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如何实现“突围”

2022-04-29 01:00申峰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20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突围广播电视

申峰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更需要基于自身发展实际,充分认识到时代发展的机遇、挑战以及自身的优劣势,积极寻找突围路径,突破当前发展瓶颈。基于此,本文将探究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如何实现“突围”,旨在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健康长久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传播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快速崛起。这些新媒体凭借自身优势,在新闻传播率、市场占有率、用户忠诚度等方面不断提升,对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必须加强思考,积极转型、实现突围、开拓创新,为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生机[1]。

一、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必须正确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视挑战,紧抓机遇。在新媒体语境下,诞生了融媒体理念。融媒体理念下的发展需要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新闻内容、优化新闻采编方式、加强与观众互动、提高新闻播放效果,并结合观众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和创新节目。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只有抓住机遇、明确方向,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2]。

(二)挑战

1.观众选择多样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只是单向输出,忽略了人们的年龄、需求等因素,而且节目限制了观众的选择权,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播放什么内容,观众只能收看这些内容。而在新媒体语境下,人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节目,还能在网络平台上自由发表言论,这能有效提高人们的参与积极性。在新媒体语境下,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这就导致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无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发展状况堪忧。

2.人们多样化的节目形式需求

在新媒体语境下,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节目形式,人们能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相关新闻信息[3]。人们多样化的节目形式需求使单一节目形式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3.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多样化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既要在新闻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突破,还需要在主持风格上进行优化[4]。一般来说,广播电视新闻主持人属于节目的核心,其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收视率和效果。在新媒体语境下,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标准日益提高,一方面需要主持人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需要主持人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质,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但部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尚未认识到这一点,缺乏学习与探索意识,不能随机应变、风格单一,影响了节目的播出效果。

二、充分认识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1.真实性

与新媒体新闻内容相比,广播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更强,广播电视新闻所有信息均是通过记者实地调查获得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记者对参与人员进行一线调查,这能真实表达参与人员的内心情感和观念,部分精彩镜头也能让观众达成共鸣。在完成采访工作后,新闻工作者开始编写内容,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背后的含义[5]。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会严格审核所有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新媒体新闻大部分是网民上传的信息,这些信息缺乏专业视角、缺乏一定的真实性,进而导致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总之,广播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是新媒体新闻不可比拟的。

2.权威性和专业性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行业拥有专业的设备和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主要通过卫星信号的传播获得信息,其传播速度非常快,能第一时间获得一手资料,而且还能获得全面、清晰的信息[6]。例如,一旦发生全国性的重大社会事件,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记者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和采访,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并反馈到电视台,编辑人员会将视频和文字第一时间分享出来,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全貌。

(二)劣势

1.信息传播速度慢

与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速度上处于劣势,而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对于高效、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有更大需求。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不足,它的制作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制作流程和制作环节较复杂,只能在固定的时间段向观众输出新闻内容。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这些限制决定了其无法像新媒体那样高效、快速地生产各类新闻素材,观众无法随时随地获取新闻内容。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相对固定的编辑模式、制作模式,直接影响了信息的传播效果。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信息传播滞后性这一问题,也是导致观众流失速度快的重要因素。

2.观看体验一般

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让人们获得多元化的新闻信息,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完整。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获得信息的方式较单一,直接影响观众体验。

3.观众互动少

与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媒体与观众的互动程度较低。网民能在网络平台上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发表评论和看法。但广播电视无法与观众及时互动,观众之间也不能进行及时交流。单向的信息传播模式下,观众只能被动地接收新闻,自主选择权较少,也无法直接参与讨论和评价,无法及时表达自己对节目的看法。

三、转劣为优,实现新媒体语境下的“突围”

(一)构建广播电视新闻网络平台

第一,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积极打造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兼容的网络平台[7]。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可以参考央视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央视持续加强文化建设,非常注重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报道,并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快手、抖音等发布了一系列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通过多方面网络平台的报道,能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国诗词蕴含的趣味、审美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上述新闻报道中,央视不仅报道了《中国诗词大会》如何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进行融合,从而让观众更多地感受到诗词无与伦比的美,还报道了众多优秀选手的个人成长历程,这些或鼓舞人心或催人泪下的故事,同样感动着每位观众。央视正是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对《中国诗词大会》的一系列报道,积极打造了引人注意的话题和特色内容,充分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最终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第二,在制作内容时,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多使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和节目效果。另外,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人们的关注点,在人们关注的基础上,积极寻找符合人们文化心理、认知水平、观看需求的内容,并积极传递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内容;第三,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加强双边、多边业务合作力度,为观众提供海量的新闻内容,便于观众选择和观看,并增强观众黏性。

(二)增强数据挖掘意识及能力

第一,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全面提高从业者的数据分析意识和数据挖掘意识,真正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中数据和信息的价值,并立足于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资料来源和新闻采访渠道,深入挖掘信息内容[8];第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从业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资源收集能力和数据挖掘能力,提高洞察力和预判能力,既能及时、准确地预判网络平台的新闻舆情,又能及时甄别信息的优劣、虚实,强化媒介素养,真正制作出契合需求、引领价值的新闻。另外,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从业者需要在自身新闻意识、判断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及时制作高质量的新闻,更好地满足观众对节目的需求。在网络大环境中,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从业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获得海量的资讯信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分析结果,寻找有价值、新颖的新闻报道切入口[9];第三,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同时,不能夸大数据分析效应,更不能炮制“震惊体”或“标题党”类新闻,在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传播与客观事实相吻合的新闻;第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和借鉴多媒体技术制作多维数据,并在可视化技术的支持下,阐述新闻真相、挖掘新闻价值,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新闻内容;第五,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需要及时关注并展示特定行业企业、特定地区新闻的数据规模和变化规律,在数据信息的支持下揭露社会问题,聚焦热点事件,通过深度调查深入挖掘数据背后价值,并对新闻资讯进行深度分析和预测性报道。

(三)强化新闻制作能力

在新媒体语境下,各类新媒体迅猛发展,其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获得了广大网民的热烈追捧。在这种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必须基于自身优势,全面提高新闻制作能力[10]。第一,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提高新闻制作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相关的学习培训,强化对现有从业者应用能力、理论知识的考核力度;第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需要健全奖惩机制和晋升机制,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效激发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各岗位员工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提高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传播更有价值的新闻;第三,在融媒体建设的大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需要充分抓住有利时机,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不断优化节目流程和效果。例如,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选择了融媒体策划立意的方案,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化新闻制作环节。《每日新闻报》每天及时分享用户上传的材料,这种接地气的新闻采编方式,不仅能掌握观众关注热点,还能有效提高新闻锐度。这种以观众为中心的新闻制作方式,能加强双方的无缝连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新闻多元化、草根化的观看需求。

(四)加强与观众的沟通及互动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与观众互动较少,大部分没有与直播类、视频类等新媒体进行合作,这直接影响了传播效果。在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必须转变意识,摒弃传统单一化的信息传播模式,真正认识到与观众互动的重要性。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积极进行融媒体建设,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注册并应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生媒体,充分利用新生媒体的优势强化议程设置、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可积极关注新媒体评论区域,从而更精准地了解观众对电视新闻的看法,掌握观众的兴趣爱好。在广播电视新闻直播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可以设置专门人员负责与评论区观众进行互动,及时回答观众问题,强化价值引领,并全面提高观众的参与感、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例如,央视推出的“央视新闻”APP,其通过互动性更强的H5形式加强与观众互动,在统计信息中埋入大数据探针,能更方便地搜集到用户的年龄群体、区域、性别、观看偏好、投票分布以及评价倾向等信息。与此同时,央视还在其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APP上发布了互动性更强的H5界面,并通过高新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把数据直接传输给新闻编辑部门和新闻演播室。H5形式下的观众参与积极性更强,这对优化新闻编辑和制作效果有重要意义。

(五)构建节目多元评价指标

维护公共利益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责任。当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大量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走娱乐路线,选秀娱乐综艺节目泛滥,究其原因在于收视率指挥棒效应。对此,有必要构建节目多元评价指标,使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始终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目前,中国权威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价指标包括客观指标(收视率)和主观指标(专家评价)。在新媒体环境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追求多元价值取向,采用二分法评价指标反倒会带来负面导向作用,对此有必要对现行节目评价指标进行调整。一方面,主观指标应在保留专家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受众满意度,受众满意度代表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可信性和社会价值,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导向,使受众满意;另一方面,应调整客观指标的比重,提高主观指标的比重,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充分认识了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优势与劣势,从新闻网络平台、数据挖掘、新闻制作能力、观众互动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实现新媒体语境下的“突围”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俊.电视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战略[J].新闻传播,2019(4):82-83.

[2] 金景山.融媒时代广电新闻编辑创新与融合探微[J].记者摇篮,2021(7):88-89.

[3] 刘怡.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创新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20(3):53-55.

[4] 朱紫君.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联播》传播革新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0,6(21):81-83.

[5] 杨爽.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意义与路径探究:以河南安阳县融媒体中心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4):101-102.

[6] 李晴雅.论融媒体时代下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竞争与融合[J].传播力研究,2019,3(33):99.

[7] 谢清平.浅析融媒体时代下媒体企业的管理转型[J].现代企业文化,2018(26):294.

[8] 余菁.电视民生新闻在融媒时代的创新:以上饶广播电视台《城市报道》为例[J].声屏世界,2021(20):35-36.

[9] 永清.媒体融合时代地方媒体做好电视外宣工作的思考[J].今传媒,2022,30(1):61-64.

[10] 郑晓静.浅谈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台文化类节目的编导与制作思路[J].传播力研究,2022,6(6):157-159.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突围广播电视
堵车“突围”记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