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裔作家文学作品中的喻指

2022-04-29 20:42徐楚涵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非裔莫里森文学作品

徐楚涵

非裔美国文学是非洲文化和白人文化碰撞的产物,在融入和远离白人文化的冲突中不断发展壮大。非裔作家善于将真实的历史呈现在作品中,将黑人的悲惨处境通过文学作品放大,透过丰富的喻指语言和喻指意象,赋予黑人扭曲的心灵和毁灭性的行为以非洲文化的历史渊源。喻指的使用使非裔作家作品具有历时与共时的文化价值。从非裔美国文学理论视角研究非裔作家作品的喻指,可以引发读者对美国黑人生存及生活现状的深刻思考,获取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类共同心理与文化财富。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论发生了语言和文化的双重转向。作为美国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非裔美国学者小亨利·路易斯·盖茨在《黑色的象征:词语、符号和种族自我》和《意指的猴子:一个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理论》两部著作中提出了以喻指理论为核心的非裔美国文学理论,即以非洲民间文化为基础的,建立在白人意识形态和传统范围内的西方主流文学理论,为边缘化的非裔美国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揭露了非裔美国文学的深层次的思想来源,为研究非裔美国文学提供了新视点。

托妮·莫里森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非裔美国女作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国内外对莫里森作品的研究大多基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原型批判理论、后现代和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并主要针对小说思想主题和作品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而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的视角探究莫里森作品的喻指性。莫里森的深厚文化底蕴使其作品中充斥着古老的非洲文化,使作品具有无限张力,从非裔美国文学批评视角出发更能发掘其作品对历史的追问及对人文的思索。

二、文献综述

郑光锐认为非裔女性作家扎根于自身文化的沃土中,并且非常契合拉美现实主义写作技巧,能生动描述其心路历程以及表述追求自我和民族解放的愿望。綦亮分析了埃西·埃多彦出版的两篇小说,提出埃多彦的写作文风和开阔视野为非裔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进而丰富了加拿大文学创作的版图,也证明了其在加拿大文坛举足轻重的位置。陈珺和吴阿敏研究发现,在近三百年的文学进程中,非裔文学领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与作品,并且已经逐步成为美国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他们以《美国非裔作家论》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评价,认为作品内容丰富且新颖,论述严谨且充分,合理地呈现了非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全貌。梁艳和张影等以“母亲”角色为研究对象,提出该角色本身蕴含的丰富意义在作家笔下增添了更深刻的含义,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母亲”角色受到了女性作家的由衷偏爱;进一步,他们研究了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不同的母亲形象,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刘白对谭惠娟、罗良功等著的《美国非裔作家论》进行了系统的评述,提出在选题和材料梳理方面,该著作规模庞大丰富、材料充实;在结构罗列上,该著作描绘了非裔作家的作家生平、作品介绍、研究现状、核心思想、主要贡献等;在研究方法上,该著作注重微观和宏观自下而上的逻辑整合;在学术观点上,该著作彰显了问题维度和创新思维;最后,总结出该著作是一部学术魅力之作,在其他族裔文学研究中也颇有典范作用。张峰以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于2021年10月7日获诺贝尔文学奖为选题背景,分析古尔纳的作品,认为古尔纳的作品“触及殖民主义的影响和难民的命运,既反思历史,又触碰现实,强调历史跟现实的联系”,并且提出古尔纳的获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诺贝尔文学奖对难民这一边缘群体的人文关怀。

三、盖茨的喻指理论

盖茨所定义的喻指是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其在表达某种意义的过程中借助了转义的手法,从而产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意方式,也是非裔美国人智慧和幽默的表现。喻指包含语言喻指、意象喻指及文本喻指。语言喻指是指基于非裔美国人的口语游戏而使用的语言方式,它通过替换同音词、联想俚语、修改权威语录等方式间接达到讽刺和幽默批评的目的。意象喻指指对一些传统的意象进行修改,应用于文学作品中,委婉地表达作者意图和态度。文本喻指是指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对所描述的文本世界进行反映、呼应、比较、重复、修改或回应等。

喻指集合了非裔美国人的语言特点和智慧,成为美国文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莫里森对非裔美国人传统的喻指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因此,她的小说在揭露非裔美国人的许多禁忌和暴力行为的同时,仍然显示出向上的希望和力量,其作品中喻指的应用,使得具有强烈痛苦和诗意美感的语言矛盾得到完美的化解和诠释。因此从非裔美国文学理论视域去分析莫里森的小说,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莫里森驾驭语言与文化的能力,对其作品的分析具有多维指导意义。

四、非裔文学作品中的喻指

(一)对《圣经》的喻指

《旧约》中的“替罪羊”:替罪羊的典故源自上帝对亚伯拉罕忠诚的测试。《圣经》中记载,为表忠诚,亚伯拉罕将其晚年得来的独子向上帝献祭,上帝被其忠诚感动,遂用一只公羊替代,成为承受以色列人全部罪孽的“替罪羊”,亦成为“祭祀羊”。莫里森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塑造“替罪羊”的形象,承受白人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厄运。

救世主耶稣:据《圣经》记载,耶稣作为神的儿子来到世上是为了拯救人类,他拥有纯粹的神性。在传道之前他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克服了恶魔撒旦的引诱,坚守了自我。莫里森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勇于牺牲、奉献,有责任有担当的女性,她们以博爱者和牺牲者的耶稣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却被赋予非正义人物的名字,借此反抗以白人为中心的主流文化。

(二)对自然界的喻指

植物:在非洲文化里,树承载着祖先的灵魂与记忆,往往代表着美好、宁静和救赎。《圣经》里存在生命之树和禁果之树,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树既可以赋予自然界活力,又可以满载邪恶之势。

水:水在非洲文化中承载万物,无色无形,是阴阳之隔,是生命之源。而《圣经》中的挪亚方舟故事却将之视为惩戒和灾难,是死亡的象征。因此,在文学作品中水兼备生命和轮回之意。

火:火象征着吉祥幸福,同时也代表着破坏与毁灭。在莫里森的作品中,火喻指毁灭性的爱——汹涌热烈,却令人遍体鳞伤。

(三)其他喻指

眼睛:眼睛是心灵的外在表象。在黑人眼中,蓝眼睛是白人独有的特征,是美好与幸福的象征,对蓝眼睛的渴望间接反映的是黑人内心对自我身份的否定,而深层次的却是在洞察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对蓝眼睛的向往是黑人对白人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探究了深邃的种族主题。

飞人:会飞的黑人是非洲传统民俗中黑人对超人能力的一种执念。飞人可以超越一切限制,翻山越岭,自由地在天空飞行。在莫里森的作品中,她将非洲飞人的神话与非裔美国人的宗教结合起来,折射出当代非裔美国人对现有处境的绝望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五、结语

喻指最基本的特征是借助非裔美国人所特有的传统意象,间接表达隐藏在文字下的作者的真实意图。喻指的使用是以口语化的英文表述为载体,而且喻指使用的大量意象也是通过民间传述留存下来的。非裔文学作品的创作实则蕴含着一个由口头性向书面性过渡的过程,而研究者需要在正统化的书面英语文字中逆向地还原出民间化口语所承载的喻指,再进行深人研究。非洲文化和欧美主流文化的结合造就了非裔美国文学,因此,对非裔文学作品的分析既不能无视欧美文化的影响,又不能脱离非裔文化根源。

在理论多元化阶段,应该选择一个与欧洲中心论相对应的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构建基础研究框架,帮助非裔美国文学摆脱其非主流文学地位;通过对作品中喻指的分析,研读作品深层次的思想价值,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揭示文本背后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非裔莫里森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论美国非裔诗人C.S.吉斯科姆的“拖延”诗学及其族裔诉求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试论托尼·莫里森《家》的文化书写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