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2022-04-30 19:00曾芳芳罗杨帆
重庆行政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分配高质量

曾芳芳 罗杨帆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共同富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深刻闡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化新征程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的实质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不断促进更平衡更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财富和精神生活财富,共同享有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成果。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人民富裕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七十余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一)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

一方面,从生产力来看,“富裕”反映出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并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社会上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开发;另一方面,从生产关系来看,“共同”反映出全体人民对社会财富,尤其是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是共同所有,这决定“富裕”状态下的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满足共同富裕内在要求的生产关系,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共同富裕在“物”的属性上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

(二)共同富裕是人民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共同富裕既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劫富济贫”,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朝着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方向不断前进,共同创造社会财富。“平均主义”把所有社会财富等分给所有人使得社会陷入高福利主义陷阱,“劫富济贫”把富人的财富分给穷人使得高收入群体丧失带动中低收入群体富裕起来的积极性。失去辛勤劳作和创造致富的积极性,社会将面临失去发展动力的危险,共同富裕将失去生产力基础。忽略生产力的发展将使得共同富裕失去物质基础,停滞或缓慢的生产力发展无法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工业增加值在内的重要经济指标不断突破历史新高,创造了世界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但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且主要表现为东西部的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行业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而在不断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一方面,共同富裕意味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差距不能过大,整个社会为全体人民提供基本同等的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增强人民的创新创造能力,畅通阶层流动,提供人人都能致富的机会,避免阶层固化;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不意味着人们之间的生活水平越相近越好,而是要处在适度范围内,人们的生活水平要与自己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相挂钩,既不能均贫富,也不能贫富差距悬殊。

共同富裕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幸福生活。单一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后,人民还有自身发展的需求、创新创业的需求、社会和谐的需求、文化产品的需求等。共同富裕意味着人民对多维的、综合的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这个过程也是高质量发展过程和状态的统一。中国经济正经历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实现共同富裕不但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更需要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高质量增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需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稳步提高城镇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为人民提供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条件。

二、共同富裕是现代化新征程的内在要求

(一)共同富裕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领导人民群众在解放区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完成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改革,消灭了长期压迫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封建剥削,极大地改善了旧中国时期劳动者和土地所有制关系不匹配的面貌,激发了人民群众参加劳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使得农村的贫富差距快速缩小。

(二)共同富裕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并且不断向前发展,以满足全体人民与时俱进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又要求全体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由全体人民共享。“富裕”表现为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共同”表现为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现代化表现出一定的共同规律,但由于各个国家的自然禀赋、经济状况、历史文化不同,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到目前为止,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标准的现代化模式,如何进行现代化、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现代化还需要后发国家在借鉴先发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道路选择。

现代化的过程伴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改变,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通常表现为一个国家从落后走向先进的发展过程。在全球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核心的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开始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全球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中国没能以核心国家参与到这次现代化,导致中国的发展全面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且逐渐丧失国家独立性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到今天,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业化基本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逐渐完善,社会的物质基础更加丰富,人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在21世纪中叶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综合国力和影响力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

三、以更平衡、更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方面,要坚持发展和解放生产力,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速,实现2035年经济指标追赶中等发展国家水平的目标,保障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当工业化基本完成时,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便会下降。鉴于此,在新发展阶段,需要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突破“卡脖子”技术难关,占领科技“制高点”,同时要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分配格局,更加科学合理地处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注重发展的平衡性,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逐步取消人口流动限制,畅通向上发展通道,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的流动性。

(一)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良性互动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总结过去几十年来革命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将目光投向整个世界,认识到社会主义应当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贫穷绝不是社会主义。当今,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商品短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要以更平衡、更充分的高质量发展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使得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形成良性互动。

(二)融合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性

第一,共同富裕不是某一个人、某一群人、某一个地区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整个中国的富裕。在不断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让全体人民感受到生活水平提高。在高质量发展中,使得每个人都拥有提升自我的权利,保障发展机会公平。

第二,共同富裕要求的高质量发展是平衡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相比得到极大丰富,但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有效改善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共同富裕将得到明显推进。

第三,要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要坚持合理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保证经济发展的动能,这是高质量发展包容性的重要体现。高质量发展,是鼓励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获得财富,用发展来解决发展的问题,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人民获得自身发展提供更加普惠公平的社会环境,让全体人民都有发展自身的机会,重点鼓励企业家通过合法经营和辛勤劳作致富并回馈社会。

(三)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

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根据经济的内在规律确立阶段性发展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快速拉大,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做出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的重大部署,通过两地间产业配套合作、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资源互补、劳动力的使用、人才技术的扩散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完善以下三个方面以提高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效果:第一,通过完善协作机制保证、督促落实帮扶政策、加强东西部政府间沟通提高帮扶效率。第二,通过扩大帮扶领域、创新帮扶举措、优化帮扶方式增加帮扶范围。第三,通过推进产业转移、优化市场结构提高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的城镇化率在未来将继续提升,而提高城镇化质量,将城乡收入差距维持在适度范围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这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以产业发展需要为前提,促进转移人口融入常住地区,推动城市群发展,带动周围城镇发展。要守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还需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在以创新为核心中国现代化工业转型过程中,扩大城市工业空间格局,以工业扩张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提振乡村经济。

(四)完善分配格局推进共同富裕

随着分配关系调整的经济增长作用不断增强,加强党在分配体系构建中的领导作用愈发重要。初次分配重视培育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完善市场体系。再分配重视社会稳定及公平,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收入进行调节,加快主要税收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变,完善个人所得税体系,提高财产税的社会财富存量调节作用,提高转移支付力度和精确性,改善社会代际不公平问题,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福利。三次分配重视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力补充,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个人、组织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通过培育社会公益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手段促进社会财富再分配,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

让人民拥有公平发展自身的机会,鼓励人民公平积累人力资本,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加快高等教育体系改革,提高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投入和积累,为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提高人口流动效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约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励创新创业,构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分配格局,强化法制建设和产权保护,提高研发投入,激励高收入群体带动中低收入群体创造财富,健全初次分配中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让市场在要素的贡献评价与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各类要素活力并引导其投入到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行业中;增加公共服务,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精确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发展机会,通过政府补贴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和保障低收入群体子女的教育投资。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1yjg21313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02).

[2]吕大国,耿强,简泽,卢任.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中國地区经济差距与生产率差距之谜的一个解释[J].经济研究,2019(2):36-53.

[3]张来明,李建伟.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战略目标与政策措施[J].改革,2021(9):16-33.

[4]邢成举,李小云,石宝峰,吴雨霞.城乡关系变迁、工业扶贫变革与共同富裕道路的构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18.

[5]冉昊.开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征程:基于分配改革的路径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21(4):98-104.

[6]江亚洲,郁建兴.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与机制[J].浙江社会科学,2021(9):76-83.

作  者:曾芳芳,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罗杨帆,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分配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