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南
摘要: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商用普及,媒体行业优先享受到了技术红利,并成功迈进了全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传播渠道,都需要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更加精准地洞察和掌握受众心理,满足受众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新闻需求,以此来获得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特别是对于全媒体时代下的主题报道来说,更为立体的报道形式,更为丰富的报道内容,以及受众本位的报道角度,这些都是全媒体时代主题报道应该予以重视的。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部分主题报道依旧存在着报道形式单一、报道内容枯燥,且很喜欢说教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因此,本文将对全媒体时代主题报道如何创新创优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主题报道;创新;创优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媒介形式的日益发展,媒体内容、媒体功能以及传播渠道等,都逐渐融合,而以往所提出的媒体概念,已经与新时代脱节,所以全媒体这一概念随之产生。全媒体中的“全”,其指代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涵盖了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传播工具,同时也包含了视觉、听觉、触觉等人们接收信息的所有感官。
面对不同的受众,全媒体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传播形式和渠道,让其深度融合后,为受众提供服务,以此来达到对受众的全方位覆盖,从而实现最优的新闻传播效果。那么,面对现如今的全媒体时代,主题报道应该如何创新创优,是当前媒体人都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一、当前主题报道所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报道切入点存在问题
在主题报道过程中,一个好的切入点,是主题报道出彩的关键所在。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不少媒体在进行主题报道时,其所选择的切入点,缺乏新闻性和鲜活感,往往都是以当下发生的某一个新闻事件或某一个点进行切入,然后再从这个点进行扩散,上升到某一个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这样的主题报道受众在观看时会非常无趣,自然也不会被报道的内容所打动[1]。
(二)主题报道的手段不够灵活
在传统的主题报道中,其通常是以图文、声画等手段去讲述人物故事和新闻事件的,这种传统的主题报道手段,放在以前还可以,但到了全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需求越来越丰富,而且获取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多,传统的传播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2]。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在策划主题报道时,除了要费尽心思地设计主题报道的角度和内容,也要注意时下各种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并根据传播规律去制作适合传播的主题报道内容和形式,打通主题报道与受众之间的最后一段路程,以此来确保主题报道的效果。
二、全媒体时代主题报道创新创优的策略
(一)主题报道应以小见大
在全媒体时代,主题报道想要脱颖而出,做到“叫好又叫座”,其内容和切入点非常关键。在每一个主题报道的背后,其所牵扯的内容都是非常多的,作为媒体工作者,如果不分主次一把抓,很容易使主题报道杂乱无章,受众在观看时也会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到以小见大,讲好故事[3]。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主题报道中,主题本身可以非常宏大,但新闻工作者在表达这一主题时,却不能居高临下,不接地气,而是要结合自身对于主题的理解,将其进行细化处理,然后再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将其表达出来,这样的主题报道才能出彩。例如,央视的《数说命运共同体》,它是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主题报道,这一主题本身是非常宏大的,但是在表达这一主题时,央视将其细化成了“远方的包裹”“通向世界的路”“文化的旅行”“奔跑吧!能量”“食物背后的故事”“丝路,走起”“中国制造,您选啥?”七个小的切入点。以第一集“远方的包裹”来说,其讲述了电商网站采购员“高烨”的故事,他作为一个小小的电商网站采购员,往返于泰国和中国之间,将泰国的乳胶枕带到国内。通过这样一个微小且鲜活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物流行业联通国际贸易的成果,使得看过的人印象深刻。
另外,为了能够获得受众的喜爱,作为新闻工作者,还应该做到走到老百姓的生活中,选择最为朴实的故事素材,将其用镜头语言记录下来,讲实话,诉真情,做出兼具思想、品质以及温度的主题报道。例如,广东清远广播电视台2018年策划的主题报道节目《向幸福出发》,其通过讲述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通过自身努力,奔向幸福的故事,其中有退伍的军人,也有学成归来的博士等,就这样一个又一个质朴的故事,由点及面,点亮了“向幸福出发”这一主题。这样的主题报道既能体现主题思想,同时又兼具了人情味,使得受众在看报道的同时,也会想到自己,从而带给受众继续努力奋斗的勇气。
(二)主题报道要创新手法
在全媒体时代,主题报道也应该做出创新,告别以往单一的图文报道,融合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为受众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主题报道中,作为新闻工作者,要以“大片”的要求去制作报道内容。
第一,拍摄手法。近几年热门的航拍、显微拍摄、长镜头拍摄等,都可以运用到主题报道中,为受众带来多视角的画面呈现[4]。例如,2019年湖南广播电视台策划的主题报道《连线红土地》,其中“航拍红土地”这一期在拍摄过程中,就运用了大量的航拍手法,通过这些拍摄手法的运用,让受众从不同视角看到湖南桑植、宜章、江平等地的“红色”故事,以及新时代下的乡村新风貌。
第二,制作手法。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视频制作上,通过先进的剪辑和特效技术等,可以将视频内容包装得更加引人入胜。例如,2015年央视策划的《数说命运共同体》主题报道,其在第四期“奔跑吧!能量”中,运用剪辑特效,让主持人欧阳夏丹穿梭于不同国家之间,从土库曼斯坦达尔瓦扎天然气坑洞到纳巴特市阿姆河气田,再到深圳,各种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之间的来回切换,使得视频内容产生了“移步换景,景景不同”的效果,而作为受众在观看时也会受到极大的视觉冲击,从而产生穿越空间的感觉。另外,除了剪辑特效之外,VR等技术的运用也为受众带来了新鲜的视听体验。
第三,音响和配乐。在主题报道中,合理的配乐也能让主题报道增光添彩。例如,在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报道中,陕西卫视策划的“70年70秒”这一短视频中,其选取不同年代的歌曲,来搭配视频画面,五六十年代搭配歌曲《社会主义好》,70年代搭配歌曲《乡恋》,80年代搭配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90年代搭配歌曲《相约一九九八》,到了21世纪则搭配歌曲《双截棍》,最后是新时代搭配了歌曲《西安人的歌》。这一系列的歌声穿越时空,飘过70年,连接着几代人的青春,这样的主题报道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三)主题报道应融合互动
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这一媒介的出现,让人们不再局限于接收信息,信息共享与交互性宣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就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思维去开展主题报道,而是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将主题报道融入社会关系中,打通主题报道与受众之间的最后通道[5]。因此,当我们在进行主题报道时,需要考虑到当前受众青睐共享与交互的特质,将互动融入主题报道中,促使受众也成为信息传播的一个渠道,以此来扩大主题报道的传播面。为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受众的兴趣点了如指掌,选取能够引起受众共鸣,且适合用来互动的报道方式,让受众主动参与到主题报道的传播中。例如,在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报道中,央视通过直播为受众立体、全面展示了70周年大阅兵的现场,带给受众极为震撼的视听体验,而受众在观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弹幕实时地参与互动,进一步增强受众的观看体验。与此同时,AI剪辑技术的使用,可以制作出大批量精彩的短视频,分发到微博、抖音等社会化媒体上,受众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等来参与互动,促使短视频的传播范围更广,进而提升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
能够让受众参与互动的融媒体产品不止于此,像是互动视频、H5产品等,这些不像主题报道的主题报道,可以带来“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例如,2019年国庆期间,《人民日报》与腾讯视频联合推出融媒体产品《五十六个民族服饰任你选!快秀出你的爱国Style》,这一融媒体产品是一款换装小程序,受众只需要将自己的照片上传到程序中,就能参与换装,体验各种民族的服饰。另外,这一期间新华社、快手短视频和北京服装学院也联合推出了一款融媒体产品——《我的最美“打卡照”》,其虽然也是“换装”游戏,但其与《人民日报》不同,新华网是将国庆游行活动中的八套群众服饰作为素材,受众可以通过上传个人照片,生成国庆庆典服饰,完成“打卡”,就像自己亲自参与了国庆游行活动一样。这两款“国庆”期间的融媒体产品,都抓住了受众的兴趣点,用日常化、互动化的方式,使受众在新鲜有趣的体验中升华民族和爱国情感,如此的主题报道自然会深得受众喜欢[6]。
总之,要带动受众的互动热情,不是简单就能实现的,其需要有相当硬核的技术支持,让动、静、声、画可以在互动过程中完美结合,同时除了技术之外,好的策划、优质的内容也必不可少,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需要对全媒体时代下的传播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并走在时代前沿,及时掌握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将其运用到主题报道中,让主题报道可以抓住受众的心,实现最大化、最优化的传播效果[7]。
(四)主题报道需全媒传播
在全媒体时代,单一的媒体传播渠道已经与时代脱节,主题报道想要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在传播方式上做出创新,打造全媒传播,以此来为主题报道探索新的未来[8]。例如,在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清远电视台策划的主题报道《航拍清远》,其在传播过程中,就以移动客户端为先,先在网络上传播,然后再联动媒体,打造全媒传播,最终实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而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好的传播效果,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努力,《航拍清远》从策划到播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在《航拍清远》开始拍摄前,先举办开拍仪式,并在各大媒体平台上进行宣传,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第二步,在每一次拍摄过程中,新闻记者都会根据主题制作相应的海报,或者将拍摄的花絮进行剪辑,分发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前期宣传造势;第三步,在《航拍清远》正式面向受众的那一天,清远电视台的官方微信和微博会在早上8点发布视频预告,中午12点又发布海报预告,继续为节目宣传造势;第四步,下午18时,清远电视台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与微博同步分发《航拍清远》的正片内容;第五步,晚上17点30分,清远电视台新闻频道“清远新闻”播放《航拍清远》视频新闻;第六步,在《航拍清远》播出后的第二天,利用FM887“新闻三十分”为受众讲述《航拍清远》的拍摄故事;第七步,新闻记者深入到受众中,采访受众在观看了《航拍清远》后,有什么感受,并将采访内容在新媒体平台和新闻客户端分发;第八步,将《航拍清远》上传到各大电视台、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快手、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让主题报道的传播效应倍增;第九步,将《航拍清远》的摄制组、策划人等幕后制作人员邀请到台前来,对他们进行采访,交流制作背景的故事。通过这种全流程跟进、全媒体分发、立体式传播方式,这样才能在一步又一步的累积中提升主题报道的影响范围,最终走向“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如今主题报道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样了,相比于新闻报道,宣传主题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报道则成了配角,但就报道的结果来说,主题报道的效果却比以前更好了[9]。这种多链条、大规模的主题报道,就像是已经具备一套制作流程的好莱坞大片一般,它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从而使得主题报道的传播更加立体化、全方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媒传播并不是一种报道形式分发全网,而是要结合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将主题报道制作成适合的形式,然后再进行分发,这样才能使得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越来越好。
三、结语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提升,全媒体时代已然到来,人们对于新闻报道的需要也日益丰富。因此,当前的主题报道已经不可以再采用以往的老套路了,而是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创优,像是主题报道的内容应以小见大,讲好故事;主题报道的制作要创新手法,不断突破;主题报道的形式应融合互动,拉近受众距离;主题报道的传播要整合编排,全媒传播。除此之外,主题报道创新创优的策略还有很多,需要各位新闻工作者共同努力去探索,借助全媒体时代下更为广阔的媒体空间和工作平台,为受众带来更好、更打动人心的主题报道。
参考文献:
[1] 汪涛.全媒体时代,浅谈主题报道如何创新创优[J].记者观察,2019(29):159.
[2] 吴林红.把握重大主题报道的“六大关系”:浅谈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创新[J].中国报业,2021(21):96-97.
[3] 张小卫.全媒体时代创新创优主题宣传探究:以韶关日报社“十六字”报道理念“六个一”融合报道模式为例[J].城市党报研究,2021(11):22-24.
[4] 李芳波.新媒体时代党报的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以《东莞日报》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9):143+183.
[5] 雷洁,郭钦,黄丽媛.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策划的“大检阅”:主流媒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的创新实践[J].新闻战线,2020(19):22-24.
[6] 孔芒.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出新出彩:泸州日报《红色泸州续传奇》系列报道分析[J].中国地市报人, 2021(10):78-79.
[7] 曲彦春.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策划创新实践:以吉林市广播电视台“70年70人”融媒体主题报道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6(18):72-74.
[8] 周国祥.新媒体时代都市报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以《绍兴晚报》为例[J].传媒,2021(5):44-45+47.
[9] 闫朋辉.浅析融媒时代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如何探索创新[J].记者观察,2019(18):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