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杏梅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教育者不仅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合理调整,同时也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创新。具体到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必须要立足于初中生的实际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促使学生能够在相互帮助、互相扶持的过程中完成班级管理任务,从而实现学生整体的不断进步。鉴于此,阳山县韩愈中学将小组合作模式引入班级管理中,结合班级管理要求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模式,针对实施方法进行探索与改进,在增强管理效果的同时,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为强化班主任的轻松感和幸福感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唯一责任人,班级管理的好坏与班主任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这种落后的观念认知无疑给班主任增加了过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在此情况下,小组合作模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阳山县韩愈中学将其引入了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并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鉴于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广大班主任有必要将小组合作模式引入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以此实现管理职责的精细化,从而让班主任获得更多轻松快乐的管理体验。
一、用小组合作管理初中班级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落实管理主体要求
不论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班级管理中,学生都一直处于主体地位,班主任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从而更好地服从管理。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恰好为班主任提供了“权力下放”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优势,在落实管理主体要求的同时,也体现了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这对强化班级管理质量是极为有利的。
(二)有助于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初中生正处于能力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初中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应用恰好能够为学生提供能力素质发展的机会,只有实现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与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才能获得巨大的管理效益。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管理,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合作与管理的机会,在相互帮助、有效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小组合作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也会不断增强,并且能够将自己的个人荣誉与班级荣誉联系起来,这对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十分重要。
(三)有助于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当然,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应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促使班主任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在小组合作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并不是完全放手不管,在了解管理情况的过程中,班主任也获得了更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在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增进师生情谊,最终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一)立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划分管理小组
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下,管理小组划分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必须要做好小组划分工作,按照合理的划分标准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以便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首先,班主任需要制定系统的班级管理计划,结合学生整体的实际情况明确班级管理的根本目标,促使管理小组能够有据可依,从而为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高效应用提供重要的保障。其次,班主任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综合素质、生活背景等标准对学生进行合理划分,促使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拥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从而为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根据性格划分,学生可以被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班主任在分组时,应确保组内外向型和内向型学生的比例均衡,以便达到性格优势互补的目的。再比如,按照综合能力划分,学生可以被分为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班主任在分组时,应确保每个小组的能力素质均衡,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管理。
(二)着眼于学生的特长优势,明确各自管理职责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但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还不全面,因此很难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鉴于此,班主任有必要对管理小组进行有效引导,结合学生的特长优势明确成员的管理职责,争取在提高管理效益的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而将学生的管理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班主任可以让学优生负责小组成员的学习管理,让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纪律管理,让生活习惯良好的学生负责生活管理,等等,以此发挥学生的管理优势,从而增强合作效益。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学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班主任需要对管理职责进行适当的调整,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管理领域中得到锻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合作管理的实效性,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实现班级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目标是极为有利的。
(三)致力于管理制度的完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待管理小组分配工作结束后,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各管理小组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的活动当中,促使学生能够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提出中肯建议,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予以明确,从而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凸显出来。与此同时,班主任需要对小组建议进行整合,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商讨,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确定班级管理内容,以便为小组合作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比如,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班主任可以明确每个小组的研究任务,通过对班级管理内容细化来引导学生进行专项研究,促使每个小组负责不同领域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从而强化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小组合作的优势,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班级管理内容,这对确保小组合作管理的高效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四)聚焦于学生的管理效果,发挥激励作用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相较于批评、否定式的管理模式,他们更倾向于鼓励、认可式的管理模式。因此,为了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班主任必须立足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聚焦于小组合作管理效果,针对学生的管理成果予以及时肯定和鼓励,争取在激发学生管理热情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自主管理需要和心理健康需要。比如,班主任可以为管理小组提供多样性的成果展示机会,通过组长计分的形式明确小组合作管理的真实效果,针对获胜小组或进步幅度较大的小组予以适当的奖励,借助家委会的力量对每个月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表彰,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激励着学生不断加强小组合作管理,进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从班级管理基本要求来看,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有助于落实管理主体要求,促使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体现,从而更好地实现有效性管理的根本目标。从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小组合作模式的引入实际上是精细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只有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才能促进班级管理质量的显著提升。鉴于此,初中班主任必须要对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切实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管理优势,促使“小”团体获取“大”能量,从而帮助班主任解决更多的班级管理问题,做个轻松快乐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李现风. 初中班级管理中融入小组合作管理策略研究[J]. 求知导刊,2020,4(13):5-6.
[2]吴镇炎. 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传奇,2019,6(26):45.
[3]卫灵彦. 小组合作,把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学生[J]. 华夏教师,2018,9(09):33.
(责任编辑:罗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