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设计思维以思维变革的方式,推动学校的理念变革、流程重构、文化再造、团队变革,是学校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发展的有力工具。设计思维把学生利益置于思维的中心,构建清晰有效的问题解决路径,形成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组织文化,共同创造组织价值,引发组织突破性创新,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设计思维;学校管理;组织创新;文化建设
设计思维,是一种富有创新力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在大学、企业得到广泛重视,近几年也受到一些中小学的关注。设计思维是一种方法论,用于为寻求未来改进结果的问题或事件提供实用和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将设计思维用于学校管理,即从学校的需求出发创造性地寻求问题解决方法,从而打破学校组织创新的壁垒,推动学校的理念变革、流程重构、文化再造、团队变革,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理念突破:把学生利益置于思维的中心
如今,“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学生第一”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具体落实中,往往行动与理念脱节,造成“两张皮”现象。设计思维的提出,可为理念变革提供清晰的行为路径,达成理念与行动的高度一致,让教育理念产生实质性的突破。
设计思维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同理心。同理心,是心理学的概念,即“设身处地理解”,通过心理换位,产生“共情”“共感”。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情绪、情感等真实需求,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理心,是设计思维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核心元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五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处,包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同理心以及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读、写和算被认为是教育体系的三大基本支柱。2018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副秘书长莱斯利·洛伯在三大基本支柱的基础上增加了“同理心、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同理心,也成为一种能“加深对他人理解、认识相互依存的道理”的基本素养。
设计思维把“理解他人”作为工作的起点,在尝试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之前,先真正理解人们所面对的问题。对于学校来讲,同理心就是学校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在规划学校发展纲要时,在开展学校的所有工作前,都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把学生利益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设计思维提出的同理心,给学校发展带来了理念突破,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真正建立“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更主要的是为实施这一理念提供了清晰的行为路径,让理念成为推动行为变革的动力,成为统帅教育行为的灵魂。比如,一些学校在设计调整学校的行政部门时,把原来的“德育处”更名为“学生发展中心”,“科研处”更名为“教师发展中心”,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更换了一个名称,而且表示其背后的功能及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即把人的发展置于了工作的中心。
每到毕业季,学校都会举行毕业典礼。以往毕业典礼都是领导在主席台一坐,然后就是不同身份的人没完没了地发言,各类讲话后表彰、献花,随之活动也就结束了。这样的毕业典礼学生是否喜欢?学生需要的毕业典礼是怎样的?经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后,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改革了毕业典礼方式:把主席台从舞台上撤下来,活动的主持改为学生,把整个活动设计成“回忆篇”“寄语篇”“感恩篇”“飞翔篇”等几个篇章,中间由学生自导自演的节目串场。整个活动的主角都是学生自己。
设计思维,让“把学生置于思维的中心”成为一种行动。在策划某个教育活动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发展真需要这个活动吗?”“学生能否参与?”“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学生的体验及反映是什么?”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就是设计思维的行动路径。
二、流程重构:构建清晰有效的问题解决路径
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无论大小,一旦出现都需要去解决。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方法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而且这种方法能十分有效、理想地解决问题,并能把我们的创造性想法融入其中。要设计能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的方式方法,只有把这些方式方法流程化、结构化。设计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它不是日常思维,而是专业思维,是充满创意、富有想象力的思维,是一种工作流程,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考路径及系统方法。
设计思维是按照问题解决的路径进行的,所以它需要先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做”(目的及价值)、“我们为谁做”(目标指向)、“我们要做什么”(内容或模型)、“我们如何做”(方法路径)、“我们能做到怎样”(目标或标准)、“我们能做得更好吗”(评价及反思)。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流程:问题分析—问题定义—头脑风暴—绘制原型—实施创作—评估调整。
“问题分析”及“问题定义”,是在分析和掌握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问题本身作出清晰的描述,从而把握问题的本质。“头脑风暴”是让教师能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在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中进行思维碰撞,从而产生更多灵感,提出更多设想,获得更多建议。“绘制原型”,原指制作具体可触摸的模型,但对学校来讲可以演化成一种清晰的项目实践模型,如规划、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等,可以方案书、流程图、3D建模等方式呈现。“实施创作”是设计思维的成果实现部分,是问题解决的核心环节。没有实施或实践创作,问题就无法解决,设计思维的价值也无法真正体现。“评估调整”是设计思维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本项目实施的过程、结果所做的分析与评价,并对以后工作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其实,“评估调整”会贯穿在设计思维的所有环节,因为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需要作出评估及修正,只不过范围及程度不同。问题解决的流程化,可以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从而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构建从“问题分析”到“评估调整”的问题解决体系,是一个“可循环”的流程。每次循环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改进,而且每一次循环都是一个“迭代”。迭代,即不断循环更替的意思。但每一次循环绝不是完全的重复,每一次更替绝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替换,它更像是在前一事物基础上的更新。迭代思维是一种独特的认知活动,是在反复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不断改进、追求完善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迭代思维是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方式,因而它同样能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迭代思维,是设计思维的重要实践方式。
在学校发展中,中层岗位调整是必然发生的事,但调整后的工作往往会出现下面两个问题:一是换了中层管理者后,同样一个项目,新的部门领导总是从头开始,重新摸索,消耗了很多精力,有时还要重复前任的错误;二是前任怎么做,后来者依葫芦画瓢,面对新的形势,不会在前任的基础上完善改进。这样就消解了学校管理的效能,阻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迭代思维则有效避免了这些问题,能不断优化项目方案和工作流程,面对复杂多变的事物时,能与时俱进,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成人仪式方案中“活动流程”的变化,就体现了迭代思维:
2013年,以“以我火红青春, 跨入十八年华”为主题,主要流程有:(1)升国旗,唱国歌;(2)团委书记发言;(3)家长的嘱托;(4)学生代表发言;(5)佩戴成人章;(6)成人宣誓;(7)校长寄语。
2019年,以“成长· 梦想·责任”为主题,主要流程有:(1)学生整队,与家长携手经过“成人门”,入会场;(2)“十八岁成人仪式”开始,介绍与会领导、嘉宾;(3)全体起立,奏唱国歌;(4)诗朗诵《芳华》;(5)老师的祝福——教师代表发言;(6)家长给孩子佩戴成人纪念章、互换信件;(7)父母的期望——家长代表发言;(8)十八岁成人宣誓(9)成人的心声——学生代表发言;(10)分发《宪法》;(11) 成长的责任——法制副校长讲话;(12) 校长寄语。
2020年,以“十八而志,不负青春”为主题。因为疫情,我们设置主会场(学校网络直播室)和分会场(教室),主要流程有:(1)宣布成人仪式开始(主会场),学生起立、奏唱国歌(分会场);(2)视频短片《成长印记》;(3)青春嘱托(团委书记发言);(4)告别童年(录播视频,家长发言);(5) 佩戴成人纪念章(班主任分发纪念章);(6)成人宣誓(主会场校长领誓);(7) 感恩的心(学生代表发言);(8)飞翔(直播,学校操场放飞鸽子)。
三、文化再造:形成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组织文化
设计思维是一种具有现代理念的文化行为,它不仅让每个人都能学会设计的方式和途径,而且建立了平等对话、包容协作、持续创新的机制,形成了充满活力、高度自觉、崇尚创新的组织文化。
设计思维打破了专制式的决策机制,实施以学生中心、问题导向、头脑风暴、专业思维为特点的决策方式。设计思维不再是领导控盘式的决策,所以它能引发学校组织的内部创新及突破,加速管理变革,提高组织效能,促进团队成长。在提升创新自信、合作能力以及反复试错能力的同时,设计思维还能促进文化变革。
设计思维给学校带来强大的内生性创新力。设计思维不同于一般的问题解决方式,它不是生活中简单或随机冒出的想法,而是一项经过系统思考的策略性工程。它用程序性的方案逼迫人们放弃固化的思维方式,推动工作创新。于是,设计思维便成了“一种释放创新的方程式”。欧洲最大的软件企业SAP的创始人哈索·普拉特纳认为,基于设计思维的行为与创造性结果呈正相关,在设计思维驱动下工作的人会产生创造性的成果。当然,对学校系统来讲,设计思维带来的创新一般不具有革命性或颠覆性意义,它未必需要打破原来的形态及环境,而可以是“盒子里的创新”。这种变革,是一种迭代式的变革。
设计思维可以让学校形成充满活力、高度自觉的组织文化。设计思维肯定了每一个想法的价值,确保了最有创新意义的观点能得到充分重视,最大限度激发教师的创造灵感,让教师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具有无限的期待。设计思维是基于问题解决的一项工作,这样的工作充满了挑战,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因而,设计思维让教师的工作满怀活力、生活充满乐趣,也可以让教师获得丰富的创造体验。
设计,源于艺术的一个概念,具有审美属性。设计思维自然也离不开对审美的追求。苹果公司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法宝就是创造好产品。这样的“好产品”,按照乔布斯的观点就是:它一定是让人心动、触及人的心灵的;它一定是美的、超乎人们想象的。“让人心动”“触及心灵”“美”“超乎想象”等,无一不是对一件伟大艺术品的追求及要求。追求完美,让人惊讶或耳目一新,这些几乎是从事设计工作的人的共同愿望。而审美是一种自觉行为,它不是外在的、强迫给予的要求。审美能让人忘我工作,有时还会让人对自己的工作略显苛刻,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比如,学校行政会议常常为了让一个工作方案更完备,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废寝忘食;教师也往往为了做好一张让自己满意的幻灯片,而绞尽脑汁、通宵达旦。设计思维让高度自觉、崇尚创新的组织文化,融入每一个人的血液中。
四、团队变革:共同创造组织价值
设计思维,吸引了一群有梦想、有活力、有激情的人在一起学习与工作。他们不论年幼,不讲资历,让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跨界的学习型组织。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一起,可以利用多学科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突破知识局限,打开专业藩篱,走向学科综合。在这样的组织中,不但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解决问题,也可以让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跨界带来的团队变革,不仅涉及知识的整合,而且能产生思维的变革。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在一起,跨越思维疆域,从多角度、多视野看待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跨界思维,也是融合思维,即在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多元素融合以发挥更大价值。比如学校的“融媒体”公众号团队,吸纳语文、外语、艺术、技术等学科的优秀教师加入,整合了广播、电视、刊物、网络等传媒优势,不时推出深受广大师生及家长喜欢的、具有学术品位和审美价值的专题,成为能提高学校影响力的品牌团队。跨界思维,让“融媒体”团队从相互接纳,到融合创新、跨越发展,最后实现团队的变革及突破。
设计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头脑风暴。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在一起,头脑风暴是一种高效的工作方式。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观点,并以此激发与会者的创意与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风暴”的过程。头脑风暴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畅所欲言激发参与者的创造性灵感,为问题解决提供更多的思路。在活动过程中,减少权威或专家对讨论议题的过度控制,避免批评的话语、采用延迟评判是头脑风暴成功的关键。头脑风暴让每位教师能相互交流、对话、争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正是设计思维需要形成的一种包容、海纳百川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组织隔阂被打破,个人想法得到交流,个人智慧被充分激发。
因设计思维而形成的活力澎湃的学习型组织,其使命是共同创造。因设计思维而形成的组织文化将每一位教师拽出“舒适区”,推动教师成长。设计思维,其任务的挑战性、环境的开放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高投入,让每一位教师沉浸其中,忘我工作,共同创造组织价值。共同创造,是设计思维的一种工作方式,也是学习型组织的一个特征。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互激励,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在团队发展中,共同创造不仅仅是指团队共同创造的成果,也包括团队自身。共同创造,是团队发展的一种财富,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莱斯利·洛伯.学习在人工智能时代生存[J].信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报告专刊,2021(11).
[2]约翰·斯宾塞,A.J.朱利安尼.如何用设计思维创意教学:风靡全球的创造力培养方法[M].董洪远,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3]克里斯托弗·迈内尔,乌尔里希·温伯格,蒂姆·科罗恩.设计思维改变世界[M].平嬿嫣,李悦,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4]哈索·普拉特纳,等.斯坦福设计思维课3:方法与实践[M]. 张科静,马彪,符谢红,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陈平,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邮编:2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