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汴霞,刘姝敏,赵 娜,卢泽恺,马香芹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教研室,郑州 451191)
2019—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 (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 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中国肆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全国各地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冲向一线,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再一次诠释了医者仁心、敬业精神和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5〕6 号)提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 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的医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再次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通知》再次要求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019年7月教育部修订高等职业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为: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从事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3]。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是临床合理用药、防治不良反应的理论依据,药物的大剂量使用或非正确使用可造成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4]。厚德而后为医,本课题基于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围绕培养学生的医学道德修养、人文修养、社会责任、团队合作精神、爱国情怀、合理用药能力等目标,进行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探索,以药理学课程为载体,系统性地挖掘药理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研究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基本路径、基本方法,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文修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爱国情怀教育等思想政治元素贯穿到每一堂课,贯穿在药理学课程的全过程,通过潜在的、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实现药理学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使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提升教学高度,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铸魂育人[5],建设成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金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者和接班人。
1.1 挖掘药理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6-10]、深入调研,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分析药理学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医德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医学人文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生命教育等,挖掘、整理、确定药理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完善课程内容。比如抗病毒药物,联系2019—2020年在全国主要是武汉爆发的COVID-19,面对疫情,广大医护工作者没有丝毫犹豫,舍小家为大家,主动请缨,逆向而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无硝烟的战斗”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救死扶伤、扶危渡厄,诠释责任与担当,凸显“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医者情怀,进行医德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敬畏生命教育(包括人和动物)、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
1.2 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制订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理论和实验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方式,例如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案例分析和心绞痛患者临床用药的情景模拟,通过学生进行患者、医师的角色扮演,以案例及用药情景模拟为切入点进行“课程思政”,在交流沟通和指导合理用药的过程中,提高医学生对患者的情感关怀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尊重生命、尊重患者、服务患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到能用知识,最后能以人为本的来用,完成从知识到能力最终到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跃迁。
分析药理学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基本路径,进行多角度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构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对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进行修改完善。 见图1。
图1 药理学融“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思路
1.3 药理学融“课程思政”案例设计——抗高血压药物
1.3.1 教学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教材选取的是河南省十三五规划立体化教材,目前,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大约为320万,占总死亡疾病的35%~40%,死因居首[11],
根据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药理学课程标准,参考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考试确定三维教学目标,素质目标为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在工作中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能够以人为本的合理用药。知识目标为掌握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掌握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能力目标为帮助患者合理选择抗高血压药物及正确处理不良反应,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会分析抗高血压药物常用配伍用药的合理性;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医患沟通,开展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咨询服务,并能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教学重点为常用一线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难点为常用一线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理作用。
1.3.2 抗高血压药物“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施
1.3.2.1 根据抗高血压药物“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选取“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梳理知识点与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将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建立联系。见图2。
图2 知识点与思政元素
如高血压并发症知识点融入《扁鹊见蔡桓公》的著名故事,小不治则成大患,以及《韩非子》的“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微小的事物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从量变发展到了质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健康教育及敬佑生命教育;同时将传统文化哲思蕴涵其中,起到文化育人、根植文化自信及让学生产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作用。同时在知识点血压是怎么形成的、受什么因素调节、怎么样抗高血压中融入科研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临床应用、ARB类用于不能耐受ACEI类引起的刺激性干咳患者中融入人生价值教育及爱岗敬业教育,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已获得最佳疗效,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通过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注意事项,联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开展第二课堂“高血压用药宣教”活动,进行社区高血压用药宣教活动,培养学生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医者情怀,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进行社会价值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强化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德育教育。
1.3.2.2 多元素融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以药理学课程为载体,通过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模式进行多角度药理学“课程思政”融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工具和教学手段,选用线上线下结合、课上课下共进,理论实践并重的多元素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融入,不拘泥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制作漫画、思维导图丰富第二课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回忆、巩固和提升,同时间接进行美育教育,开展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宣教活动,让学生从课本、从学校走出去,知行合一,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德育教育,同时进行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最终实现五育并举。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教学评价和总结性教学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教学评价中加入临床用药护理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模拟用药护理工作场景完成工作任务,根据小组用药护理的专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评分,强化学生职业素养。设计引导式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树立榜样的作用,让立德树人更润物细无声。
1.3.2.3 “课程思政”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及实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药为镜,可以助研发,卡托普利的发现,最初就是由一位实习生发现被巴西蝮蛇咬伤的患者会出现低血压,由此猜想蛇毒中可能含有降血压物质,正是这一猜想后来才有了第一个ACEI类药物,造福了高血压患者,因此将更进一步建立药理学实验“课程思政”文化,在实验室放置药物发现史及人物展板,在学生看、学、做、思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等科研思维。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人才的培养提高到更高的层面,我们将会进一步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育人功能评价指标及学生德育元素评价指标,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完善药理学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