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突

  • 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技术的建立与初步临床应用
    螺钉、侧块螺钉、棘突螺钉等[1-6];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最佳,是枢椎置钉的首选。但枢椎椎动脉孔横径或矢径过大时,会造成枢椎椎弓根的横径或/和矢径过小,而无法安全置入椎弓根螺钉,不得不采用枢椎的其他置钉方法。然而,当寰枢椎脱位或颅底凹陷时,需要枢椎螺钉提供足够大的固定强度和复位力量,其他置钉方法或因固定强度偏低,或因螺钉的置钉方向不在矢状面上导致固定棒与寰椎椎弓根螺钉或者枕骨板的连接不便,而不能提供良好的复位支点功能或耐受巨大的纵向撑开力量。本研究介绍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3年5期2023-06-18

  • Baastrup病99mTc-MDP SPECT/CT 全身骨显像2例
    (图1)显示L5棘突放射性分布增高,断层CT 定位于L4~L5椎体棘突间,可见相邻两棘突骨质增生硬化。腰椎CT 显示L4~L5椎体棘突棘突间距离缩短,棘突相对缘骨质增生,密度增高、肥厚。腰椎MRI T2WI 序列显示棘突间条带状高信号。临床诊断为Baastrup 病。半年后随访患者腰痛持续存在,复查MRI,病变无显著变化。图1 男,73岁,确诊前列腺癌1 周。图1a:全身骨显像示L5 棘突放射性分布增高(黑色箭头)。图1b:断层CT 定位于L4~L5 椎体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2年7期2022-12-10

  • 孤立性颈胸段棘突骨折的研究进展
    564500)棘突是椎骨附件,骨折后通常不会伤及椎管,且较少引起神经损伤,对人体的脊柱稳定性无明显影响。颈胸段棘突骨折是最常见的棘突骨折,除直接撞击等会引起外,有一类特殊的人群会发生这类骨折,其被称为孤立性颈胸段棘突骨折,又名Clay shoveler骨折,常见部位有C7、T1,C6、T2[1-2]。1940年 德国Hall等首次报道13例出现棘突骨折的铲土工人,因此孤立性颈胸段棘突骨折也被称为“铲土者骨折”[3]。骨折发生后局部疼痛明显,持续时间长,会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15期2022-12-09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式改良的研究进展*
    组织的广泛剥离、棘突及韧带组织的切除、椎板原有解剖结构的改变,可导致术后出现颈后肌肉萎缩、生物力学失衡及轴性症状的发生[2,4-6]。颈后肌肉韧带复合体(MLC)是颈椎重要的维稳结构,其包括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棘突上所附着的肌肉组织,对颈椎的静/动态力学平衡及生理曲度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7]。因此,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不断尝试对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式进行改良,以期减小术中对关键肌肌肉止点及MLC的破坏[2,6,8]。作者查阅并总结现有文献发现,目前以保留或

    重庆医学 2022年3期2022-11-23

  •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变异1例
    834000)棘突是椎骨两侧椎弓板接合处向后伸出的突起,其周围有肌肉和韧带附着,在避免脊柱和椎管内的脊髓受到外力的损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除了第一、第二颈椎及第四、第五腰椎棘突较小以外,其他椎骨的棘突相对较明显,棘突在外科手术中可以起到辅助手术定位的作用。在正常人体结构中,除了第二至第六颈椎棘突末端以外,其他椎骨的棘突均不分叉,这些棘突分叉可能是两侧项韧带牵拉所致。我们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1例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末端分叉变异,现报告如下。1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11期2022-11-18

  •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前应用较多的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有静态固定系统(如X-STOP、Wallis)和动态固定系统(如Coflex、DIAM系统)等[4]。静态固定系统X-STOP系统由钛合金制成,其身体部分主要用于支撑上下棘突和降低椎间盘的压力,侧翼和周围韧带可以防止植入假体的脱落,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5]。Wallis系统选择的材料具有类似于棘突结构的弹性模量,可以降低棘突断裂的风险[6]。Coflex系统等动力固定系统是由钛合金制成的固定装置,由“U”形主体和上下两侧

    甘肃科技 2022年19期2022-11-17

  •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韧带组织的切除、棘突及椎板解剖结构的改变,可导致术后颈后肌肉萎缩及轴性症状的发生[2,4]。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不断对单开门进行改良,以期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周非非等[1]在单开门术中仅剥离一侧肌肉并在棘突根部截骨,待开门后再将棘突重建在椎板上,此方法可以恢复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国外学者Secer等[5]在剥肌肉时,尽量保留棘上/棘间韧带附着在C2和C7棘突上的肌肉组织,此举可减少颈椎活动度的丢失并减轻术后轴性症状。而中国学者王冰等[6]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年19期2022-08-04

  • 竞相模仿“青绿腰” 当心损伤腰椎
    ,当腰椎过伸时,棘突棘突之间会形成挤压和撞击,软组织和韧带也会因应力过大而受到伤害。当腰椎过伸,棘突受到过度挤压时,相邻棘突之间会形成撞击,这种非正常應力可导致棘突受损,棘突棘突之间的韧带也容易受到伤害,严重的还会出现骨损伤,后期可能出现反复腰部不适感,甚至出现顽固性腰痛。

    保健与生活 2022年9期2022-05-06

  •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床多通过触摸胸椎棘突,以胸椎棘突是否偏歪判断胸椎椎体是否旋转移位[9-12]。但胸椎棘突偏歪与胸椎椎体旋转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目前仍存在争议[13-14]。为了了解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情况及探讨胸椎棘突偏歪与椎体旋转的关系,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试验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1.2 纳入标准①既往身体健康,且无胸背疼痛症状;②体质量

    中医正骨 2022年1期2022-04-18

  • 腰椎棘突间记忆合金动态稳定装置理论验证
    在恢复退变节段的棘突间隙,减轻椎间盘压力,解除神经压迫,并保持置入节段的稳定性,对邻近节段的活动度没有明显影响,可以避免对脊髓和神经根的机械性刺激,改善临床症状,在临床疗效中取得满意疗效[5-7]。目前应用的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有静态固定系统(如X-STOP、Wallis)和动态固定系统(如Coflex、DIAM系统)等[5](见图1)。静态固定系统X-Stop系统选材钛制合金,其实体部分主要用于撑开上下的棘突,减轻椎间盘压力,侧翼和周围的韧带有防止置入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2年1期2022-02-14

  • 棘突骨折,重点在康复治疗
    椎和第一、二胸椎棘突发生了骨折,确诊为棘突应力性骨折。他并未受过外伤,骨折是从何而来的?多与过度屈曲和伸展有关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骨折或隐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重复使用性损伤。棘突应力性骨折往往与脊柱的过度屈曲和伸展有关,多发生于骑马、皮划艇、攀岩、举重、排球、棒球、摔跤等体育运动及交通事故中,高频重复错误动作(如用力仰头及侧向用头等)及骨质疏松症也可导致。发生棘突应力性骨折时,患者可能会听到异常响声,相关部位出现突发性疼痛。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棘突可见纵形骨

    家庭医药 2021年15期2021-12-01

  • 基于正位定位像精准制定胸部低剂量CT扫描范围的优势及方法初步研究
    研究对象,均根据棘突确定扫描范围,再按照从肺尖到肺底确定扫描范围,前者记为精准扫描组(A组),后者记为常规扫描组(B组),分别统计用A、B组能够完成全肺扫描的人数。其中,A组中的精准扫描,为从T1椎棘突上缘到T12椎棘突下缘和T1椎棘突上缘到L1椎棘突下缘。同时记录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根据2003年英国CT辐射剂量调查报告(NRPB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年9期2021-10-22

  • 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析
    的临床疗效。其中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手术属于此类技术,大大的减少了手术融合所带来的并发症。本文就此种手术方式应用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共30例患者于山东电力中心医院行PLIF或棘突间动态内固定,其中30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15例采用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组),15例采用PLIF(PLIF组)。PLIF组:男7例,女8例;年龄35~82岁,平均(56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7期2021-09-24

  • 腰椎棘突、椎板及下关节突的影像解剖*
    要L4、L5 的棘突、椎板和下关节突区域的相关解剖学精确参数。1999年,Xu 等[3]报告了白种人椎板区域的精确解剖学参数,2013年,陈康乐等[4]对成年汉族人的椎板解剖学参数进行了测量。刘金龙等[5]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棘突与椎弓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014年,刘卫华等[6]采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了国人腰椎峡部的上、下、内、外缘厚度等数据,但该研究没有对峡部附近结构如椎板、下关节突等进行测量。目前,国内少见针对L4、L5 椎板、棘突及上、下关节突解剖学研

    解剖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9-17

  • 腰椎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及椎体节段定位研究
    中嵴、L4及L5棘突切面图像;随后探头向外侧移动约1 cm以显示L4椎板,获得椎板切面图像;探头再向外侧移动约1 cm,显示L4椎板与下关节突切面图像;继续向外侧移动探头约1 cm,使其位于椎板外侧缘,显示L3与L4间的关节突关节及L4横突根部切面图像;最后探头再向外侧移动约1 cm,显示L4横突切面图像。(2)横切面扫查:将探头置于任一腰椎横突,获得横突切面图像;随后向上移动探头至横突消失,获得关节突关节切面图像;将探头回到横突切面后向下移动探头至横突消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7期2021-07-30

  • 棘突骨折,重点在康复治疗
    椎和第一、二胸椎棘突发生了骨折,确诊为棘突应力性骨折。他并未受过外伤,骨折是从何而来的?多与过度屈曲和伸展有关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骨折或隐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重复使用性损伤。棘突应力性骨折往往与脊柱的过度屈曲和伸展有关,多发生于骑马、皮划艇、攀岩、举重、排球、棒球、摔跤等体育运动及交通事故中,高频重复错误动作(如用力仰头及侧向用头等)及骨质疏松症也可导致。发生棘突应力性骨折时,患者可能会听到异常响声,相关部位出现突发性疼痛。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棘突可见纵形骨

    家庭医药 2021年8期2021-07-28

  • 健康成人颈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泛[1-4]。“棘突偏歪”“双边征”“双凸征”等术语,尤其是“棘突偏歪”,是临床医生用以判断是否应用手法治疗颈椎疾病的常用依据[5-8]。在手法治疗过程中,术者常通过双手触摸来检查颈椎棘突是否位于中轴线上,并以此判断手法治疗是否成功[9-13]。关于颈椎棘突偏歪的临床意义,目前尚存在争议,主要争议点是颈椎棘突偏歪是解剖变异还是提示椎体旋转[14-15]。为了明确颈椎棘突偏歪与椎体旋转的关系,我们对100例健康成人的颈椎正位X线片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

    中医正骨 2021年3期2021-06-25

  • 带蒂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在椎管内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除病变节段脊椎的棘突、椎板、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等脊柱后方韧带复合结构,易造成脊柱不稳及远期迟发性脊柱后凸畸形。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及手术技术的进步,现多采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切开回植的手术技术[1-2],目前棘突椎板复合体切开回植术多采用骨刀或磨钻把棘突椎板复合体上、下方的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完全切断,将棘突椎板复合体游离取出,瘤体切除后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易造成对位不佳、愈合不良、医源性椎管狭窄等并发症[3-6]。随着手术工具的进步,超声骨刀具有切骨效率高、精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7期2021-04-28

  •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来定位第4腰椎棘突。通过查找文献,有研究者指出用髂嵴间线来标志腰椎的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并且使用两侧髂嵴连线这种横断面(Transverse plane)定位法会受到年龄、性别和 BMI的影响[1-3]。为此,本研究将通过矢状面(Sagittal plane)上触诊体表棘突高度(指棘突的上缘至下缘在矢状面上的距离),并且比较上下节的高度差异来定位腰椎序数,以期能解决腰椎定位准确性的问题。1 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招募上海中医药大学健康成年的志愿者32名。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1期2021-03-01

  • 消除疲劳拔罐法
    背部,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肾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操作方法:留罐法。让患者取俯卧位,裸露背部,先用酒精棉球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将火罐吸拔于上述各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方法二取穴:大椎穴、大杼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在后正中线上、第

    保健与生活 2020年16期2020-08-25

  • 腰椎吻合椎综合征(Baastrup 病)的CT、MRI 影像表现与对比研究
    表现为腰椎相邻两棘突间距缩小,骨质增生、硬化,部分可见假关节形成,棘突间关节面下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及积气影,以CT 骨算法腰椎正中矢状位MPR 重组显示最显著。MRI 可显示棘突间条带状T2WI 高信号,骨质增生硬化显示为低信号,另外,有学者报道[1-2]T2WI 及STIR 序列还可显示条带状高信号的棘突间滑膜囊积液,并可清晰显示椎管狭窄程度。2.2 数据统计及对比分析CT 和MRI 扫描检查影像诊断“棘突间距缩小”、“棘突骨质增生硬化、囊变”、“棘突间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2020-06-29

  • 消除疲劳拔罐法
    背部,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肾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操作方法:留罐法。让患者取俯卧位,裸露背部,先用酒精棉球進行常规消毒,然后将火罐吸拔于上述各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方法二取穴:大椎穴、大杼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在后正中线上、第七

    保健与生活 2020年9期2020-05-28

  • Baastrup 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命名,是一种相邻棘突附着面及其间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的疾病[1]。本病通常累及腰椎,颈椎 Baastrup 病也有少数报道[2-3],最常见于 L4~5节段[4-6],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腰 痛[7-9],是由于腰椎相邻棘突不断接近并撞击而导致,疼痛常与体位变化相关,在脊柱伸展时加剧,屈曲时可缓 解[10],临床上可通过触诊相应的棘突间隙而引起疼痛。在继发性椎管狭窄病例中,患者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无力或神经源性跛行症状[11-12]。影像学上表现为腰椎相邻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0年4期2020-04-28

  • 因长期不良姿势和不良习惯行为引起的颈胸椎棘突应力性骨折一例
    C7、T1、T2棘突部位压痛,无脊柱叩击痛。颈胸段CT及MRI示,C7、T1、T2棘突可见纵行骨折线,未见明显骨痂形成(图1)。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C7、T1、T2棘突应力性骨折。首先予以保守治疗,为患者佩戴颈围限制其颈部运动,以缓解疼痛。在治疗过程中,前4周锻炼的重点是增强上半身和核心肌群力量,同时逐步增加工作和学习时间。在这一阶段,患者仍有颈部肌肉痉挛和轻度疼痛,可对症应用非甾体消炎药。随后给予按摩、热敷及理疗4周,并逐渐增强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2期2020-03-17

  • 棘突间融合钢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椎管狭窄症的后路棘突间撑开系统,常见的有Coflex、X-STOP等非融合系统[1],因非融合系统仍保留手术节段运动功能,仍会有加重退变的可能。因此,棘突间融合钢板(BacFuse)作为一种新型脊柱后路棘突间融合技术,可通过棘突间撑开,扩大中央椎管及神经根管容积,达到直接和间接减压的目的;同时可固定上下两个棘突,并在棘突间植骨进行融合,预防减压后造成的脊柱不稳定,防止手术节段过多活动[2]。已有术者应用BacFus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及腰椎间盘突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期2020-02-04

  • 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136例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将入选13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68例患者中有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为24-72岁,平均为(46.2±10.2)岁。对照组68例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37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为(45.2±10.2)岁。纳入标准:(1)经X线、CT确诊为胸腰椎狭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6期2019-12-02

  • 治疗黄褐斑的自然疗法
    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肺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操作方法:刺络拔罐法。让患者取俯卧位,对大椎穴与两侧肺俞穴形成的三角地带进行消毒,然后用梅花针叩刺三个穴位,以微微出血为度。出针后,立即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分钟。此疗法隔日1次。方法二取穴:肾俞穴、肝俞穴、气海穴、迎香穴。肾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气海穴:位于下腹部,

    保健与生活 2019年18期2019-11-08

  • 掌心温度是个宝,捂对地方祛病早
    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命门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以及腰阳关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的位置。捂热2至3分钟后,用双手擦热以上穴位。腹痛受凉勤摩腹  对于受寒所致的腹痛腹瀉问题,可以通过摩腹来缓解。取仰卧位,双手搓热,然后捂住腹部2至3分钟,掌心对肚脐。随后,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绕脐揉腹5分钟,动作轻缓。顺时针摩腹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能健脾止泻。关节疼痛多掌捂  坚持捂膝,能减少肿胀酸痛症状的发

    新传奇 2019年20期2019-10-08

  • 应用320排螺旋CT三维重建腰椎棘突顶线的临床研究
    病,提出 “椎体棘突四条线”触诊法(即中心轴线、棘突顶线、棘突尖线、棘突侧线),并以棘突顶线偏歪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退变性脊柱疾病重要依据[1]。新医正骨疗法诞生以来,经国内外推广,取得良好疗效。但棘突顶线只能依靠手法医师触诊,没有影像学能够显示和记录,影响了其客观性、准确性。本文试图通过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用容积漫游(volume render,VR)法高分辨率模式进行三维重建腰椎显示棘突顶线,使其更具客观性,从而便于记录、

    颈腰痛杂志 2019年4期2019-08-29

  • 掌心温度是个宝,捂对地方祛病早
    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命门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以及腰阳关穴(位于后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的位置。捂热2~3分钟后,用双手擦揉以上穴位。腹痛受凉勤摩腹对于受寒所致的腹痛、腹泻问题,可以通过摩腹来缓解。取仰卧位,双手搓热,然后捂住腹部2~3分钟,掌心对肚脐。随后,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绕脐揉腹5分钟,动作轻缓。顺时针摩腹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能健脾止泻。关节疼痛多掌捂坚持捂膝,能减少肿胀酸痛症状的发生。具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9年6期2019-08-29

  • 掌心温度是个宝,捂对地方祛病早
    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命门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以及腰阳关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的位置。捂热2~3分钟后,用双手擦揉以上穴位。腹痛受凉勤摩腹对于受寒所致的腹痛、腹泻问题,可以通过摩腹来缓解。取仰卧位,双手搓热,然后捂住腹部2~3分钟,掌心对肚脐。随后,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绕脐揉腹5分钟,动作轻缓。顺时针摩腹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能健脾止泻。关节疼痛多掌捂坚持捂膝,能减少肿胀酸痛症状的发生。具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18期2019-01-29

  • 腰椎吻合棘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主要由腰椎相邻两棘突互相碰撞而引起,常导致慢性下腰部疼痛,旋转、前弯或后伸时疼痛加重,可伴棘突压痛,但在临床工作中并未引起广泛关注,漏诊或误诊率极高[2]。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影像学在其诊断和疗效评价中有着重要作用。现将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不同类型影像学特征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BD 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BD 患者多因脊柱的伸展而症状加重,并在屈曲时得到缓解。该病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80 岁以上患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6期2019-01-04

  • L4,5吻合棘并L5右侧浮动半椎板1例报告
    是指腰椎相邻2个棘突相互靠近碰撞引起下腰痛,腰椎过伸时症状加重的一种疾病[1]。本院2016年收治1例L4,5KS并L5右侧峡部裂及近横向脊椎隐裂致L5右侧形成浮动半椎板的病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男,30岁,因“劳累后下腰部正中及右侧髂腰部疼痛加重1年”就诊。追问病史,12年前新兵训练5 km武装越野时曾出现类似症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2]5 ~ 7分,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此后偶有劳累后腰痛,VAS评分2 ~ 4分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6期2018-12-29

  • 龙鑫教授脊柱触诊手法浅析
    在骨突的侧方(如棘突的侧方)时,还可以用拇指指腹的两侧按压寻找。由于指腹的感觉灵敏,因此可辨别或感觉组织的厚度、硬度、柔韧度及弹性等,还能准确地给患部适当的压力刺激,以诱发病变部位的疼痛。手指触诊法在触摸脊柱时,又分为三指、双拇指和单拇指触诊法:(1)三指(食、中、无名三指)触诊脊柱法:中指驾在棘突顶上,食、无名二指分别放在棘突旁,迅速沿脊柱滑动,以觉察生理曲线是否存在,或消失、反张、成角、后凸、内凹、畸形等。再查棘上胸韧带有无变化、棘突有无偏歪等。(2)

    健康科学 2018年7期2018-07-13

  • 腰椎棘突偏歪对椎管内麻醉穿刺角度和途径的影响
    T图像,测量腰椎棘突偏歪与棘突顶点与两侧椎弓根的夹角。通过对腰椎棘突偏歪的研究分析指导麻醉穿刺的方向途径,尝试为临床麻醉穿刺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新的视角。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ASA分级Ⅰ~Ⅲ级,年龄28~65岁,需行下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B组50例,入选标准:年龄28~65岁,男、女各50例,ASA分级Ⅰ~Ⅱ级,术前有腰椎侧弯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予

    当代医学 2018年18期2018-06-29

  •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术的临床循证
    概念的提出,腰椎棘突间内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3-6]。棘突间内固定装置可分为棘突间撑开装置与棘突间稳定装置。此类装置在保证腰椎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保留了部分腰椎运动,减轻了椎间盘负荷,同时其撑开作用能够稳定及增加棘突间的距离和椎间孔高度以间接减压硬膜囊与神经根的压迫[7-8]。最初,X-Stop 系统作为棘突间静态撑开装置的代表,率先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 FDA ) 认证而应用于临床,此类装置能够阻止腰椎的后伸运动而改善椎管狭窄症状,然而在临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8年2期2018-03-01

  • C6棘突形态的临床意义
    15007)C6棘突形态的临床意义陈贵新1,2,姜亮1,陈振1(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 100191;2.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济医院骨科,辽宁 营口 115007)目的 探讨如何根据C6棘突的形态选择颈后路手术方式。方法 通过对100例颈椎病患者C5、C6和C7棘突长度及其顶点连线所成角度(以180°角为基线,相对基线向后成角为正角,向前成角为负角)的测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C5、C6、C7棘突顶点角度平均值0.56°。正角49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5期2017-06-29

  • 改良骨刀截骨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改良骨刀截骨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丁慧勇 侯彦杰 阿布力米提·阿木提目的 分析改良骨刀截骨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改良骨刀截骨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治疗,复查CT,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椎管矢状径、椎管横径,观察预后及并发症,并按照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 ciation,JOA)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椎管矢状径、椎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3期2017-06-24

  • 使用X线站立侧位片鉴别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分析
    观察椎体间移位及棘突间错位来判断滑脱的性质。结果 研究发现在侧位片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椎体滑脱,研究样本中按Meyerding法分度,I°共23例,II°共12例,其中,退行性滑脱I°9例,峡部裂性滑脱I°14例。双斜位及CT、手术所见均证实了以上结果。 结论 X线站立侧位片可初步判断真假性滑脱,并且均在术中所见得到证实,准确率达100.0%。[关键词] 鉴别峡部裂性腰椎滑脱;X线摄影站立侧位片;椎体;棘突[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中外医疗 2017年10期2017-06-09

  • 整脊疗法
    最初的颈椎、腰椎棘突等骨伤疾患,逐渐扩展至全脊椎病变的治疗。整脊;疗法1 基本内容通过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的治疗,可使得病变椎体的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等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旋转以及牵拉情况,继而对突出的髓核产生一定的回推力,有利于突出于回归本来位置;通过受到弹拨回正偏歪椎体棘突,可促使椎体关节回归正常解剖位置,而且与紧邻组织肌肉之间能够获得良好的适应性(达到古医籍之“骨合缝”,以及“筋入槽”),尽可能减少神经根来自关节囊、黄韧带的压迫,促使椎动脉血流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2017-02-01

  • 累及椎板型颈椎棘突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彦累及椎板型颈椎棘突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吴 荣 李 强 王朝阳 沈 彦目的建立累及椎板型颈椎棘突骨折有限元模型(累及椎板型颈椎棘突骨折模型)并行活动度及应力分析,明确此型骨折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集男性健康志愿者颈椎CT数据,运用有限元软件构建颈椎(C0~T1)全节段模型(正常颈椎模型),并与文献报道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正常颈椎模型活动度通过比较验证后,在正常颈椎模型基础上建立C7累及椎板型颈椎棘突骨折模型,测量C7累及椎板型颈椎棘突骨折模型在前屈

    浙江医学 2016年24期2017-01-20

  • Ethibond线与钛缆用于保留单侧韧带肌肉复合体椎板成形术(PMLC)的短期疗效对比研究
    曲度, CT观察棘突-椎板愈合情况。结果 Ethibond线组术后3个月、12个月颈部过屈/过伸位曲度、活动度及VAS疼痛评分优于钛缆组(P=0.02, 0.01,0.03,0.00);棘突-椎板愈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Ethibond线和钛缆用于PMLC,在脊髓功能恢复、保留颈椎运动功能、棘突-椎板愈合率无明显差异。【关键词】Ethibond线;PMLC;颈椎运动功能;棘突-椎板愈合保留单侧韧带肌肉复合体椎板成形术(PMLC)由大岛义彦等[1]开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7期2016-05-13

  • 腰椎棘突间固定装置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0)综 述腰椎棘突间固定装置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汪波,赵东明,杨勇,刘朝旭,吴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湖北 武汉 430030)随着年龄增加,退变性腰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典型症状为神经源性间接性跛行。在美国超过65岁的人群中,DLSS是腰椎手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症状较轻的DLSS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腰椎减压融合术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11期2016-04-05

  • 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棘突劈开椎管减压与腰椎板切除减压的对比研究
    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棘突劈开椎管减压与腰椎板切除减压的对比研究章耀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北京 100144)目的分析和探讨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棘突劈开椎管减压与腰椎板切除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以30例为1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腰椎板切除减压术,观察组行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疼VAS评分、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2015-10-25

  • 小动作帮你消除背部疼痛
    腰眼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间旁开3.5~4寸之凹陷。两手握拳,用拇指掌指关节紧按腰眼,作旋转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酸胀为宜。擦腰两手掌根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动,动作要快速有力,发热为止。点揉腰背部棘突双手后背,以中指指腹着力,点按在脊柱的棘突(俗称“算盘珠”)上,其余手指着力于中指上下,以辅助点揉发力。双手要尽量后背、上够,凡是手能够及的棘突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均应遂一点揉,直至阳关穴下(即第五腰椎棘突)。在点揉时,动作要协调、有节律,用力要均匀,有透力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21期2015-07-30

  • 初秋拔火罐 小病不求人
    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肺俞穴、风门穴(风门穴位于背部,第二胸椎与第三胸椎间的中心,旁开二指宽处)等穴位进行拔罐疗法。秋乏暑天结束后,早晚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但是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当“秋乏”挥之不去时,不妨试试在肺俞穴(取穴时一般采用俯卧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脾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指宽处)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5年11期2015-05-14

  • Baastrup病的影像学表现
    rup病患者腰椎棘突相互靠近、撞击致相对缘骨质增生、硬化,棘突呈杵状增粗,相对面变平,甚至形成假关节,关节面下可见囊状低密度区;MRI T2WI序列可表现为棘突间高信号改变或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患者有程度不等腰背部疼痛病史,受累棘突有固定压痛。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老人,多数伴有腰椎退行性改变。结论Baastrup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正确认识此征象,有助于解释下腰部疼痛并指导临床开展治疗。Baastrup病;腰椎棘突;下腰痛;直接数值化摄影;体层摄影学;X线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5期2015-04-01

  • 小动作帮你消除背部疼痛
    腰眼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间旁开3.5~4寸之凹陷。两手握拳,用拇指掌指关节紧按腰眼,作旋转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酸胀为宜。擦腰 两手掌根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动,动作要快速有力,发热为止。点揉腰背部棘突 双手后背,以中指指腹着力,点按在脊柱的棘突(俗称“算盘珠”)上,其余手指着力于中指上下,以辅助点揉发力。双手要尽量后背、上够,凡是手能够及的棘突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均应遂一点揉,直至阳关穴下(即第五腰椎棘突)。在點揉时,动作要协调、有节律,用力要均匀,有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5年7期2015-03-18

  • 内镜冷光源介导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内镜冷光源;棘突;椎管扩大成形;腰椎管狭窄症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通讯作者:唐成林(1959-),男,教授,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疾病研究。1吉林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第一作者:陈皓(1988-),男,硕士,主要从事脊柱退变性疾病研究。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传统的开放手术如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可能存在减压不充分;全椎板切除减压必须同时切除棘突及椎板,不但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而且对脊柱后柱结构造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5期2015-01-25

  • 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短期疗效分析
    并发症发生。因此棘突间非融合动态固定的理念应运而生,各种动力性固定装置系统更是层出不穷,主要分为Minns系统、ExtenSure系统、Wallis系统、X-stop系统、DIAM系统以及Coflex系统。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作为非融合内固定器中的新型“U”形装置,是根据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随着腰椎后伸而加重、屈曲而缓解这一特点,由Jacques Samani医生在1994年发明用来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其作用原理是植入该装置后可在保留腰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6期2014-07-13

  • 腰椎棘突间稳定装置的应用及并发症的进展
    外学者研发了多种棘突间稳定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初步应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也陆续报道了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本文就棘突间稳定装置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1 棘突间稳定装置的概念及发展史棘突间稳定装置是放置于腰椎棘突间一种内置物,可产生撑开棘突和防止腰椎后伸的力学目的,内固定产生的撑开力可在施术节段产生相对的后凸,使内折的黄韧带反向张开,由此降低其对椎管的侵入程度;椎体间产生的纵向撑开力还可增加椎间孔径的大小,从而影响相邻椎体间的相对关系[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2期2014-04-04

  • 颈椎棘突骨折三维重建分型及意义的初步探讨
    33)单纯的颈椎棘突骨折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很少引起重视。尽管它可以引起疼痛,保守治疗基本可以获得无残留症状的恢复,而且很少引起神经症状。因此,当一系列颈椎损伤发生的时候,特别是在其他颈椎部分骨折被发现的时候,棘突骨折很少被关注到[1]。然而,随着建筑业、交通业的不断发展,导致颈椎棘突骨折病例数量剧增,同时不断有保守治疗致疼痛残留、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病例的报道[4,10-13],引发了我们对颈椎棘突骨折诊治新的思考。笔者整理2010-09-2012-

    颈腰痛杂志 2013年3期2013-10-12

  • 棘突撑开与小关节、椎间孔形态变化关系的初步实验研究
    很大作用。临床上棘突间内固定撑开装置可撑开病变节段棘突间隙,改善椎管狭窄程度,改变关节突关节载荷传导模式,增加椎间孔高度,改善椎体间的退变[1]。但棘突撑开和小关节位移、椎间孔形态的变化的具体相关性缺乏相应的数据。本课题采用 6具退行性腰椎疾患的新鲜老年人尸体腰段标本为试验对象,着重通过撑开棘突,观察小关节位移、椎间孔高度及宽度的变化,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 本实验通过摄片、直接观察等方法,筛选出6具老年新鲜尸体标本平均年龄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4期2013-04-24

  •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 预负荷置入后对腰椎矢状位序列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并发症。近年来.棘突间弹性稳定装置Coflex 内置物被用来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短期随访疗效满意。Coflex 内置物的“U”形金属片以预压缩的状态置入棘突间,承载一定的预负荷,来阻止病变节段过度后伸。如何掌握Coflex 内置物置入棘突间时预负荷的大小,在系统设计之初并没有限定,对于腰椎矢状位序列的影响也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将Coflex 内置物置入体内,前瞻性分析预负荷对腰椎矢状位序列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08 年8 月~2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5期2012-06-13

  • 棘突间固定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赟 慈元 张光宇棘突间固定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王守赟①慈元①张光宇①目的:观察采用棘突间固定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的临床疗效,并加以分析。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31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棘突间固定器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VAS评分及椎间高度。结果:31例患者中,术前9.6~6.7分(平均8.5分),术后0~5.3分(平均4.1分);术前椎间高度为(10.2±0.64)mm,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11.5±0.71)mm。结论:采用棘突间固定器治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33期2012-01-29

  • 颈椎棘突偏歪评估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价值的影像学研究
    体旋转的方法有:棘突触诊、颈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CT)容积重建后前位观察棘突和正弦值反推旋转角度[4]等。但这些方法只能在棘突不发生畸形偏歪、棘突分叉对称的前提下,才能正确诊断椎体的旋转情况。对于棘突分叉情况的研究表明,几乎没有棘突的左右分叉完全对称[5]。这也使得单纯凭棘突诊断是否存在椎体旋转的准确性降低,并不能准确分析出是否存在椎体旋转。一些不准确的测量容易对临床产生错误的指导作用,本课题组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对此进行了探索,兹论述如下。1 资

    环球中医药 2011年4期201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