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传统体育创新传承路径研究

2022-05-06 03:51吕斌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怒族怒江体育项目

吕斌

(云南中医药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前言

怒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世代居住于横断山脉腹地三江并流区域怒江、澜沧江流域的高山峡谷地带。早期怒族人独居于怒江、澜沧江流域,主要靠狩猎为生。明清时期,生产技术先进的傈僳族、白族、汉族等民族不断进入怒江、澜沧江流域,各民族间的斗争、交流、融合不断发生,逐渐形成了怒江上游地区怒族人与其他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1、怒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1.1、怒族传统体育来源的多元性

怒族传统体育文化源于怒族人日常生活娱乐、生产实践、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的民间风俗和宗教祭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辨识度。同时在与混居民族的斗争、交流、融合过程中,吸收与改进其他民族的体育项目,内化为怒族自身的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怒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

1.2、怒族传统体育项目参与的广泛性

怒族是一个倡导男女平等的民族,女性在怒族神话传说中有重要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怒族女性和男性一样,从事狩猎、捕捞等生产劳动,由此演变而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少不了女性的身影。恶劣的生存环境条件造就了怒族人坚毅的性格,儿童从3-4岁就要开始学习射弩等狩猎技巧,摔跤、武术等生存技能,漫长历史长河中为生存而战的传统就这样深深的烙印在了怒族的文化记忆中,这样的文化烙印使得怒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是全民性的,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3、怒族传统体育功能的多样性

怒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起于族人原生态的生产劳动实践,近似于孤立的自然地域环境,虔诚古朴的宗教祭祀仪式,与混居民族之间因生存进行的激烈斗争、友好交流,互相融合,这样的文化印记使得怒族传统体育有守护族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军事功能,强健身心的健身功能,丰富闲余时间、促进民族交流的娱乐功能,传承怒族文化的教育功能,促进体育产业扶贫的经济功能和增强民族认同感、增进民族团结的政治功能。

2、怒族传统体育项目

表1 怒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表

2.1、军事训练类项目

怒族先民曾独居于怒江、澜沧江流域,由于交通闭塞,很少与外界联系,随着民族迁移的不断发生,生产技术先进的傈僳族、白族、普米族等先后进入怒江、澜沧江流域。各民族间为有限的生存资源曾展开过剧烈的斗争,为了保护本民族的生命财产安全,军事训练在所难免,体现在民族传统体育中,依旧可以看出曾经为了致敌人于死地的残酷军事训练项目。虽然在长期的斗争中,各民族也完成交流和融合,但有些项目还是保留在了怒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如怒族摔跤和踢脚两个项目,现在已经看不到致对方于死地的残酷性。

怒族人进行摔跤时,首先要确保进行摔跤的双方年龄相仿,体格相近,身体素质悬殊差异不能太大,不分性别,可以进行同性别之间的对抗,也可以进行男女之间的对抗,可以是一对一的进行,也可以组队进行二对二的较量。摔跤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双方身体接触,用一只手抱住对手的腰,另一只手卡在对手的脖子上,开始进行正式的摔跤后,一方将另一方摔倒在地,并且完全控制住对方使其翻不了身即为获胜;另一种是双方保持一定的距离面对面站立开始,不能抱住对方的腿,其他身体的部位可以随意拉拽,获胜方需要将对手摔倒在地,且对手被完全控制住站立不起来,摔跤结束。踢脚,在远古时期是非常残酷一种军事训练项目,进行对阵的双方用脚互踢,直到将一方踢到在地,站不起来为止。

2.2、生产生活类项目

怒族自古就在生活在横断山脉腹地三江并流地区怒江、澜沧江流域的高山峡谷内,翻山越岭、渡江过河成为怒族人必备的生存技能,生产技术不发达导致经济发展落后,改革开放前的怒江上没有一座像样的桥,居住于怒江两岸的怒族人渡江主要靠溜索、爬绳梯、划猪槽船等方式。早期的溜索是在波涛汹涌的怒江上拉一条相对结实的用藤条结成的绳子,渡江的时候需要用双手抓住绳子向前移动身体最终越过波涛汹涌的怒江,经常会出现渡江过程中不慎掉入怒江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用钢丝作为绳子,滑轮挂住藤萝渡江的新型溜索。现如今怒江上溜索渡江已经成为历史,溜索已经成为冒险者的一种挑战。爬绳梯、绳梯一般架在地势险要的峭壁上,曾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国家实施“村村通”项目之后,住在崇山峻岭间的怒族人也可以走在坦途上,放弃绳梯这种危险的交通工具,现在的绳梯更多的已经成为了节庆时一种表演性的体育项目。猪槽船是怒江上一种简易的过河与捕捞船只,类似于我们常见的独木舟,比独木舟更加简易,选粗壮的树木作为船体,将中间掏空,可容纳2-3人,因其形似猪槽而得名,现如今在怒江上已经看不到猪槽船了。

2.3、娱乐类项目

每年四月中下旬,怒族人会迎来本民族最盛大的节日 “仙女节”(旧时称为“乃仍节”),节庆期间每一位怒族人都会盛装出席,祭祀神灵,祭奠先祖,载歌载舞感恩上苍的恩赐,打陀螺、玩怒球、荡秋千、虎熊抱石头等项目成为节庆期间最受欢迎的娱乐项目。打陀螺、荡秋千主要出现在怒江中下游、澜沧江流域地势较为平坦的若柔怒族族群中。怒球是怒族人用麻绳与树藤制作成的球,参与的双方以藤绳为界,相互用球投掷击对方,没击中对方或球未过界线即为输。虎熊抱石头分为两个角色进行,分别是守护石头的熊和试图抢走石头的老虎,作为熊的守护者蹲在地上,用两手撑地,保护躯体下的石头,作为老虎的抢石头者伺机从熊的身下抢到石头,守护石头的熊可以用脚踢人,抢石头的老虎如果被熊踢中,要替换为守护人。如果熊的石头被抢光了,还未踢中一人,则熊要表演节目,然后重新开始一局。

2.4、竞赛类项目

怒族传统体育竞赛类项目有滑草、顶杆、跳竹和爬山等,均来自于早期的生产实践,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逐渐演化成为了如今竞赛形式的传统体育文化。滑草,在长满草的高山草甸进行,竞赛者坐在木板上沿着山体原有的坡度下滑,期间可以用手或者脚触地来加速下滑,按照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来定名次。顶杆,用一根光滑的木头做为顶杆的道具,不分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比赛的时候双方参赛者站立于杆的两侧,比赛开始后,对阵双方用力向前顶,顶着对阵方后退的一方即为获胜方。跳竹,类似于现代体育项目中的跳高,比赛的道具为一根粗细适中,长度较长的竹竿,将竹竿的两头弯曲后埋于地下,参赛者跳过竹竿隆起的最高处,按可以跳的高度来确定获胜者。爬山,早期是怒族人到达狩猎场地的必备技能,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狩猎渐渐成为历史,爬山成为了评定怒族勇士的一项考核内容,从山脚出发,最先到达山顶着为胜。

2.5、射击类项目

怒族先民以狩猎为生,射弩是最主要的打猎手段之一,射弩也成为怒族人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标志,早期的怒族儿童5、6岁时就会得到父辈送的弓弩为礼物,开始学习射弩技艺,从此以后基本上就是弓弩不离身的状态。投石也是一项重要的狩猎技艺,农业生产代替狩猎成为主要的生存方式后,射弩、投石逐渐变成了节庆庆典中的一种娱乐项目。怒族人射弩的时会拿食物、肉类等作为对射弩准确率最高者的一种奖励,参与者用自己的弓弩射击靶心,打中靶心数量最多的人获胜,可以得到所有参赛者带来的食物和肉类。进行投石比赛时,先在场地上画一个大的圆圈,在圆心的位置放置猎物,参赛者围绕圆圈的外延站立,将石头向圆心抛去,打中圆心的猎物者为获胜方。

3、怒族传统体育活动传承现状

3.1、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自身保护发展传承动力不足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怒族年轻人离开了世代居住的怒江大峡谷,外出讨生活,由于对自身文化没有正确的认识,与现代接轨的过程中渐渐丢掉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再加上学校体育教学中传统体育文化传授的缺失,使得怒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源自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怒族传统体育在失去滋养它的土壤后,又失去让它延续下去的种子。政府为了让更多的怒族人参与到传统体育的运动中出台了很多干预政策,想让更多的怒族人参与到传统体育的锻炼中,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干预,没有从内核里解决文化自信的问题,到最后变成了为了保护而保护,为了传承而传承。真正的传承不是依葫芦画瓢的完成动作,而是要懂得每一项运动背后千百年来的发展与传承过程,这才是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所在。

3.2、与现代体育相结合,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注定无法走远

怒族传统体育的一些项目上可以看到现代体育的影子,于是有学者主张民族传统体育在融入现代体育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吸收现代体育文化中的精髓融入传统体育文化中,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体育受奥林匹克体育文化的熏陶普遍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怒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生存下去与外来入侵民族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而进行的斗争,一切都是以活下来为目的。价值观的差异注定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无法携手传承,强行将现代体育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必然会带来民族传统体育沦为徒有其表而无内涵的动作空壳。

3.3、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缺乏群众基础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培养是国家为应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衰落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有政策、经费的支持,固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传承方式,因其缺乏群众基础,变成了少数传承人独自进行的娱乐活动,缺乏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再者传承人给人很神秘的感觉,把本来是民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变成了束之高阁的观赏,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人数也急剧下降,最终的传承效果较差。

4、怒族传统体育的创新传承路径

4.1、怒族传统体育传承回归家庭,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识,先从家庭教育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对事物的初步认知,试想一下,如果父母都对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嗤之以鼻,那么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也不会有太多的好感。怒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传承千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授意下开始习得狩猎等技艺,虽然最初传承下来的原因并非发展传统体育文化,而是作为生存技能来传授,但这确实是一种很重要且有效的传承路径。

4.2、怒族传统体育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园,发挥学校教育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保障作用

怒族是一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传统体育文化无法用文字书写,改写为普通话会使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鉴于此,学校可以聘请怒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指导员来学校为学生讲解每一项流传至今的怒族传统体育背后的故事,让怒族儿童对本民族文化充分了解,指导其进行怒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并乐于参与到传统体育锻炼的活动中去。培养怒族儿童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更多的怒族儿童乐于参与到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中来,最终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承路径。

4.3、作为体育产业进行开发继而起到传承与保护的作用

偏远闭塞的民族地区进行乡村振兴产业开发不是毫无保留的进行完全的改造,而应该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利用民族传统文化的浓厚人文价值,借助民族借鉴怒族传统体育可以流传至今的经验,可以认识到,只有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才会被积极的传承下来。而民族文化是民族自信的重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去关注自己从哪里发展而来,搞清楚从哪里来也可以给我们自信心更好的去面对不确定的明天。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未来我国应对经济内卷化转型期的重要产业支柱,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少数民族在节日庆典、宗教祭祀活动,还有着开发为体育产业的巨大潜力。怒族生活的怒江大峡谷,自然环境秀丽奇险,是冒险者的天堂,是自驾游的顶级路线,怒族传统文化神秘而独特,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爱好者。结合当地自然风光、人文风光,将民族体育产业发展为当地重要的脱贫创收经济支柱,既可以解决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又可以为当地怒族人提供工作机会,帮助其提高收入。

4.4、怒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节日庆典以及体育旅游相结合发展传承

目前,怒族人生活的怒江、澜沧江流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村寨实现了脱贫,神秘的怒江大峡谷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借着这一波发展趋势,怒族传统体育文化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怒族盛大的传统节日“仙女节”上同时举行多样化的怒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怒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嘉年华。将适合表演的传统体育项目作为节目表演给观众,将娱乐性较强的传统体育项目开放参与范围,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结合体育旅游大力发展怒族特色村寨,在特色村寨中加入冒险性的溜索,娱乐性的顶杆、射弩等有怒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怒族传统体育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每一位怒族人看到曾经是他们生存技能之一的传统体育现在也可以作为生计手段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从而起到对怒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作用。

4.5、融入全民健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围绕异地搬迁新生活区域建立民族体育文化展示广场,建立15min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娱乐圈,鼓励更多的人在闲余时间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中来,只有真正的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有生命力,才有传承下去的动力和土壤。全民健身知识的普及可以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指导员,在社区带领群众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争取能够让孩子可以从小耳濡目染,在学校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带着本民族的自信心和骄傲长大,有现代体育的技能,也能很好的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并且可以由传承下去的能力。

5、小结

由于传统体育文化主要的来源就是怒族人的日常生产与生活,故而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有些项目是注定要消亡的,对于注定要消亡的传统体育项目,我们要做的是不勉强,做好记录工作。用文字或是影像资料将其记录下来,让多年以后的怒族人可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会更加有信心知道自己要往哪去,才会更加的有底气。对于有开发价值的项目,用合适的方式去开发,让更多的人去体验,并为这样的体验付费。对于可以结合传统节日、旅游观光项目来完成的项目作为体育产业去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完成怒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怒族怒江体育项目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怒江 神秘绝美的“东方大峡谷”
民间方言的弦外之音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怒族婴幼儿护佑习俗的教育人类学阐释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怒族7~17岁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怒族民间医药调查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