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厚先 骆冰
随着“疫情体育”“抗疫体育”“健身”“健康”等词语的频繁出现,疫情防控期间,体育相关内容的热搜程度也是空前高涨,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仅在“Google学术”上的检索(检索时间2020年3月10日9时),标题含有“停课不停学”的文献就多达334条。笔者在百度上检索“停课不停学”关键词,相关内容就多达43,200,000个(检索时间2020年3月10日10时),同一时间检索“体育停课不停学”关键词,相关信息达到7,100,000个。由此可见,社会上对体育“停课不停学”和“体育在线教学”的关注度非常高。以笔者所在的海南省为例,疫情防控期间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在线教学方案和指导意见,疫情期间体育与健康学科也按照着全省“停课不停学”工作安排积极推进,在省级学科团队的精心指导下,形成了良好的体育在线教学氛围。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各校在实施体育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对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将逐一展开研究。
一、体育在线教学核心概念
在线教学,也可以称之为“网络教学”。是以互联网作为主要学习媒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是线下教学模式的有效延伸和拓展。本文所指的体育在线教学,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内容,借助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终端设备、网络环境,按照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科学性所开展的在线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观、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等核心素养。
二、疫情防控下体育在线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欠缺,观念难以转变。在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针对延期开学制定了“停课不停学”计划。有的老师很快就投入到线上教学之中,有的教师显然跟不上步伐,对线上教学还处于观望状态,甚至认为线上教学学习效果难以保证、网络设备难以保障等,存在着思想上的偏激和质疑的现象。也有的体育教师由于缺乏在线教学经验,甚至没有接触过线上教学,对此不知所措。
2.场地器材受限,训练难以操作。疫情期间,由于学生处于居家隔离状态,学生活动区域只能局限在自家屋内,这与体育课所需要的场地条件显然是难以匹配的,有时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地开展体育运动。同时,由于没有体育器材设备,很多练习学生只能徒手完成,这对线上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是一种较大的挑战。
3.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性不高。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至关重要。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多为健身技巧和运动方法的分享,也有一些针对性的健身小视频,但缺乏系统性的安排,内容较为碎片化,形式大同小异。同时网络上推荐的体育教学资源可谓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有的借助网站发布、有的借助公众号推送、有的利用APP发布,还有海量的家庭健身资源,如何辨别良莠,如何有效推行并监控,还是一个未知数,至于锻炼效果如何,更是不得而知。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过滤,既浪费资源和时间,又容易误导学生和家长。另外,线上教学缺乏真实情景的体验,缺乏现场教学的竞技与对抗,缺乏师生之间的近距离互动,以及文化课线上教学任务繁重,均导致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4.信息素养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式几乎皆以室外实践课为主,特殊的教学环境需求,导致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接触较少,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能力偏弱的现象。虽然信息技术教学早已经成为辅助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由于教师与学生缺乏学习、实践以及积累的意识,导致出现了应用上的恐慌与抵触。由于不懂操作、怕麻烦,导致线上教学开展起来较为被动。
5.缺乏过程监管,导致实效性不高。疫情期间,学生居家线上学习的监督与管理至关重要,决定了孩子能不能更好地借助电脑、平板、手机等设备投入到体育学习与练习之中。笔者通过“电访”与检查学生的体育作业完成情况后发现:有的家长对孩子在开展体育在线教学和练习方面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完成体育练习,体育作业完成情况也是参差不齐,作业整体质量不高,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随着复工复产的陆续推进,家长开始逐渐忙碌起来,对孩子监督更加难以保障。由于学生缺少独立自主学习和自治的意识,一旦缺少了监督、指导、引导和协作,学生的自主性很难保证。
6.缺乏评价标准,难以建立考核机制。目前,线上教学的评价标准很难界定。一个是针对性,一个是实效性。有的老师要求的内容不够具体、有的内容不适用、有的内容难以操作、有的负荷强度难以把握、有的练习效果难以评定……教师安排的内容各不相同,学生实际练习完成情况各有差异,如果仅仅从练习完成程度来评价学生,难免缺乏一定的标准和依据。
三、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实施策略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体育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不能以已有学科认知来对待“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工作,要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适应不同时期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要积极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积极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虽然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学会跳出体育课仅仅以技术教学为主的局限性,体育课应该还兼有督促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心理疏导等多种功能。教师应积极探索体育线上教学,适应“网络主播”的角色,打破“特殊时期”的学习壁垒。如教师把录制好的小视频或微课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进行反复学习,针对某一个动作的重难点,可以多次通过观看视频强化记忆,提高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练习,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
2.整合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练习。体育器材资源的开发应该做到一物多用、变废为宝、量体裁衣、因地制宜,遵循经济性、适用性、创新性、安全性的原则。体育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应及时了解学生家中可以利用的体育练习条件,指导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设备自创体育器材。如:用椰子做哑铃,用废旧绳子、电线做跳绳,用米袋、水桶做杠铃,用桌椅板凳做柔韧性、核心力量训练等。只要教师懂得就地取材,很多生活中的物品都可变成体育器材。同时,根据学生家庭环境,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房前屋后或台阶进行体能的训练。由于疫情期间学生大多居家隔离,体育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不影响他人且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开展体能练习。
3.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根据“成就需要理论”,人有两种潜在的动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不同的动机对人的兴趣激发和影响作用不同。教师在安排线上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需求(或需要)出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一是可以通过制定体育教师运动“菜单”,让学生以“点菜”的方式选择教学内容。二是可以建立亲子运动课堂增强亲子互动,让父母参与其中,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三是可以开展一些健康知识讲座、健身小技巧、运动达人、我是体能王等具有一定娱乐性的教学内容或比赛,努力创设“生活体育化”“体育生活化”的锻炼环境。如笔者在线教学期间,除了利用“每日交作业”“腾讯会议”小程序安排每日教学内容外,还积极在线上开展“亲子互动运动会”“自编创意器材大比拼”“每日健康监测”“我是体能王”“体育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使线上教学内容变得多样化,趣味化。
4.提升信息素养,加强技术使用学习。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中认为: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是一种内部条件的驱动,有助于教师接受新鲜的事物和促进个体的发展。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断加强信息素养的提升,积极探索在线教学模式,加强对技术操作的学习和应用。教师应积极寻找优质资源,尤其是选用符合学科特点的操作工具,积极搭建教学平台。如雨课堂、腾讯会议、学习强国、每日交作业、钉钉、QQ群、微信群等。这些工具都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及实现教学的过程性互动和监督。同时,上级教研部门可以选拔骨干力量加强培训指导,各校可以成立以体育教研组或备课组为主体的体育线上教学团队,发挥集体的智慧,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体育与健康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强调语言与动作之间的配合,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要求更高,仅仅靠单一平台很难满足网络体育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借助“停课不停学”加强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积极推进学校信息计划2.0的实施,努力将信息技术常态化,使其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有利于拓宽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渠道,解决特殊时期学科教学的困境。
5.加强家校沟通,促进过程管理。疫情防控期间,师生都处于自我居家隔离状态,这时家校之间的互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教师通过积极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以“电访”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让家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与关爱,这有利于学校、家长、班主任建立多维度的督促管理体系。在“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要加强宣传,同时建议家长积极协助孩子完成练习,这样不仅为家长和孩子创设了良好的亲子活动契机,也有利于打造健康活力家庭,树立积极的体育健康观念。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家长又承担了班主任的角色,所以建立积极的家校关系,加强健康的意识引领,更有力于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
6.建立考核机制,注重多元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主体多元化”与“内容多维化”,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线上学习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三个相结合:即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建立健全多元的评价机制,不能仅仅以结果、数据为导向,要以发展性的眼光聚焦于学生过程性的体验评价,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身体差异,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应该为每位学生建立不同的标准,在训练量、完成质量上只要有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肯定。
居家环境下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线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体育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不仅要给学生普及一些体育健康知识,教会学生面对疫情和灾害时如何预防和规避风险,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还要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意识,积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运动的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素养,增强学生的免疫能力等。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OL].中国电化教育,2020.
[2]许荟蓉.在线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
新教育·综合202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