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研究

2022-05-05 22:18:49汪海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3期
关键词:名师校企专业

[关    键   词]  中职;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3-0052-03

“带团队、建课程、抓竞赛、连校企、定标准”的工作室运行模式是本文的凝练,是建立在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工作室的实证建设基础之上的经验总结。该模式先后在多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名师工作室

(一)名师工作室背景

师资力量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都十分重视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国家教育发展总纲指出,“教师是教育的基础”“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专业技术过硬、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教育和成长的手段有学历进修、日常培训、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师傅带徒弟等。宝山区教育局命名了第一批十八个名师工作室,领军人物都是市、区级优秀教师,希望他们发挥名师的指导、带头、示范作用,组建优秀团队,发挥团队优势,减少单兵作战的缺点,提高全区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随后,在北京、杭州、重庆、昆明等地开展了“名师工作室”的筹划和试点工作。

名师的界定与内涵:名师作为一个传统的称呼,通常指在某一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具有比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他们有高级教师、市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有突出贡献或享受政府补贴的专家等称号。

名师工作室是以专题研究、学术讨论、理论研究、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形式,引导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凝聚、带动、辐射、向外界展示的团队组织。

工作室的内涵:工作室是由创立于20世纪的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作坊”发展而来的。1919年创建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其贯彻的“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理念,对当今设计教育影响较大。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在“作坊”中进行,没有教师和学生的称呼,只有师傅和徒弟。

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平台,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引入教学。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实现“学、教、做”一体化。其核心是将艺术设计领域的工作室模式转变为教育教学领域的模式。

它的典型特点是将教学情境职业化,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将教学成果社会化;它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能力本位,实行做中教、做中学。

(二)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

职校名师工作室和普教名师工作室有显著区别。首先是名师选拔的不同,普教的名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科研水平。对于职校的名师,除了这些,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在行业企业有相当的影响力,还要具有引领专业建设的能力,要对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做到了然于胸,能够开创性引领专业继续向前发展。其次是成员构成的不同,普教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一般都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大部分是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职校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通常都是同一专业的教师,其中一些教师是领先的专业人员。这种趋势在未来将变得越明显。工作室的成员,一线教师也是主力军。此外,还有来自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专家,显示出行业参与和校企合作的特点。再次是硬件设施的不同,普教名师工作室主要承担教育、教学、科研、科研等工作。除此之外,著名的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室还应负责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引导学生创业创新、技术指导和解决校企合作中的关键问题。引进高端设备,处于行业和企业的前沿,有的设备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才能满足技术研发和创业创新的需要。最后是活动成果的不同,职校名师工作室不仅要开展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还要创建精品课程、指导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管理实习实训、承担社会培训、校企技术攻关等。普教名师工作室成果活动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宣传和推广。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的成就,不仅可以在学校得到推广,还可以在相关行业和企业中得到推广。

从2015年开始,河南省开始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到2019年,共设立100个名师工作室。设计之初,技能名师工作室将为中等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引领学校专业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新的平台,为推动全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贡献。然而相当数量的名师工作室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开展工作,更谈不上引领专业建设。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向工作室提出了挑战和契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推进,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对师资力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由单纯的计算机专业或艺术专业教师转型而来,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但实践经验缺乏,尤其缺少到相关企业历练的经历。数据显示2016年度所有数字媒体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人数仅为181人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最多,个别专业甚至为零。这导致其在教学实践中对一些实践操作的讲解缺乏实用性,最终影响对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造成一些学生在毕业后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另外,一些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缺乏教学实践,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弱,进而导致该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偏低。

二、中职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模式

笔者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總结出了“带团队、建课程、抓竞赛、连校企、定标准”15字方针,也逐渐明晰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充分对接“岗”“课”“赛”“证”。

(一)带团队是指做好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

名师工作室为教育教研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名师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吸纳更多的教师精英,名师与普通教师探讨、教研、学习、互动交流,共同成长,进而提高综合素养,并最终壮大成长为一支能力全面的“双师型”教研团队。利用名师工作室平台,可以优化现有的教育教学研究机制,深入开展专业内涵的建设工作,进而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借助名师工作室平台亦可以优化专业课程设计,开发适应新需求、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的校本教学内容,从而开展指导教学的工作。

名师工作室是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或者学科带头人为主要负责人,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的平台,同时也为本区域内同行业的专业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名师工作室是探索教学模式创新的高地,是青年教师教学和技能快速成长的助推剂,它带动学校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整合学校或者社会优质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名师工作室中,通过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青年教师们可以通过互助讨论帮扶,在教学方面成长进步;通过科研专家的带动作用,专业教师们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提高教科研水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通过名师工作室邀请技能大师或者大国工匠到校亲自指导示范,让专业课教师获得更快、更好的成长,使他们突破技术瓶颈,在技能大赛上获得更好的成绩,在专业发展上目标更明确。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以达到“名师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完成从普通教师到名师的转变。

(二)建课程是指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建设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更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的教师团队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以名师为核心的名师工作室恰似屹立在潮头的冲浪手,探索、尝试并引领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信息时代环境下,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设备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学校课堂更不例外。只是如何搭建一个既开放又好用的能满足师生通过信息化终端设备实现教育教学需求课程的教学平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我校现状,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对现有网络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工作室及全校教学区域高速无线网络全覆盖;其次,借助第三方开发的基于云计算的超星学习通课程平台(类似还有如微信雨课堂、蓝墨云班课平台等);再次,构建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App等互动平台并充分发挥其交流沟通的作用,满足课程互动的要求;最后,学校配备了多终端教学所必需的多媒体教室设备、无线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器材等,构建交互式多终端的开放课程平台。

(三)抓竞赛是指大力支持各项竞赛

中職学校名师工作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关,还应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引导上,名师工作室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让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名师工作室应该尝试引导学生创建和发展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优势,从而促使学生爱上学习、喜欢动手,真正学到一技之长。这期间要完善学生分层、实习分流的学习机制,要从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保障工作室研究的开展。

名师工作室应发挥自身优秀,通过培养优秀的青年专业教师、技能能手,为学生有机会参与技能大赛搭建相应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注重开学第一课,围绕“自己的工作与人生经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个人发展方向”和“年轻人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等课题深入讲解,让学生逐渐了解今后要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习等内容。

在课堂中适时穿插工作实践内容,实现设计、改进、模拟一条龙教学思路,使学生体会每一个知识点在实际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细心细致的工作理念,实施“一对一”辅导的形式。结合学生的特点,突出练习的重要性,实行作业“一对一”现场面改、现场整改、当面沟通的练习模式(类似工厂师傅带徒弟),争取每位学生都能基本掌握多媒体软件如Photoshop、Primere、AE、3DMA的操作方法。严格实行作业完成方可下课的原则,即经老师批改合格完成或者向老师提交完成的项目任务后方可下课,直到最后一名学生全部修改完成,做到不完成任务不下课(不下班)。

可以让学生坐在老师的工作室上课,让老师在一线实训场所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师徒一体式教学,让学生真正学会一技之长。在上课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在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下功夫,使他们逐渐体会到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教师送学生去工作实习并现场和带班师傅一起指导学生实习,到企业向企业技术人员介绍学生的特点,希望学生能够好好实践,向领导和老员工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工,实现从一名学生向企业技术人员的转变。

学生有兴趣参与技能大赛的训练,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工作室的辅导老师应提供相应的平台和服务保障措施。名师工作室的重点工作是进行大赛训练材料的修改和增删,以及参与编写训练材料,聘请校外技术人员对培训材料进行修改,保证学生培训材料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并对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

(四)连校企是指充分开展校企合作

名师工作室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是实现名师工作室职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名师工作室和行业企业可以在师资引进培训、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名师工作室通过架设校企合作师资培养的桥梁,做好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培养工作,实现师资培养“两个化”,即“专业教师技师化、企业专家教师化”,积聚学校和企业的综合力量,真正发挥示范引领、改革创新、培优激励和辐射交流的功能。

以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为抓手,提升企业工程师的业务素养。如何把企业工程师专业技术应用到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校本教材开发任务中,实现高效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有效达成。汪海平名师工作室网络资源库和网络平台工作动态、制度建设、教师培养、优质课程、校企合作等各项工作信息和成果的及时收录和发布,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升了我公司为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更好服务的能力。

(五)定标准是指制定专业教学标准

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不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现象,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教学内容、教学标准与企业需求脱节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脱离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技能,技能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由于不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实训方法简单、过程不连续。

虽然目前中职学校已经开始全方位变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发展性评价模式,但是由于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乏与行业企业的广泛交流与合作,缺乏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主动性、适应性。而工作室可以发挥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的优势,将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由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定制式”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符合企业实际要求。依据“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文化和严谨、规范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参照企业技术员的不同标准,定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

三、建课程是工作室核心抓手

“带团队、建课程、抓竞赛、连校企、定标准”15字方针中,建课程是核心抓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工作室的长期重点任务,建课程和连校企可以结合起来,与优质的龙头企业合作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依托企业工作岗位场景,企业制订由易到难的若干个典型任务,学校专业教师佐以理论,将其改造成教学任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工作室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课程通过实景拍摄、二维动画、虚拟仿真等手段制作成数字资源,部署在教学平台,形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不仅在校师生可以学习使用,企业更可以用来开展岗前培训、职工技能提升或工作指导,校企共享同一门课程的另一好处是,职校学生毕业即可上岗,真正实现无缝对接,最终用课程将校企紧密联系起来。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名师校企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儿童大世界(2019年9期)2019-09-28 09:51:00
名师简介
儿童大世界(2019年7期)2019-08-01 08:48:24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