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人工编辑的价值探析

2022-04-29 05:52:05姚远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1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人工智能

姚远

摘要:人工智能造就了智媒时代,颠覆了传统新闻传媒行业,构建了算法主导的媒介生态。智能编辑代替人工编辑是智媒时代的根本特征,这不仅大幅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生产的模式,给用户带来更丰富的体验。但是,基于AI算法的智能编辑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严重冲击了新闻编辑工作的核心价值,也威胁到新闻编辑人员的存在价值。因此,在智媒时代就要重新审视人工编辑的价值,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进行取舍,避免人工编辑被智能编辑所取代,从而更好地回归新闻本质。

关键词:智媒时代;人工编辑;人工智能;智能编辑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的影响无处不在,在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已经高度依赖人工智能,这也给新闻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颠覆与重构。AI将会彻底改变新闻业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重新定义了媒体,实现了传统媒体向智媒体的转型[1]。智媒时代新闻编辑的效率大幅增加,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正如人工智能依赖下人本身的退化,在传媒行业中,新闻传播高度依赖算法推荐和平台。新闻编辑方面的影响更为巨大,智能编辑在很多领域正在代替人工编辑。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技术辅助,更是新的身份、关系和观念的建构,这可能会导致人类退化成为算法的附庸。

一、人工编辑向智能编辑发展的历史维度

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尽管推动了新闻编辑新的变革,但是也遵循着历史发展的规律。只有在历史的轨迹中拨云见日,打破过去微观技术视角,才能深刻看清人工编辑向智能编辑飞跃的本质。

(一)印刷术和造纸术催生了职业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和技术革命密不可分,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朝廷上传播的“邸报”,满足士大夫的需求。在造纸术逐渐完善之后,反映民众愿望的民间小报也逐渐发展起来,逐步建立了以官方邸报为主,民间小报为辅的纸媒传播体系[2]。印刷术的几次发展是推动古代新闻的编辑发展的巨大动力,明清时期,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广泛使用,已经有了专门印发报纸的机构。印刷术进步的一个巨大贡献就是报纸不再由官方垄断,丰富了民间阅读,构建了民间舆论体系。晚清救亡图存背景下,有识之士纷纷创刊办报,这一时期没有新闻记者之分,从业者皆称为报人。除创作、编辑、校对一把抓之外,报人也肩负着天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迄今为止,这都是新闻编辑的核心价值。在技术进步中,新闻编辑也逐渐对受众对媒介传播有了认识,印刷术实现了新闻生产的产业化,也催生了职业编辑。

(二)广播电视网络媒体重新定义新闻编辑

信息时代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也重新定义了新闻业,新闻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信息化技术催生了一套新的道德与伦理规范,实现个人价值与职业身份的统一,编辑专业主义成为其核心价值。在传统媒体时代,编辑部是新闻生产系统的核心,编辑人员占据主导地位。广播电视媒体改变了传统新闻排版、印刷、编辑的模式,让信息技术成为新闻编辑的工具。传统的文本呈现方式被声音和电视画面所代替,新闻编辑的效率也大幅增加。移动互联网和各个新媒体平台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人人都是新闻生产者和编辑者,借助于移动设备,新闻编辑的效率实现根本性提升,产品形态和业态也发生改变。从资料搜索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推动编辑部体制改革,搜索与推荐的技术应用促进了采编技术升级,编辑观念的持续革新实现了全套新闻业务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三)智媒时代正在打造智能编辑模式

智媒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生产的模式,机器人写作、传感器技术和算法推荐技术成为主流,打造了多种沉浸式新闻场景。传统人力生产的低效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社会类新闻记者每天可能要跑10条线,至少要发稿一篇,按3000字计算,其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利用写作机器人不仅能够助力人工新闻采写,还能够代替人工编辑,数据优势明显,能够实现全天候工作,传感器技术抓取的数据更加准确、及时,更好地真实还原新闻事件[3]。当前各大电视台都已经在探索智媒系统的应用,打破了“采、写、编、评、发”的新闻生产流程,“聚合类”新闻客户端逐渐代替专业编辑,比如央视旗下三网打造的人工智能编辑部,已经对新闻素材实现智能识别与有效调用[4]。

二、智媒时代给人工编辑价值带来的冲击

(一)新闻专业主义退场

传统新闻编辑是专业素养很高的精英群体。去中心化的智媒时代,新闻编辑的地位正在被削弱,一些新闻编辑人员开始不断讨好受众、迎合市场。智能编辑模式在提高专业新闻编辑效率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自媒体编辑从业人员的门槛,借助人工智能手段,人人都可以成为编辑,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当广播电视的专业编辑变成新媒体编辑,这折射了新闻专业精神的消解。人工编辑缺位造成了“标题党”泛滥,假新闻层出不穷,低俗内容取代专业性新闻,肤浅的感官刺激代替了深度报道分析。智媒时代的平台新闻之所以会拉低观众的智商,在于算法承担了编辑的工作,用户认知失衡,自身判断力削弱,深陷于所谓的沉浸式体验之中,引发群体极化,明星粉丝的对骂和盲目崇拜就是典型例子。新闻活动的有用性降低,用户追求那些娱乐性的新闻,算法自动推送刺激性话题内容,用户获得短暂的满足与快感,周而复始形成不断重复的“算法螺旋”[5]。智媒时代的新闻尽管具有强大的传播性,但是其价值性大幅消减。

(二)人工智能价值导向统治舆论

人工智能平台将自己的传播意图隐藏在算法之后,比起人工编辑的文本,错综复杂的算法纯粹数据化,人工编辑的导向价值缺位造成人工智能逐渐建立自己的价值导向。智能媒体所标榜的所谓技术价值观中立,实则是将新闻把关权转交给了算法和用户。国际传媒巨头的AI平台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看似中立的算法实则有着一套常人难以理解的话语体系,呈现出一套不可改变的价值。比如,2020年以来,以Google为首的网络平台通过机器人判定屏蔽、下架甚至处罚那些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新闻,而对于明显的假新闻却熟视无睹。这一行为甚至影响了当时的美国大选,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Facebook等媒体上,一旦AI判定用户所发布的内容不符合自己的意识形态,就会给黄标、降流、扣除收益、删除内容甚至是封号。这是因为人工智能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一味迎合用户,甚至忽视事实的真相和公平正义。算法偏见不但剥夺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且也带来严重的机器伦理问题[6]。

(三)威胁新闻编辑的职业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突破,不仅在重复性工作方面逐渐代替人工劳动,而且在策略性活动上也有超越人类的趋势。目前各大智能平台推出的机器人在国际象棋和围棋等领域已经彻底战胜了人类,这给新闻编辑行业敲响了警钟。正如当前网络平台代替电视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人工智能聚合平台将会成为新闻编辑的主要方式,利用平台能够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化标签、聚类和彼此匹配处理。人工智能比新闻从业者有更好的环境感知能力,可以超越人类现有感官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无论是专业记者还是自媒体人士都可以利用穿戴式智能拍摄设备进行采访,这不仅让受众的隐私空间极大程度被压缩,也降低了新闻编辑的门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降低成本,大量的国际传媒巨头选择人工智能代替传统编辑,这将严重威胁到新闻编辑人员的生存[7]。

(四)新闻真实受到挑战

智媒时代场景化新闻将会成为主导,这进一步模糊了新闻真实的界限。错综复杂的算法的“黑箱”隔绝了结论与事实,信息源无法判断,事件真相扑朔迷离。算法编辑与用户共同传播造就了第三种现实,这种新闻传播快、说服力强,影响力难以消除[8]。2018年《科学杂志》利用大数据的研究得出结论,社交媒体时代假新闻更具有传播力,造假方便、扩散容易、情节简单,特别是在具有部落化特征的垂直群体中和社区中,形成了一道界墙[9]。人工智能强大的加工能力让假新闻的生成更加容易,一条信息源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无数个版本,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和算法偏见又加快了假新闻的扩散速度。如果算法技术高度发达,假新闻不但可以模仿真实新闻的证据,还可以模仿抒情甚至是宣教方式,提升新闻的新奇性,那么假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就更加容易。

三、智媒时代人工编辑价值回归的对策

算法主导时代,更需要人工编辑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同时新闻编辑要从把关人角色向策展人角色转化,以捍卫新闻价值[10]。

(一)坚持新闻专业主义

智能时代传媒生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用户占据了新闻传播的主导地位,人工智能和新闻编辑人员的关系已经从辅助走向共存[11]。人工编辑与算法技术相结合是不可扭转的趋势,这就要求人工编辑固守价值与伦理判断等核心功能,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在人机协调中实现共同进化[12]。利用筛选新闻、分发与精准推送等技术进行新闻采选和加工,通过大数据了解用户的偏好,分析其中的原因,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引导用户的价值。通过大数据发现,娱乐性内容是观众的首选,那么编辑就要深入分析受众喜欢娱乐性内容的原因,充分利用其中的元素,生产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并存的内容。新闻编辑始终要秉承崇高理想和新闻操守,坚持为用户创造高质量的“有用性新闻”,如生产民生新闻以改善居民生活状况、生产知识类节目提高人民科学精神、生产文化类节目提升全民素质等。新闻编辑内容既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又要服务于社会大众,深刻思考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问题,致力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人工编辑支配算法

要削弱算法的支配地位,不能让人工智能技术左右编辑,而是应该全面掌握和利用AI技术和算法,使之为自己服务,而不是依附于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编辑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想象空间也在不断扩大,未来要充分图像分类、语音识别、无人驾驶等技术的突破打造智媒系统生态链,如使用5G技术进行实现新闻生产速率的大幅提高,采用VR技术让用户体验空前提升,逐渐扩大场景化新闻和短视频新闻的应用范围。要把新闻的把关权牢牢握在人工编辑手里,一旦发现算法偏见控制价值观的行为,就要立刻出台相关法律对其进行约束,及时对算法进行调整。要坚守新闻真实,比如采用区块链等技术对AI新闻进行溯源。同时使用大数据技术打击假新闻,发现假新闻就要进行删除和追责,提升假新闻的生产成本。

(三)提升人工编辑的竞争力

人工编辑在重复性工作方面效率较低,但是在创造性能力方面有自己的专业优势,特别是电视台新闻编辑,在政策、资源、设备和专业等方面都深耕多年。人工编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专业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利用自身优势,提升在传统新闻编辑和人工智能领域应用的能力,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加强其原创能力,生产高质量内容。还要发挥自己的决策性优势,如建立媒体智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信息采集、汇编和分析,培养其面向决策的知识生产力与影响力。各媒体平台都要充分认识到人工编辑的重要作用,改变过去唯技术论和经济效益至上的观念,给新闻编辑提供舞台,让他们更好地实现新闻编辑的价值。人工编辑可以通过建立全球新闻共享编辑室的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感知力、判断力和生产力增强新闻编辑能力。

四、结语

每次技术革命都是推动新闻业变革的原因,智媒时代正在推动人工编辑的角色转变,挑战了他们的存在价值。在此背景下,新闻编辑人员要与时俱进,利用AI技术实现新闻编辑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解学芳,张佳琪.AI赋能:人工智能与媒体产业链重构[J].出版广角,2020(11):26-29.

[2] 崔林,朱玺.新闻媒介还是朝政传播:中国古代报纸媒介范式研究[J].社会科学,2020(11):150-159.

[3] 王思.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特点与生产模式创新[J].学习与实践,2019(1):119-123.

[4] 郭全中.智媒体如何打造: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编辑部”为例[J].青年记者,2020(4):15-16.

[5] 宋文倩.麻醉与反叛:新闻娱乐化倾向下媒体与社会的互动[J].传播力研究,2019,3(21):238-239.

[6] 林爱珺,刘运红.智能新闻信息分发中的算法偏见与伦理规制[J].新闻大学,2020(1):29-39+125-126.

[7] 张操.算法与利益:Facebook人工智能新闻编辑的困局[J].新闻世界,2017(6):36-39.

[8] 江作苏,黄欣欣.第三种现实:“后真相时代”的媒介伦理悖论[J].当代传播,2017(4):52-53+96.

[9] 王辰瑶,王存双.顽固的假新闻:另类故事与传播界墙:基于“豪车落灰”社会话题的个案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1(9):29-38.

[10] 王斌,顾天成.智媒时代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角色转型[J].新闻与写作,2019(4):29-36.

[11] 万安伦,常晋,都芃.从辅助到共存:智能编辑与人工编辑的关系新论[J].现代出版,2020(2):80-85.

[12] 周觅.传承与分化:人工智能时代编辑的发展之路[J].出版发行研究,2021(1):16-23.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圈
中国广播(2019年1期)2019-05-16 10:59:08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后移动互联时代走向智能媒体的广播
中国广播(2018年2期)2018-04-02 10:03:38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科技传播(2018年3期)2018-02-09 18:58:11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新闻世界(2017年11期)2017-11-28 09:26:33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
中州学刊(2017年9期)2017-10-17 12:22:38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
决策探索(2017年5期)2017-03-24 2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