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馨竹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化分工的细化,人们的信息接收也被切割成了大量的时间碎片,与之相对应的,广播节目的播出时间、播出时长、播出内容和制作方式也与时俱进,进行碎片化的调整。本文重点分析碎片化时间对广播节目的影响和广播节目碎片化的好处,并指出在网络时代优化广播节目“碎片化”操作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播节目;碎片化;广播媒体;创新
近年来,随着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式应用助推下,人们的生活被切割成一个个细碎的时间碎片,如上下班的时间、等待吃饭的时间、排队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似乎每个时间都被人们用在充分利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碎片化也被越来越多地用来描绘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传播语境。人们在自己闲暇的零星时间,利用移动终端快速地接收信息,成为一种新常态。比如,坐公交或地铁的时候用手机看视频、发微博;在吃饭的同时,刷着朋友圈。可以说,碎片化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4G和5G网络覆盖、形式各异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加持下,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让人们的信息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著名的网络问题专家大卫·温珀格曾说过,传统新闻机构正在失势。我们失去的市场份额越多,越是接近生命的终结,就越是要化整为零,把产品碎片化[1]。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代表之一,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胜出,也必须学会抢占人们的碎片化时间,生产碎片化的音频产品,满足听众的收听需求。
从实际操作来看,现如今所有的广播节目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碎片化传播的烙印。基本上所有的广播电台都开始使用碎片化的节目形式,从最早的整点报时和3-5分钟的滚动新闻快讯,再到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的小插件和线性节目,最后再到大板块的整档节目也被切割成不同的小类型和小板块,现如今纯粹的广播节目已经被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精致的精品节目组合所替代,电台也在呈现从单一型广播向综合广播多元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趋势。这就是广播媒体和广播节目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表现。
一、碎片化时间对广播节目的影响
传统的广播节目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适应“碎片化”操作,就要充分理解碎片化时间究竟会对广播节目带来怎样的影响。笔者认为,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影响节目播出时间
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档广播节目的首播时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网络点播可以让听众随时随地想听就听。《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公布的2021年全国电台与频率广播调研活动报告显示,随着广播媒体网络化和数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智能收听终端所吸引的用户越来越多。2021 年上半年,智能终端的用户量超过3亿,使用率保持在45%以上,与此同时2021年通过媒体自办客户端收听广播在线音频的听众占比上升幅度超过50%,媒体自办客户端的用户不断上升,用户活跃度也在随之提升[2]。这种情况也充分表明,现如今,传统广播节目所受到的时空限制以及被打破,广播节目的网络传播,使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安排收听时间,而不是仅局限于广播节目的固定播出时间,这在极大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的同时,也对广播节目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怎么样才能在节目时间之外的听众碎片化时间里,依然可以激发听众的收听需求。
(二)影响节目时长
随着人们碎片化信息接收习惯的形成,对信息的耐受程度正在不断下降。有专业调查显示,人们在收听广播节目时,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仅仅只能维持5-8分钟,如果是在驾车或工作等伴随性收听的环境中,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还会缩短。因此,为了适应听众碎片化的收听习惯,广播节目的时长也要严格加以控制。以往那种长达一两个小时的大板块传统广播节目,已经很难让听众耐着性子听完,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的是“短平快”的信息传播,他们需要快速、直接和明确的信息,希望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获取更多信息。现如今传播渠道众多,在各类信息获取途径中,人们挑选信息的耐心在不断下降,他们已经习惯于在大数据搜集自身的信息浏览痕迹,然后在精准分析自身兴趣爱好和兴趣需求的基础上,为自己推送“量身打造”的个性化信息。广播节目无法做到如新媒体这般的“精准推送”,它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迅速激发听众的关注,就必须在节目中不断穿插收听兴奋点,能够给听众持续的收听刺激,让他们产生收听兴趣,一般来说,这种刺激点每隔3到5分钟出现一次,是最合适的。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叫“给我一首歌的时间”,其实这也是移动互联的条件下受众能够接收的时间长度,一档好的10分钟节目,可能其传播力和影响力远远高于一档冗长的、无趣的60分钟节目[3]。
(三)对节目内容的影响
现如今听众收听广播节目的时间越来越琐碎化,收听场景越来越多元化,且大部分收听状态都是伴随信息,即在进行其他活动的同时收听节目。这样一来,就对广播在节目内容生产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节目不仅要短小精练,而且要随时可停顿,内容可以单独成篇,不具备关联性,以一个个小板块的形式组合在节目中,这样一来,听众随时打开收音机,都可以快速地进入收听状态,掌握较多的信息,且在信息接收过程中被打断,也可以随时再次进入收听状态,不获取相对完整的信息,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听众的信息接收体验。
二、广播节目碎片化的必要性
在当代社会,人们碎片化的信息消费习惯对广播节目的播出时间、播出时长和播出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播电台想要在这个时代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就必须学会颠覆广播节目的常态化播出,让其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在听众面前。
(一)顺应听众的收听习惯
当代社会,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被确立,他们牢牢占据着传播过程中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会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媒体平台。这就意味着,任何媒体平台生产的信息内容和形式,如果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没有顺应新的信息传播规律,没有生产出受众真正需要的媒体产品,很快就会失去市场。
传统的广播节目,声音是唯一的信息载体,通过主持人解说和音响的使用,制作出篇幅较长的节目专题,由于声音元素单一,制作手法僵化,因此常会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让人在产生收听疲劳之感,收听率难以有效提升。碎片化的广播节目,可以不断变换声音元素,不断制造收听兴奋点,还可以充分整合各种网络资源,从内容到形式,打造一个“跨界电台”和“看得见的广播”[4],顺应受众的收听习惯。跌宕起伏的内容编排,环环相扣的音响元素,不断切换的兴奋点,能够给听众焕然一新的收听感受,有效吸引听众注意,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让频率特色更为鲜明突出
现如今,媒体产品众多,要在诸多的同类产品中迅速引起受众关注,激发听众的受众需求,品牌效应和口碑传播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如何让电台频率特色更为鲜明突出,碎片化的高频次的节目播出方式是一个有效途径。让具有频率特色的节目更多地出现在全天节目中,可以快速地塑造频率鲜明形象,让听众加深对于频率定位的理解。以笔者所在的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为例,频率自开播以来就紧扣经济定位,关注经济动态,不断创新发展,以“宣传安徽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服务百姓生活”为宗旨,可以说“经济”就是整套频率的关键词。所以节目所有的设置都是紧扣“经济”二字展开,为了更加鲜明地表现频率的特色和宗旨,频率在全天的整点和半点推出线性节目《整点经济人物》和《半点经济信息》。其中,《整点经济人物》贯穿全天的24个整点,紧扣经济定位,以精彩的经济人物故事,展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用曲折奋斗历程见证市场的砥砺前行,“见人,见事,见社会,见物,见感情”,实现时代人物和家国及经济的无缝对接。每期节目时长在4分钟左右,用讲故事的方式对经济人物的创业故事娓娓道来,采取碎片化的制作方式,整期节目中有丰富多元的声音元素,听觉非常享受。如果一个人物的故事在4分钟说不完,就分成2期或者3期,在整点时间按顺序播出,使听众产生收听黏性。《半点经济信息》在频率的白天10个半点播出,对经济信息特别是安徽省内的经济信息及时播报。经济信息与老百姓的生活关系密切,备受关注,且变动速度非常快,通过及时播报的半点经济信息,可以让听众及时把握经济脉搏,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两档经济类节目贯穿在全天的节目中,使安徽经济广播频率节目脉络更为清晰,形象更为特色化和个性化,通过两档节目的不断播出,可以给听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让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更为鲜明
以往板块化的节目将一个主持人拘泥在一个特定的节目当中,如果这档节目与观众及市场的贴合度不高,或是如果这一节目的时间段是广播收听的低谷时间段(除了早中晚三个收听高峰),即使这个主持人的节目做得再精彩,也很难让主持人能够在听众群中圈粉,难以成为“名主播”。但是“碎片化”的节目播出形式,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就是一个跳脱收听低谷时间段的好机会,主持人可以在多个碎片化节目内主持,有效提高了主持人的“见面率”,如果一个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有特色,那么很容易就会成为听众追随的对象。比如,现在很多电台会将频率的优秀节目进行剪辑再利用,将几分钟的相对完整的碎片节目,在全台的多个时间段中穿插播出,让节目的传播效果更好。
(四)避免广告时间段的听众流失
传统的广播节目编排,一般会在整点和半点播出大量的品牌广告,这种堆砌在一起的广告很容易就让听众换台。如何把广告时间段的听众留住?很多电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碎片化编排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安徽广播电视台有一个纯音乐类的电台FM96.1,非常受市场的欢迎和听众的认可,其在广告播出时也采用碎片化的模式,不在半点或整点的固定时间段播广告,而是在歌曲与歌曲之间,用一分钟左右的广告进行过渡,这样一来,大量的广告被分散到各个时间点,简短的广告时间不至于让听众换台,有效地提高品牌广告的传播力和到达率。
三、广播节目优化“碎片化编排”的途径
(一)多渠道整合新闻资源
“新闻立台”对传统广播媒体来说,是提升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传统媒体拥有雄厚的新闻资源,而且具有专业化的新闻采编队伍,其在生产兼具权威性和深度性的新闻报道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因此,广播节目的“碎片化”生产也要多渠道地整合新闻资源,确保有足够的新闻内容在全天的节目中多次播出,实现新闻的高频次滚动播出。
(二)打造个性化节目
不同于传统时代的节目策划,互联网时代广播节目更多元化,如何在众多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节目的个性化和鲜明化至关重要。在时间碎片化的影响下,现如今公众的需求越来越细分化,他们更加关注在观点和形式上更为鲜明和个性化的信息。这就要求传统媒体人在进行节目策划和内容编排时,从原先的大众化传播转向小众化传播,侧重某些人的信息需求,进行个性化和鲜明化的小众传播,通过不同节目之间的累加作用,最终达到覆盖绝大多数收听人群的作用。
(三)打造社交新通道
在碎片化的传播语境下,人们的社交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之间越来越缺乏深度沟通交流的时间,越来越疏远,反而对虚拟空间越来越依赖,更多地在互联网上寻求精神慰藉,以新媒体来建立自己的社交网。因此,传统广播人在节目的“碎片化编排”中,一定要善于打造社交新通道,不断地建立让受众沟通交流的通道,形成一个个兴趣和信息需求相同或相似的,以网络为基础的听众群体,以节目为介质,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大家才能成为节目的忠实粉丝。
(四)借助多平台发布,实现碎片化传播
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快,每天接触信息的渠道非常多,他们可以是电视观众,也可以是网络用户,他们是智能手机使用者也是广播节目听众,来自权威机构的统计显示,现代社会公众每天接触的媒体平台多为3-4种。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广播节目想要扩大节目的影响力,要生产多种碎片化信息作品,在多个平台和终端上推送,进行多次传播,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接收渠道,如此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四、结语
广播节目的碎片化是广播媒体人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主动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实践证明,广播节目的碎片化更加符合当下的传播规律和听众需求,能够有效地解构常态类型节目,把节目形式升级为网络时代“碎片化+精品化+模块化”的综合型节目模式,使频率定位更为细化,满足听众的个性化和散点化收听需求,小单元的节目不仅在时长上吻合新时期听众需求,在内容上也更为精致和多样,以丰富的声音元素满足听众挑剔的耳朵,让广播媒体在网络时代竞争力更强,实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培隆.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创新性分析及研究[J].电视指南,2018(9):153.
[2] 王哲.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碎片化的创意探讨[J].传媒论坛,2018,1(14):35+37.
[3] 张晓玲.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与听众的多样性互动[J].新闻采编,2013(4):12-13.
[4] 王梦妍.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发展的新思路[J].西部广播电视,2018(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