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明工程” 推动乡村振兴

2022-04-30 08:23任显智
重庆行政 2022年2期
关键词:乡风家风文明

任显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风文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五大总要求之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明确提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如何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如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重庆市开州区立足区情,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美丽乡村·明德帅乡”为主题,实施明达、明礼、明净、明和、明志“五明”工程,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实施乡风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一、开州区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重庆市开州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难以治理的顽症和迫切需要改进的事项抓起,不断繁荣乡村文化,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和专项整治,多管齐下推动乡村社会风气明显改善,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通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持续加以解决。

(一)主体力量相对薄弱

开州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贡献了开州力量,但其家庭成员多留守开州,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技术能力欠缺。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加强农民群众思想教育等工作的认识不足,对农民群众产生的一些错误思想、错误行为的教育引导不及时,导致农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滞后。工作方式创新不够,基层一般仍采用发资料、开会、张贴标语口号等方式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新措施、新办法,新媒体使用少、新形式运用少、新活动策划少。

(二)精神力量有待强化

一些传统守旧的小农意识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面临较大的竞争力。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办无事酒现象仍然存在,农民之间互相攀比、薄养厚葬等现象没有根除,部分年轻人不关心子女成长和父母养老,履行赡养、抚养义务不足。极少数群众的生活习惯比较落后,房前屋后环境脏乱,乱倒生活垃圾,乱说脏话粗话等陈规陋习还未根除。少数农民热衷于烧香拜佛、占卜问卦,看风水、算日子、算姻缘等封建迷信现象偶有发生。

(三)阵地发挥作用不够

开州区文化硬件已建“全”,但作用发挥还是“空”,部分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是“空架子”、农家书屋是“空壳子”、惠民电影放映是“空坝坝”,部分农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基层文化专業人才匮乏,文化指导力量不足,群众文化组织、队伍等多处于“自娱自乐”“自生自灭”状态,活动内容以广场舞为主,活动形式相对单一。基层还存在等上级送文化、送活动、送图书现象,主动开展文化活动的不多。区级部门组织各类活动、招募山区人才、赠送文化资源,但送下去的多、留下来的少,缺乏健全长效的“种文化”机制。

二、“美丽乡村·明德帅乡”的实践

开州区针对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树立问题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下定攻坚决心,突出“美丽乡村·明德帅乡”主题,大力实施明达、明礼、明净、明和、明志“五明”工程,把开州区的美丽乡村,建成乡风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的美丽乡村,建成乡村振兴全面落地落实的美丽乡村,建成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美丽乡村。

(一)实施“明达”工程,培育秩序之美

“明达”,即引导群众念头通达、乡村生活规范有序。通过引导群众学法用法、遵纪守法,实施民主法制、村务公开,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乡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培育新时代的乡村秩序。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强根聚魂。全区575个基层党组织对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定岗定责,制定实施治安巡逻岗、文明劝导岗、矛盾调解岗、生产指导岗、困难帮扶岗、留守照顾岗等“六岗”制度,实现网格化管理无死角。建设“大德福佳”“桔海福城”“山水关面”等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点),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把“懂感恩、讲诚信、有信仰”融入农民生产生活,引导农民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强化“三治”融合,推动共建共享。帮助群众立村规,在全区所有村(社区)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完善了村(居)规民约,指导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制定各具特色的乡村规则,用一本小册子实现了敬者畏、违者罚,引导村民敬礼守责。打造“明德讲堂”,相继邀请国学专家、典型模范、法律工作者等为群众提供讲座服务268场,培训“法律明白人”5万余人。培育乡贤骨干980多名,他们在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社会美德、推进群众自治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用好的言行举止垂范乡邻、涵育新风。以党建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三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刘帅家风故事,编写刘帅家风教材、读本,将刘帅家风内容纳入廉政教育范畴,推出现场讲解、重温誓词、“红色”党课、交流研讨“四位一体”教学流程,引导各级党组织赴帅馆、故居等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130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8万余人次。持续深化“刘帅品德代代传”活动,200余名“小小红色宣讲员”和3000余名中小学生进乡村、进院坝、进家庭讲述刘帅故事,引领农村群众传承红色家风。

(二)实施“明礼”工程,引领风尚之美

“明礼”,即推动群众讲礼仪、懂礼貌、守道德。通过引导群众爱家、爱邻、爱乡村,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文明有礼、移风易俗、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村风民俗。

一是深化“家风润万家”。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方案》,把《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文明实践宣传宣讲,参与干部群众7万余人次,以好的家风带民风树新风促政风。持续深化“刘帅品德代代传”活动,将刘帅家风内容纳入廉政教育范畴,深入挖掘刘帅家风故事,编写《刘伯承元帅的家风故事》读本,把帅门家风宣传到千家万户,引领党员干部群众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家风。持续开展“家风家训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艺志愿者围绕家风故事、家庭伦理,创作展演一批小品、快板、戏曲、情景剧等特色节目,潜移默化培育农民群众的家庭道德观念。

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明德帅乡·诗韵开州”子品牌,连续举办五届诗词大赛,累计超2千个家庭、5千名青年、30万名中小学生参赛,用诗词润育心灵、升华才情。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巡回展演《瑞兽金狮》《满月山歌》等传统民俗节目,让传统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农民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到浓郁的乡情乡味。

三是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宣传教育,印发《开州区接续推进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州委宣〔2021〕32号),常态化开展集中整治、定点劝阻、定期查办等,累计印发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宣传资料27万余份。持续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劝阻大操大办、违规敛财婚丧礼俗等行为990多起,调解处理不孝父母案件350余起,2.1万户农村家庭参与移风易俗示范家庭创建,群众大操大办、“无事酒”等不良社会风气得到进一步规范和约束。

(三)实施“明净”工程,打造环境之美

“明净”,即为群众打造干净环境、纯净心灵。通过加强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强化村容整治,实现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宜人。

一是加强环境整治。实施农村房屋风貌改造2300余户,广泛创建绿色示范村庄、美丽宜居村庄,完成“大美乡村”市级示范片建设,扎实推进改建入户路、农村路灯等设施建设,完成农村改厕3.5万户,打造“最美院落”2500余个,全面开展“清洁农户”动态评比活动,农村生活环境持续优化,“田园牧歌”风貌逐渐显现。

二是加强融合创建。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文明创建,每年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文明村镇创建比例达到59%以上,评选各级文明家庭1.5万余户,引导更多家庭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注重在乡村旅游景区融入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家美食等文化元素,建成乡情陈列馆10个,培育“一村一品”文化品牌6个,助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

三是推动习惯养成。贯彻落实《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文明行为常识推介活动900余场,推进“吃得文明”践行光盘行动宣传普及活动4800余场,印发宣传资料6.9万余份,公筷公勺、文明用餐、光盘行动等文明生活理念在乡村蔚然成风。举办生活技能大賽、文明礼仪竞赛,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覆盖群众30万余人,引导群众爱护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四)实施“明和”工程,涵养人文之美

“明和”,即以文化人、让群众精神和乐。通过繁荣乡村文化,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成风化俗,建设既充满乡土气息、又富有时代精神的美丽乡村,让农民群众享有健康的精神世界。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建设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33个、农家书屋427个、乡村文化广场39个,发展注册群众性文化团体140余个,每年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项目60余个,文化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全区基本形成“社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文化圈。

二是强化乡村文化供给。把群众“要文化”和“送文化”“种文化”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持续实施“文化进基层”“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文化活动,举办农民文化节、开州大舞台等惠民活动。近年来,累计送演出近1.5万场次、送电影3万余场次、送图书5.4万余册,为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文化保障,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强化乡村志愿服务。围绕“有人干”“干得好”“有特色”“可持续”的目标,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落实落细,建成“党旗飘扬”“春泥护花”“情暖三农”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17支,依托新乡贤、“五老”人员、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等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600多支,常态化开展“六讲”志愿服务活动,群众参与近350万人次,乡村人情味更加浓厚。

(五)实施“明志”工程,播撒创业之美

“明志”,即引导群众追求梦想、立下奋斗创业之志。通过引导群众吃苦耐劳、勤劳致富,勇于创新、诚信经营,刻苦钻研技术、推进产业升级,为乡村打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一是教育群众有榜样。开展“明德帅乡·开州好人”“明德帅乡·志愿者之星”等典型培育工程,开展“好人在身边”微访谈活动3500余场次,累计评选开州好人、致富之星各类典型1725人,涌现出“诚信战友”廖良开、“金牌师傅”陈昌永等全国典型7人。广泛深入开展基层先进典型培育和学习宣传,逐级开展脱贫光荣户、清洁农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上门送牌匾、送奖状,在人群集中处张贴先进事迹和高清海报,发动身边好人带动身边人,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二是教育群众有梦想。扎实推进梦想教育、爱国教育,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民生产生活,通过文艺晚会、乡村“村晚”、展览展赛等活动载体和公益广告、宣传栏等各类阵地,开设时事课堂、法制课堂、田间课堂、平安课堂等“乡村梦想17堂课”,推动群众在学习中明确价值取向、树立奋斗梦想。

三是教育群众有技能。开办“院坝讲座”和“田坎课堂”,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学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一大批农业技术骨干、新型职业农民和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助力关面木香、长沙桔海等传统农业做大做强,推动“开州春橙”“开州汉绣”等品牌走向全国,帮助3.1万余名下岗群众重新走上岗位,农民群众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逐步提高,对乡村振兴充满了信心。

三、开州区乡风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做好乡风文明建设是一篇大文章,只有持续用力,方能久久为功。开州区推进“明德帅乡”建设,是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结合的大胆尝试,也是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一)乡风文明建设要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

思想认识是源头,解决好源头问题,才能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理论武装是关键点,必须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通过有效的形式传递到老百姓心中,增强群众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才能有效地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党建引领是着力点,要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激活广大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树立战略思维、顺应群众意愿、应对社会难题,进一步广泛凝聚力量,更有效地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二)乡风文明建设要把握好节奏、拿捏好分寸

乡风文明建设急不得,更不能“一刀切”,要用足“绣花功夫”,慢工出细活。把握好节奏,就是要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持久战,以生动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鲜活地阐释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实践意义,坚定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拿捏好分寸,就是要严格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对背离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不符的糟粕坚决摒弃,又要考虑农民群众的情感意愿,辩证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继承发展;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评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行为,也要坚持正确导向、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各地乡风文明建设的典型事迹和鲜活经验,确保乡风文明建设在正确的方向、以稳妥的节奏持续推进。

(三)乡风文明建设要能凝聚人心、能给予实惠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出发点是为民、落脚点是惠民。凝聚人心,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期盼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群众对什么问题反映强烈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实际行动来阐释活動意义和目的,引导群众遵循共同标准、产生共同意愿、树立共同意识,发自内心听党话跟党走。能给予实惠,就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反思工作,找准农民群众真实需求,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和风俗习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典型示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措施,产生丰硕成果和丰厚红利,让农民群众在实惠中提升素质、在交流中升华意识,真正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和热情参与。

作  者: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 马 健

猜你喜欢
乡风家风文明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请文明演绎
乡风
勤劳节俭传家风
漫说文明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
幽默好家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