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丰琰
摘 要:新时期下教育教学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更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更加希望学生在课堂上拥有立锥之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初中数学教师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下开展课堂教学,可以实现策略的革新,成就精彩,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围绕双减政策的要求来进行作业优化,设置课堂提问环节督促学生自主探究,改善了学生的数学现状,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高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转变与革新
初中数学教师思考课堂教学的转变与革新,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助力,使学生在面对数学的时候拥有从容不迫妥善处理的能力,知道可以怎样利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和探究,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对数学技能的应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会得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引导,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然后进行实践尝试,增加自己的数学学习经验。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一)构建视听结合课堂环境,增强学生代入感
初中数学教师思考课堂教学的转变与革新,可以将现代化教学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为学生构建视听结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得到更加强烈的学习感受,拥有代入感,经历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在学习“图形的相似”时,为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图形相似,知道结合哪些因素来判断图形是否相似,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了4min的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中为学生罗列了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图形是相似图形,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笔者为学生揭晓谜底,考查学生对相似图形知识的认知情况。笔者会继续带领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穿插图形相似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案例的声音介绍,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了解图形相似的相关知识,知道怎样结合图形相似的判断依据对图形进行归类和筛选。学生在微课视频的引领下对图形的相似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学习代入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发散思维
在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时候,丰富的教学内容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与活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学会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观察数学,发现数学的特点,然后增加对知识和技能的填充。
在学习“三视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左视图、俯视图等内容,知道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到不同的图形,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笔者在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幻灯片课件,将不同物体组合在一起,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图形描绘下来。接着,笔者会利用幻灯片课件鼓励学生进行图形对比,让学生在幻灯片课件中找出自己描绘的图形,说一说自己是在哪个角度观察到此图形的,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的意识。学生在幻灯片课件的辅助下,对三视图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了不同角度会得到不同的图形,学会了使用三视图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形成了发散性思维。
二、落实双减政策理念,优化数学作业布置
(一)因材施教,进行作业分层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教师越来越重视为学生减负,想要借助作业的优化来减轻学生的压力,使学生拥有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教师在双减下优化数学作业布置,可以通过因材施教对学生分层来实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得到有效锻炼。
在学习“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学会灵活地依据实际问题来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解答,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笔者先是对学生进行了小测验,运用课后练习题考查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然后依据学生的分值对学生进行了大略划分。接着笔者又综合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往完成作业的情况等进行了分层优化,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科学教育。对于表现力强、技能掌握牢固的学生,笔者为学生设计了难度层次加大的练习题,更加注重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活学活用;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能力较差的学生,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带有巩固性目的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够在基础性练习中掌握一元二次方程。
(二)激发兴趣,作业形式多样
初中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遵循双减的政策,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能够增添学生写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不再逃避写作业。学生在多样化作业中会转变态度,正视作业,将作业视作自己学习的助手。
在学习“图案设计”时,为了使学生了解旋转、移动等内容,学会使用不同的技巧来设计图案,丰富学生的现实世界,培养学生写作业的兴趣,笔者先是设计了调查问卷,在问卷中咨询学生比较难忘的作业,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形式,然后综合学生所学内容、知识掌握程度等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使学生能够独立使用数学知识来完成图案的设计,熟悉旋转、移动等技巧。笔者鼓励学生化身为图案设计师,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设计图案,然后能够说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即可,起到激励学生写作业的目的。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熟悉了图案设计的内容,产生了图案设计的兴趣。
三、设置课堂提问环节,锻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的优化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良性的互动可以帮助师生达成这一目的。初中数学教师设置课堂提问环节,利用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能够调动学生自主的动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抓住数学的技巧。
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为了使学生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主动地走进数学探究活动中,笔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具有怎样的性质?如果只给你其中一个条件,你能正确判断出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吗?如何应用数字语言来描述三角形全等?除此之外,笔者还设计了开放性问题:你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你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空间意识,知道了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够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进行分析,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好习惯。对于在数学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进行了反思和优化,找出了恰当的解决方式。
总之,本文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打造了视听结合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得到了身临其境的学习代入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落实双减政策理念,优化了数学作业布置,实现了因材施教,完善了作业分层,利用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拥有了自主探究的能力,找到了问题思考的切入点,赢得了数学探索的阶段性胜利。可以说经过课堂教学,教师转变了教学的理念,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看到了数学的全貌,找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变得更为主动与自觉。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贺玉亮. 初中数学深度教学重在触及本质、引领思维[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35-37.
[2]陶英. 数学因你而精彩——谈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应用[J]. 数字通信世界,2020(12):257-258.
[3]刘晓军. 互联网+时代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 数字通信世界,2020(12):231-232.
[4]蒋莹莹,刘维全,袁保玉,等. 浅谈“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初中数学智慧教学的“减负增效”[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