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乡土地理的应用策略

2022-04-29 03:22赵明贤,朱玲玲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乡土地理核心素养

赵明贤,朱玲玲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个案分析等方法,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宿州市乡土地理为例,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乡土地理的应用策略:创设乡土素材情境,精心设置探究活动;精选乡土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借助乡土资源,广泛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土地理;区域综合地理

一、乡土地理的内涵

乡土是指一个人出生或长期生活和居住的地方,是自然、人文与社会的综合体,人们深受其影响,又对其产生深厚的感情,并负有维护其环境延续的社会责任。“乡土地理”是指一种小范围的区域综合地理。有关“小范围”的界定有不同说法,1978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中把“乡土地理”的范围规定为“一般包括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和本县地理”。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乡土素材和乡土案例具有鲜活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乡土素材的引用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地理核心素养,选择适合、有代表性、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乡土素材和乡土案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探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便于学生接受、理解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到鲜活的地理就在身边,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地理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思维

在地理教材中,由于篇幅限制,选择的素材和案例较少,还有很多是国外的案例和材料,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学生接受理解起来较困难。选择乡土素材、案例补充或替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和真实感,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组成乡土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等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和影响,通过探究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发展过程,找到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培养家国情怀,激发家乡责任感

地理教学中选用具有感召力的正面的乡土素材和乡土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还会增加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观察研究乡土地理教学中选用的反面素材和案例,引导分析问题的症结,有助于树立学生献身家乡建设的豪情壮志,同时还能更好地引导其充分认识社会。

三、宿州市乡土素材丰富多彩

宿州市(四县一区)地处华北平原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宿州市的乡土地理素材丰富多彩,包括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而且很多乡土地理素材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比如砀山酥梨产业、萧县的葡萄产业、夹沟的香稻米种植、皇藏峪旅游资源的开发、宿州市交通的发展、地租的分布特点、汴河景观带的建设、工厂的布局等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我们可以把这些身边的、鲜活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用于地理教学中,但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乡土资源还处在“沉睡”状态中,需要我们去唤醒、开发并加以利用,广大师生要积极地去观察、发现、应用、总结、升华。

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乡土地理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乡土素材情境,精心设置探究活动

在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中,教材选用的案例是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该案例很典型,但由于不同流域的自然背景不同,流域开发的模式也会有区别。在学习教材内容后,笔者选择宿州市新汴河流域创设情境,精心设置问题和探究活动:

乡土素材:新汴河景观工程建设指挥部启动了“5A级”景区规划工作,在确保今年底将新汴河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的基础上,力争2020年完成“5A级”景区的创建挂牌工作。

探究问题:(1)新汴河沿岸发展旅游业带来哪些效益?(2)新汴河上是否建有大坝?大坝主要功能有哪些?(3)新汴河流域的开发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区别在哪?什么原因导致两流域的开发差异?

通过引用学生熟悉的乡土素材,精心设置探究活动,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最终引导学生找出两流域综合开发的差异性和原因,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

(二)精选乡土案例,进行案例教学

在人教版必修二中的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子》中,课本教材选用的案例是红太阳农业园区,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感受,笔者选择了宿州市砀山县的农业发展历程作为案例教学,效果很好。

材料一:乡土地理资源(旧貌):历史上曾因黄河在此多次决口、泛滥淤塞,留下黄河故道区。长年的风蚀水渍,使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大风和沙尘暴频发。冬日风沙狂,春天碱茫茫,风起沙蔽日,雨季遍汪洋。

探究问题:材料中反映了哪些环境问题?对旱地耕作业有什么影响?砀山县农业的发展怎样改变发展思路?

材料二:乡土地理资源(旧貌换新颜):砀山逐步发展“砀山梨”产业。昔日的“沙土国”变成了蜚声全国的果海梨都。

探究问题:查阅资料、总结归纳砀山黄河故道发展“砀山梨”的区位条件?

材料三:乡土地理资源(放映):浪漫初春初秋相聚安徽砀山农庄;砀山黄河故道赏花采摘园图片(讲解图片:春季赏花、秋季采摘,还有砀山特色的斗鸡和斗羊)。

探究问题:与单纯的果园相比,这个采摘园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影响这种观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乡土地理资源:呈现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的地形交通图。

探究问题:设计规划农业园区(小组合作)。

笔者围绕砀山农业发展历程设置活动探究,进行案例教学。以时间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砀山旱地耕作业—林果业—生态农业—采摘园农业的演变过程,分析农业发展变化的原因、林果业的区位及生态农业的效益,通过学习如何寻求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平衡,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通过区域图、地形图交通图呈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家乡农业园的规划图,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三)借助乡土资源,广泛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在新课程中,乡土地理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乡土成为学生综合学习和地理实践的基地。乡土地理的实践性,正是其区别于其他地理教材的重要标志。开展乡土地理实验、调查、研学旅行等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宿州市地理参观考察的内容十分丰富,如汴河博物馆、三角洲公园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多种多样,在组织参观时首先要明确目的,给学生明确布置活动任务,并强调实践活动的有序性。多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习者的体验感,同时能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四、结语

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点亮思维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综合分析、归纳、表达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M]. 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李琳. 乡土课程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西陕县为例[D]. 郑州:河南大学,2013.

[3]曹传道.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乡土地理核心素养
浅谈乡土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依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