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荣 沈正元
摘 要:“积极生长者”的表达符合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发展的历史逻辑,符合“把学校建设成为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之地”的共同愿景。“积极生长者”是未来理想人格的整体形象,是正向生长与主动生长的统一,指向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积极生长者”的特质反映在基本要素之中:价值是正向的,行动是努力的,精神是饱满的。成就“积极生长者”,需要文化支持,需要广阔平台,更需要课程与教学的专业路径,通过“儿童创造信息”“整块学习时间”“穷尽思维可能”“同学成为同学”,建构“积极生长好课堂”。
关键词:学校文化;积极生长者;人格描摹;课程与教学
一、“积极生长者”提出的缘由
沈正元: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吴江实小教育集团”)主张要有“相互映照的校区文化”,但是相互映照的校区文化又共同聚向于“积极生长者文化 ”。请你谈谈,为什么要提出“积极生长者”的核心主张?
张菊荣:第一,从集团化办学探索、学校文化的角度来说,“积极生长者”核心主张在呼之欲出中水到渠成。2017年吴江实小教育集团成立以来,我们赋予了“爱德求真”校训新理解,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之地”的共同愿景。但是,我们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帮助各校区逐步形成了“人人拥有金钥匙”“爱的乐园,德的摇篮”“创造值得回味的童年”“一个长故事的地方”“蓬勃生长”等文化表达。2020年年底,我们又在校区文化表达的基础上再次聚向,提出了“积极生长者”主张。各具独特而有共同聚向,避免了要么简单划一、要么一盘散沙的“二元对立”思维。
第二,“积极生长者”理念是“立德树人”的校本化表达,是我们对“培养什么人”问题的基本回答。“积极生长者”就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具有无论身处何境都“须臾不离是”的正确价值观,具有复杂情境问题解决的关键能力,具有面对来自外在与内心的困难时坚持不懈的品格特征,具有未来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发生着深刻变革的时代,充满不确定性。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价值迷失者有之,行动迷茫者有之,状态迷惑者有之,破解这样的世纪难题,需要正向价值引导“积极生长者”的人格培养。
第三,“积极生长者”主张也源于我们的人性假设及教育认知。我们相信人性的力量,相信人心向善,我们持有积极的人性假设。而教育的力量,就是更好地发挥人性的积极力量。我以为,如果一个教育者没有一种积极的人性假设,他可能会比较痛苦,而持有积极人性假设的人会更具幸福感。因积极而行,向积极而行,“积极生长者”的培育合国家要求,合学校文化,合人性自然,合教育规律。
二、“积极生长者”的基本内涵、要素与特质
沈正元:“积极生长者”,这提法非常给力,会引起人丰富的联想。“积极生长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积极生长者”,有怎样的基本内涵、要素与特质?
张菊荣:“积极生长者”是一个整体形象,是我们对理想人格的整体期待。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模板。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积极生长者”究竟长什么样子?不能也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各具特色的鲜明存在。关于“积极生长者”的解释,也可以创造各自的版本,而不局限于唯一见解——如果过度囿于统一规定,这本身就有违“积极生长者”的基本涵义。积极生长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可能性!
“生长”是一切生命的本质,也是人的本质。无论是个体的人,还是整个的人类,“生长”是必然的——生命不止,生长不止。因此,生长不是儿童的专利,而是所有生命的共性。因为儿童特别旺盛的生长力及其生长的无限可能性,我们把“生长”视作儿童特别鲜明的特性。但是,仅仅说“生长”,可能只是强调了“生长”的自然属性。没有教育,没有学校,儿童也会生长。但是,有了教育,有了学校,儿童的生长过程就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了。我们在“生长”后面加了一个“者”字,表明这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在“生长”前面加了“积极”两个字,表明了生长的方向与方式:从方向上,反对价值缺失的野蛮生长;从方式上,反对主体缺失的被动生长。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表达的“积极生长者”,恐怕还应该具有一些基本特征。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先生曾经说,我们要警惕“共性不共,个性不个”,尤其要警惕“共性不共”的问题。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积极生长者”不是为了提出一个为了独特而独特的新概念,而是基于我们对理想人格共性问题的思考。
在提出“积极生长者”理念之前,我们建立了学校愿景:把学校建设成为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之地。这个愿景其实就是“积极生长者”的生长方向。因此,“积极生长者”是未来理想人格的整体形象,是正向生长与主动生长的统一,指向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
“积极生长者”的特质反映在基本要素之中:价值是正向的,行动是努力的,精神是饱满的。三者暗合了核心素养所追求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之意,也吻合“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育的题中之意。当然,这是从横向意义上说的。从纵向意义上,我们还可以看到“积极生长者”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他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他们非常善于在价值自觉的引导下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与行动方式,从而让生活中、生命中的消极因子转化为积极生长的营养。他们也会百般纠结,他们也有愁眉苦脸,他们是真实而健康的人,但他们充满韧劲,他们有着长期主义者的乐观。听其言,观其行,与之交,你能从“积极生长者”身上感受到这样的整体气质。而这种气质如果成为一个团队的集体气质,这个团队就呈现出一种“积极生长者”的文化气象。
我还想说明一下,“积极生长者”不仅仅是我们对儿童完整人格的描摹,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人格期待。所以,“积极生长者”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在我们的校刊《积极生长者》(旬刊)中,每期都会推出“积极生长实小学子”与“积极生长师者”自述。
三、成就“积极生长者”的行动路径
沈正元:“积极生长者”在吴江实小教育集团,是至关重要的核心理念。之所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一定会深刻地影响你们的行动。你们通过哪些行动路径成就“积极生长者”呢?
张菊荣:第一,“积极生长者”培养,需要路径创新,但是,无论何种创新,都离不开一个原则,我们称之为“积极生长教育学铁律”,即以“积极生长者”成就“积极生长者”。这句话大致包括这样的涵义: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影响,“积极生长者”相互成就,“积极生长好教师”成就“积极生长好学生”,“积极生长好学生”也成就“积极生长好教师”,“积极生长好教师”之间,“积极生长好学生”之间,都存在相互成就的关系。“积极生长者”在相互成就中不断扩大“积极生长圈”,形成“积极生长者文化”的万千气象。一定要说路径的话,那就是文化路径。当然,在这个相互影响、相互成就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会更大。因此,教师必须成为“积极生长者首席”。
第二,“积极生长者”培养,需要课程与教学的专业路径。“积极生长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需要载体,学校育人的基本载体是课程与教学。怎样的课程与教学,才能成就“积极生长者”,这是学校的专业命题。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与“积极生长者”育人目标相融合,创造“教室里的课程与教学论”。我们将“积极生长者”育人目标对接“立德树人”总任务,通过学期课程纲要编制落实各科课程标准,通过单元教学方案编制落实学期课程纲要,通过课时教学目标落实单元教学目标,构成“积极生长者”培育的“目标一族”,以“教—学—评一致性”技术,开发指向素养的评价任务,促成目标达成。我们以积极价值取向开发校本课程,初步完成了由指向完整人格的“童年的哲学”、指向“大我”情怀的“我爱做公益”、形塑人生榜样的“儿童正阅读”、致力积极因子转化的“成长不烦恼”等组成的“积极生长课程群”。我们改革课堂教学,通过“儿童创造信息”“整块学习时间”“穷尽思维可能”“同学成为同学”,创造“积极生长好课堂”,让课堂充满智力活动与精神成长的气息。
第三,“积极生长者”的成长需要广阔平台。如果学校的管理是禁锢的、保守的、因循守旧的,或者是放任的、随意的、没有章法的,都不能成就一批又一批的“积极生长者”。为了培育集团校长团队,我们组建校长沙龙,从讨论“校长的人生哲学”开始,展开持续的深度研究,成就“积极生长校长团队”;为了培育学校行政干部,我们开创“行政学院”,而且我曾经用近两年时间每天在群里分享一篇千字文,在日不间断的互动中激荡能量;为了培育教师团队,我们坚持“专业养人”的思路,而不是将“师德师风”与“专业发展”分道而行,从36位教师组成的“课程领导研修班”开始,几年内就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育嘉年华”“讲述与聆听”“积极生长好课堂”“积极生长者论坛”等成为教师发展的广阔平台。此外,各校区通过丰富的课程开设、活动设计、节庆安排为学生创造多样化发展平台。
四、走在成为“积极生长者”的路上
沈正元:能不能介绍一下“积极生长者”理念形成的过程?我认为,这个理念是吴江实小教育集团的,也是你的。因为,在很多人眼中,你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生长者”的形象。
张菊荣:我可能还称不上最好的“积极生长者”,但也算是走在成为“积极生长者”的路上吧。从这个角度讲,“积极生长者”真不是一个年龄概念。这几年,我很感动地听到老教师在说,“我也要积极生长”“我不能就这样等退休”。
一个人与一群人,一位校长与一所学校,究竟是什么关系?校长是一个特殊的教师,校长的人生哲学、思维方式甚至成长经验,对一所学校的理念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当然,一个成熟的校长绝对不会把学校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但他一定会把自己毕生的心血与智慧倾注在学校,让自己和学校融为一体。
刚才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我们其实已经对吴江实小教育集团的发展进行了简单梳理。2017年6月12日,我来到这里时,学校遇上了一些困难,教师都感到很迷茫。学校走向何处,是所有人的关切。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通过研究学校历史、教育经典、时代使命以及当下的思想与追求,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及时总结了“老师愿意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学生身上的整体价值取向始终没有变”的老实小精神,继而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之地”的新时代愿景,通过课程与教学原理的实践创新,引导教师风清气正、心无旁骛做教育。围绕集团提出的新时代愿景,我们又深入研究校区文化,完成了五校区的文化表达;完成了五校区文化表达之后,我们又回过头来,寻找五校区共同的育人目标。最后发现,“生长”是这个生长型教育集团的特点,也是儿童发展的特点。但是,我们强调正向生长、主动生长,在吴永军教授的帮助下,我们正式明确“积极生长者”理念。
来到这里的时候,我的职场生涯走到了第6站。第1站,在一所只有两个教师、四个年级的乡村小学。这个湖畔的小学伴我度过了教师生涯的童年期,奠定我生命中的教育浪漫主义情怀。第2站,在一所乡镇中心小学。这时的我处于自然成长的阶段,慢慢成长为校级领导。第3站,在吴江区教科室。我穿梭在学校现场与理论世界之间,饱吸着吴江教育的营养,在课堂观察与学校文化研究方面小有心得。第4站,我来到城区一所小学。尽管在这里工作不满一年时间,但我萌生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成长的欲望”的信念。第5站,重返乡村,创办新学校。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位师生拥有成长的感觉”,在崔允漷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创造了新建学校发展的成功范式。第6站,在已然对儿童成长、教师成长有了比较丰富的认知,对学校文化、课程教学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之时,来到了吴江实小教育集团,实现了一种冥冥之中的汇会。无论是我个人,还是我们的团队;无论是百年实小的历史脉络,还是当今时代的鲜明呼唤,我们没有理由不成为“积极生长者”。
(张菊荣,特级校长,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邮编:215200;沈正元,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学会,邮编: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