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加快建设泸永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带

2022-04-30 08:23李凌
重庆行政 2022年2期
关键词:江津文旅区域

李凌

四川省泸州市与重庆市永川、江津区山水相连、文脉相通、资源相融,是巴蜀文化、长江文化、白酒文化和夜郎文化的汇聚地,具备全方位协同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近年来,泸州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主动对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规划,以先行先试、建设示范中的示范为工作思路,探索建设泸永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带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泸永江核心展示区,积极深化三地交流合作,联合推动三地文旅资源共享、品牌共建、营销共推、市场互通、优势互补,大力促进泸永江文化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一、厚植泸永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础

(一)以国家战略赋能融合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总体规划纲要》《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的落地实施,以及川渝两地“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同目标,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保障。

(二)以区位优势支撑融合发展

泸州、永川、江津是成渝地区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成渝城市群重要腹地和川渝黔旅游金三角的桥头堡。其中,泸州拥有长江上游最大港口、四川唯一的内河主要港口、第一大港口和集装箱码头——泸州港。川渝唯一有自贸区的市州,泸州云龙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为2101万人次,排名全国第59位。这些区域的优势条件,为三地建设区域旅游组织中心、打造长江上游生态文化旅游线,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以产业基础助力融合发展

三地经济由高速增长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三地第三产业比重均有所上升,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现代医药产业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白酒产业、医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具有互补性。

(四)以资源禀赋支持融合发展

泸州和渝西地区一衣带水,长江码头文化、古镇文化、红色文化、白酒文化等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形成四面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松溉古镇、福宝玉兰山景区、黄荆老林国家森林公园、尧坝古镇、红军四渡赤水太平二郎红色旅游区、聂荣臻元帅纪念馆等多个景区景点,为三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有巴蜀文化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提供了资源支撑。

二、探索泸永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一)机制创新:持续深化文化旅游合作

签订三地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三方会商议事机制,通过机制搭建合作渠道和平台,定期组织会商研究涉及文化旅游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事项、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任务等,形成三地党委政府和文化旅游部门的良性互动,鼓励三地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等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各自业务领域和管理辖区开展跨行政区域合作示范的有益尝试。三方共同確定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试点项目,以点突破,形成引领和示范效应。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跨行政区文旅融合发展合作新机制。三地文旅部门共同牵头,联合规划、财政等职能部门,建立泸永江跨行政区文旅融合财政统筹小组,统一均衡调配三地每年用于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财政收支。由政府牵头搭建泸永江三地文旅融合发展大平台,市场充分引导社会资源,文旅主体进行项目策划,分工合作,共同推进三地文旅融合产业合作发展。积极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有序发展区域性文旅行业协会商会,鼓励文旅企业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等合作平台。

(二)搭建平台:一体推进文化艺术服务

建立三地公共文化服务联席会制度,共同打造区域全民阅读品牌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进图书馆文化馆联盟发展,探索实施理事会制度,推进以社保卡为基础的区域图书馆借阅一卡通工程,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加强与永川、江津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合作与交流,持续发挥好博物馆联盟平台优势,开展文物、非遗展览交流活动。依托三地文化底蕴,讲好“龙文化”“民俗文化”“酒文化”故事,营造酒文化、龙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新消费场景,做足游客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的沉浸感受。推动三地文创产品互动销售,进景区、进商场、进宾馆、进机场、进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加强巴蜀方言、川渝饮食、民间习俗的研究、保护发展、交流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联合重庆江津区、永川区等区市,高水平举办泸州市第十二届群众文化旅游艺术活动、川渝新春云享音乐会、川渝滇黔十市(区)歌手赛、川渝滇黔十市(区)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以及巴蜀特色重大文艺展演,打造泸永江等地区特色赛事演出品牌,深化交流推广。联合重庆市江津区创作川剧《桃花扇》剧本,联合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以及重庆市川剧院共同实施川剧艺术振兴工程,同时举办川剧相关赛事,推动川剧艺术走出去。

(三)共建共享:协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

依托合江福宝、永川黄瓜山、江津四面山等优势资源,聚力打造1~2个具有较强核心吸引力的文旅拳头产品。深度挖掘三地“非遗”文化、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串联渝西地区优质景区景点,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环线。以泸州老窖、郎酒、江津老白干等白酒工业生产遗址遗迹、白酒产业园区、白酒文化公园、酒庄群落等为核心,联合打造白酒文化体验之旅,突出展示中国传统白酒文化,建设世界级白酒文化旅游廊道。全面建设川渝特色农旅经济走廊,推进农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农文旅产业,在永川、合江等毗邻地区,建设“醉美”十里稻花香、十里高粱红、十里菜花黄,打造泸永江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带。谋划泸永江三地品牌联动计划,由政府搭建平台,促进三地名优品牌、老字号、“非遗”等交流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积极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试点,围绕四面山和福宝玉兰山区域,面向重庆旅游大市场,对接成渝城市群,以“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为重点,统筹资源,聚集世界顶级度假业态,共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推动与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习水国家森林公园等毗邻景区互促互动、融合发展,巩固深化川渝黔旅游“金三角”合作成效,联合江津、宜宾和遵义等共同打造中国康旅“金三角”。依托泸永江三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争取项目支持,共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核心展示区。

(四)同频共振:整合发展文化旅游市场

立足川南渝西山水丘陵特色,主动加入川南渝西旅游营销联盟和旅行社联盟,加快融入成渝地区文化旅游市场发展,联合优质景区推出3条精品旅游线路。围绕特色优质资源,主动切合市场需求,为两地游客量身打造旅游环线和文旅产品,提振旅游市场,促进泸渝两地游客互送、市场互补。

促进跨行政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出台相关办法和激励机制,互相支持对方文旅企业在本地享受同等的奖励补助,为区域内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探索推行区域内游客“一票通”“一卡通”服务,支持旅行社跨行政区域设立法人分支机构。鼓励旅游企业通过收购、租赁或达成契约战略联盟关系等方式,开展合资合作经营,逐步实现区域间无障碍旅游。协商实施统一的文旅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优化文旅产业营商环境。探索推进文化产权、文旅企业产权、文旅公司产权、文旅景区产权等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探索建立规划制度统一、发展模式共推、治理方式一致、区域市场联动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促进形成跨行政区统一文旅市场。重点围绕执法队伍建设、案件协查协办、投诉举报协作处理、执法信息互通共享等方面,构建三地文化旅游市场同防共治的协作工作格局。

三、具化泸永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举措

泸永江文旅产业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在新经济环境下,转变文旅产业发展方式,优化文旅产业分工体系,提高文旅产业开放协作水平,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效应,构建区域文旅产业增长动力机制、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效益体系,加快形成以品牌为标志的区域文旅产业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推动泸永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价值引领

以泸永江地区文化旅游画卷鲜活展示巴蜀文化的高度,整合挖掘泸永江特有的白酒文化、红色文化、长江文化、古镇文化等区域文化资源精粹,确立泸永江地区作为巴蜀文化高地、白酒文化发祥地、生态康养聚集地等独特的区域身份和根本价值,作为泸永江文旅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价值导向和方向引领。

(二)优化工作机制

适度探索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分离管理,争取国家层面有新的机制突破。强化泸永江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平台建设,更好地发挥引领、协调、推动作用。加快推进智库、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各类机构之间合作机制的建设。构建泸永江文化旅游资源合作网络,引导支持新型文旅产业合作机制及各类促进文旅合作发展相关的中介机构、服务机构建设,广泛激发区域文化旅游合作的社会活力。

(三)加强规划设计

规范区域规划编制管理,推动三地重大规划一体化。依托《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推动编制瀘永江文旅一体化发展规划,在总体合作的框架下,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调整机制,实现泸永江文旅发展一张图。推动编制区域空间规划,优化建设项目布展,提高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率,同时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科学开展绩效综合考核评价,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客观评价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为区域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推动对口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四)打破交通瓶颈

加快推进三环高速公路永川陈食至江津油溪段开工建设,渝昆高铁川渝段、江泸北线高速、泸永高速四川段、古金高速、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永川江津段等项目建设。同时,积极争取重庆至江津至泸州至乐山城际铁路、重庆至泸州至毕节城际铁路、重庆至自贡至雅安城际铁路、重庆至泸州至宜宾沿江货运铁路等10条对外通道纳入上级规划,着力打通毗邻地区“断头路”“瓶颈路”。

(五)促进产业协同

加快构建区域旅游业协同创新发展平台,探索联合成立旅游业产业基金、旅游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优化泸永江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文旅产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从市场主体的价值链合作角度出发,构建区域文旅产业价值网络层面上的分工协作、竞争合作新体系。

(六)加快品牌构建

聚焦强化内在价值、保障服务品质和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等发展需求,围绕巴蜀文化高地、白酒文化发祥地、生态康养聚集地、长江码头文化展示地这一区域根本价值,凸显区域文化特质,设计泸永江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和主题宣传口号,借助“中国酒业博览会”“中国旅游交易博览会”等重大活动载体,加强区域联合营销推广和整合传播,加快构建泸永江高品质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七)创新产品开发

围绕泸永江自然及文化旅游资源特质,面向国际、国内主流市场,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抓手,围绕川南渝西文化、红色文化、白酒文化、长江旅游、康养旅游等特色主题,以地域化、体验化、差异化的理念与手段,协同开发新时期体现泸永江文旅一体化发展新成果和区域文旅产品新体系。串联永川茶山竹海、重庆石笋山、江津四面山、泸州黄荆老林等景区,形成生态康养旅游线;串联永川松溉古镇、江津塘河白沙古镇、泸州福宝古镇和尧坝古镇等景区,形成古镇体验旅游线;串联泸州太平古镇、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聂帅故里、永川乐和乐都、黄瓜山等景区,形成红色研学游、亲子游经典线路。

(八)实现人才共享

建设泸永江旅游人才发展联盟,促进地区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产教融合”的合作创新,根据旅游新业态的需求培养康养、户外运动等新型旅游人才,鼓励区域旅游人才合理流动,积极探索区域旅游人才共育共享的新体制新机制新举措。

(九)深化治理合作

面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旅游经济模式、复杂的文化旅游市场活动,深化泸永江三地文化旅游治理合作。充分发挥政府文化旅游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积极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在市场监管、质量评价、消费引导、服务供给、诚信建设、执法行为、应急救援等方面,形成信息共享、经验互鉴、资源互补、队伍联动的新型区域文化旅游治理网络,共同维护安全稳定、健康有序的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环境。

作  者:中共四川省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四川省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江津文旅区域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