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要】構建1个主题、2条主线、3个要素、4个定位、5个指标,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模式有利于科学指导学生的读后续写。
【关键词】主题意义;读后续写;教学模式
“读后续写”是当前高考英语评价改革的热点,也是高中英语教师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大多数英语教师对读后续写教学理解不到位,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语篇主题意义和续写内容的协调融合,仅片面关注语言的错误教学思路,无法对学生读后续写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习作在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严重偏离前文主题,未能基于主题意义进行语言输出,以致读写分离。当然也就无法真正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终极目标。
一、模式内涵解读
1.理论依据。
(1)迁移理论。心理学中的“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读后续写要求学习者根据所读的二语材料,用二语进行续写,“写”的内容、主题、感想等皆由“读”而来,“写”的方法、风格等皆与“读”相关,因此读后续写是一种“读”与“写”的相互迁移。
(2)互动协同理论。心理语言学的互动协同理论认为,发生在一个层次的协同会引发其他层次的协同,语言结构的协同能够引发情境模式的协同,反之亦然。在读后续写的过程中,学习者会无法避免地受到语篇情境的影响,续写时会常常用上文的语言材料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读后续写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双向协同效应。
(3)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按照修订后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由低到高的六个层次。前三类属于低阶思维层次,后三类属于高阶思维层次。读后续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2.“12345”模式解读。高中英语读后续写“12345”教学模式由1个主题、2条主线、3个要素、4个定位和5个指标组成。该教学模式由文本解读、构思与写作、自我评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具体模式框架如下(图1):
“1个主题”指主题意义统领整个读后续写教学流程,所有教学活动紧密围绕主题意义开展。读后续写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规定时间内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一篇150词左右的续写。所谓的理解一定是建立在确定主题意义,明确前文作者态度和关键信息的前提下,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对前文的理解框架和概括。在此基础上,继续建立顺序思维,以主题引领故事的走向,确定续写内容。基于不同的主题,续写的内容会有很大不同。主题把握错误,则续写内容偏离。因此,主题的确立是保证合理续写的重要前提。
“2条主线”指梳理故事的情节线(明线)和情感线(暗线),情节线的梳理有多种方式可以采取如5W1H方法,逐段概括大意,分部分进行归纳和故事山(story mountain)等。情感线主要是针对文中主人物的情感进行梳理,根据情节和各类细节描写感受其心理或情感变化过程,其实这也是对前文主题的理解过程。两条主线要贯穿续写全过程,以确保续写内容情节和情感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个要素”指学生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理清前文的第一个要素,即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冲突。然后,通过圈画文中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分析推断人物性格特点,此为第二个要素。第三个要素则是分析语篇的语言风格,如作者是如何合理运用动作、心理、语言和环境等细节描写,采用各类高级句式和语法结构以及各种修辞手法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增加感染力。
“4个定位”指学生在构思和写作环节,要根据文本解读,结合已给出的续写段首提示句,构建四个定位点的情节,即续写第一段开头语后的衔接点,续写两个段落间的衔接点,第二段开头句的衔接点和第二段末尾的结尾升华点。通过精确确立4个定位点,确保续写内容不偏离主题且逻辑连贯。
“5个指标”指学生在完成写作后,用从高考续写评价标准中提炼的5个指标,即与前文的融洽程度,与段首句的衔接程度,内容的丰富性,语言的准确和生动性,行文的逻辑和连贯性等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自评,进一步修改完善续写内容。
该模式整个教学流程紧密围绕语篇的主题意义,融语言、思维和文化于一体,注重语言、思维和文化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从阅读输入到续写输出的有效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模式应用策略
1.精心挑选读后续写素材。挑选读后续写素材时,要关注语篇的体裁,文本的长短,以及语篇的可读性,尽可能挑选350词以内的、有可读性、有积极主题意义的记叙文语篇,同时要关注语篇的难度,注意难度的循序渐进提升,以激发学生对读后续写的兴趣,提升其内在学习动力。
2.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题意识。培养学生主题意识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积极开展深层次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读出文中的言外之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练习中引导学生提炼概括主题,查找文中表现主题的具体描写,找主题句或给文章拟定标题;在写作教学中通过欣赏范文或习作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习作的主题表现力,对于主题表现力不够强的文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修改,使学生在不同习作的差异中了解主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突显程度。
3.训练学生文本解读能力。文本解读是读后续写的起点,起点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续写能达到的高度。对阅读文本的深度解读是实现续写的必要前提。一些语篇的主题意义不是非常外显,需要深度研读才能准确把握。深层次的文本解读有助于立体化分析语篇,把握语篇的主题意义、文化内涵、文体特征和语言风格,帮助学生深入透彻理解文本,为写作输出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研究快速而有效的文本深度解读策略是探索读后续写模式的必经之路。要通过在不同语篇中的针对性训练,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快捷而准确的文本解读策略。
4.构建基于不同主题的语料库,提升语言能力。读后续写考查的是学生语言、思维和文化的有机融合能力。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存在语言跟不上思维的问题,即有想法,但无法用语言得体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构建基于不同主题的丰富语料库,旨在帮助学生在读后续写中实现“语”“意”协调发展。
5.主题意义统领写作过程。主题意义是串起所有情节的主线,与主题意义无关的情节少写或不写。紧密围绕主题,创设丰富而合理的内容情节。语言表达和细节描写切合主题,符合人物性格和故事走向。前文中凸显主题意义的重要内容要在续写中进行回扣或放大。续写结尾部分要进行正确的、有意义的主题升华。
文本的有效解读是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12345”读后续写教学模式应用的基本前提,语篇主题意义应统领整个读写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文本解读、主题意义提取和语言驾驭等能力的扎实培养,以实现该模式应用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敏,王初明.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4(4):501-512.
[2]曹娜.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英语阅读课例研究[J].求学,2018.
[3]刘学惠.深耕课堂教学,追寻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J].江苏教育,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Y20201042)
新教育·综合202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