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新闻摄影发展影响探析

2022-04-29 10:20丁海波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新闻摄影互联网+互联网

丁海波

摘要:作为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种报道类型,新闻摄影具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特征,可以看作特殊的新闻叙事。“互联网+”大环境下,新闻业逐步同互联网技术融合,新闻摄影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总的来说,“互联网+”对新闻摄影发展的影响有三:一是新闻摄影的创作主体与传播方式由专业化转向大众化;二是新闻摄影作品美学价值得到放大;三是无人机航拍模式的盛行。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摄影;发展;影响

新闻摄影,又名纪实摄影,是以摄影图片形式来报道新闻内容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新媒体快速占据新闻业大半江山,而新闻摄影正是新媒体应用于新闻业后变化最为明显的新闻报道类型之一。传统媒体主导下,新闻摄影遵循纪实性和时效性原则,不仅传播方式单一,且艺术性不高,重在报道事件主题;而新媒体大环境下的新闻摄影则呈现出传播方式多样化、艺术性强等特征,虽然依旧以报道事件主题为核心,但却不再将作品的新闻价值当作唯一要点。

一、由专业化转向大众化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海量内容以多种形式传播出去,这种快节奏的传播模式激发了新闻摄影爱好者的创作兴趣,不论是手机,还是平板,或是便携式摄影设备等,都开始被人们用作新闻摄影,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众新闻摄影作品涌现,新闻摄影的创作主体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转变:新闻摄影的创作主体逐渐成为大众记者,而新闻摄影的传播方式则开始由专业的传统媒体传播转变为大众化的新媒体传播。

(一)创作主体的大众化

如今,新闻业处于多维度快速变迁状态,原本的模式和规则在新媒体的介入下几乎完全破碎,新闻业的专业性受到削弱,新闻报道逐渐同大众化产生联系[1]。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新闻摄影设备拍摄技术的提升,新闻摄影门槛急速降低,本就渴望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话语权与展示权的新闻摄影爱好者开始竭力创作新闻摄影作品,随着新闻摄影爱好者的增多,专业记者在新闻摄影队列中的占比不断下降,新闻摄影的创作主体开始由专业记者转为大众记者。学者甘险峰等指出,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新闻摄影的首要目标变为获得影像——不论拍摄技巧高超与否,也不论拍摄效果好坏与否,只要有了影像,便可以通过后期技术优化摄影作品,因此,现如今的新闻摄影作品少有质量过低者。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只要某个人在新闻现场并对相关新闻事件内容进行了拍摄,那么其就有很大可能创作出较高质量的新闻摄影——即使拍摄出的摄影作品非常低质,也可以利用后期修缮技术来提升作品品质,从而获得高质量新闻摄影作品。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新闻摄影专业性的下降,是技术与社会发展需求达成一致的结果。随着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新闻摄影工作的门槛越来越低,入行的容易性促使大批对摄影感兴趣的普通人加入新闻摄影行业中,而大众记者群体逐步壮大将使得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导致离职的新闻摄影记者增多,而离职记者由于本身的职业素质又将成为高水平的大众记者,促使大众记者势力进一步扩张,如此下去,新闻摄影的专业性自然变弱,新闻摄影的创作主体也由专业化转向了大众化。

值得一提的是,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高离职率也同新闻摄影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关。由于大众摄影记者是将摄影当作副业或爱好发展,因而对于摄影作品的售价要显得宽容很多,甚至可能采取免费分享的方法来推动自身新闻摄影作品传播。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摄影为主业的专业记者的收入便受到较大影响,大批专业记者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离职,专业记者队伍因此缩减。所以,新闻摄影创作主体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实际上也同互联网技术引发的新闻摄影行业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存在一定联系。

(二)传播方式的大众化

“互联网+”对新闻摄影发展的影响不仅是在摄影方式上,还存在于传播方式上,这也是大众记者得以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以传统媒体为主的大环境下,新闻摄影想要展示于人前并获得关注,必须得到传统媒体负责人认可,因此新闻摄影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被选中用于传播的摄影作品无一不是万里挑一的优质之作,且极为讲究拍摄者的专业背景,这就导致新闻摄影的主导权实际上是被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牢牢把控的,普通群众想要基于爱好或兴趣来拍摄并展示摄影作品,难于登天。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新闻从业者对新闻传播的垄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发布自制新闻和新闻摄影作品,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传播优势不再,专业新闻业渐显颓势,而大众摄影记者则因为作品得以展示并获得他人欣赏而增长了继续摄影的自信,此消彼长,大众摄影记者逐渐在行业中丢失了有利的地位,新闻摄影的多样化传播方式也逐渐成为当代新闻摄影的传播特征。大众化的传播方式拉近了新闻摄影同普通群众之间的距离,人人皆拥有了拍摄并展示新闻摄影作品的权利,话语权由此不再是新闻从业者的专属。微博、朋友圈、短视频APP等方式成为亲民性强且传播效果极佳的新媒体典型代表,而新闻摄影也随着这类新媒体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始了娱乐性与严肃性兼具、活泼性与稳重性兼顾、真实性与修饰性兼有的发展之路。

二、新闻摄影美学价值得到放大

(一)形式美价值的放大

在美学范畴里,形式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意为客观事物的外在美,而在传统新闻摄影中,作品的形式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美,即作品是否表达出拍摄者想要传递给人们的信息。“互联网+”的到来拉开了新媒体主导新闻业的序幕,由于新媒体开放自由的传播方式,再加上新闻摄影行业竞争的加剧,新闻摄影的形式美价值逐渐被放大。大量大众记者的涌现致使同质类新闻摄影作品频出,一个新闻事件往往能够引出上百甚至上千张新闻摄影作品,而这些摄影作品的内容却又大同小异,新闻摄影在内容上的竞争优势不在,新媒体主导下的新闻业竞争愈发激烈起来。各类媒体平台为了博得关注,开始探究新闻摄影作品的艺术吸引力。在摄影作品内容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形式美成为提升摄影作品吸引力的关键。表现力强、色彩运用得当、构图上乘、光线适度的摄影作品,总是更受人们青睐,新闻摄影作品的形式美价值逐渐成为新闻摄影作品的主要价值属性之一。新闻摄影的形式美主要基于摄影作品的美学元素而生,涉及线条、构图、颜色、光线等的运用,因此,要想提升新闻摄影的形式美价值,就必须在拍摄技巧上下功夫,赋予摄影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抓住人们的目光,以应对当前愈加严重的新闻摄影同质化问题[2]。值得一提的是,新闻摄影形式美价值的放大是人们追求审美需求的结果,此处涉及艺术处理的适度性。适当的艺术处理不但不会影响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反而可以增加新闻摄影的魅力,加深人们对其的印象,优化传播效果。

(二)内容美价值的放大

虽然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新闻摄影的形式美成为新闻摄影作品的核心竞争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摄影的内容美价值就被削弱了,正相反,同形式美一样,新闻摄影的内容美价值也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了放大。相较于普通摄影,新闻摄影有一个极为特殊的要求,即必须具备真实性,而新闻摄影真实性的深层要求,其实是新闻摄影作品的感染力。如何透过新闻摄影作品传达出所拍摄新闻事件的信息,并让人们在获知信息的同时,体会到拍摄者的情感从而共情,这是新闻摄影在确保真实性以后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目标,也是新闻摄影作品内容美的体现。即使是在传统媒体主导的时代,新闻摄影作品的内容美依旧是摄影工作者追求的主要目标,只不过由于设备质量、拍摄者能力以及各种其他原因而导致内容美的重要性未能完全显露出来而已。

新闻摄影内容美价值的放大是新媒体主导下新闻摄影作品固有真实性增强后的结果,也是新闻摄影始终应当坚守的底线。虽然在大众记者日益增多的大环境下,新闻摄影作品同质化严重,但具备较强内容美价值的新闻摄影作品依旧是一堆同质化新闻摄影作品中的翘楚,不论是专业记者,还是大众记者,要想提升自身新闻摄影作品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必须要关注到新闻摄影的内容美。例如,在拍摄运动方面的新闻摄影作品时,巧妙的构图和拍摄角度固然重要,但是抓取运动员胜利一刻的喜悦笑容依旧重要,甚至有时候抓取笑容比拍摄技巧更重要。

此外,新闻摄影内容美价值的放大也同新闻摄影的时效性价值的放大有着一定联系。一般来说,如果新闻摄影作品时效性越强,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就越大,则新闻摄影的内容美价值也就越高,这主要是由于新闻摄影作品的时效性提升了作品本身内容的价值性,因而对新闻摄影内容美价值起到了优化作用。新媒体大环境下,虽然新闻摄影的快速传播已经成为普遍特征,但是传播速度也有快有慢,因而各个新闻摄影作品的时效性也有强弱之分,时效性越强、内容越是新鲜的新闻摄影作品,其新闻价值也就越高,所表现出来的内容美的价值自然也更大。

三、无人机航拍模式的盛行

“互联网+”推动了新闻业中融媒体的发展,新闻摄影创作模式不再局限于手持或三脚架支撑,各种新颖的拍摄模式层出不穷[3],航拍模式便是其中之一。航拍模式的主要设备为具备拍摄功能的无人机。无人机的加入,使得新闻摄影突破了拍摄角度壁垒,可以从全方位对相关事件进行拍摄,这在新闻报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人机的价格并不是难以企及的,甚至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平价无人机涌现出来,不论是专业记者,还是大众记者,均可以采用无人机航拍模式来完成新闻拍摄活动。此外,无人机航拍模式还具备及时性、安全性、便捷性特征,弥补了人工拍摄在拍摄角度、位置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有助于完善新闻报道,增强新闻的可看性。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无人机航拍模式逐渐成为新闻摄影的主要拍摄模式。

(一)无人机航拍模式的应用场景

相较于人工拍摄模式,无人机航拍模式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即使是在人工拍摄模式难以实施的条件下,无人机航拍模式依旧可以启用。首先,无人机航拍模式可以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的新闻摄影中。自然灾害事故具备突发性和危险性,且拍摄现场条件恶劣,拍摄者为了拍摄,往往需要在可能发生二次灾害的地方久留,人身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不仅如此,有的时候,拍摄者由于交通、危险性过高等问题,甚至根本无法进入灾害现场,新闻摄影工作也只能搁置。因此,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时,人工拍摄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此时,无人机航拍模式就成为首选拍摄模式。无人机可以打破空间壁垒,快速进入交通受到影响的灾区进行拍摄工作,从而为营救伤员、制定应对灾害策略、实现有效报道等提供有力支撑;其次,无人机航拍模式可以用于违法犯罪方面的新闻摄影。在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时,为了及时向民众传递相关信息,新闻拍摄者不得不跟着公安机关深入犯罪人员的聚集地实时拍摄。这对新闻拍摄者来说,是一项较为危险的活动。毕竟相较于专业执法人员,新闻拍摄者在行动力、反应力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短板,有时候还会发生因为新闻拍摄者应对力不够而影响抓捕活动的情况。而无人机航拍模式具备灵敏性高、隐蔽性强的特征,恰好可以有效完成违法犯罪现场的拍摄任务。此外,在报道违规排污、违规偷建等违法事件中,无人机航拍模式还能够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新闻摄影报道,这同样是人工拍摄模式很难做到的。据此,无人机航拍模式应用于违法犯罪事件的新闻摄影具备良好可行性和显著优势;最后,无人机航拍模式还可以用于大型长途比赛的新闻摄影。在报道长途马拉松、滑雪比赛、自行车环城赛等赛事时,无人机航拍模式可以采用移动跟拍视角,全方位对各个选手、各个比赛阶段进行有效报道,既省时省力,又具有较强安全性,相较于人工拍摄模式,优势明显。

(二)无人机航拍模式下新闻摄影者的专业能力发展

新闻摄影的无人机航拍模式对摄影者提出了较高要求,新闻摄影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新闻拍摄经验,还必须能够熟练运用航拍设备,以便在确保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同时,提升新闻摄影的美学效果,增强作品核心竞争力,优化作品可传播性。新闻摄影者专业能力的发展趋势,实际上也是“互联网+”对新闻摄影发展影响的结果之一。

无人机是一类设备的统称,各类无人机的操作方法均有差异,且拍摄出来的新闻摄影作品质量也存在出入,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者必须熟知各类可选无人机的型号、特征、拍摄质量等信息,避免因选择或操作不当而影响航拍效果。所以,新闻摄影者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航拍实践知识,还需在理论上下功夫,对各类无人机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以确保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时,可以迅速完成无人机的选用工作,提升新闻摄影时效性。无人机航拍模式下,新闻摄影作品依旧需要具备较高美学价值,这是新闻摄影作品得以广泛传播的基础。新闻摄影者要注重培养自身审美意识,逐步提升航拍模式下的拍摄能力,避免因拍摄作品的形式美价值不足而影响作品传播。此外,航拍模式下所得图片多为单张,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往往需要将多张图片拼接起来,以便展示出稳定清晰的画面,据此,在优化自身审美能力和拍摄能力的同时,新闻摄影者还应当掌握图像拼接技术,以确保在采集到图片后,可以快速完成图像拼接工作,避免因拼接图像耽误时间而降低新闻摄影的时效性,从而造成新闻摄影的内容美价值的降低。

四、结语

“互联网+”对新闻摄影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新闻摄影的生产主体、传播方式、美学价值和拍摄模式均因为“互联网+”而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新闻摄影将会继续沿着生产主体大众化、传播方式大众化的路线走下去,而其美学价值的放大和航拍模式的盛行情况也会继续保持。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新闻摄影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显露出更多的发展新特征。

参考文献:

[1] 延婧.流动性:数字时代新闻摄影发展趋势探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4(6):122-125.

[2] 吴腾江.互联网视域下新闻摄影的视觉效应和价值体现[J].中国地市报人,2021(7):74-75.

[3] 郑志波.新媒体发展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变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4):232-233.

猜你喜欢
新闻摄影互联网+互联网
新媒体背景下分析新闻摄影的发展对策
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研究
新闻摄影应用于公安宣传工作路径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新发展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