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付超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和科技手段的提高,以及我国经济和家庭教育的不协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内因是关键,外因不容忽视,所以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中学生个体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改变这一现状,既需要中学生的自身努力,又需要家校联合,在家长、教师的帮助下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策略
中学生厌学情绪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让社会学校和家庭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已经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查找和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积极找出解决对策。我们希望这些方法对策能够帮助转变厌学学生的学习态度、降低学生厌学的发生率,帮助同仁提高学科教学效率。
一、厌学原因分析
对于中学生的厌学原因,我们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经过细致观察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类因素导致学生厌学,分别是:学生内在因素与外在社会因素。其中包括智力性因素与非智力性因素的学生内在因素是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
(一)厌学心理产生的外因
1.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科学,导致了学生厌学
现代教育学主流教育观点认为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时间过长,考试频繁,作业量不堪重负等,从而加剧学生学业成绩上的两极分化,使一部学生产生学习困难,致使学生厌学。学校教学一味地强调分数,同学之间的分数高低的竞争必然使得绝大多数学生产生巨大心理压力,从而降低学习兴趣降低,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
2.传统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厌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效率低下,部分老师为一味追求教学成绩,无视学生休息与放松,一味拖堂、加课、布置大量的课下作业。这种低效率、高负担的教学方法与目前提倡的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实施新课标准严重相违背,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3.家庭教育缺乏产生厌学
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物质生活的富足而忽视了思想世界的丰富,对孩子学业重视不够。
(二)学生内在因素
1.学生的智力性因素
通过笔者长期在校观察研究发现,厌学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较普通学生低一些,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术业有专攻,指出这一点并非歧视,而是说智力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理解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较为低弱是智力水平偏低的表现,反应力差,记忆速度跟不上。以上因素随着学习科目增加和学习难度加大在初高中阶段往往表现较为突出,因为中学的学习更需要较高的智力与学习能力来支撑,智力水平较低者产生厌学心理的现象便会显现。
2.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
(1)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很多学生对学习感到乏味且通常是被动学习,对学习任务只是迫于学校、老师、家长的压力而应付。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改变自己和家人生活现状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加上家庭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引导,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人生的长远目标。
(2)缺乏学习自信。这部分学生多数由于暂时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缺乏学习自信心,加上来自家长的训斥、老师的批评、成绩的比较,同学嘲笑等外界压力,使之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他们最终会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3)缺乏学习意志。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付出努力,需要坚定的毅力做支撑。但近几年的学生生活无忧又不少是独生子女,加上留守学生,从小离开父母,养成了很强的自由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缺乏坚定的学习毅力。
二、学生厌学对策研究
课题组通过充分调研发现,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学生厌学问题这一问题,必然需要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成功的路上离不开信心的支持,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自信的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气可鼓而不可泄”,教育更是如此,我们要利用教育的技巧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多鼓励、多关心,满足他们被尊重的需要,体验到被认可的喜悦,重拾学习信心。
(二)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师可以将学习目的教育融合于理想教育之中。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社会发展对个体知识要求,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更正学生对学校考试的认识,从而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丰富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除此之外,学校、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从生活实践发现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在活动中体味知识带来的乐趣。如: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参与生活实践活动等。
3.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打磨课堂教学技艺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活动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在这一创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当前先进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老师应该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加强教研,探寻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家校联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学生成长是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从研究以及现实生活中发现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是学生懈怠的根源。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家校之间要积极联动,相互配合,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學习中去。
三、结语
总之,无论学校或是家长对厌学学生都要付诸耐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为他们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从厌学转变为乐学。
参考文献:
[1]于光远.农村中学生语文厌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8):163.
[2]王轲.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43-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