这则故事记住后,也就记住了这位诗人。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再要求小朋友说出六位中国古代诗人的名字。学生说完后,教师及时给予表扬,说:“上节课我们的最佳成绩是说出五位诗人,今天的最佳成绩是说出六位诗人,同学们进步了。”通过不断的激励,小朋友们掌握的知识会越来越多。
(三)创设游戏情景
许多家长希望幼儿园对儿童进行游戏教育,试图通过科学游戏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促进儿童全方位的能力提升。针对家长这一愿望,教师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游戏情景,对儿童积极开展科学的游戏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比如,在一个班上,有的小朋友爱唱歌,有的小朋友爱绘画,有的小朋友则爱讲故事。针对儿童间的兴趣和特长差异,教师可以通过与爱唱歌的小朋友的互动,激发爱绘画的小朋友和爱讲故事的小朋友对唱歌的兴趣,并吸引其参与到唱歌的游戏中来。同理,通过类似方式,教师也可以提高爱唱歌的小朋友对绘画和讲故事等活动的参与热情,并且通过游戏提高其在这两方面的参与能力。再如,教师可以出一个谜语,让孩子们来猜。有的孩子半分钟猜不到就不肯动脑筋了。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播放几种卡通形象,让孩子们从卡通形象当中寻找一个适合的答案。儿童都喜欢卡通形象,在选择和排除的过程中找到谜底,这会令小朋友的游戏体验好感十足。
(四)幼儿教育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创设
在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中创设生活情景,需要结合园内和班级的实际生活,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每一天、每一节的活动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情况创设各种不同的活动情景,这样才能使幼儿进入与自己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景中。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对待许多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创设教学情景,促使幼儿能够融入其中。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喜欢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喜欢在集体中展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妙地设置悬疑和问题,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的情景中,使幼儿能够有更多机会在新的情景中探索新知识。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塑造视觉情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十分便捷的帮助。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和声音,能够将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有趣的动画视频、声音图像等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学生在学习《小熊在家》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收集一些关于小熊维尼的动画片段,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小熊维尼在生活中的一些故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关于小熊的图片,通过这些生动可爱的图片再融合一些有趣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动态画面以及教师制作的图片,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记忆,带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比较散,好奇心非常强,对生活中的知识点保持较高的敏感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六)巧用教育,创设趣味情境
考虑到幼儿正处在接受启蒙教育的阶段,直观化的情感体验更加能够感染幼儿,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致。因此,在设计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期间,作为幼儿教师在活动内容方面的选用,不需要过度重复和烦琐,应当注重强调趣味、实用,借助不同的教具创设情景,吸引幼儿注意力,调动他们积极思考、参与体验和语言表达的兴趣,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拥有不一样的收获。比如学习儿歌《颠颠倒》时,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背景导出趣味情景:“孩子们,今天我们跟随小乌鸦一起来到相反国参观,你们看这里都有什么呀?”应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各種动物的图片。当孩子们走进“相反国”时,发现很多有趣的颠倒现象,如“小鸡啄了老鹰眼”“燕子下海做个窝”,显然这些与日常生活中的认知截然不同,但孩子却能够通过融入趣味化的情景当中,而感知到学习的乐趣所在,这对幼儿掌握儿歌内容方面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以保证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有效性的显著提升。
(七)借助任务教学法,为幼儿创设任务情景
为了保证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作为幼儿教师便可为幼儿设置任务来辅助活动的实施。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情景,在此当中会蕴含很多任务,需要幼儿凭借自身所储备的知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强化幼儿的思考探究能力。教师通过任务情景的创设,能够促使幼儿在任务情景当中不断开放自身的思维,从而经过思考、分析、探索来解答相应的问题任务,这样一来,幼儿就会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然而,现阶段在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在这种状况下,情景教学法在应用时也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限制,此时就需要教师借助班级中的电教设施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虚拟真实化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中为每一名幼儿分派相应的任务,做到分工明确的同时又紧密相关。这样便可唤醒幼儿的参与兴致,让幼儿明晰自身的重要性,并强化幼儿的自信,让幼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唯有这样,才能够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应当了解创设教学情景对提升幼儿园各类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创设适合教学活动的情景。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幼儿主动地进行各种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从而逐步提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光云.谈创设丰富多彩情景与提升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5):124-125.
[2]王婷.如何创设教学情景提升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J].速读(下旬),2016(7):86.
[3]赵岭.创设教学情景:提升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8(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