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法律知识传播方式的探索与优化

2022-04-29 23:34李佳蔓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20期

李佳蔓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节目形式与选择,这也导致本身具有严肃性、权威性、灵活度较低的传统法制节目受到了冲击。由于缺少形式内容的创新和语言的跟进,一些传统的普法节目与年轻人“脱节”,缺乏吸引力。由此,在融媒时代,突破普法节目的现实困境,探寻出一条法律知识传播的创新之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广受年轻群体欢迎的具有一定普法成效的网综《明星大侦探》为分析切口——充分运用“年轻人语态”“泛戏剧化”的热点内容呈现、多屏互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沉浸式节目形式,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法律知识传播途径;网络泛戏剧化创新;年轻化传播;互动影视;VR技术的应用

网络时代,年轻群体对于法律知识的欠缺与法条内容认知的落后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在部分传统普法节目后继无力、创新力不足的当下,探索普法节目的新形式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将从向青年群体普法必要性、当下传统法制节目困境、热门综艺《明星大侦探》普法部分分析、融媒时代下普法节目形式探索与展望四方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法律知识传播进行探究。

一、互联网时代下为青年群体普法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时代新犯罪形态的衍生

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传统犯罪形式的“更新迭代”。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犯罪开始向线上转移,而他们所瞄准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在互联网上十分活跃的年轻群体,企图利用年轻人的法律知识漏洞,将其变成犯罪的“工具人”。在这些人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具有社会危害性,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犯罪行为,如典型的互联网犯罪——“两卡犯罪”。

青年人卷入该类犯罪的原因,主要有“挣快钱”的需求、来自熟人和半熟人社会网络的压力、“中和性”的信念等。[1]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的账户从事网络电信诈骗等活动,使这些年轻人成为犯罪风险的直接承担者。

(二)部分犯罪的犯罪主体呈年轻化趋向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的10-19岁的网民占22.8%,20-29岁的网民占31.5%[2]。也就是说,30岁以下的网民已经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同时,青少年犯罪率在2018年起呈现略有回升的态势,上海市人民检察院2022年1月6日发布的《上海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显示,2021年,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数量增幅明显,“90后”占比52%,成为该类犯罪的高发人群。[3]种种网络舆论事件所涉及的诽谤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网络信息罪等,都是现实生活中频发却又易被忽视的法条。这些犯罪的嫌疑人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年轻群体。由此可见,法律普及的年轻化是必要且刻不容缓的。

二、当下普法节目所面临的困境

(一)节目形式单一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迅速抢占媒介市场,媒体融合为人们带去了更多的节目选择。法制节目也由于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的便捷性、节目类型的多样性等诸多元素受到了冲击,吸引力有所下降。再加上一些法制类节目本身还没有在新的传播方式中找到自己新的传播形式与定位,依旧沿用的“先陈述案例,再请专业人士分析,最后呼吁”的刻板模式,缺少创新性和互动性,很难与互动性强的新媒体相契合,无法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而在选择更多的今天,人们似乎也更愿意生产话题性更高、回报更快的综艺娱乐节目。这些都导致法制节目呈现形式的更新与其他节目相比有些迟滞,缺乏创新与内驱力。

(二)节目内容抽象化

为了吸引受众,法制节目往往会选用大量的刑事案件,且大多数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人们本身就已经可以从平时的新闻中了解的事件作为事例,缺少和群众贴近的民事法律以及刑法中人们容易忽视的法条的普及。尤其在手机已然成为人的“体外器官”的时代,却很少有节目将内容的视角转至信息网络中的犯罪或一些网络中易发的民事侵权纠纷、电子合同订立等方面。没有生活实践,许多法条对公众来说就如同“空中楼阁”,很难在简单的复述中被理解。一些老牌的法制节目由于沿用一贯的传播与叙事手法,未能及时寻求到创新突破、结合融媒时代的多种端口进行适应性改造,逐渐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受众,影响力有所下降。

三、广受年轻人青睐的探案普法网综《明星大侦探》分析

《明星大侦探》是芒果TV推出的系列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在节目中,参与嘉宾将会在案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案发现场”的证据找出真凶,简单来说,是“沉浸式剧本杀”的视化。最新一季的《明星大侦探》与最高人民法院合作,共同推出了衍生栏目《大侦探合议庭》,仅其第一集节目的播出,就收获全端热搜78个,微博主榜15个。以下笔者将从语言、内容、形式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的活用与青年亚文化的“介入”

语言是传播最主要的工具。想要使节目更受年轻群体的青睐,我们需要迎合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趋向,这就涉及“青年亚文化”在媒介传播中的活用。

青年亚文化,指的是尚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所创造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显著特征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年亚文化的特征也逐渐转为“网络流行语”等个性独特的形式广泛存在。其最突出的表现是“风格化”明显。

当下互联网的用户群体画像中,年轻群体是最活跃最突出的部分。网络流行语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正是青年亚文化“风格化”的突出体现。其简单易复制的特点,符合社交媒体上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容易被受众接纳和扩散,这为其从产生与扩散提供了传播条件。[4]

《明星大侦探》对于年轻化语言样态的把握,可以说是年轻化受众传播的经典案例。后期不仅期期紧跟当下最火的网络流行语,更是在节目中“造梗”,如第一季的“山东鸡”(杀人动机)、第二季的“这是另外的价钱”等,直到今天也依旧是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些“梗”的出现,更容易让年轻群体记住一些法律常识,如期期寻找的“山东鸡”(杀人动机)就是刑法中典型的酌定量刑情节。年轻网友们通过对这些梗的好奇而愿意去探究其背后的意义,比起传统法制节目一些法律概念的“被动化输出”,这样的“主动化输入”似乎更符合当今年轻人的思维方式。

(二)“泛戏剧化”的内容设计与年轻受众关心的热点结合

法律知识的年轻化普及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法律本身的概念体系对于非法学专业的人来说晦涩难懂。同时,许多案例都十分复杂,涉及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人物关系混乱,难以全面复现。但不全面介绍清楚背景,又很难让观众看懂。面对这样的窘境,《明星大侦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结合时事的自主设计情景与“泛戏剧化”呈现。

泛戏剧化指的是将戏剧的形式进行拓展应用,在各个不同的领域进行实践运用的一种新路径。戏剧具有其独特的情景化与代入感的优势,比起单纯的陈述更能吸引关注。谭霈生在《论戏剧性》中说:“戏剧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契机,是戏剧情节的基础。”[5]《明星大侦探》在内容上,就基于戏剧情境与戏剧冲突的爆发,使用了“泛戏剧化”的方式来进行演绎。

此外,《明星大侦探》还将情景搭建在被广泛关注的时事热点事件上,如《大侦探7》第二案《天台公寓》,就结合了家庭暴力、“空巢青年”等多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情景破案,在案中和节目最后的“大侦探合议庭”结合前面的案情,向人们普及了关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要件、未遂的法律责任、犯罪的因果关系等多个关于法律与生活相联系的法律问题,使原本抽象的法条实现了可视化。

(三)衍生节目与互动形式的新探索

形式上的多样化呈现对于法律知识的年轻群体传播也有重要的作用。一个节目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真正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法律的侧面,需要更多维、更成体系的发散性传播。根据《2020腾讯视频年度指数报告》,一档衍生节目可以让用户活跃度增至3.65,五档衍生节目能让用户活跃度增至4.33。[6]可见,一个成功IP的衍生节目能将其节目的传播效果实现有效的扩大。

衍生节目的概念起源于电视综艺,狭义上,衍生综艺指由母体综艺节目延伸出的与母体综艺节目有相当内容关联的新综艺节目。经过数季的探索与粉丝积累,《明星大侦探》也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IP,为了让其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增加粉丝黏性,2019年开始,《明星大侦探》就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衍生节目。其中《名侦探学院》等都获得了较高的点击率,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粉丝群体。明星大侦探还在主综艺与衍生综艺之间建立了高度的关联性,比如,每期《明星大侦探》的案件中都会请在《名侦探学院》之前一期获胜的学霸前去作为侦探助理,吸引两档节目粉丝相互关注。

此外,《明星大侦探》衍生互动微剧——《目标任务》与《头号嫌疑人》互动的形式也令人耳目一新。交互视频是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颇受年轻群体欢迎的一种呈现方式。互动影视,顾名思义即能够实现互动的影视作品。其中,互动指影视与观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是区别互动影视与传统影视的根本要素。[7]Netflix在2018年就推出了互动电影《黑镜》,夺得了第69届艾美奖的最佳电影电视奖等多项奖项。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法律知识的年轻化传播,也许可以借助科技手段,采取互动形式进行。

四、融媒体环境下普法节目创新的可行方案与展望

(一)采取“云参与”的新互动模式进行多屏传播

新冠肺炎疫情为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很多节目都尝试采取“云参与”的方式,试图通过多端口互动来吸引更多的受众并提升其体验感。普法节目的创新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我们可以利用双向传播的优势,提升受众在普法节目中的参与度。例如,在案件的情景化搭建过程中,增加“剧情走向选项”,让受众自主选择接下来的剧情。在选择过程中,受众会结合剧情进行带入思考,一旦选择有误,触发剧情中的某种法律后果,就会对此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受众所做出的选择大部分与自己本身的生活状况与法律认知密切相关,因此,也能及时起到对其某些处在“危险边缘”的想法进行提醒的作用。以B站(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近两年才上线的“互动视频”为例,2019年,B站推出“互动视频”仅三个月不到,《你被困在2019年10月25日,如何抬出这一天?》等相关视频就收获了破千万的播放量。可见“互动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新媒体节目形式,是值得尝试和期待的。

(二)线上线下传播结合,探索形成IP产业链

《明星大侦探》的走红也让人们将视角聚焦在了一类线下多人推理社交类游戏——剧本杀。随着剧本杀玩家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于剧本质量和复杂程度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使得如今的剧本杀剧情越来越接近复杂曲折的现实生活。

如果能对剧本杀本身特性和普法类节目加以结合利用,那么,以年轻人特有的猎奇心理,我们就可以达到让年轻群体在多维度空间全方位地对法律进行认知的效果。通过线上的“泛戏剧化”情景演绎、互动性的双向传播形成属于自己的IP,并以此IP为基点,打造线下游戏品牌和实景游戏模式,探索借鉴国内外时兴的游戏规则和设定,对原有的“剧本杀”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改造,借助VR科技、人工智能与5G联动传播,实现法律知识普及的落地化、立体化,使其真正走进年轻群体的日常娱乐生活。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下,法律知识领域的年轻化传播面临较大的空白。《明星大侦探》通过语言上对于“青年亚文化”的巧妙运用、内容上情景化设置与热点相结合、形式上衍生节目的接连推出和互动影视的探索,为我们进行青年人普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科技的进一步发展、VR技术的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年轻群体法律知识普及的新的便利条件。普法节目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改造、创新,走出一条属于法律的“年轻化”“风格化”传播新路。

参考文献:

[1] 张函瑜.“两卡”犯罪中青年人卷入交易的实践分析[J/OL].犯罪与改造研究,2022(4):12-18.

[2]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2-2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hlwfzyj/ hlwxzbg/hlwtjbg/202202/t20220225_71727.htm.

[3] 上海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2021)[EB/OL].[2022-1-9].最高人民检察院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42846 8680836994&wfr=spider&for=pc.

[4] 金锐,安晶丹.“介入”主旋律的亚文化:青年网络流行语[J/OL].北京教育(高教),2022(3):49-54.

[5] 周安华.戏剧艺术概论[M/O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6] 2020腾讯视频年度指数报告[EB/OL].[2020-12-20].广州日报, 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web/index.html#/ detail/1451463.

[7] 李若男,孙远哲.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研究[J/OL].出版科学,2021,29(4):9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