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与北京城的情缘

2022-04-29 10:16葛鹏
文史知识 2022年1期
关键词:王时敏王原祁南巡

葛鹏

王翚(1632—1717),字石谷,江苏常熟人,号耕烟散人,又号清晖老人。王翚出生于丹青世家,是清代著名的画家,虞山画派的创始人,师从王鉴、王时敏,被赞誉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并称“清初四王”。王翚的画,博采众长,不拘一格,集宋元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于一炉。画坛巨擘王时敏对自己的这位弟子赞不绝口,认为“求其笔墨逼真,形神俱似,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者,五百年来从未之见,惟我石谷一人而已”[王时敏《王奉常书画题跋》卷上,通州李氏瓯钵罗室刊本,清宣统二年(1910)]。著名绘画大师、书画鉴定家吴湖帆对其推崇备至,认为他“八十以外又复变化入神,用笔如万岁枯藤,苍辣兼具,有空前绝后之妙”(吴湖帆跋王翚《仿巨然夏山烟雨图》)。

天才画家王翚,不仅画内功夫了得,画外功夫也是一流。他善于交际,精通炒作之道,周旋于达官贵人之间,不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甘寂寞的王翚,注定会与文化中心—北京城结下不解之缘。基于不同原因,王翚离开故乡常熟,三次来到北京城,翰墨传香,以画交友,为中国画坛留下了一段段佳话,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幅幅不朽的艺术作品。

一 波澜不惊初进北京城

1678年,时年四十六岁的王翚,告别故乡,不远千里,第一次来到北京城。王翚初进北京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广交京城达官贵人,拓展绘画作品销路。1675年,时在北京任职的同乡进士蒋伊,给王翚写了一封信,鼓励王翚来京城发展,认为“长安虽有风霜之苦,而公卿间颇多识者。台旌一至,当令纸贵”。蒋伊对他的赞誉无疑增强了王翚的信心,促使他下定决心,第一次勇闯北京城,准备大展宏图,再现洛阳纸贵的盛景。

第二点,拜访在京同乡好友,谋求儿子日后前程。布衣出身的王翚,一直想要改变门庭,希望两个儿子能够科举中第,光宗耀祖。1677年,王翚特意拜访老师王时敏,请王时敏为两个儿子更名。王时敏根据《诗经》,为王翚长子取名王有誉,次子取名王有章。王时敏的第八个儿子王掞,当时在北京担任左赞善一职,与王翚私交颇好。正因为如此,初次进北京的王翚,直接投奔王掞而去,住在了王掞的府上。两人朝夕相处,除了叙旧,自然还会讨论儿孙辈的前途。

王翚第一次进北京城,为时很短,夏天去,夏天回。既没有实现洛阳纸贵的梦想,也没有造就儿子光辉灿烂的前程,可谓波澜不惊。

二 显山露水二进北京城

1685年,时年五十三岁的王翚,在阔别北京七年后,于初夏时节再次北上。促成王翚第二次北京之行的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才子,有着“清代第一词人”美誉的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是无意之中知道王翚的。有一次,纳兰容若去老师徐乾学处拜访,在书房中发现了一幅王翚的画,顿时惊叹不已,认为该画是千年一见的优钵昙花,想要瞬间转移,和作者握手畅谈。纳兰容若的父亲是当时的权臣纳兰明珠,是徐乾学一心想要逢迎巴结的人物。纳兰公子提出了要求,徐乾学自然不敢怠慢。

于是乎,时任刑部尚书的江苏昆山人徐乾学开始到处发动关系,准备邀请王翚北上京城,成为纳兰容若的私人画师。首先,徐乾学写信给王翚,叙述乡情与旧谊,表达纳兰容若求才若渴的迫切心情,并随书信送上丰厚的盘缠。其次,徐乾学请求时任两江总督王新命亲自出马,几次三番上门邀请王翚北上。王翚虽然几次三番推辞,终究盛情难却,决定再次北上京城。

二进北京城,王翚是准备有所作为的,正因为如此,他还特意带上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杨晋。可惜的是,造化弄人,一代才子纳兰容若天不假年,在王翚师徒到达北京前英年早逝。惊闻噩耗,王翚心痛不已,他和纳兰容若虽未谋面,但神交已久,仰慕和感激之情让他放声大哭。此时的王翚认为,既然纳兰容若已经去世,自己久留北京对不起逝者,决定南返故乡。

然而,因为纳兰容若、徐乾学、王新命等人的尊重和厚待,王翚已经开始在京城崭露头角。时任武英殿大学士的吴正治、王熙和时任兵部尚书的梁清标等人,纷纷出面,宴请王翚,希望他在北京城多停留些时日。可是,王翚去意已决,他婉言谢绝了达官贵人们的好意,毅然在秋季离京返乡。

三 声名鹊起三进北京城

1690年的冬天,因为两个人的原因,年近花甲的王翚,不畏严寒,第三次来到北京城。这两个人分别是:王原祁和宋骏业。

王原祁是王时敏最大的孙子,比王翚小十岁,继承家法,擅画山水,素来和王翚交往颇多。1690年初冬,王原祁服母丧满三年,奉命进京担任礼科给事中一职,王翚一直为他送行至苏州。王原祁到达北京后,给王翚写信,邀请他和杨晋一起来北京,希望他能够成为宋骏业的绘画指导老师,并承诺他的衣食住行等一切事宜全部由自己和宋骏业负责。

宋骏业是江苏苏州人,文华殿大学士宋德宜的长子,王原祁叔叔王掞的小舅子,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喜欢山水画。宋骏业时任礼科给事中,和王原祁既是同乡、亲戚,又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他仰慕王翚已久,故此拜托王原祁代为致意,邀请王翚北上京城,成为自己的私人美术老师。

在王原祁和宋骏业的盛情邀请之下,王翚带着杨晋,住进了宋骏业在北京的家中。令王翚没有想到的是,不同于来去匆匆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入京,第三次入京他在北京城一待就是八年。因为此时,命运之手正悄悄将他推向人生与事业的巅峰。

文学艺术的变化,不是孤立的,它与时代、社会的变化密不可分。文学艺术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风貌。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康熙王朝的鼎盛期,康熙皇帝先后成就了削平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等一系列丰功伟绩。此时的中国,战争停息,农工商业逐渐恢复与发展,社会局面相对和谐稳定。为了进一步缓和满汉民族矛盾,笼络江南知识分子,康熙皇帝于1689年进行了第二次南巡。康熙皇帝一行出北京,经山东,入江苏,下浙江,一路走走停停,视察河工,观览民情,周知吏治。康熙皇帝既跪拜大禹,又拜祭朱元璋,增加途经地区的科举名额,减少途经地区的赋税金额,赢得了民间一片赞誉,达到了收买人心的目的。为了纪念这一盛举,康熙皇帝决定选拔绘画能手,绘制大型历史画卷《康熙南巡图》。

宋骏业获得了绘制《康熙南巡图》的光荣任务。他自知无力完成这一使命,便和王掞、王原祁等人一起,向康熙皇帝大力推荐王翚。在正式绘制《康熙南巡图》之前,王翚画了十二卷草图,送呈康熙皇帝过目,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肯定。1691年,王翚被任命为《康熙南巡图》的首席画师。从此,王翚带领杨晋、宋骏业、焦秉贞、冷枚等人,开始了艰苦的艺术创作。

作为《康熙南巡图》的首席画师,王翚主要负责总体指挥和协调绘画工作。王翚绘画功底深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数千里形势,曲折指顾,而稿遂定。众工遵其布置惟谨,先生略为点缀,神采有加焉”[陈祖范《陈司业文集》卷四《王耕烟墓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不仅如此,王翚还亲自动手,完成了《康熙南巡图》中的所有山、水、树、石的绘制工作。

在王翚的指挥下,经过全体画师的不懈努力,十二卷《康熙南巡图》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康熙南巡图》色彩鲜明,手法工整,再现了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的盛景,全图画面以康熙皇帝为中心,逐步展开,反映了南巡所经之地的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表现了南巡所经之地的风土人情和繁荣景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康熙南巡图》的完成,获得了清朝廷的赞许。1696年春,康熙皇帝北征噶尔丹,皇太子胤礽监国。当时,王翚搬进了好友王掞的家中。王掞时任户部侍郎,兼任皇太子胤礽的老师。正是因为这层关系,胤礽亲自召见了王翚,对其赞誉有加,重重赏赐,并亲自写下“山水清晖”四个大字赠送给王翚。关于这段经历,王翚终生难忘,并将其视为人生的一段奇遇,晚年更是自号“清晖老人”。

至此,三进北京城的王翚,凭借自己天才的绘画能力和出众的交际能力,赢得了朝野的一致称赞,声名响彻大江南北,成了当之无愧的“清初

画圣”。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王时敏王原祁南巡
北魏《南巡碑》与《南巡颂》研究
王时敏南园的造园艺术探析
清初王原祁“仿古”山水画艺术特色研究
论王原祁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王原祁的绘画艺术研究
王原祁代笔绘画初探
——以《题丹思代作仿大痴》为例
王时敏苍茫浑厚山水画艺术探析
一路向南
王时敏隶书探微
泰国游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