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赞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新媒体也高度发达。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媒体要加强新闻编辑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新闻报道提供便利,实现传统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创新意识;感染力;新闻
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依靠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这为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资讯传播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命品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力不可小觑。然而,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一、新闻编辑创新意识概述
新闻报道并不是简单的消息传播,还必须进行大量的编排处理。新闻报道工作中涉及计划、组织、选材、加工、编辑等大量的新闻编排工作,而这种“新闻再创作”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既能提升新闻报道品质,也能提高信息的广泛传播。
因此,要想提高新闻质量,提高其传播价值,必须借助优秀的编辑技能[1]。在新媒体编辑能力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创新的思想和能力。唯有经过持续创新,媒体编辑才能够冲破传统的思维桎梏,通过探索、创新、前进,从而使自身的媒体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培养编辑能力的重要性
在工作内容方面,新闻工作的重点是要把真实可靠的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大众,以满足大众的信息需要。
新闻编辑的整体素质是影响传统新闻效果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新闻传播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新闻编辑必须充分利用专业技能,从海量信息资料中选择有价值的材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整理,以实现信息的传递。[2]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信息的处理与综合应用有越来越多的技术支撑,对新闻编辑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要注意细节的创新,以满足大众的基本需要,提高新闻传播的价值。
三、现阶段新闻媒体中存在的问题
新兴科技的兴起与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传播渠道,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些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未能把握住发展的潮流,仍然固守老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导致问题频出,严重影响了在新形势下的发展[3]。
第一,新闻内容问题。现阶段,一些传统媒体发布的内容比较死板,没有很好地吸引大众的兴趣,市场竞争力不足。
第二,报道形式方面。传统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自身影响力大,又要坚持严格的表达方式,这就造成了传统媒体在表达方式上较为单一,缺少创新,导致人们在长期的观看中出现审美疲劳。
第三,新闻编辑缺少创新能力。一些新闻编辑创新意识淡薄,改革工作的成效不大,没有把握好当前的发展趋势,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工作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4]。此外,一些新闻编辑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上的运用还不够成熟,无法将新兴技术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
四、提高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要求
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有两方面特点:一方面是对新闻的敏锐洞察,以其特有的角度去发掘其新闻价值;另一方面是新闻报道的新鲜性,是指能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出客观的新闻价值[5]。在内容方面,新闻编辑要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报道新闻事实,并不断深入挖掘,以突出其新闻价值;在形式上,多种报道形式、多版面、多风格的版面语言,能够使新闻更具魅力。[6]
五、电视新闻画面的精美性和解说词的准确性
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业界有一句话:“无论新媒体还是老媒体,只有活得下去和活不下去的媒体。”如何在转型过程中克服困难,对新闻编辑来说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探索。
从电视新闻角度看,好的电视画面要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结构精妙,而且要表现出真实的生活。因此,如何在电视新闻中创造出优美的画面,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语言感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
第一,强化新闻画面制作者的审美情感。电视新闻的价值和情感凝聚于记者的审美情感中,而新闻事件的价值又渗透进新闻作品中。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制作技巧,并运用不同的拍摄方法、角度和技巧,使之更具美感。
第二,捕捉新闻的敏锐性及细节镜头的运用。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抓住新闻,就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充分发挥自己对新闻的敏感度。以独特的视角捕捉有价值的新闻,通过深入分析,展现事物的本质,揭示事件的真相。
第三,丰富新闻创作手段。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在选择、内容、形式、时机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创新。在编辑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动画、图片、特技、声音、现场声音等多样化的语言要素,共同展示、解读新闻事实,并以此增强对电视新闻语言的吸引力。优秀的电视新闻报道往往具有鲜明、优美、生动、准确等特点,能够提高电视新闻的语言魅力[8]。
第四,充分发挥电视新闻解说词的作用。电视新闻评论语应从新闻题材出发,它在电视新闻的形象和表现中起到引导、协调作用,具有说明、解释、补充、议论、加深等功能。但是,一些电视新闻评论词忽略了这一作用,只是照搬标语的素材,极大地削弱了电视新闻语言的魅力[9]。
第五,解说词应简洁、明白,贴近受众感受。电视新闻要以真实、客观的方式呈现事实。电视新闻要善于发掘真实的生活之美,使之能够激发、引导人们去思索。
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和发掘新的知识,并在不断积累和提升中提炼电视新闻语言的表达形式,从而在思想上给观众以启发。
第六,积极传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应以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承担起高度的政治责任。强调新闻报道的社会敏感性,选取有影响、有社会意义的新闻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10]
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新闻编排是新闻制作的关键,也是新闻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相关编辑人员要根据报道所需,对采集到的新闻素材进行甄别,根据新闻播出的先后顺序和内容,从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以保证新闻传播的效果。而要确保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就要对新闻节目的编排形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1]。
(一)新闻节目播出形式的多样化
新闻节目播出形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受众常保对新闻节目的新鲜感。而作为新闻从业人员,要根据受众实际需求对节目的播出形式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节目的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也才能使受众从各档节目中了解到最新的热点事件和重大事件。
(二)新闻节目编排形式的多样化
新闻节目编排形式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节目的艺术效果上。新闻节目的播出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新闻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其风格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受众对新闻节目常葆热情,从而提高该节目的收视率。在形式编排方面,不能把形式做得过于夸张,否则就会给人一种虚假、浮夸的感觉,从而与新闻创新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新闻节目播报形式的多样化
在新闻传播中,新闻内容搭配的合理程度,决定着新闻节目的最终质量。在以往的新闻节目中,长篇累牍的文案使受众感到单调和枯燥。对此,相关人员需要改变新闻节目的报道形式,用口语化、生活化的文案丰富新闻节目的播报形式[12]。
(四)强化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
编辑人员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及能够依据核心新闻内容运用自身专业知识的程度,对提高编辑人员自身编辑水平和提高稿件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媒体时代,编辑人员并不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只需将编辑工作做好即可。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新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编辑人员应该既能对新闻素材进行精准的加工、整理,又能具有极高的创新意识,以使自家的新闻节目能在众多同类的节目中脱颖而出。
七、电视新闻编辑必备的创新能力研究
(一)拓展编辑深度的能力
新闻编辑人员较强的编辑能力,不仅可以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且能够更好满足受众需求,从而提高受众对新闻节目的关注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编辑能力,能从新闻事件的普遍性中发现其特殊性,并从受众角度出发,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拓宽受众面,使新闻节目更加具有说服力,以更好提升该档节目的收视率。[13]
(二)反映群众呼声的能力
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和创新媒介技术,扩大受众面,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另一方面,新闻编辑人员要深入大众,收集大众对相关社会事件的观点与态度,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编辑技巧,把收集的素材以新闻节目的形式展现出来。在编排过程中,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客观、透明的原则,通过适当的舆论引导,使大众能够了解社会事件的真相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三)提供新颖内容的能力
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创新思维,不断创新和充实新闻内容,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例如,可以利用当前网络上的热门词语丰富新闻内容;也可以通过先进的新闻传播技术来丰富新闻内容,使其更加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在进行新闻内容创新时,应从大众需求出发,尽可能使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事件。在对新闻事件展开分析时,要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客观、透明的原则,为大众提供真实、科学的舆论引导。新闻编辑人员还应严格甄别新闻素材,力求精准、高效地反映当前的社会发展和人民所需,贴近受众需求,为其提供优质资讯[14]。
(四)融合主流价值观的能力
在新闻工作中,电视节目必须自觉承担起传播主流价值观、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在“导向把握”原则的指引下,新闻编辑人员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作为自身工作的起点,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持续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从而真正提高新闻节目内涵和推动新闻节目形态革新。力求做到既能实现新闻节目的社会价值,又能增强新闻节目自身的文化魅力。例如,在新闻选题上,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出发,在相关政治理论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植入到新闻节目中,通过精准的传播与舆论引导,既能为受众提供真实、全面的新闻资讯,也能引导公众进行文化反思和社会反思,从而推动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15]。
八、结语
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无论是在重大的专题宣传或突发事件的报道中,都要向受众提供具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提高自身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对精品的认识,不断地发掘与积累,不断地改进与完善电视新闻的规律,要有丰富的文字功底,才能有效地提升电视新闻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陆雄.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像实践中的几种应用方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1):228.
[2] 赵风云.融媒体时代传统记者的转型与突破[J].军事记者,2016(12):7-8.
[3] 宋强.试论画面语言的向心力:以电视新闻节目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8(7):127.
[4] 段平虎.试论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特色[J].中国报业,2017(5):68-69.
[5] 丁雷.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J].科技视界,2017(31):121-122.
[6] 鹿梅.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新媒体研究,2016,2(10):112+141.
[7] 乔维娟.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7(3):117.
[8] 马伟瓒.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素养的方法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4):158.
[9] 吴红霞.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编辑的创新思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6):82-83.
[10] 马越.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8):122-123.
[11] 周冰.探究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J].新闻传播,2019,32(3):89-90.
[12] 潘多.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12(6):157-158.
[13] 张英华.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7(17):169-170.
[14] 王小华.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分析[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5):154.
[15] 曲苑铭,左松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理念创新的路径选择[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4):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