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星言
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音乐也不例外,尤其是古典音乐,它具有健康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是世界艺术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新媒体时代,高速发展的新媒体平台给予古典音乐新的传播活力和发展机遇,古典音乐传播模式也经历了巨大的改革创新,传播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使古典音乐逐渐普及。
一、古典音乐在中国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传播的有利背景
《2021年新媒体内容生态数据报告》[1]显示:各短视频知识性内容高度发展,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越来越多以个人和机构为单位的自媒体涌现出来,传播者的平民化和普泛化使得传播内容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首先,视频时长的普遍增加和知识性内容增加反映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趋向于关注更深层次的文化艺术知识,这种大众社会文化环境和审美观念的普遍提高对古典音乐传播是十分有利的。其次,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和共享的特点,大数据时代传播信息量大且多样、更新速度快,这使得从未接触过古典音乐的新媒体用户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并了解古典音乐,从而拓宽了古典音乐的受众范围。再次,新媒体平台上的古典音乐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在互联网上古典音乐资源丰富,拥有海量的音频和视频可供用户选择,大数据也会对用户的观看或聆听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准确把握受众的喜好,使大量乐曲风格或音乐流派相似的古典音乐得到精准推送,从而促进其传播与推广。
二、古典音乐在中国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传播的主要特征
(一)纵深加强,传播内容呈现教育性、专业性
随着传播媒介的变化,古典音乐的传播内容也开始变化和创新。马克思说过“要有音乐的耳朵”,对于非通俗的交响乐等样式,只有了解有关的形式结构、表现手法和风格流派等,并且能够懂得乐曲的基本结构,才能有较好的欣赏过程。[2]新媒体平台的视频或图文作品多数包含字幕、特效和背景音乐,传播者可以运用图片、多语言文本、背景音乐等方式介绍和分析古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思维、艺术美和风格流派等,加深受众对古典音乐作品本身和古典音乐作曲家的理解,提高受众的音乐欣赏水平。
澳大利亚古典音乐网络博主双琴侠(Two Set Violin)曾经在哔哩哔哩网站和微博上发布过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
[1]出自微信公众号“新榜服务”文章《2021年新媒体内容生态数据报告》。
[2]出自王宏建《艺术概论》第97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版。
希拉里·哈恩的系列合作。这种新颖的视频以独特的创意和视角,通过半直播形式的“授课”内容,引起许多观看视频的古典音乐学习者和非古典音乐学习者的共鸣。
“大师课”是只有少数优秀的音乐专业学生、专业古典音乐乐手才有机会聆听参与的课程。如今,在视频平台和文化社区等新媒体传播下,所有互联网平台用户均有机会走进大师的教学课堂,古典音乐教育活动在网络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上实现了下沉式传播,有极强理论性的音乐知识在示范及讨论中被演绎得深入浅出。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对古典音乐感兴趣的受众,也可以加强受众对古典音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对古典音乐的传播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宽度扩大,传播呈现多元化特点
2021年年末,双琴侠在他们所创立的古典音乐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上开启了一场“古典音乐线上全球巡演”。此次音乐会运用了融媒体技术,给观众们营造出时空转换的戏剧氛围和艺术矛盾与冲突,加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共情。演出内容也不再是单一的音乐演奏,而是结合戏剧情节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古典音乐研修生和各个时期伟大的作曲家对话的场景,将巴赫、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帕格尼尼、肖斯塔科维奇等音乐家的性格特点、作品风格、创作时代背景等内容串联起来,并以戏剧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在欣赏这些古典音乐代表作品的同时,对乐理、音乐史和作曲家的故事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形式的活动使古典音乐的传播不再局限于音乐作品、乐团和演奏家,将古典音乐体裁与戏剧、电影、舞台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融合,形成了带给观众沉浸式观感的新型古典音乐会。
许多专业的古典音乐机构创建了官方账号,如西安交响乐团(XSO)在哔哩哗哩网站上推出专题作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等新科技手段,将著名协奏曲、四重奏作品与大雁塔、唐代壁画珍品馆、碑林博物馆等传统景观及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场景相结合,加强了多种艺术门类的交叉融合,使受众在观看视频时形成艺术的通感体验。这种以古典音乐为中华民族瑰宝和中国先进科技工程配乐的形式,赋予古典音乐潮流感和时代感,并加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有利于观众进一步理解古典音乐的社会性价值。
(三)传播媒介借助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不断扩大辐射面
在长视频占主流的视频平台上,古典音乐作品的视频、音频资源十分丰富,一些专业音乐软件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都难以找到的演奏版本,在哗哩哗哩网站等视频平台上却可以找到。因此,近年来,哔哩哔哩网站上的古典音乐演奏视频的播放量以“万”为单位增长。
如果说长视频在古典音乐的传播中更适合用来传播古典音乐作品本身,那么短视频则可以用来传播古典音乐乐手的练琴日常、音乐喜好等。通过对短视频内容与背景音乐结合的研究分析,笔者发现,一些古典音乐作品与短视频内容具有高度的适配性,在把控叙事节奏、渲染感情氛围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种传播平台的发掘和承载,使长视频与短视频相结合的古典音乐传播模式突破了传统媒介时代的单一长视频访谈或音乐会记录的定式,有利于古典音乐传播的多元化发展。
三、古典音乐现代传播模式相对传统传播模式的优越性分析
古典音乐的传统传播模式所需时间和金钱成本较高,礼仪规范较多,所以不利于其普及化传播,受众大多仅局限于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这种传播模式客观上不平等、不均等的缺点阻碍了古典音乐的传播。另外,传统的传播模式趋近于单向传播,忽略了古典音乐受众的反馈,演奏者无法与受众对古典音乐进行深度的探讨,乐迷之间也缺乏互动。
通过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来传播古典音乐,有利于减弱并消除传统传播模式中的“知识鸿沟”。该模式还具有个性化和互动性的特征,大部分视频平台都会向观众推荐可能喜欢的相同流派或相同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相同乐团或演奏家演奏的曲目等,这种个性化的智能推荐服务完全可以达到和各大专业音乐软件或平台相同的技术水准。以受众喜好和兴趣为导向的传播模式,可以通过不断推荐适合每个受众的古典音乐来扩大受众规模,受众可以在古典音乐相关视频下方的评论区或弹幕区发表自己对视频内容的看法和观点,而视频发布者也会根据评论区的内容推出更多受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对评论区的观点做出回应,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近似“微弱效果论”中受众积极参与、良好互动的传播模式。
四、古典音乐在中国传播的作用和意义
古典音乐主要指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的西方古典音乐,是欧洲文化艺术的结晶,具有注重形式、和谐统一的艺术特点。如今,古典音乐已经不再局限于欧洲,郎朗、吕思清、王羽佳、陈其钢等中国音乐家彰显了国人学习古典音乐的热情,体现了华人演奏古典音乐的极高水准和天赋,也显示了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
[1]出自2018年11月18日至20日巴伦博伊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后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内容。
音乐对欣赏者心灵的感染是直接的,无须借助推理,也无须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实现,因此古典音乐能跨过种族、宗教、文化的藩篱,成为世界的艺术。古典音乐作品中积极的情感与中国主流的价值观、人生观相符,所以古典音乐对中国观众具有振奋精神、激发情感等艺术疗愈的作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在各国代表团入场时播放的背景音乐均为古典音乐,中国在承办的世界性盛会上大量使用古典音乐说明了中国对古典音乐的高度认可,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和艺术风格的多元化。
古典音乐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也融入了东方特色、民族特色,比如作曲家陈其钢以古曲《阳关三叠》为音乐主题素材,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这部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这种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传统哲学思想与欧洲古典音乐乐器、作曲和演奏手法相结合的方式,使中国音乐更加多元化、多样化,使中国观众能够通过“他山之石”进一步思考中华民族的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讲,古典音乐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教化作用。
五、结语
巴伦博伊姆曾经给予中国古典音乐受众很高的评价:“我去过美国、日本、欧洲以及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没有看到过这么多年轻观众。难以置信,在中国,古典音乐有如此庞大的年轻受众。”囚在中国,年轻人不仅是古典音乐的主要受众,还是古典音乐的主要传播者。现代年轻人可以在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上积极推动古典音乐现代传播模式的发展,使古典音乐进一步在中国传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