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锋
摘 要:现阶段,我国高中政治学科讲解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逻辑思维、法律等。这些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政治方面的重要思想,深化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方针政策与科学理论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文章重点讨论政治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关键能力;培养对策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很多政治教师开始尝试探索课程改革,但是从实践教学来看,很多高中政治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学生直接圈重点进行记忆,这种“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了限制。除此之外,课程教学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弱。因此,为了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一、高中政治学科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素质。高中政治学科的关键能力主要分为三大类,如表1所示:
现阶段,对高中政治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还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体系,但是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政治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意义
素质教育推行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能够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首先,有利于保持课堂的生态平衡。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而多数问题的成因都是教师未能有效平衡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自身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无论过于强调哪个方面,都会导致政治课堂完全失衡。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可以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有效互动,并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认知融入教学情境中,依赖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潜能等,实现自主意识的建构。其次,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关键能力并不只是学生的自我发展,更多的是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认知的能力,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潜能更能得到有效开发,而且还可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实现学生自我成长和“课堂助长”之间的融合,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互动和有效对话的环境,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政治学科的思维意识与能力。
三、高中政治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对策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高中政治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常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处理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其思辨能力。与此同时,政治学科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加强高中政治课程的深度。但是从高中政治案例教学过程来看,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案例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实际案例应用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并筛选出有价值的热点话题,融入政治课程教学,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以“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进行法律常识普及,帮助学生更好地判断哪些行为属于侵权,哪些行为应该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真实的校园案例普及法律常识,例如高二学生A在课间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推翻了桌子,而桌子边磕到了同学的脸,桌角碰撞力比较大,导致同学的脸上被划了一个比较深的伤口,教师及时把受伤学生送去整形医院,产生的费用将近3000元。
结合这个案例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学生A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呢?有哪些法律依据呢?第二个问题,学生A的行为侵犯了他人哪一种人身权?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民事责任?有哪些法律依据呢?
第一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大家争论的重点在于学生A并非有意造成意外伤害,是否需要承担对应的民事责任?这个学生是否已经到了承担民事责任的年纪呢?对此,教师可以普及人身权与民事责任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进而让学生了解到民事责任的内涵。民事责任,即民事主体由于违反民事义务所应该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也就是说让受害人恢复自己被侵犯的权益到原有状态。不管学生A的行为是不是故意的,只要让受害人的权益受到了实际的损失,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同时,在这个案例分析中,有学生会对承担民事责任的年龄提出疑问,教师可以普及法律常识,即我国民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自然人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但是以自己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也算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要符合这些条件,其民事责任都应该由自己承担,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则应该由监护人承担相应的责任。一般情况下,高二学生都不满18周岁,所以该学生的家长应该承担对应的民事责任。
通过案例普及法律常识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其中的法律依据是“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或死亡的,应当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补助费、丧葬费等”。借助于生活案例普及法律常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化学生对法律常识的理解。通过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提高守法能力,增强守法的自觉性,将法律意识转变成一种守法行为,需要知法懂法,并具备守法的自觉性。只有了解法律,才可以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并在法律的约束和要求下完成学习任务。只有了解法律,才不会做违法之事,并敢于披露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作为高中教师,要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遵纪守法的形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家长和学生遵法守法,进而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并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严格遵守法律条例。
(二)采取问题导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教学实践来看,科学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感知能力,进而让学生获得一种真实的体验,并积极思考问题,实现深度的探究学习。对此,教师应用引领式教学时,首要任务是精心设计问题,并以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利用问题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全面分析与把握教材内容,正确把握学生思考的重点内容。另外,教师可以全面考察与评估学生的认知能力,并结合学生对高中政治问题的思考能力,创设出对应的问题情境,以便于更好地驱动学生思考与探究。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情境,确保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以“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教学为例,教师在通过问题进行引领式教学时,可以创设如下的生活情境“樱桃在一段时间里的价格变化趋势”,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樱桃的价格出现了这种变化趋势?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教学中,有学生会提出价格的变动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季节性的水果会受到其营养价值的影响,产生价格的变化。利用生活化的问题引导与设计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究,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分析与处理中,最终提升学生政治成绩。
第二,通过问题导学与驱动,组织高中政治探究性学习活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利用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并活化其思维模式,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政治知识。在此背景下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掌握了政治知识,也通过自主探究提升了自身的多种能力。具体来讲,教师应利用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将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并让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即表层含义、衔接生活实际、联系政治进行规律总结、深层内涵。通过这几个阶段的灵活学习,深化学生对政治知识深层含义的理解与认知。其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利用好问题这个工具,把高中政治中零碎的知识点衔接在一起,进而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进行科学的思考与分析,最终达到一种深度学习的境界。
第三,通过问题导学,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氛围,还可以实现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此外,合作学习也是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学生成绩与态度等,进行精心地设计,为学生设计一些有价值且有层次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第四,设置合理的政治问题,为问题导学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问题是引领教学的核心,如果问题缺失,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就不再是问题导学法。在问题的指导下,才能够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需要设置有效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情况,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因此,要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开展教学工作,如果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学目的,那么将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认知能力有限,因此提出的问题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从教材中的内容入手提出问题,从而确保提出的问题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进而有效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第五,提高问题导学教学法的认知,注重“引领”。在问题导学教学法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引领。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问题导学教学在高中政治中的应用,主要是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只是引出教学内容,大多数的时间是让学生讨论、思考,通过互动和自主探究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内容。利用设问、分析与处理问题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属于引领的范围,也是教学任务的重点内容。只有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和处理问题,才能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三)利用精简的总结,提升学生的情感
心理能力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课堂总结是对教学内容的回顾,也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优质的课堂总结,具有重要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价值的实现与创造以后,可以进行如下的课堂总结:
问题一:你的理想信念是什么?问题二:根据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途径”,思考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呢?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深化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让学生在相同的目标与任务下和其他同学进行积极互动,实现了学生在政治课堂的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者是小组互动等方式,进一步得出“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进一步增强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并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高中政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注意事项
首先,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方法。可以从政治课程的层面出发,设计出一些独立的或者是渗透性的教学策略。不管是应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需要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课程内容入手,协调内外部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其次,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训练的机会,或者是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主动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关键能力与素养。
综上所述,关键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所必备的能力。对此,教师要注意有效地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政治学科关键能力。引领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李辉云. 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基于议题式试题特点的分析[J]. 江苏教育研究,2021(Z2):36-40.
[2]陆丽晨. 学生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性作业——以高中《政治》必修2“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为例[J]. 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1(01):32-34.
[3]陈紫燕. 培育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以《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为例[J]. 文理导航(上旬),2019(03):66+68.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