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混融在小学语文预学中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2022-04-29 03:03马益彬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预学双线学情

马益彬

双线混融强调双线教学的“融通”,融是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不分你我”,双线混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双线共生[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积极关注教学流程、教与学方法、资源支持、学习评估等新变化,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预学是教师把握学情、明确教学任务的有效策略,也是以学定教的重要前提。本文中的预学,是指基于传统的线下预学,借助信息技术与预学内容实现深度融合,追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为核心,双线融合的预学新方式。在双线混融的预学中,学生既有线上的学习,又有线下的操练;既能确保教师及时引导、收集、反馈预学信息,又有学生同伴间的分享与评价。它是对传统预学方法的有力补充,从而实现线上和线下学习的优势互补。

一、预学现状亟须变革

预学是教师教学的前置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对学生预学情况的调查反馈,笔者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缺乏目标意识,难以因材设预

教师布置的预学作业往往千篇一律,在开学初讲解完预学要求之后,后续大多不顾文体或课型差异,基本采用“读一读、抄一抄、查一查、组一组”等预学方式,没有因材设预,很难做到精准设定预学目标,常常停留在基础积累、内容概括与资料查找等方面。

(二)缺少方法指导,难以测评同步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弱,若在预学过程中缺失教师的方法指导,预习效果很难达到既定目标。此外,预学作业的批改反馈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第二天教学该课内容,有时教师还未能及时批改学生的预学作业,两者间的矛盾常常存在无法逾越的屏障。

(三)缺失统整思维,难于以学定教

学生预学与教师教学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割裂,一些教师未能用足、用好预学作业,缺乏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思维。预学作业与教学环节关联度不高,导致教师不能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预学内容在课堂上反复出现,难以充分体现预学效果,影响课堂教学效度。

二、双线混融的语文预学基本流程

教师在小学语文预学中运用双线混融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预学的价值。其中,“双线”旨在明确预学方式与载体,“线”指代“网络”,“双线”对标以网络为界限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两条路径;“融”即“融合”“交融”,本义为调和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成为一体,强调事物间的相互结合、彼此和合。而且,“双线混融”并非线上、线下各行其是地简单叠加,它强调的是双线预学中各要素的“融通整合”“多向呼应”与“相互勾连”。

(一)线下预学方式

以纸质预学为主,通常采取抄抄写写的方式让学生积累知识,夯实学习基础。与此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如作业盒子、阅赞App等媒介,将纸质作业上传至相应的平台,便于教师收集相关数据,利于后续备课设计。

(二)线上预学方式

以电子预学为主,通常采取设计预学思考题的方式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用相关资料补充文本背景,使用调查问卷获取学情资料。一般要借助问卷星、微信公众号、优幕互动平台等媒介,迅速获取学生端的数据信息,利于教师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本文的双线混融小学语文预学,旨在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的预学方式,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实现课堂上的高效施教(如图1)。

三、双线混融预学流程的优化设计

预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过程,不仅仅是读课文、写生字,而且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我解疑的过程,也是梳理学习难点的过程[2]。基于双线混融的语文预学,教师更要巧花心思,立足学情,在设计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

(一)以学定教:方式创新,催生多元化、智能化

双线混融共生的预学打破了传统的预学方式,打通了学生预学与教师教学间的壁垒,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学情数据,关注学情,从而让智能导学、精准教学、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设计适切的预学作业有助于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基于双线混融设计的预学题型,既具有线下预学的优势,又发挥了线上预学的价值,从而促进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以学定教(见表1)。

(二)分层分类:面向全体,达成个性化、梯度化

预学作业的设计并非相关预学题型的叠加,而是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文本特征以及学情等因素来统整设计。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境和假设。这一点在预学中同样如此,教师要打破原有预学中“一刀切”“一锅煮”的局面,切实体现分层分类的原则。

譬如口语交际和习作预学中,教师可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唤起学生记忆,与日常生活链接,及时获取学情;精读课文的预学,可采取线上线下混融的方式,既关注基础知识的抄写与积累,又关注学生初读感受和重要问题的落实;略读课文的预学,则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定选择哪种预学方式更为合适。

同一篇课文的预学设计中,也要彰显分层分类的思想。例如对于略读课文《梅花魂》,教师依据目标和课型特点,可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引导学生预学。具体实施中,采用“1+X”的方式:“1”是指前三题全员必做,分别是“梅花魂”中“魂”字字义的选择、词语注音的选择以及初读后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梅花精神;“X”是概括梳理文中的五件事,自主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1~4件事。如果有疑问,可将问题发送至学习平台。若有兴趣,还可查阅中国历史上有崇高气节的人物事迹。这样有弹性的预学作业,既契合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三)内容精当:有的放矢,实现目标化、精准化

常规预学中,教师会把读准字音、给生字组词、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给课文分段、写文章大意等作为主要内容,这看似具体、翔实,但千篇一律,预学目标模糊,也不利于教师检查反馈,预学效果并不好。预学单应运而生,它以课标为准则,以教材为依据,根据学生认知和情感特点设计可视化的课文自学条目。双线混融背景下的语文预学,优势在于预学单以电子化的方式呈现,便于教师发布与收集预学信息。同时,在内容设计上,对照教学目标,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支架。

如布置概括主要内容的预学作业,若没有相应的指导与支架,对于多数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结合作业本或者创设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梳理。例如对于《芦花鞋》小标题的概括,教师可先提供一个范例供学生参考,降低学生概括的难度。

(四)学教一致:反馈及时,生发有效化、一致化

以往的预学作业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割裂,纸质的预学作业常常导致教师很难做出即时反馈和评价,更难以将学生的预学信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双线混融下的预学中,借助学习平台,教师可迅速收集学生端的预学数据,反馈学生的预学信息,从而以学定教,实现学生预学与教师教学的同频共振。

双线混融下的语文预学,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化的学生预学方式,从预学单的设计与发布开始,将学生预学与教师教学设计紧密相连。学生完成预学作业后,教师借助智能支持系统,收集并处理相关预学信息,并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学之后,教师进行反思总结,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实现高效教学,继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完善的教学闭环(如图2)。

四、基于双线混融预学的施教策略

(一)统计梳理,基于学习起点来设计

学情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学情研判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不可忽略它对教学的作用,而应对学情有细致的了解和分析,并将学情研判运用于教学中。双线混融下的预学设计中,教师能迅速地统计并梳理学情,基于学习起点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教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时,教师可让学生扫码完成问卷并提交相关预学信息。这样,教师就能够从学生对字音、字形的选择中,明确了解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教学字音“红晕”和字形“黎明”,调查统计学生对文中哪个季节的描写最感兴趣,从而依循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确定该课时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作业本中的第三题词语填空,教师可统计梳理学生提交的作业,在教学中呈现学生字词书写上的问题,还原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给予有效指导(如图3)。

双线混融下的预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也使得原本仅凭教师主观经验的论断,逐步走向以数据为支撑的理性评判。预学数据的可贵之处,不在于笼统的数值反馈上,而在于精准数据的体现。

例如,语文四年级上册《生活万花筒》的习作要素是关注落实习作“六要素”。从问卷反馈中发现,“经过”是学生习作中存在较多问题的要素,对于这一点,不进行问卷调查,相信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里预学数据的价值在于,学习平台能够提供一份准确的数据名单,告诉教师哪些学生写作“起因”有难度,哪些学生写作“结果”也有困难等。基于这样一份精准的数值反馈,教师在指导时方能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后续的私人定制作铺垫。

(二)归类整理,借用学生资源来共享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活动的共同创造者。因此,对于双线混融中的预学数据,教师要充分运用起来,贯穿教学始终,让它们成为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同时,有了数据的支撑,教师也能持续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学语文五年级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时,笔者利用学生的预学问卷,及时获取学生的预学信息,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预学成效。第一题是对“成长”一词的理解,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对于学生成长的理解,不应局限于生理上的成长,还要关注他们心理上的成长。此外,习作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将预习数据予以归类整理,形成词云图,可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其他同学的选材。这样的数据呈现,利于学生对照自身发现差异,同时拓宽个人选材的广度(如图4)。

(三)链接扩充,提供学习材料来补白

数据技术应用建立在数据传输技术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整个技术的应用建立在网络通信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数据技术应用和现代化教学实践的科学性整合。基于双线混融的语文预学,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信息时代,极大地拓展了教师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从而科学地整合当前小学语文预学作业。

运用数字化工具助力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把握教学工作开展和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保障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因为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更有效地教学。

例如,对于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教师可以先汇编相关预学资源,录制该课的预学微课,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让学生扫描二维码学习,随后完成该课的调查问卷。这便于教师能够快速地从平台上掌握学生的预学情况。从该课的预学反馈中,教师又能借助学生的预学资源,更好地以学定教。诸如预学问题“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能否换成“更”字?班级中有4位学生认为可以,理由是两个字的意思相近,都表示程度上的递进。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助力教学难点的突破。

(四)质疑问难,使用学生问题来施教

所谓“学问”,就是“学”和“问”二者的结合。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必不可少的就是“问”。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不断产生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有新的疑惑。同样,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质疑精神,也是教师需承担的责任。双线混融的语文预学,改变了传统作业单上的提问方式,直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线上推送给教师,利于教师用足、用好。因为预学发生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期,没有他人的重要参与,学生思考相对独立,他们提出的预学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共性问题、重要问题、兴趣问题等融入教学设计。

例如,教学五年级《梅花魂》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预学时提出的问题。如共性问题“为什么外祖父分外珍视那幅墨梅图”“为什么我带走的是一颗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等,正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对此,教师可借助学生的问题资源,将它们作为本课学习任务的主问题进行研讨。再如,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外祖父不与我们一同回国”,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查明原因,挖掘文本背后的信息来回应学生的质疑点。此举不仅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又能体现教师心中有学生的教学理念。

双线混融的语文预学活动在本班实践已有两年,并逐步向教研组、片区推广实施。总体来说,它既能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可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有事半功倍之效。最大的改变有两点:学生盼望线上预学,采用问卷星、优幕等平台,学生快速勾选,输入简要的文字或拍照上传,能及时互动分享,兴趣驱动性增强;教师改变了备课模式,会更多地考虑学生预学在教学中的运用,利于贯彻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过,这样的双线混融预学方式,对教师备课也是一种挑战,它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若以教研组团队的方式集体备课,任务分解,长期实施的可行性更大。基于双线混融的预学作业,也绝非机械地提供“线上+线下”的双倍预学任务,而是对预学任务进行整合与优化。此外,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仍需家长的协助与监督。

双线混融的小学语文预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初步探寻双线混融教学的一次新尝试。构建线上与线下教学协同发力、共生的双线混融模式,掀起一场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教学变革,推动以学定教、轻负高质发展,将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5):5.

[2] 赵金凤,李新荣.互联网+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前预习中的应用[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3):67-69.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预学双线学情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双线自动闭塞轨道电路故障时发车进路准备的探讨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双线模式下概念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