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朝晖
【摘要】本文对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动手实践环节出现的“浅层化”“碎片化”现象,采用二度实践的实践活动模式,解决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不能触及到通用技术学科的知识核心和高阶思维的问题,推进通用技术课堂深度学习的发生,落实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二度实践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经过十多年的新课程改革洗礼,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也悄然发生变化。绝大多数的通用技术教师都认同“立足实践”的课程理念,并会有意识地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加入动手实践环节,这是通用技术新课程改革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效。然而,不容小觑的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动手实践环节出现了“浅层化”“形式化”以及“碎片化”的现象。有的教师用纸板、雪糕棒、橡皮筋或积木玩具之类材料进行一些不痛不痒的动手实践,有的动手实践环节看似很热闹,但却流于形式,实际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还有教师设置各动手实践环节彼此独立,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这种现象曾被通用技术课标组长顾建军教授批评为“纸糊的通用技术”。
一、通用技术课堂需要深度学习
通用技术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未来发展、终身学习、美好生活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必需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有理念、会设计、能动手、善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经历技术设计的全过程,形成一定的方案构思、图样表达、工艺选择及物化能力;能够领悟基本的技术思想,形成初步的工程思维和系统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养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通用技术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实践层面会涉及较高层次的认知目标,需要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像设计师、工程师一样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通用技术课堂,特别是动手实践环节同样需要“深度学习”。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二度实践”教学模式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当教师布置一个设计制作任务给学生时,学生最后完成的作品常常达不到教师期望的目标。要么想法太过简单单一,没有创新性;要么想法和设计很好,但开始制作时发现实现不了,根本做不出来。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缺乏必要的操作经验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导致要么不知道原来可以这么做,要么不知道原来不能这么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体验不到成功,也很难做到全身心积极参与。从学生获得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样学习过程也不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其深度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引进“二度实践”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二度实践”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推进通用技术课堂中深度学习的发生。
二度实践不是实践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两次独立的实践相加,而是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有递进的整体实践设计。在“二度实践”中的两次实践分别有着不同层次的目标和作用:初次实践的目标是完成基本的任务,一般难度不大,学生依葫芦画瓢完成即可,其作用是让学生熟悉工艺和材料,训练基本操作技能,为二次实践积累经验。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示范操作,也可以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参考设计方案,让学生知道原来可以这么做,启示学生的思维。二次实践的目标完成更具挑战的任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阶段教师不示范也不提供参考,要求学生自行完成任务挑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三、把握“二度实践”的重要环节实现通用技术课堂深度学习
建构“二度实践”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通用技术课堂的深度学习,从而落实通用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把握以下5个重要环节:选择实践项目载体、确定学习目标、设定问题情景、设计两次实践的任务和要求以及开展可持续性评价。
下面以《简单结构的设计》为例,来谈谈如何把握“二度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实现通用技术课堂的深度学习。
1.选择合适的实践项目载体
《简单结构的设计》是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中第一单元《结构及其设计》第三节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选择的动手实践项目载体可为“伸缩多功能桌面书架的制作”。因为桌面书架的制作这个项目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着较深的使用体验,而且制作好的作品可直接供自己学习之用,从而使这个设计制作活动更具有真实性和成就感,也可从以后使用该作品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其结构设计的优缺点。进一步实现桌面书架的可伸缩性具有一定的挑战难度,而实现桌面书架多功能性也让学生有更丰富的挑战空间。
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确定学习目标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中第一单元《结构及其设计》第三节的内容,通过《技术与设计1》的学习,学生对设计有一定认识和感受,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加工工艺,有一定的物化能力。但学生对技术设计中的一些重要思想方法,比如结构的思想,还只是一些模糊的意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有意识的设计方法。在本单元“结构及其设计”的第一个学习主题“结构认识与探析”中,学生对结构、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进行基本的结构分析。本节学习主题是进一步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结构作品,让学生对结构及结构设计有一个更深的体验和认识。本单元的学习涉及的核心素养内容涵盖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五个方面,但是较为侧重在工程思维和物化能力。因此教师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如图1)。
3.设定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情景
根据对学生课桌及教师书桌的真实使用情况的调查,教师设定的问题情景是:书桌课桌上东西多、桌面杂乱现象在学生中具有普遍性,同学们能否设计制作一个收纳架来收纳这些书籍和学习用品呢? (如图2)
4.设计初次实践任务和要求
初次实践的目标一般设定为熟悉工艺和材料,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具体到本项目,其初次实践的作用是让学生熟悉实践室中木工工具和设备操作,形成正确操作规范和良好的操作习惯,了解实践室提供的材料及材料的特性,掌握木材的常用连接工艺,了解桌面书架的基本形态样式及桌面书架应具备基本的功能要求。因此教师设计如下的初次实践任务和要求。
在初次实践中,教师一般会讲解和示范木工工具和设备操作及木工常用的连接工艺,并提供一些可供学生参考的桌面书架样例。
5.设计二次实践任务和要求
二次实践的目标需完成更具挑战的任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初次实践制作完成的书架,进一步提出了其还存在的问题:一是不可改变占地面积及分类容量;二是不方便放置其他学习用具。并根据新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任务和要求。
二次实践的任务更具挑战性,难度更大,其难度在于可伸缩的实现上。要求更高,在一度实践要求上增加了“还可放置其他学习用具”和“形态可变,分类隔挡可调”。有了初次实践的基础,学生的精力可以主要集中在最后两点更具挑战的要求上。而这两点也是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更有发挥空间的地方。
6.开展持续性评价
开展持续性评价,是为了随时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监测与调控学习过程,通过持续性地进行信息反馈,指导改进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师教学行为。建立一种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立体性、激励性评价。
在本项目中,为了推进课堂的深度学习,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开展持续性评价,其评价表如下。
表1:持续性评价表
有了“二度实践”的支撑,并把握好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地推进通用技术课堂深度学习的发生。这可以从本次实践活动后学生提交的作品中得到证明,学生的作品不仅在材料和工艺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如图3所示),在作品的结构形态上也具有多样性(如图4所示)。学生作品不仅可以实现书架的基本功能,而且创造性实现了挑战功能。
通过持续性评价,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完成挑战性任务,全身心积极参与和经历了技术设计的全过程,体验到了成功。并在此过程中发展了有关方案构思、图样表达、工艺选择及物化能力等方面素养;能够领悟基本的技术思想,形成了初步的工程思维和系统思维,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养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开始像设计师、工程师一样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学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有深度学习发生的学习过程。
由此可见,“二度实践”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通用技术课堂动手实践环节存在“浅层化”“形式化” 的问题,能有效推进通用技术课堂深度学习的发生,能真正落实通用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徐敏,章盛智.在实践活动中让核心素养软着陆——以“工程思维”的培育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2019(01).
[3]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