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读后续写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将语言的模仿与内容的创新有机结合,在于释放使用者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其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梳理语篇信息、厘清续写脉络、关注人物情感和主题以及品读文本语言等路径,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实现续写段落与原文在情节、逻辑、情感和语言方面的协同。
关键词:读后续写;写作支架;协同效应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高中生读后续写水平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1/Q/02/032/02)以及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主题语境视域下读后续写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1/Q/02/109/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读后续写题型提供一篇350词以内的文章,要求考生依据所给文章内容和续写段落开头语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并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读后续写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将语言的模仿与内容的创新有机结合,在于释放使用者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其准确运用外语的能力。
目前读后续写题型已经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然而基于一定的课堂观察,笔者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割裂了读写教学,未能有效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导致学生的读后续写作品与原文在情节、逻辑、情感、语言等方面存在较多的低协同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情节设计随意,缺乏衔接性。精准解读原文是续写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有些学生在没有掌握故事主要情节、未理顺人物关系的情况下就匆忙下笔进行续写,导致续写情节与原文本出现较大偏差,甚至脱离原文,难以衔接。
其二,逻辑发展混乱,缺乏连贯性。读后续写原文和所提供的两个段首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限制了续写情节发展的大方向。然而,不少学生忽视原文和段首句,随意想象、编造故事情节,造成续写段落和前文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衔接性,常常前后矛盾,不合常理。
其三,情感变化突兀,缺乏合理性。读后续写鼓励学生在补全原文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传递原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但很多学生不能准确领悟原文的感情基调,未能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抓不住人物的情感发展线,导致续写段落与原文想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态度不一致。
其四,语言表达苍白,缺乏丰富性。读后续写原文多为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注重动作、情感、语言和环境描写。但有的学生常常会忽视原文的时态、人称和语言风格,续写段落中出现时态语态混乱、误用从句和人称以及大篇幅的对话描写等问题,造成语言风格和原文不一致。
二、以写作支架实现续写协同的路径
为了充分发挥读后续写的促学功能,帮助学生输出与原文具有较高协同性的续写作品,教师应从内容、逻辑、情感和语言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梳理语篇信息、厘清续写脉络、关注人物情感和主题以及品读文本语言等路径,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实现续写段落与原文在情节、逻辑、情感和语言方面的协同。现以2021年“八省联考”英语试卷读后续写试题为例,探究如何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搭建写作支架,提高学生的续写段落与原文的协同。
故事讲述的是“我”(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感人故事。去年“我”的汽车出现了三次故障,但大多数人都不愿帮忙,因此“我”有些愤世嫉俗。有一次汽车发生故障后,“我”在路边寻求帮助,等待路人伸出援手。尽管“我”的车窗上挂着写有“需要千斤顶”的巨大求助标志,并承诺会支付一定的报酬,但一直等了三个小时,还是没有人来帮忙。就在“我”快要绝望之时,一个路过的墨西哥家庭全家出动,帮助“我”修好了汽车。当“我”试图要给他们20美元作为酬劳时,那位父亲拒绝接受,“我”只能将钱悄悄地塞给他的妻子。两段续写部分给的开头语分别是“When I was about to say goodbye, the girl asked if Id had lunch.”以及“After they left, I got into my jeep and opened the paper bag.”。
(一)梳理语篇信息,搭建内容支架
续写的前提是认真研读故事文本,充分解读故事情节和主旨,梳理主要信息。搭建读后续写内容支架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模仿语言形式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内容的能力,最终变语言知识为语言能力。
1. 快速扫读文本,了解故事大意。
读后续写原文的文体大多是故事类记叙文,教师可以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帮助学生搭建阅读支架,引导学生快速扫读故事文本,找出记叙文六要素:5W1H,即who(人物)、when(时间)、where(地点)、why(起因)、how(经过)和what(结果)。迅速找出读后续写原文六要素有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从而准确预测情节发展的走向与结果。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所用人称、时态等浅层信息的提取,完成初步的文本解读。本篇读后续写的阅读支架如下:
(1)该读后续写原文所用人称:第一、第三人称,主体时态:一般过去时。
(2)请完成如表1所示的故事六要素填写。
2. 细读故事文本,聚焦动作和主要情节。
在搭建内容支架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再读文本,关注人物动作,梳理故事情节,结果如表2所示。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故事经过的了解,从而为进一步解读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变化以及主题起到铺垫的作用。
3. 勾勒情节曲线图,关注故事发展节点。
有趣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曲线图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特点相吻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发展节点,从而预测续文情节。
在本文中,针对续写故事原文,教师在课件上呈现以下情节发展曲线图,引导学生研读原文后,在曲线图的引领下分析故事情节,关注故事发展节点,并完成图中的背景(setting)、发展(rising action)、高潮(climax)、结局(falling action)和尾声(resolution)部分方框中的内容(见图1)。
(二)厘清续写脉络,搭建逻辑支架
读后续写要求续写的段落与原文故事及所提供的段首语衔接自然,融洽度高。两个段首语是很重要的续写提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情节的发展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段首语,并针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设问,厘清两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搭建逻辑支架,从而准确推测两段的故事情节走向。
1. 认真研读两段段首句,探明内在逻辑关系。
在读后续写中,所提供的两段段首句均对故事的发展起着提示、引导和限制的作用。在续写第一段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语段的逻辑协同,即:与本段开头语的衔接,与原文情节的呼应衔接,段尾与续写文第二段开头语的衔接。
续写故事原文已经交代了以下情节:在一个墨西哥家庭的无私帮助下,“我”的车子修好了,而当“我”有意给那位父亲20美元作为酬劳被拒之后,“我”只能悄悄地将钱塞给了他的妻子。在续写第一段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续写第一段首句“When I was about to say goodbye, the girl asked if Id had lunch.”的提示(尤其是画线部分)思考:小女孩为什么会问 “我”是否吃过午饭了?很有可能是想要给“我”打包午餐食物。接着根据续写第二段首句“After they left, I got into my jeep and opened the paper bag.”的提示(尤其是画线部分),学生就可以很自然地推断出在本段中,小女孩在离开之前会给“我”一个纸袋,里面应该装的是午餐食物。因此这一段的续写应该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我”如何回答小女孩的问题;回答问题时“我”的心理活动;小女孩给“我”送装有午餐的纸袋时的动作、表情、语言;“我”收到纸袋时的心情;当墨西哥家庭离开时,“我”的行为和反应。
续写第二段是文章的结尾,续写时也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衔接:与本段开头语的衔接;与上一段,甚至是原文的衔接;与语篇主题的呼应。在续写第二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故事原文。原文中交代过那位父亲拒绝接受20美元酬劳,“我”悄悄地将钱给了他的妻子,那么这个纸袋里是否还有可能装着那20美元报酬呢?因此,这一段的续写应该聚焦 “我”打开纸袋后的反应以及“我”经历过这件事之后的内心感慨。在续写第二段的结尾部分,往往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弘扬人性之善、感情之真或奋斗之美,从而达到升华故事主题的效果。原文中提到这个墨西哥家庭及时伸出援手又再三拒绝接受报酬,与续写故事原文第一段提到的“I was sick of the way most people hadnt bothered to help.”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凸显出这个世界还是充满关爱以及人性善良的主题。
2. 精心设置问题链,有效搭建逻辑支架。
在构思续写部分具体情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为两个续写段落设计三至四个环环相扣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进一步续写,逐步明确续写的故事脉络,搭建逻辑支架,实现续写内容与原文的逻辑协同。
续写段落1问题如下:
(1) How did I respond to the girls question?
(2) What did the girl do after hearing my reply?
(3) What was my reaction to the paper bag?
(4) What did I do when the family left?
问题(1)与续写第一段所提供的首句中关键部分“the girl asked if Id had lunch”形成逻辑上的顺接关系,关注“我”面对小女孩的提问该如何回复。问题(2)(3)(4)环环相扣,符合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推动着故事情节一步步向前发展。
续写段落2问题如下:
(1) What did I find in the paper bag?
(2) How did I feel when seeing the contents of the paper bag?
(3) How did this experience change me?
(4) What is the story intended to convey?
问题(1)与续写第二段首句中的关键词the paper bag密切相关,聚焦小女孩给“我”的纸袋里装的内容。当然,根据续写第一段首句小女孩特意问“我”是否吃过午饭可知,袋子里肯定有食物,但是除了食物,是否有“我”之前悄悄塞给那位妻子的20美元呢?问题(2)(3)关注“我”看到纸袋里装的东西时的心理感受以及这件事对于“我”的人生产生的积极影响;问题(4)通过提问,提示学生关注文本主题,在故事结尾处升华本文主题,从而使得结尾能够有意义。
(三)关注人物情感和主题,搭建情感支架
续写故事多为记叙文,往往蕴含、表达某种情感。在搭建读后续写支架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感悟作者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1. 挖掘人物情感变化,明确情感走向。
在续写原文中,“我”由去年车子屡次发生故障却无人帮忙的sick and cynical,到其中一次在路边苦等三小时还是无人援助的disappointed and helpless,再到在“我”将近放弃之时一家墨西哥好心人帮助“我”修好车后的happy and relaxed,情感变化线清晰明朗。结合续写部分提供的两个段首语的关键部分if Id had lunch以及the paper bag,学生不难推测出接下来“我”的情感变化,应该是被这个墨西哥家庭的善良、无私、体贴深深感动,感到“surprised, grateful and moved”。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的情感发展线应该如表3所示,是“cynical —disappointed — helpless — happy — surprised —grateful — moved”。
2. 探析文本主题,保持情感协同。
文章的主旨是情感的奠基。明确了文章的主旨,才能理解故事真正表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续写故事的结尾处点明该主题,无论是以描写方式还是议论方式结尾,都要呼应主题。本文通过故事向我们讲述:尽管这个世界有一些人漠视他人的需求,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像无私帮助“我”的墨西哥家庭那样乐于助人,拥有美丽的心灵。作者借助这个故事想要向读者展现:这个世界还是充满温暖,充满善良的人。在此分享其中一名学生写的故事结尾“While some people tend to ignore those in trouble, many warm-hearted ones are willing to give strangers a hand. Thus, I made up my mind to reach out to those in need to pass on the kindness that Mexican family offered me.”。
(四)品读文本语言,搭建语言支架
续写是对提供的前文的延续和收尾,为了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续写文在语言形式和语言风格上也需尽量和前文保持协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续写之前的阅读环节中认真分析所提供的续写文本的内容和语言,帮助学生搭建语言支架,并在续写中通过语言模仿和内容创新,实现与原文语言方面的协同。
本篇读后续写原文语言非常丰富,包含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如第一段“Each time these things happened, I was sick of the way most people hadnt bothered to help.”以及“Nothing. Right as I was about to give up”描写出了“我”的愤世嫉俗、无助和失望。又如第三段“We finished the job, and I was a very happy man.”则描述了“我”在完成修车后的快乐轻松。再如第三段“He handed it to his wife, and she was gone in a flash down the road to buy a new tire iron. She was back in 15 minutes.”以及第四段“The two of us were dirty and sweaty. His wife prepared a pot of water for us to wash our hands”通过大量的动作描写,表现出这对墨西哥夫妻的善良、周到和慷慨。
分析文本语言特征后,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当堂续写第一段,并将原文中的心理、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迁移到续写段落中。其中一名学生的优秀习作如下:
I shook my head and said no without hesitation.(动作描写) She turned around, rushed toward the truck and returned with a paper bag minutes later. (动作描写) Touched deeply, I expressed my gratitude repeatedly when she offered the paper bag to me.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Soon, her father started the truck and the family waved goodbye to me. (动作描写) I watched the truck disappear into the distance, a mixed feeling welling up inside me.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从以上例子可知,教师在开展读后续写教学时,可以通过分析续写原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原作者多角度的描写手法来展开续写,从而创造出与前文风格类似、语言准确丰富的续写段落。
三、结语
协同效应是评价读后续写作品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研究读后续写教学的根本。为了提升学生的读后续写作品与原文在情节、逻辑、情感和语言方面的协同程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如何搭建写作支架,探明续写协同的路径,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提升续写段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学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实验省份试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王初明. 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 外语界,2012(5).
[3] 杜建超. 基于协同效应的读后续写教学研究与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5).
[4] 薛静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写作支架的有效搭建[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9).
[5] 袁宏阳. 例谈读后续写中协同效应的实现路径[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4).
[6] 仝亚军. 例谈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的问题与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7).
[7] 张兵. 基于“协同”的读后续写文的“内容创造”[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1(12).
(穆晓艳,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邮编: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