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莹
摘 要:泥工是较为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工艺,看似不起眼的一小块泥,通过捏揉、挤压等步骤,转眼间就成了一个有趣的造型作品,因此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小于是,笔者常常在想,孩子们那么喜欢玩泥,那如何让孩子能在玩泥的过程中学到的更多?用怎样的组织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创造性地发展?小班孩子的泥工活动虽然不是那么成熟与完美,但是只要方法策略妥当,巧用多方资源,小班孩子的泥工活动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关键字:泥工 创造力 游戏
一、创设童话色彩的情景,萌发幼儿参与泥工活动的兴趣
案例:《大圆小圆变变变》
在这个活动刚开始时,我以魔术师的身份导入活动,让孩子们也化身小魔术师,沉浸在变魔术的童话氛围中,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有趣的“变变变”的咒语,将孩子们动手搓圆、组合的过程变成一个小型的魔术表演,使孩子们在玩中做,乐中学。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在泥工活动中,需要一个积极的创作环境,通过有趣的情景去激发孩子创作的兴趣。小班孩子的思维尚属具体形象阶段,充满童话色彩的情景,可以把孩子带入一个理想的工作状态,萌发他们动手创作的意愿。
二、提供生动形象的图片,激发幼儿泥工制作的灵感
案例:《秋天的果实》
在活动中,我与孩子们一起欣赏了多种秋天的果实,树上挂着的苹果、梨、柿子等,田地里长的山芋、土豆等,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展示,结合简单的步骤解析图,给孩子们一个直观形象的印象,诱发孩子对泥工活动的向往,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
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有限,但是他们的创造力却是无限的,我们在活动中提供参照的图片,不是要限制他们的创作思路,而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孩子们根据图片自己动手做了个苹果,装上了叶子和柄,惟妙惟肖。他们于是还会继续观察,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捏捏长是梨,两头尖尖的是山芋……正是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连接了孩子们的大脑与双手,给他们的创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给予丰富的辅助材料,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创作
案例:《甜甜的棒棒糖》
用橡皮泥制作棒棒糖,当然小棒是不可缺少的,于是在活动之前我帮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小棒,长的、短的,木制的、塑料的,当作制作棒棒糖的辅助材料。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各有各的奇思妙想,短一点的棒做个圆圆的小球,迷你棒棒糖;长一点的棒可以捏个大一点的熊猫造型的棒棒糖。虽然孩子们的手工有点稚拙,但是在辅助材料的搭配下,把所有的棒棒糖聚集在一起,也是一次棒棒糖造型工艺展。
材料是幼儿学习的最佳伴侣,在一次泥工活动中,適当的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创作。小班的孩子动手能力有限,有些细致的泥工造型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太大,辅助材料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与此同时,辅助材料有时也会激发孩子们创作构思,一个小棒,一把小刀,一个小模型,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充满神奇的,他们借鉴这些材料,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制作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艺术作品,甚是让人折服。
四、巧用多种学习策略,提高幼儿制作技能
(一)图片展示法
之前的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在参照老师制作的基础上,自己再动手操作,做出来的东西通常如出一辙,就连大小也几乎一样。因此,我提倡通过步骤图片展示的方法,可以拓宽幼儿创造的空间。幼儿只需要适当参照教师的范例,根据简单的步骤图,一步步尝试、探索,直到成功制作出样品。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较强,他们不需要特别的教学帮助,不受思维约束,一步步跟着自己的想法前进,相信这样的效果会比教师的专一指导来得更好,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的成果也会更加喜悦。
(二)自主观察法
一般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都会通过范例来提出制作的要求,然后再进行分解教学,这样的过程就限制了幼儿自己的思路。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范例来进行自主创作。如:在制作油条的时候,我们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油条的成品,让孩子在自主观察的基础上,想一想,说一说,你觉得这个是怎么做出来的?相信制作油条对于孩子们来说难度不大,只要给予充足的时间,掌握搓长条的技能,他们也会给人带来各种惊喜。
拆解探究法
考虑到孩子们的这种天性,教师在组织泥工活动时也可以利用拆解法进行引导。如在做柿子时,教师可以脱离传统的步骤掩饰,而是呈现一个完整的作品,鼓励幼儿伸出小手去掰开来看一看,这个柿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和我们以前做过的苹果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小朋友在自己动手拆解,积极动脑比较、联想的过程中,会很快掌握制作要领,体会到泥工活动中的无限趣味。
(二)想象创作法
小班孩子的思维大多十分活跃,不受限制,他们的世界充满着童话,他们的想象充满着无限魅力。每一次的泥工活动,教师在适当引导的基础上,就可以放手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出各种作品。
五、结合多种方式,呈现幼儿泥工作品
每次幼儿进行泥工活动,总有一些或者非常有创意。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好的作品保留下来,更不可能把所有孩子的作品保存下来,这难免让人觉得可惜,毕竟这些作品都是孩子们亲手捏制的,蕴含着他们成长的足迹。于是,我们教师就要帮孩子们积极创设多种平台,展示他们的作品。每次泥工活动后,我们可以边参观边分析评价孩子的作品,使每个孩子的作品都能得到展示的机会。另外,教师还可以及时拍摄一些孩子的泥工作品的照片,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幼儿,或者打印出照片,供幼儿随时欣赏观看。当然,利用粘土捏制一些小的作品呈现在活动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材料可能有点浪费。总之,每个泥工作品都是孩子们动手、花时间制作的,也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尊重、爱护每个孩子的作品,积极帮助他们以多种方式呈现作品,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感。
小班孩子对泥工活动都充满了热情,他们喜欢这种黏糊糊的东西,喜欢自己动手变出美丽的造型。我们作为教师,要尊重孩子的这种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且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指导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小班孩子叩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带大家进入一个充满神秘的泥工乐园!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编写组.《着眼发展 科学保教》.江苏教育出版社
2.《倡导游戏精神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中外交流》杨盼
3.浅谈幼儿园泥工活动的造型策略 [J]《山东教育:幼教版》路娟,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