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诗词储备与写作的融通

2022-05-07 14:50郑秋艳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3期
关键词:写作诗歌融合

摘要:以含“山”的诗句为例,通过“对接山名,析名引句”“对接畫面,剖析写法”“品味情思,训练表达”“全面对接,拓宽立意”四个板块,具体呈现“化学生诗词储备为写作之用”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诗词进行分板块、分类别的整合汇总,精准把握诗句的画面和意蕴,进行对接写作的训练与指导。

关键词:诗歌;写作;融合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必背的诗词有一百多首,但学生缺少对这些诗词的梳理、缺少对接写作的训练,这些储备于学生写作中鲜有用武之地。初中阶段学习古诗,偏重于记诵原文,学生大多能熟练背诵,但能够巧妙地运用诗句为写作增辉的却不多。为盘活学生的诗词储备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使学生精准把握诗句所呈现的画面和意蕴,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分板块、分类别的整合汇总,进行对接写作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做到融汇古今、古为今用。

在初三的复习课中,笔者选择含“山”的诗句,进行对接写作的分板块、分类别的梳理,引导学生将与“山”有关的诗句、诗意与现代文的写作相融通。

一、对接山名,析名引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的泰山、峨眉山、孤山、骊山、飞来峰等从古至今美名在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写及此山,征引此山相关的诗句,岂不妙哉?在此基础上,还可引导学生去阅读与此名山相关的文章。

要注意的是,在积累含山名的诗句时,要明确此山到底是何山,以便精准引用。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不同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巴山,前者据考察是重庆北碚的缙云山的古称,后者则泛指楚蜀的山水。再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据考究,陶渊明笔下的南山指的是庐山。而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的南山则是终南山。

二、对接画面,剖析写法

诗句中呈现的山色在现实生活中不时可见,但大多数学生却没能将诗句与美景对接。于是,在教学中要进行将山之美与诗句之美相勾连的训练:提供符合诗句内容的山色图,学生根据景致特点说出契合的诗句;学生根据诗句所呈现的景致,去拍摄或找寻最能体现其特点的图片。耸立水边生机勃发的山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沿着水路一路蔓延的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神奇秀丽又高大巍峨的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清寒寥落的山之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雨中清新的山下景象:“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村中远望青山与白水与绿树:“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通过进行图文勾连的训练,学生能够直观领略诗句所描绘的景致,感受其诗意美,也可由景致联想相关诗句,为后续观察、感受,以及在写作中巧引诗句、描写山色之美做准备。

直观感知以恰到好处地引诗入文,能为文章表达增色。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品鉴诗句的意象选择(山、水、草、木、云、月等)、写作角度(山中品山、远处望山、山间看山、山下观山等)、写作手法(多角度的直接描写、衬托、对比)等等。通过解构与分析比对,使学生深入品赏诗句,把握更为精细的写作方法。比如,同是写傍晚的山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等诗中,景与情都大不相同。

三、品味情思,训练表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山河”“湖山”代指国家,寄寓了诗人的家国之思、国殇之痛。“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山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等。这些诗句中的山是承载了诗人情感和哲思的载体,山形山色都不重要,其背后的情思与哲思才是品赏和借鉴的重点。

学生要能恰如其分地引用诗句以辅助表达自身的情感与态度,首先要对这些诗句所蕴含的情思和哲思有准确地感知和体认,因此要尽可能使学生对诗歌进行较为透彻的品赏。此外,还要强化学生引用情感句和哲思句的意识,通过训练以培养成习惯。为此,笔者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段落写作训练,以及契合生活实际的口头表达训练。

四、全面对接,拓宽立意

以上对将含“山”的诗句引入写作训练的方式和步骤进行细分,侧重引导学生恰到好处地引用含“山”的诗句入文。但盘活学生的诗词储备资源为写作之用,不限于引用诗句。因此可由第二部分提及的分析和借鉴诗人描山的写法进一步扩展与思考:如何将诗人写山的巧思与深情延引至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

笔者以作文题“心中有座山”来进行尝试。此前,学生就此文题写过作文,选材立意较为局限,主要集中于写父爱如山、自己难忘的某座山、某些静默深沉如山之人等。在经过以上三个板块的梳理和训练后,学生再进行选材和立意则有了极大的扩展,如:写某座名山,中国名山众多,泰山、华山、黄山等任选一座;写某座与名人有关但不太出名的山,就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所言之名山;写人如山的品质,坚定、稳重、挺拔、沉淀等;或围绕山的诸寓意之一选材,如代表家国的山河、代表情思的山、代表哲思的山……不仅立意、选材的疆域拓宽了,而且也增加了对山的文化之思。

学生再次完成及修改后的作文,所写山色也因角度和选景等的丰富多变而更加美丽,结合文意自然引入的诗句不时可见,有泰山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傍晚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发出宏愿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由分解引导、段落训练,逐渐发展到成篇写作,循序渐进,效果初显。

笔者此番教学实践,只是将学生初中阶段所学的含“山”的诗句进行梳理整合,再辅之以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写作训练等,借以盘活学生储备的含“山”诗句的资源,使学生有意识地将诗句、诗意引入作文,写出更动人的文辞、文意。借此文举一隅,愿与各位同仁一起以三隅反,促进学生盘活储备的古诗文资源。

【基金项目:本文为笔者在2020—2021学年支教连平县田源中学期间参加河源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在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打造活力课堂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hy19026】

作者简介:郑秋艳(1982— ),女,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初级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阅读与写作、文言文教学。

猜你喜欢
写作诗歌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刚柔并济
七月诗歌
破次元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融椅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