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让学生体验歌唱的精髓和情感升华,还会导致学生对歌唱不感兴趣,影响了学生美育水平的提升。为此,文章就多元体验活动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对多元体验活动的价值、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加以阐述,力求给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启发,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唱歌,并在歌唱中展现自我,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多元体验活动 小学音乐 歌唱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484)的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3-0166-03
多元体验活动是指教师能够在歌唱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多觉”(视觉、听觉、感觉等)出发,对音乐的旋律、情感、意境和风格等进行感知,最终树立心觉艺术,由音乐歌唱的表象在心中得到转化和渗透,让学生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更加注重对歌唱体验的教学活动[1]。将这一教学过程在音乐歌唱教学中加以应用,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发展,还让课堂氛围以及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让歌唱教学过程变成另一种景象,对教师、学生而言百利而无一害,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因此,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值得被推广和应用。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其教学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应用理论做出简单介绍,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歌唱,能够在歌唱中展现自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多元体验活动实施的价值所在
(一)利于学生树立护嗓意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主要时期。由于一些学生对歌唱好奇但是不注意细节,以错误的方式大声歌唱,过度地使用发声器官导致嗓音受损。小学阶段学生的肺活量相对较小,器官的发育还不够。纤细、柔弱是小学生嗓音的主要特点,成长的过程中还会变声,因此,在这个阶段学习歌唱要以保护嗓音为主[2]。为了让学生树立护嗓的意识,教师在歌唱教学中要让学生大胆体验,明确自己在不同年龄时所能达到的音域,如在中低年级时,学生发声的最大音域为c1—d2,在高年级时可以达到a—e2。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年龄的变声过程,认识到音质和音色的不同变化,进而在体验中保护自己的发声器官,努力做到不吃辛辣食物,不大声喊叫,在音乐歌唱中注意气息的控制,不会对声带造成破坏,为今后唱好每一首歌曲打好基础。总之,多元体验活动的开展利于学生护嗓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应注重这一活动的开展,并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二)利于学生树立审美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音乐演唱的理论知识后,这还远远不够。《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述基础的音乐知识,还要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学会欣赏音乐。欣赏音乐这一素养的培养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是无法实现的,教师应让学生边学习边体验,从歌唱中去感知音乐的美,从节奏律动中去感知音乐给成长带来的快感,与歌曲的创作目的产生共鸣,在不知不觉的体验中喜欢上音乐,最后在演唱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总之,多元体验活动的开展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必须对多元体验活动进行深入探究,并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其实施,以此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以发挥自身的潜能。
(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意识
歌唱教学中,学生首先要把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并模仿歌曲家的情绪宣泄将歌曲唱出来,这样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每首歌曲在创作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学生要探索了解创作者的经历、情绪以及创作的意图,在明了这些内容后再对歌曲进行歌唱,这样才能在歌唱的过程中将歌曲的精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将歌曲所蕴含的思想以及人文情感得以把控,最后在想象与体验中将歌曲的魅力得以展现。而学生在探索歌曲创作背景的过程中,就对歌曲创作的文化得以传承,他們的文化意识和修养得到了发展。总而言之,多元体验活动的开展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加以重视。
二、多元体验活动应用的注意事项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开展歌唱教学时不仅要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得以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规律,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学生对歌唱教学不感兴趣,甚至是产生惧怕,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在运用多元体验活动时,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特点、歌曲的演唱要求出发整理注意事项,避免造成不良的教学效果。接下来,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多元体验活动开展时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启发,并将这一教学活动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一)学生的接受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且思维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在开展多元体验活动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形象的歌曲内容,让学生在多元感官体验的基础上了解歌曲,认识歌曲,学唱歌曲,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的魅力,进而为歌唱教学铺平道路,为日后音乐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二)学生的兴趣特点
小学生的兴趣点与初、高中生的不同,他们对音乐、音符等形象的因素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教师在开展多元体验活动时要注意让学生在这些方面进行体验,可以以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根据音色、音质、节奏自行编排音乐,体验自己编写音乐的乐趣,以此树立创新精神,提升整体水平。总之,多元体验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调动课堂教学氛围,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歌曲演唱的要求
歌曲的演唱既有技巧又有要求,教师在实施多元体验的过程中要从小学音乐歌唱的要求出发,对音高、节奏、音调、呼吸以及发声等方面让小学生能够进行训练,体验音乐的魅力。如在音高的训练上,让学生在听觉上进行体验,对比不同基本音在不同歌曲中的发音高度,并在基本音的练习中体验声音与声部的和谐与平衡度,在发声器官的帮助下去感知发音高度的契合点,最终进一步在训练中掌握有效发声。在节奏的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运用器官与音乐的节奏进行踩点,如用踮脚、点头等方式准确把握节奏,从而让学生在节奏的带动下学会歌唱。呼吸的体验训练就相对零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下运用气息训练方法练习嘴型,练习咬文嚼字的发声,最终学会连音和非连音的演唱,让歌唱变得流畅与自然。
总而言之,多元体验活动的开展要从学生成长特点和音乐歌唱的要求出发进行设计,教师不能大意和走形式,这样才能将多元体验活动的开展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让歌唱教学效果尽如人意,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自身的美育水平得以提升。
三、多元体验活动在歌唱教学中的有效實施
(一)感官体验,实现自我探究
1.视觉体验,助力培养听辨感知能力
音乐歌唱的学习离不开乐谱,所以要想学会歌唱,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视觉体验,让学生能够认识乐谱,通过乐谱的演奏来对其中的旋律进行熟悉,进而能够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唱出歌词,并在乐谱的指导下树立音准水平,建立音高。最终,让学生在乐谱的帮助下培养听辨感知能力,为今后音乐的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妈妈的心》这一歌曲之前,笔者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教材中的乐谱去体会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照给出的节奏图片给出反馈,以拍手和握拳的形式把控音节,巧妙地将这一歌曲掌握,体验歌词间的节奏。之后,再播放这一音乐时能够知道哪里为重音,哪里是延长拍,从而学会对音乐节奏的辨别,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最终让学生在乐谱中学会拍打节奏,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总而言之,视觉体验利于学生学习乐谱,且对歌唱教学具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应加以重视和完善,从而提升音乐歌唱教学的效率。
2.听觉体验,说出音乐的风格和情绪
歌唱教学的开展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谱,还要让学生能够对音乐的风格和类型得以把控。音乐风格多种多样,有民族音乐、摇滚音乐、古典音乐、乡村音乐等多种风格,学生在学习歌唱时一定要将歌唱情绪与音乐的风格相对应,进而将歌唱发挥得淋漓尽致,唱出音乐的味道,唱出歌曲的风格,唱出歌曲的创作意图。而达到以上目标,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听觉体验,边听边唱掌握歌曲的主旋律,并学习歌曲演奏的辅助工具,进而增加歌唱的色彩。例如,在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歌曲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原唱,让学生在脑海中回忆歌词。接下来,笔者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首歌曲描述的是什么情景,应该以哪种情绪去歌唱。这个问题让学生对歌曲的含义以及描写的活动进行了思考,并想象荡舟嬉戏的情景,进而以喜悦的情绪齐声合唱,将少先队员在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尽情游玩的情景得以体会。可见,听觉体验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了歌曲的风格和情绪,对音乐的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情感体验,感知音乐意境
每个作曲人和演唱家在创作和演唱歌曲时都具备一定的情感抒发,这才能将歌曲变得更有灵性。因此,教师在歌唱教学中也要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生硬地为了唱歌而学习歌唱,缺乏情感的投入和情绪的表达,这样反而让歌曲失去了活力。而情感体验的落实不仅增加了音乐的活力,还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体会作曲人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的意图,进而升华情感,通过借景抒情将情感得到共鸣,最终在身临其境的基础上动情歌唱。例如,在学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时,笔者就将草原中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场景进行了展示,让学生在歌曲中体会小牧民豪放的性格以及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并在歌词和曲调中体会牧民对草原的爱以及对甜美生活的赞美之情,最后边唱边体会作曲人的意图,并在演唱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总而言之,情感体验让学生更能体会音乐创作的初衷,以及音乐演唱的意境,从而在提高自身演唱能力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情感,将歌唱教学的价值发挥最大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教学中获得成长。
(三)文化体验,实现审美鉴赏
音乐是艺术的载体,更具有文化的韵味。所以,教师在歌唱教学时,除了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外,还要注重文化知识的理解和体验,进而展现音乐教学的价值,让学生能够在歌唱中体会多元文化的差异,并树立审美意识,感知世界文化的魅力,最后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实现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学唱《我是少年阿凡提》时,笔者就将我国新疆的照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并对新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所认识。除此之外,笔者还让学生认识了新疆吐鲁番的特产——葡萄,让学生对新疆的文化有深入的认识。经过这番学习后,让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对中华传统文化多元化能够加以理解,并将其传承。文化体验的开展是歌唱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重视这一策略的实施,进而体现多元化体验的价值和意义,让更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从而树立文化意识,并吸取音乐文化的精髓,最终实现全面的发展。
(四)律动体验,感受音乐旋律
律动与音乐本身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动作美和音乐美的交融。因此,歌唱教学离不开律动体验。教师在歌唱教学时仅让学生通过踮脚、拍手等形式跟随音乐的节奏去感知律动,而这些还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创编一些动作让学生跟着律动舞动起来,以此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将音乐拍子更加形象化,进而在玩中学,学会欣赏歌曲的美,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创造美。例如,在学唱《小小少年》这首歌曲之前,笔者给学生编排了一些动作: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听到音乐的律动时能够做出反馈,进而跟着音乐进行舞动,以此跟上节拍顺利将音乐进行表达,并在音乐的节奏下用相同的力度和速度学唱歌曲。笔者在平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律动体验,如笔者击鼓或者弹琴时弹出“短短长”的节奏,让学生用撕纸的动作来描述“短短长”这一律动,用肢体去感知这一节奏,最后在实物的感知下去理解音乐律动,并在歌唱教学中能够顺利地将这一律动得以掌握,学会歌唱。总之,歌唱教学中律动的体验势在必行,教师应注重这一策略的实施,让学生在体验音乐律动的同时感受音乐旋律,进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李书欢.图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D].杭州师范大学,2020.
[2]申冠青.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行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作者简介:
卢德新(1978年5月-),女,汉族,福建厦门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