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2022-05-10 08:16王亚南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考核过程课程

王亚南,张 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手段之一——课程考核,一直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检验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考核结果更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

课程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管理措施作为保障,因此,建立一套和自己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探索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制定一套科学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设计和考核模式相匹配的反馈机制,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热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极为重要,能使课程考核更好地符合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改进课程考核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条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都产生了巨大冲击。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也应随之发生重大变革,原有的课程考核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高等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为现代教育创造了实现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有利条件,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为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带来无限可能。

好的考核制度和模式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推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探索一些更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考核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发挥课程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协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国内高校课程考核现状

国内高校目前在课程考核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缺乏科学的成绩评定标准和评价方法,考核模式比较单一,缺少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或者即使有过程性考核成绩也占比很少,大多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容易僵化,限制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由发挥和综合应用,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考核没有完全发挥出检验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作用。尤其是期末考试占比70%的科目,学生往往靠考前突击通过考试,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投机心理,平时不用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考核成绩也不能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对课程考核现状的考察

通过对吉林大学课程考核情况的考察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学科和专业都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也有极少数课程采用开卷考试形式。期末一张纸质考卷成绩占比70%,平时成绩占比30%,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纸质考卷无法满足现代高等教育对课程考核的高质量要求,过程性考核成绩也明显偏低,导致考核成绩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是一张考卷能检验出来的。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标准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新性、学习性特质兼备,考核内容和方式应该全面反映出这些特质。

没有观念的革新,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就不能顺利进行。为了改变目前课程考核方面的这些弊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构建有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高校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改变课程考核观念,建立一套合理的课程考核模式,不断改进并完善考核制度,制定考核细则,构建不同要素相互融合的大学考核制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获得旺盛持久的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

因此,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探索建立科学、灵活开放的课程考核方式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下显得尤为迫切。

四、对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

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在总结过去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的基础上,课题组对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过程性考核

这也是本次课程考核改革关注的重点,改变过去那种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的评测,转化为与课程同时进行的合作性、过程性评价,注重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教学全过程考核,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种过程性考核形式,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在课程总成绩中加大过程考核成绩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要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切实发挥课程考核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与评价作用。与传统考核相比,多元化学业考核是高等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形势下多元化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本科教学目标的应有内涵。

1.过程性考核的命题原则

(1)多样性原则:应当依据教学大纲及课程特点,设计多样性过程性考核形式,重视能力培养,同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指导,难易适度。

(2)启发性原则:在内容设计上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为学生创设发挥能动作用的空间,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创新。

(3)全方位考核原则:要完成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考核。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评价观转变为能力取向评价观。围绕考核目标与考核内容选择考试方式与题型,实现全面智能评测。

2.过程性考核实施的硬件保障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发展空间。人工智能、多媒体、虚拟仿真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关于“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本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体系,学校开展了本科教学信息化研究与改革工作。

2021 年上半年,学校的一大批“三化”教室已经建设完毕,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设施保障,为实施过程性考核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计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创新,实现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3.过程性考核对教师的要求

过程性考核的加强,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布置能刺激学生思考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的作业,以多样化手段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信息化平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由地释放他们的发散思维方式,使学生一直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信息技术作为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工具和途径,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通过对学习环境的整合提升,实现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化”教室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硬件支持,使智慧教育的发展逐步完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设施,使人工智能与教育双向融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过程性考核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纸质试卷的考试形式,有些能力和知识内涵不是一张试卷能考查出来的,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等现代化设施,全面、多角度、多种形式地设计试题。

4.过程性考核形式的创新

过程性考核形式可以采用探究式共同思考项目的设计,构建可以实际操作的框架,项目设计要兼顾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要通过策略性的引导,深入挖掘和发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潜力,在探究式共同思考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形成过程性考核成绩。通过探究式共同思考项目,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实现深度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产生新的理解。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选择合适的网上考核平台,在网上出题、阅卷,让学生网上答题。

(二)制定严谨的考核制度和考试命题细则

为了使课程考核科学有效,应该制定严谨的考核制度,详细制定命题细则,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组织教师座谈讨论,制定考试命题细则,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考核目标和内容,围绕考核目标与考核内容,确定合理的各类试题分数比例,注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多出一些非标准答案的试题,要注重知识的纵向延展性与横向多维性,同时也要注重试题的开放性,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要防止试题形式过于单一,试题内容偏理论化、书本化,消除学生容易作弊的因素,杜绝学生在考试中搭便车的现象,不给学生留下作弊的机会。评分细则的制定要注意考核的公平性和区分度。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反馈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反馈机制,及时掌握考核方式方法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改进。

一是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教师要在评定成绩的过程中,通过成绩分析,发现不合理的试题设置和评定标准,分析原因,及时修正。通过反馈信息发现过程性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过程性考核中的不足之处。考核反馈机制也能及时反映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改善今后的教学工作。

教师的教学设计,科学的考核制度和细则,与考核模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这三点都是过程性考核的有力保障,而过程性考核反过来又能反映出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纠偏的良性运行机制(图1)。

图1 过程考核与考核制度细则、教学设计、反馈机制间的关系

(四)指导原则

为了避免过程考核流于形式,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的不同,周密考虑,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设计,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监控,最终形成连续性评价(即过程考核)的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结果,从而避免期末考试一考定乾坤可能产生的结果偏差。为此,要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1.考核方式方法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2.考核方式方法改革要遵循教学规律并符合学院的实际情况,要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教学条件采取合适的考核方式方法。

3.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明确的考核标准细则做保障。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细则健全考核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评分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细则,从而确保学生成绩的公平性,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对教学结果和学生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手段与教育相融合,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推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学管理为导向,加强形成性考核的考核模式的创新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创造性的教学机制,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以“基础厚、功底牢、底蕴深、视野广、能力强、敢创新”为人才培养目标,以“丰富人文底蕴、开拓胸怀视野、筑牢学科基础、拓展实践能力、培育创新素养”为人才培养理念,使学生具备科学思维方法,信守科技伦理,具有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猜你喜欢
考核过程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