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明
摘 要:长期以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都是教师比较头疼的内容,学生作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写作能力提升比较慢,写出来的作文流水账居多,难以达成写作素养培育的目标。为了改善这样的局面,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将层递式教学模式融入其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层递式教学
一、鼓励学生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改善无话可说的局面
很多初中生一谈及作文,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写,也不知道在作文中要呈现什么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为了凑字数,胡乱编写,这样的作文质量自然比较差。为了改善这样的局面,就需要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这是开展作文写作的基础阶段,做好此方面的工作,可以为后续更加高层次的作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依照层递式教学模式的诉求,积极引导学生去实现作文素材的积累,慢慢引导学生摆脱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比如在“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课程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平时阅读、生活中看到好的语句、关于生活的词句就积累下来。
比如某学生在小区电梯广告中看到一个装饰公司这样的文案:每一次收工,这里都多一个家。这样的文案语句很简单,但是让人看起来很温暖,很暖心,甚至有一点感动。还有学生收集了很多关于写作观察的名言名句,比如爱默生说过:“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史麦尔说过:“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以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这些名言都告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懂得细心去观察,在观察中寻找细节,找到对应的切入点,有所感悟,这样就可以在写作中游刃有余。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以自由摘抄的方式来进行,将自己阅读到的一些好句或者段落摘抄下来,然后在自习课上进行诵读,或者与同学进行交谈和鉴赏,增强理解和认知,实现素材的不断积累。
二、结合学生的写作情况,设定有针对性的作文任务
层递式教学模式的贯彻和执行,要求能够结合学生的写作情况,设定其层次之后,然后结合这样的学情判定,设定更加有针对性的作文任务,这样就可以进入到更加有层次的作文教育教学格局。在此过程中,写作任务的设定,需要关注形式的多样化,确保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不断提升,产生写作的欲望,继而进入到良好的作文练习状态,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地实现作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其在作文教学设计时,需要将这样的层次性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够确保实际的写作任务设定是有针对性的、是有效的,否则作文教育教学将处于低效化的状态。
比如写人要抓住特点,学生关于写人的相关素材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此时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其中寻找对应的对象,然后选择出对应人物的特点,围绕这个特点来进行阐述,确保可以很好地塑造这样的人物。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对应人物的特点可能是比较分散的,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积累的素材进行整合,确保找到最为显著的特点,然后依照写人需要抓住特点的诉求来进行写作,这样就可以步入更加理想的状态。在本次写作课程上,教师改变之前的方式,运用了多种写作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由交互,营造讨论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阐述,阐明自己对素材中人物的看法;进行头脑风暴,大家可以针对一个素材进行探讨,看看如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在这样的交互中,大家交流意见,相互探讨,可以取长补短;在写作之后,以分享的方式来进行交互,进入到交互修改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实际写作的时候,写作任务的完成,是与口语练习、各项交互活动关联的,而不是独自一个人的行动,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确保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写作状态。学生的语言技能差就需要将作文训练的焦点放在语句训练上,学生的作文素材少,就需要将作文训练的焦点放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上,依靠这样的方式确保学生的作文技能得到更有针对性的锻炼。
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进行创新
在写作素材不断积累,写作兴趣不断激发之后,要能够巧妙地使用写作技巧,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写出有创新意味的作文,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懂得正确看待学生的创新意识,尊重他们的个性表达,确保他们慢慢将作文看作为一个自我展现、自我表达的平台,自然就不会厌恶写作文,或者借助这样的方式,进入到更加理想的作文练习格局。
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板块,实际的主题为《学习描写景物》,大多数学生可能描述的都是自己看到的景物,可能会是校园的景色,可能是家乡的角色,可能是公园的景色,可能会是旅游景点的景色,但是某学生就比较独特,他发挥想象,将自己构想的恐龙世界的景色描述作为焦点来进行写作,在文章中很好地介绍了恐龙时代的美景,很有想象力,有着比较强的感染力。教师对于他这样的作文作品进行了赞扬,并且在班级上进行鉴赏和分析,希望依靠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写作需要有个性的想法,这样才能够写出创新性的文章。其他学生在看到这样创新性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以后也可以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写到作文中去,这样也可以打开到更加理想的作文创新格局。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不同的想法表示尊重的同时,还需要慢慢引导学生关注对应主题的渗透,确保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吻合,这样就能够确保学生的创新方向不会发生偏差。教师可以定期对一段时间内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定,选择其中创新性的作文,然后将其提交给区域内或者学校开展的作文比赛活动中去,并且组织学生去鉴赏其他学长或者学姐写出的创新性作文,进入到实际作文鉴赏的状态,使得他们对于创新作文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进入到更多的作文实践中去。在此过程中如果可以获得对应的荣誉,就可以使得学生对于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写出更多优秀的作文。
四、设计作文实践活动,增强作文与实践的关联
在学生有着一定创新意识之后,能够写出对应创新性作文的时候,就可以慢慢地将写作与生活关联起来,创设作文实践活动,确保学生意识到作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作文可以写生活中的现象,作文可以融入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作文可以渗透个人的情感,作文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由此就可以步入到更加理想的作文实践格局。需要看到的是,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可以运用自己的写作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就步入了作文教学的最高层次,这也是层递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节点。
在初中作文教育教学中,不能太急功近利,写作素养培育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作文素材的积累,要有针对性的作文任务练习,再进入到作文创新的状态,然后强化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就可以确保实际的作文素养培育步入更加理想的状态。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其需要能够准确地判定学生的阶段或者层次,然后依照对应的递进方式来进行安排和规划,形成个性化的作文教育教学方案,由此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武玉龙,张丽萍.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探微[J]. 现代教育科学,2013(02):168-169+165.
[2]宋胜克.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8):85-86.
[3]董煜. 基于生活化的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38.
[4]解环宁.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4):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