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脊柱定点复位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躯干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2-05-06 09:12王歆婷郑士立黄海琼方芳周泰民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棘突炎性定点

王歆婷,郑士立,黄海琼,方芳,周泰民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较为隐匿,以侵犯骶髂关节、外周关节、脊柱骨突及脊柱旁软组织为主要病理特点,腰背部及骶髂部剧烈疼痛且伴关节功能受限、晨僵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多采取西医药物治疗,但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甚满意。温针灸属于针灸的一种,其集针刺及艾灸于一体,具有疏通经脉,调整脏腑气血,缓解患者脊背疼痛及强直的作用[2]。脊柱定点复位属于推拿手法的一种,其可纠正脊柱力学失衡,消除或明显减轻神经根压迫,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3]。本研究给予AS患者温针灸及脊柱定点复位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躯干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AS患者90例,纳入标准:(1)符合AS诊断标准[4];(2)无其他脊髓疾病;(3)无严重性关节畸形;(4)治疗依从性高。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2)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或乙型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疾病者;(3)合并其他风湿性疾病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合并其他急慢性全身性炎症疾病者;(6)患有皮肤病不适合针灸推拿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48.6±3.3)岁;病程1~8年,平均(5.31±1.26)年;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B27阳性30例,家族史阳性12例。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3~70岁,平均(49.3±3.4)岁;病程2~10年,平均(5.38±1.29)年;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B27阳性32例,家族史阳性15例。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柳氮磺吡啶(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57,规格0.25 g×60 s),1 g/次,2次/d,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脊柱定点复位配合温针灸治疗。术者以左(右)手拇指顶住移位患椎的棘突,施术时用力向对侧推按,以将移位的棘突复位;右(左)手辅助患者使其脊柱逐渐屈曲,并在向棘突移位一侧侧弯的情况下作顺时针方向旋转。两手合力协同动作,推按一手先按定顶住患椎棘突,在旋转至最后角度时用力相对侧推按,复位时指下可扪及弹跳感。操作时需注意若旋转复位向一侧角度过大时停止手法操作,转向另一侧顶推同一棘突的上角。此外操作时患者肌肉应放松,若患者因紧张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放松时可在复位前对患者进行按摩,促使患者肌肉放松,以防因肌肉紧张造成新的不必要损伤。手法操作完成后进行温针灸。取夹脊穴、大椎、风府、腰阳关、委中、阳陵泉、肝俞及肾俞穴等穴位。患者俯卧位,局部消毒腰背部及颈部皮肤,采用佳辰牌针灸针(由吴江市佳辰针灸器械有限公司提供,规格0.3 mm×40 mm)进行针灸治疗,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入深度为1.00~1.05寸,每次选穴位4~6处,针灸针刺入后于针柄插上长约1.50 cm艾条,为避免艾灰掉落导致皮肤烫伤,需在穴位处垫硬纸片。于艾条燃尽针柄冷却后,将艾灰去除,出针,以消毒干棉棒按压针孔约1 min。治疗时间30 min/次,1次/d。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2个疗程之间休息3 d,后再进行下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1)两组治疗前后采用Bath AS功能指数量表(BASFI)、Bath AS活动度衡量指数(BASMI)及Bath 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进行评估[5]。BASFI评估患者躯干功能,总分0~10分,分值越高患者躯体功能越差;BASMI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度,包括耳壁度、腰椎前屈程度、腰椎侧屈程度、颈椎旋转程度及踝间距等,总分0~10分,分值越高活动度越低;BASDAI评估患者病情活动,总分0~10分,分值越高患者病情越重。(2)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炎性因子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以3 2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采用ESR-3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仪(上海迅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提供)检测ES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干扰素-(IFN-)水平,试剂盒由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两组临床疗效[6]。显效:临床全部症状消失或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可正常工作及日常劳动;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好转,由生活不能自理转为可生活自理,或由丧失工作及劳动能力转为工作及劳动能力有所恢复;无效:临床各种症状均无改善,甚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及艾条烫伤等。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BASFI、BASMI及BASDA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ASFI、BASMI及BASDA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BASFI、BASMI及BASDA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BASFI、BASMI及BASDAI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ESR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ESR、TNF-及IFN-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ESR、TNF-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IFN-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ESR、TNF-水平较对照组均下降,IFN-水平较对照组上升(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ESR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06,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治疗组应艾条意外脱落导致皮肤烫伤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12,P>0.05)。

3 讨论

AS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慢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3%,多发生于青年男性[7]。AS早期表现为韧带或关节囊等部位发生慢性炎症,形成炎性肉芽组织,关节软骨发生纤维化及骨化,导致形成新骨或韧带骨赘,最终引发脊柱、骶髂关节强直,本病晚期致残率较高,需尽早积极治疗[8]。但目前针对AS患者尚无特效疗法。西医药物虽可缓解AS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其长时间使用时不良反应较大[9]。近年来中医在药物不良反应及干预AS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痹症”范畴,正气虚弱则寒湿之邪易侵袭肾督,乃至督脉受病,最终累及多个脏腑。督脉行于脊背而通于肾,肾藏精而主骨生髓,肾受邪气侵犯则无法荣养肝筋,加之寒湿之邪导致血脉运行不畅,必致筋脉拘急,脊柱骨僵硬强直,脊柱力学失衡,故治疗AS应以补肾强督为主,同时应恢复其脊柱力学的平衡,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脊柱定点复位手法理论基础源于美式整脊的生物力学原理,手法施力点与脊柱形成杠杆原理,扭转脊柱过程中拇指顶住错位椎体关节,可提高复位效率[10]。但脊柱定点复位手法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棘突滑动范围控制在生理范围内,以保障治疗安全性。华佗夹脊穴处分布有脊神经后支伴动静脉,针灸此处穴位可改善组织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力,控制炎症及镇痛作用。大椎为三阳与督脉交会穴,可调一身之阳气,从而驱邪外出;风府为除风要穴;腰阳关具有壮阳补肾、祛寒湿之作用;委中为治腰背部疼痛要穴,针刺穴位具有舒筋活络止痛之效;阳陵泉为筋之会穴,针刺具有活血舒筋止痛之效;肝俞及肾俞穴为肝肾之背俞穴,针刺穴位可培肝补肾,益精生髓,强身健骨;多穴配伍,重在补肾强督、壮阳止痛。温针灸是在针刺基础上加以短艾条灸治,可通过经络刺激及局部温热刺激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及促进炎性渗透,从而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BASFI、BASMI及BASD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ESR、TN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FN-水平高于对照组。这提示采用温针灸联合脊柱定点复位治疗可明显改AS善患者的躯干功能,降低血清ESR水平,减轻患者炎症。本研究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针对AS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脊柱定点复位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但临床应用温针灸时需注意艾灸条下垫硬纸板,以免艾灰掉落烫伤皮肤,还需叮嘱患者尽量保持身体静止,以防移动时艾条脱落。

猜你喜欢
棘突炎性定点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搓腰
——壮肾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
对一道定点问题求解的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