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竹林七贤(一)竹林七贤年齿之谜

2022-04-29 06:55王洪军
文史知识 2022年1期
关键词:钟会山涛竹林七贤

王洪军

题记:在曹魏时期,竹林七贤每个个体都是真实存在的,却不是一个团体。东晋的清谈家们以著金兰之契的嵇康、阮籍、山涛为核心,偶合了三人的朋友圈,去除也与三人著金兰之契的吕安,加入被阮籍欣赏的、聪颖的少年王戎,最终提聚出七个人,又受佛教教义影响,被称为竹林七贤。正因为是清谈家们的话题人物,难免出现年龄方面的诸多歧异,以及聚会地点、时间,聚集人数等聚讼难明的问题。将后人凝聚成的朋友圈,作为文学或学术团体,对其加以轻蔑礼法、污秽朝廷、大害名教的指责,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以偏概全的。嵇康、阮籍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理念,并付诸实践,必然轻蔑礼法。刘伶、阮籍咸为其类。山涛、向秀追求老庄的学理,尤其是山涛“自晦”有“雅操”,王戎年少聪慧,均未有蔑弃礼法的实际。然而,作为话题人物而成就的竹林七贤,呈现的是时代的思想镜像,开拓了中国传统士人的精神内涵,无论是在哲学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都具有烛照的意义。现述竹林七贤三篇,分三期连载,见闻有限,难免偏差,请方家赐教。

据《晋书·嵇康传》载:“(嵇康)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这是正史关于竹林七贤最早的记载,却是晋亡二百多年以后的事情了。流传到唐代尚有十八家晋史,唐人《晋书》一出,诸史绝传,见其采撷之丰富,写作之完善。在刘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中,我们发现了竹林七贤相对原始的提法。裴注引孙盛著《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孙盛是东晋人,十岁避难渡江,父祖仕晋皆有声望,显然谙熟西晋故事,竹林七贤是孙盛最早提出来的。其后,东晋末戴逵作《竹林七贤论》,刘义庆《世说新语》又对其进行了强化。此后,竹林七贤便作为一个团体、一种人格范式、一种精神标的,被历代文人雅士津津乐道。但是,竹林七贤的形成,因为缺乏文献的支持,质疑的声音不断。其中就有因竹林七贤年龄差距造成的困惑。

《世说新语·任诞》载:“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卷下之上,中华书局,2007,853—854页。以下引文出此者,不注)诸多文献资料记载,阮籍、嵇康、山涛三人往来比较频繁,其中嵇康年龄最小。据《晋书》各自本传记载,阮籍卒于魏景元四年(263),时年五十四岁,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山涛卒于晋太康四年(283),时年七十九岁,生于建安十年(205)。余嘉锡注《世说新语》引程炎震《世说新语笺证》曰:“山以建安二十年乙未生,少阮五岁。”程氏之说是讹误的,山涛比阮籍年长五岁,而不是小五岁。嵇康生卒年没有明确记载,知景元(260—264)中坐事诛,时年四十岁。笔者认为,嵇康生于黄初五年(224),被杀于景元四年。

史载,嵇康被杀时间历来有两说。一是于正元二年(255)被杀。这年正月,镇东将军毌丘俭于寿春举兵反叛。裴松之注引《世说新语》曰:“毌丘俭反,康有力,且欲起兵应之,以问山涛,涛曰:‘不可。俭亦已败。”并且说,干宝、孙盛、习凿齿诸晋书,皆云正元二年,司马昭还师洛阳,杀嵇康、吕安。司马昭还师准确时间是正元二年的二月,高贵乡公拜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若正元二年嵇康被杀,时年四十岁,则生于建安二十一年,嵇康与山涛年龄相差十一岁、与阮籍相差六岁,“年少亚之”的说法不当。

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晋诸公赞》曰:“康遇事后二十年,绍乃为涛所拔。”那么,山涛推荐嵇绍为秘书丞的时间,当在泰始十年(274),此时山涛已经七十岁。司马光《资治通鉴》恰恰认为,嵇绍为秘书丞在泰始十年七月。又王隐《晋书》曰:“时以绍父康被法,选官不敢举。年二十八,山涛启用之,世祖发诏,以为秘书丞。”《嵇绍传》载,嵇绍十岁而孤,嵇康于正元二年见杀,则嵇绍生于正始七年(246)。在嵇康被杀十八年后,嵇绍出仕,在泰始九年。永兴元年(304),嵇绍被杀,时年五十九岁。如果不是算法有问题,以上两说关于嵇绍出仕时间是相差一年的,也算大体相当吧。

二是景元中被杀,实为景元四年。吕安是东平人,冀州刺史吕昭第二子,与嵇康、向秀友善,其长兄吕巽为司马昭长史,或是相国掾。吕安之妻貌美,为兄吕巽所盗,吕巽反诬告吕安不孝,嵇康为吕安辩妄,“辞相证引”,牵连下狱,乃至见杀。《三国志·魏书·嵇康传》注引干宝《晋纪》云:“吕安兄巽,善于钟会,巽为相国掾,俱有宠于司马文王。”景元四年十月,魏元帝始授司马昭相国位,封晋公,加九锡。吕巽若为相国掾,系景元四年十月之后事。从案发到结案,两个月时间恐怕是不够的。而这一年八月,镇西将军钟会率大军从洛阳出发开始伐蜀,九月抵达长安,十月展开全面进攻,十一月刘禅降。一个月以后,即咸熙元年春正月,钟会反叛被杀。若说钟会建言司马昭诛杀嵇康、吕安,必不在这年八月之后,因为钟会将军正在攻打蜀国。又《文选》周翰注《幽愤诗》曰:“钟会有憾于叔夜,时吕安兄巽奸通安妻,巽为大将军长史,遂构诬将害安。钟会为大将军所善,会因劝大将军诛康,与吕安同罪也。”称吕巽为大将军长史,当为景元四年十月前之事。

《魏书·嵇康传》注引《山涛行状》曰:“涛始以景元二年除吏部郎。”《晋书·嵇康传》载:“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吏部郎的职能便是铨选官员,所以被称为选官。显然,景元二年,山涛任吏部郎时,谋求让嵇康任山涛故官,导致二人绝交。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自云:“女年十三,男年八岁。”二年之后,即景元四年,嵇康被杀,嵇绍十岁而孤。景元三年,钟会被擢为司隶校尉,《钟会传》载:“迁司隶校尉。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从表面上看,景元年号有五年时间,实际上景元五年五月,改年号为咸熙。结合《嵇康传》及《山涛行状》记载来看,嵇康被诛的时间景元中,当为景元四年(参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卷七,上海书店,1992,50页),时年四十,则生于黄初五年。司马光《资治通鉴》将嵇康之死,置于景元三年十月之后。童强《嵇康评传》认为,嵇康生卒年为223—262年,即黄初四年到景元三年(童强《嵇康评传》,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4页)。此时,嵇康比山涛小十九岁,比阮籍小十四岁,如此才可谓“康年少亚之”。

嵇绍十岁而孤,若嵇康景元四年被杀,则嵇绍生于嘉平六年(254)。嵇绍永兴元年被杀,时年五十一岁。《晋诸公赞》所云,嵇康遇事后二十年,嵇绍为山涛简拔,则在太康三年;王隐《晋书》以为嵇绍二十八岁为秘书丞,此时为太康二年。程炎震则认为:“绍十岁而孤。康死于魏景元四年,则绍年二十八,是晋武太康元年。”这一误差,是由计算方法不同造成。不过,皆与司马光云嵇绍在泰始十年七月为秘书丞的时间相去甚远。

侯外庐判断,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作于景元元年,《与吕长悌绝交书》作于景元三年(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卷三,人民出版社,1957,163页),把嵇康被杀时间拟定为景元三年,其出生时间则为黄初四年。这是研究者经常采用的说法。然而,《山涛行状》以为,山涛景元二年除吏部郎,《嵇康别传》则曰:“山巨源为吏部郎,迁散骑常侍,举康,康辞之,并与山绝。”可见,嵇康与山涛绝交的时间要晚一些,但一定不会是景元元年。

《王戎传》载:“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则王戎生于魏明帝青龙二年(234)。“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正始九年,王戎十五岁,与阮籍相交;若阮籍年长王戎二十岁,则时年三十五岁。根据《阮籍传》记载可知,阮籍生于建安十五年,正始九年他已经三十九岁。正始五年,阮籍三十五岁。问题来了,阮籍、王戎相交于正始五年,还是正始九年?

《世说新语·简傲》:“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曰:“初,籍与戎父浑,俱为尚书郎。”王戎与阮籍相交,是因为其父王浑与阮籍同僚,即同为尚书郎。《阮籍传》载,太尉蒋济辟阮籍,无奈之官;辞病归,“复为尚书郎”。可以看出,阮籍第一次被蒋济征拜的也是尚书郎。正始三年七月,蒋济为太尉,正始十年太尉蒋济薨。蒋济征拜阮籍当在正始三年之后。若正始五年,阮籍与王浑同官尚书郎,三十五岁的阮籍与十一岁王戎相交,阮籍与王戎相差了二十四岁。臧荣绪《晋书》载:“王戎少阮籍二十馀年,相得如时辈,遂为竹林之游。”(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五七,中华书局,1960,276页)这个观点还是比较合理的,也是能被学界接受的。魏晋多奇颖之士,不乏忘年交,阮籍、王戎的交往是符合时代特点、个人性格的传奇。正始五年,嵇康二十一岁,王戎十一岁,设若王戎此时也与嵇康交往,到嵇康四十岁被杀时,刚好二十年。王戎列竹林之末,就是嵇康、阮籍喝酒的末座,最多再加山涛、刘伶二人而已。《世说新语·简傲》谓“王戎弱冠诣阮籍”,则是嘉平五年(253)。

《王戎传》记载的不止这一处错误,还有让人怀疑的地方。如曰:“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王戎生于魏明帝青龙二年,六七岁是景初三年、正始元年。但是,魏明帝在景初二年十二月已经病重,三年正月驾崩。曹芳继位,当年并没有改年号,次年才改元正始。所以,王戎观虎神色自若,年龄是有问题的,明帝奇之云云,更是靠不住。《世说新语·雅量》作七岁,就已经到正始元年了,矛盾更甚。

《嵇康传》载:“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景元四年嵇康被杀,年四十,王戎则三十岁。王戎必须十岁时即与嵇康交往,才能满足条件。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王戎传》以及王戎所云的一些史实是靠不住的,穿凿的成分实在太多。魏晋时期就是一个讲故事的时代,编造难免。有研究者自圆其说,“二十年”以概数计,也是一种办法,前者“戎少籍二十岁”的说法,即存在明显错误。

比较巧合的是,山涛生于建安十年,四十岁出来做官,恰好是正始五年。山涛开始了河内郡主簿的生涯,三十五岁的阮籍与十一岁的王戎在洛阳交往。山涛辞官,未到二年,即正始十年正月,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山涛辞官当于正始八年。嘉平三年(251)八月,司马懿去世,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嘉平四年,升为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正元二年(255)二月,司马师病殁。山涛向司马师求官,也就在司马师主政的这三年多时间内。韩格平便以为“嘉平四年,山涛四十八岁,见司马昭,举秀才,除郎中”,又曰:“魏正元二年,山涛五十一岁,任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将。”(韩格平《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竹林七贤年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618页)自此之后,山涛官运亨通,终于晋司徒,位列三公。

向秀、刘伶、阮咸生卒年皆不可考,从侧面说明,三者的名气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流传的文献资料也就没有那么多,史传之中便付之阙如。即便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根据不同的角度选取的材料各不相同,因此造成诸多难以解释的歧义,即便是嵇康、阮籍、王戎、山涛有较高的威望,也难以有详细的记载,也许是年久湮没了,这就为我们的研究增加了难度。辨真去伪,归本求源,就成为研究者的责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14ZDB07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钟会山涛竹林七贤
恩怨情仇
嵇康 山涛 绝交于江湖,相知于内心
“竹林”大哥山涛的为官之道
艺苑
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钟会和钟毓
钟毓、钟会
“绝版的竹林”之七
书画鉴藏
“竹林大哥”山涛的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