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教育”:成就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

2022-04-29 00:44:03储冬生
教育视界(智慧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变革课程设计

摘 要:江苏省南京市火瓦巷小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倡导“立人教育”,秉持“尊重每一个”的管理理念,在“一长两校”的管理模式下,精心实施每一项工作与任务,从整体建构课程、聚焦课堂变革、倡导活动育人等维度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品质,成就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人教育”;课程设计;教学变革;活动育人

江苏省南京市火瓦巷小学(以下简称“火瓦巷小学”)建于1945年,是一所深受金陵文化浸染,有着红色革命传统的市区小学,现有火瓦巷、户部街两个校区。为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2011年,火瓦巷小学成为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分校。2016年,两校又开始实施“一长两校”管理模式,即两所学校,一个校长、两套班子,整体设计,精心管理,协同发展。

近年来,在游府西街小学的引领下,火瓦巷小学进一步明晰“立人教育”的办学理念。“立人”,既指“立德树人”,也指“立己达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教师的责任和担当。《论语·雍也篇》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同时,成就别人,兼济天下。基于“立人”理念,火瓦巷小学以课程为支撑、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努力践行“欣赏每一个、尊重每一个、关爱每一个、激活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的育人宗旨,全方位、多维度地成就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立人:实现整体建构,提供无限可能

火瓦巷小学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个板块。在扩展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的建构中,学校围绕“‘儿童地球村特色文化行动”项目,不断丰盈“儿童地球村”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

(一)基础性课程,关注全面发展

国家课程的实施聚焦核心素养,倡導尊重、激励、支持,根据不同学生的成长节奏,搭建不同高度的成长阶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课堂质态的变化。实施过程中,学校努力实现目标聚焦化,进一步聚焦学生素养,而不仅仅着眼于知识与能力;活动项目化,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借鉴项目化学习的理念,给学生留足探究的时空;结构板块化,即课堂结构由传统的“链式结构”,逐渐走向板块化的“块状结构”,让教师能够更好地直面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二)拓展性课程,保障个性发展

拓展性课程包括校本必修和自主选修两个系列。

校本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围绕“品德与社会”“理解与表达”“探究与创造”“艺术与欣赏”“运动与健康”五大主题,开展读书节、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以及主题教育、班队活动等;第二,发挥团队的智慧,围绕“儿童地球村”的内涵和意义,自主研发中华传统非遗课程、中外游戏体验课程、跟着书本世界游、“跨境课堂”融合教学、“特色双语”系列课程、江南水乡课程等体验式课程。

自主选修课程采用整体规划、集中审核的方式,边实施边优化,确保课程的品质,实现选修课程的整体推进。目前,学校已经形成覆盖全校所有年级、所有学生的社团选修课程。例如,“品德与社会”主题有我的家乡、劳动教育、国学基础等课程;“理解与表达”主题有绘本阅读、口语交际、英语写作等课程;“探究与创造”主题有快乐数独、无线电、机器人等课程;“艺术与欣赏”主题有国画、书法、戏剧等课程;“运动与健康”主题有花样跳绳、独轮车、棋类游戏等课程。

(三)发展性课程,彰显特色发展

在每年新生入学季,学校开展“儿童地球村入村仪式”,赠送“儿童地球村徽章”和《儿童地球系列小小书》,通过仪式感的强化,让新生初步了解“地球村村民”的具体规则和要求。学校围绕“儿童地球村”设计了打开一扇窗、服饰达人秀、趣味奥运会、饮食优雅学、气象微播报、世界问候日、爱心义卖会、精彩世界游、邀约英语桥、儿童艺术节、英语嘉年华、模拟联合国等12个有序列的主题项目,贯穿学生小学阶段六年的学习生活,用生动的活动促进学生厚植民族情怀、拥有国际理解、发展创新思维。学生毕业之时,学校举办“儿童地球村村民出村仪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现活力、表达感恩、畅想未来。

学校在保障国家课程规范实施的基础上,开发拓展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学校通过拓展性课程来丰富课程的门类,让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起跳板、新机遇;通过发展性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交往合作,整合经验,生成素养。

二、课堂立人:着眼品质提升,发展核心素养

火瓦巷小学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常规管理,筑牢质量底线。学校始终聚焦核心素养,着眼品质提升,致力于邀约式教学的实践,初步形成温馨的育人氛围、平等的对话机制、有效的支持策略、多元的评价路径。

(一)精细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学校坚持在“细”上做文章。学校常规管理坚持“三个统一”:统一管理机制,建立相对统一的教学、教研、教务、科研工作的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管理评价;统一人员调配,依据校区发展需求、学科岗位需求以及个人意向,实现人员合理流动,相对平衡教学资源力量,确保各校区均衡发展;统一教学保障服务,教导处与总务处、德育处等部门多方联动,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标准、高品质实施。

每学期开学,教导处牵头召开各学科教研组长及教研组、备课组会议,共同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基本思路:“每月一查”(查教师备课本、学生作业本),以“反馈条”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反馈;每周两次“一日视导”,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馈,便于被视导教师及时优化自己的教学;每日行政巡课,及时在学校教师群公布巡课情况,确保教师按课表上好每一节课。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总校每学期还安排两次“总分校联合视导”,促进教师理念的更新和教学品质的提升。

学校规范每一次教研活动,采用组长负责制和课题研讨制,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校有教研组独立教研,有跨学科组融合教研,也有总分校联合教研等,形成了人人在研究、处处有研究的浓郁教研氛围。

(二)“邀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邀约”是学校在小班化实验阶段总结提炼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班级人数虽已远超小班化的标准,但学校仍然倡导教学从“邀约”入手。邀约,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承诺,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合作,是一种进取。

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与内容性质,采用不同的邀约方式,但基本的邀约步骤如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讨论→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指点讲解→学生归纳小结或灵活运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倡导“兵教兵”,互学互帮,实现共同进步,整体提高。邀约式学习给学生更多思考、讨论与展示的机会,与新课改的理念相一致,也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学校围绕邀约式教学重点开展了“邀约一三九”实践,从自学、互学、共学三个领域进行九项综合性学习探索,即天天有约、邀约课程、邀约评价、邀约语言、邀约助教、邀约情境、邀约卡、邀约结对、邀约作业。

学校在充分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并解析了“邀约课堂”的特质:(1)民主,即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是平等的;(2)温情,即“邀约课堂”的教学行为是充满温情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在情感的积极作用下进行的积极认知活动;(3)合作,即邀约是双方行为,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4)共进,即邀约者在邀约过程中有所收获,被邀约者在活动中也得到能力的发展,所以邀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体(师生、生生)的共进;(5)每一个,即邀约是对每一个的尊重与关注,能让每一个学生收获成功的快乐体验。

(三)多元评价,提升学生能力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始终把评价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借助主题实践活动实施表现性评价,如低年级的“数字生活数我最棒”、中年级的“上学路上”、高年级的“城墙记忆”等活动,包含了与主题相关的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综合实践等各学科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及已有方法来完成各项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低年级改革期末学业评价,以综合性活动进行发展性评价,开展了“开往春天的地铁”“送你一朵小红花”“中国人中国年”等期末綜合游艺活动。同时,学校改革每年的寒暑假作业,变机械性地完成习题为开展阅读、艺术、体育、综合实践等丰富的活动,通过主题鲜明的探究、体验活动,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素养。

学校各项教学常规推进扎实、有序,常规要求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邀约式教学,体现出教育的关怀,师生关系更加民主与和谐。例如,“周三自主作业日”“期末考核新举措”“小学秋游有新意”“中英儿童学非遗”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以“枇杷”为主题的系列研学课程,指导学生分组参与“采摘”“制作”“设计”“宣传”等实践活动,真正经历从产品研发到投放市场的全过程。

三、活动立人:坚持身心兼顾,赋能长远发展

火瓦巷小学积极倡导活动育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校园生活的品质。在特色活动开展中,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坚持面向全体,坚持身心兼备,坚持五育融合,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认知发展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一)德育工作,强调责任担当

学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订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密切家庭、学校及社区的联系,明确学校、家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不断整合德育资源,拓展德育空间;真正以育人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德育功能,促进家庭、社会和学校齐抓共管德育网络的形成。学校联合地铁管理部门,组织学生走进地铁系统,做一名小小志愿者,服务社会;整合街道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公安基地开展防毒、防网络诈骗活动;通过“新生入学礼”“十岁成长礼”“毕业典礼”等教育活动,在仪式中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有梦想、善学习、会劳动、爱祖国。

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会劳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每个月,心育中心主任召开教师心理专题会议;每学期,校长室召开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工作会议;每一年,学校为入校新生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并建立危机干预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育中心充分发挥心理辅导的作用,开展“护花行动”,创编《护花手册》,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认真、耐心的个性化辅导。

(二)习惯养成,注重实践内化

学校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的养成。各班围绕学校德育主题,认真组织班队活动,让学生在践行、体验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学校利用学雷锋日、劳动节、儿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主题活动。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文艺汇演等形式,引导学生重温先辈奋斗历程,了解中国发展史,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远理想,构筑个人梦想。

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工作,建立长效评比机制,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行政每个月都会抽取一两项常规进行检查评比,计入文明班级评分。各班级除日常班干部之外,常年实行值日或值周班长制,重点选举出班级小安全员、卫生(零食)检查员、纪律(眼操)检查员等管理人员,加强班级的自主管理与检查。学校定期表彰各级各类先进学生和先进集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阳光体育,坚持健康第一

学校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阳光体育为载体,增加学生锻炼的次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与梦想,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

学校通过“校园吉尼斯”“全员运动会”等形式,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推动全员体质健康发展;及时组织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认真分析学生的数据,精准设置运动处方,进行个别化辅导。学生自制沙锤,体育教师创编沙锤律动操,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体验节奏、巩固动作、锻炼技能、愉悦身心。学校成立体育游戏俱乐部,利用俱乐部的平台,举办全员运动会、体育嘉年华等系列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提高锻炼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火瓦巷小学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立人教育”,努力践行“尊重每一个”的管理理念,为师生创造一种快乐、和谐的工作和学习氛围,逐步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万代红.“儿童地球村”:支持新时代儿童成长[J].江苏教育研究,2018(1).

[2]储冬生.让课程成为儿童喜欢的完整故事——基于学生素养发展的共生课程建构与实施[J].教育视界,2018(11).

[3]杨毅静.火瓦巷小学:“儿童地球村”文化行动[J].教育观察,2016(8).

(储冬生,特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邮编:210002)

猜你喜欢
教学变革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少儿美术(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4
中秋明月
幼儿100(2019年26期)2019-09-10 11:54:42
“慧学南通”: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江苏教育(2017年4期)2017-03-10 19:26:51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0期)2016-10-31 10:23:06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信息化条件下的中职德育教学变革
教师·上(2016年2期)2016-03-12 06:17:08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53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期待中学历史课程和教学的深度变革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