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时期如意馆画师画风浅析

2022-04-29 12:41曹聪颖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庆云落款颐和园

相比于乾隆时期社会经济与手工业的繁荣,光绪执政时期明显内忧外患交相累积,慈禧的垂帘听政与独揽朝政虽使得晚清政治举步维艰,但在统治者享乐主义的需求下,内务府造办处在宫廷用器的寓意方面,更加努力宣扬皇权至上与太平盛世的思想观念。这一趋势在造办处管辖的如意馆绘画创作之中展现得尤为明显。

供职于如意馆的画师并不能完全按照自身想法创作绘画,而是需要按照皇室对绘画的要求创作,这便反映出清朝宫廷的审美风尚。如意馆的绘画主要有三个功用:纪实、装饰和案头观赏。在装饰方面,宫殿装饰中的内檐书画,包括贴落、匾额、卷轴、隔扇心、画条等,主要应用于室内。它不像外檐装饰那样要受风吹日晒,所以在用料、做工方面更加精细,具有更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内檐书画多数属于纸绢类文物,虽总体创作数量较多,但由于本身的质地,保存比较困难,往往留存较少。

画条是内檐书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用于装饰宫殿内部的墙壁,挂在窗户之间。有关画条的制作与使用,从乾隆朝便有记载: “乾隆四十年三月初十日接得员外郎六格押帖内开二月十四日,首领董五经交宣纸三张,传旨:宁寿宫养性殿明间西墙挂轴心一张,西暖阁西北间南间罩外南墙画条一张,着杨大章画。”颐和园博物馆馆藏画条皆为长方形,单面有画,内包木框,上带铜质挂环,方便同定在宫殿内部的墙上。画条和贴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画条内包木框,有更加稳固的悬挂结构,可通过挂环挂在墙上,不用张贴,装裱更加完善,可反复使用,通常保存状况优于贴落。

颐和园博物馆现存画条20件(见表1),皆为光绪时期如意馆画师所作,题材涉及花鸟、山水、博古等。其中花鸟类最多,共有16件;另外还有山水2件,博古2件。尺寸主要分为3类:最大尺寸宽32厘米至35厘米,中型尺寸宽23厘米至24厘米,小型尺寸宽15厘米至16厘米。不同尺寸并没有明确的等级区分,比如管念慈的两件山水画条,分别挂于慈禧居住的乐寿堂和李莲英在颐和园的住所永寿斋,画条尺寸基本相等。这20件画条落款位置统一在作品下方,其中落在左下方者17件、右下方者3件,落款格式为“臣……恭画”“臣……恭绘”,款下均加盖朱文印章,印章文字包括“恭画” “敬写” “臣××(人名)"等。

画条创作者皆为光绪时期的如意馆画师,包括陈兆凤、屈兆麟、管念慈、葆恒、盖暹、赵彤、姜湛霖、马文麟、王继明、于桢培、刘玉璋、吴庆云等人。这些人一部分通过考试、一部分通过举荐进入如意馆供职,其中管念慈、屈兆麟等甚至做到了如意馆首领,官居二品:“内廷太监时至馆索画,独赏劬安。劬安又善逢迎,极意结纳,得内监欢,遂受知于李莲英,蒙慈禧召见秘殿,面试之画,大称后意。骤升为如意馆首领,时人宫禁。”职业画家陈兆凤在如意馆供职20余年,官职为七品顶戴,工资为“每月由造办处现食六两、银库添行二两钱粮,共食八两钱粮”。从光绪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来看,画师们的生活还是相当有保障的。

管念慈为颐和园所绘的两件山水画条,一件长89.7厘米,宽23.5厘米,绢本设色,画烟波浩渺的湖山之境。画面采取远景式构图,淡墨青岚,远山先勾轮廓,再加墨色点染,主色调为深绿和青黑。从景物上看,楼阁树木均属江南风景,树木画法与远山相同,均用晕染法。画面近景右下角有一楼阁矗立江边,使人产生临江俯瞰近水远山之感。左下角落款“臣管念慈恭绘”,钤盖朱文方印“臣念慈”。此件画条位于颐和园乐寿堂前抱厦东梢间南炕墙上面北。

另一件长90厘米,宽23.2厘米,绢本设色,材质与第一件相同,但画意与使用位置存在差异。相比于第一件的云山远淡,第二件的构图更加紧凑,展现山间一角的细致之景。画中山石陡峭林立,均以石青、石绿设色渲染,树木、青苔的线条清晰流畅;小桥流水,平添生活之趣。右下角落款“臣管念慈恭绘”,钤盖朱文方印“臣念慈”。此件画条位于颐和园永寿斋明间后殿东缝面西。

综观管念慈画法,树木枝叶以横笔堆叠居多,只表现大体轮廓,树叶颜色多为深绿或青黑色。对比其进奉内廷的贴落画法,只有画面中央突出的彩色树木才有较为清晰、枝叶根根分明的画法,山石画法均为直接上色,再勾轮廓。画条落款处均加盖“臣念慈”印,或只用“臣念慈”印。近年笔者曾多次注意不同地区博物馆所藏清代画条落款方式,发现如意馆画师在普遍使用“恭画”印基础上,还有少数再加使用“臣某某”等人名印者,由于清代如意馆并非社会流行绘画机构,有关画师录用方式、所受恩赏、职位等级等的文献记载并不是很多,所以没有发现明确的用印规定记载,于是猜测不同的用印方式或许与其职位有关。

盖暹擅画花草梅竹,其中挂于乐寿堂的一件梅竹画条,尺寸与管念慈所绘山水画条1相同,但盖暹所绘梅竹画条位于乐寿堂西进间南炕墙上面北,由此可知乐寿堂内画条尺寸均用此类。盖暹绘梅竹画条为梅花竹叶折枝构图,白梅红竹均从画面左下方向上斜出,白梅姿态向上,红竹枝叶向下,此种构图方式将白梅的淡雅与红竹的浓艳结合起来,使画面构图饱满、色彩艳丽,突出画面的吉庆氛围。画条中梅花的绘画方式为工笔画法,花瓣以淡墨勾勒轮廓,花心以浓墨点染,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而红竹则用淡设色写意画法,竹叶笔墨流畅,线条纤细有力,在同一画面中,将梅花的精工细丽与红竹的形象生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颐和园现存画条中博古画条较少,仅有马文麟和王继明所绘两件。马文麟所绘尺寸较大,长150厘米,宽32厘米,属于颐和园现存画条中尺寸最大的一类。王继明所绘较小,长89.4厘米,宽23厘米,属于颐和园现存画条中尺寸为中型大小者。两幅画条同属绢本设色,内置框架为松木框架。博古画条较花鸟、山水画条构图新颖,是清代中后期流行的专门表现器物美学的构图方式。马文麟所绘博古画条中有一青瓷瓶,小口长腹,瓶身着淡青色,瓶口为黑色,全身细微开片,属于仿哥窑黑胎开片青瓷形制。瓶中插一枝红梅,两枝松针,梅花红艳娇嫩,梅蕊根根分明,枝叶为先画图案后勾边。松针颜色从后往前南浅至深。瓶下还绘有水仙、紫砂壶、茶杯、苹果。紫砂壶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器物,此图中的壶为紫砂方壶;茶杯纹饰仿西周青铜器中的蟠螭纹。图中器物与花木相结合,表达出典雅质朴、益寿延年的美好寓意。左下方落款“臣马文麟恭画”,钤盖朱文印“恭画”。

王继明所绘画条中亦有方形瓷瓶一件,瓶身满布冰裂纹开片,小口方腹,瓷瓶外侧轮廓勾勒清晰,瓶身上色均匀细密,瓶身所绘开片仿前朝哥窑制式,画法熟练严谨。瓶中插如意状灵芝一枝,象征延年益寿。灵芝上拴一红色平安结,平安结随风飘动,寓意平安吉祥。画面左侧有一朵白色菊花,为工笔画法,菊花图案一般象征品性高洁。瓶前还点缀了精巧洞石、鲜美苹果,展现出平安丰收的秋日气象。左下方落款“臣王继明恭画”,钤盖朱文印“恭画”。

花鸟类画条中,象征福寿吉祥的绶带鸟、雀鸟、白头翁等形象较多。王继明、葆恒、于桢培、刘玉璋、吴庆云等均画过花鸟类画条,其中以刘玉璋、吴庆云所绘为佳。刘玉璋所绘画条尺寸较小,长度约96厘米,宽度约15厘米。吴庆云所绘画条尺寸较大,长度约145厘米,宽度约32厘米。刘玉璋绘花鸟画条1为绶带鸟配牡丹花,白色牡丹迎风怒放,绶带鸟立于花枝之上,回首仰望,鸟嘴微张,五彩的尾羽自枝头垂下。绶带鸟图案因谐音“寿”字,经常被用于皇家宫殿的装饰图案之中,被赋予长寿的吉祥寓意;而牛土丹在四月盛开,花朵硕大饱满,颜色多彩鲜艳,代表雍容华贵、富贵吉祥。二者结合则具有“福寿双全”的美好寓意。

刘玉璋绘花鸟画条2为雀鸟配菊花图案,图中菊花花瓣为红色,先用墨笔勾勒轮廓,再敷色渲染。花枝饱满、花瓣众多、枝茂叶盛,呈现出一派秋意气象。红色菊花的下方还有红竹冒出,竹叶笔法爽朗飘逸,虽没有菊花的细致工丽,但平添了一丝野趣。雀鸟凌空飞翔,头部冲下,鸟嘴微张,身体自然弯曲,灵巧活泼。雀鸟羽毛用墨色晕染,笔法干练娴熟,颜色过渡自然,可以看出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菊花于秋日绽放,不与百花争艳,花期较长,经常被用于皇家宫殿的装饰之中,被赋予品性高洁、健康长寿的吉祥寓意。竹谐音“祝”,寓意美好祝愿,将菊花与红竹同画,有“祝寿”之意。二者结合为画面增添生机和“喜上枝梢”的美好寓意。画条左下方落款“臣刘玉璋恭画”,钤盖朱文印“恭画”。

吴庆云所绘两件花鸟画条亦不相同,一件为桂花白头翁图案,一件为梅花绶带图案。吴庆云绘“富贵白头”画条的主体图案为桂花、牡丹、白头翁,牡丹、白头翁等寓意雍容华贵、富贵白头,在清代宫廷装饰图案中出现较多,而桂树、桂花别出现较少。桂树枝繁叶茂,树干粗壮,生长态势良好。金黄的桂花点缀在圆润饱满的树叶之问,使人联想起十月金桂盛放的景象。 “桂”谐音“贵”,又有富贵之意。白头翁立于枝头,抬首仰望桂树,生趣盎然。粉色牡丹开于桂树之下,与树干同出,点缀其间,使画面色彩搭配更加协调。画条左下方落款“臣吴庆云恭画”,钤盖朱文印“臣吴庆云”。

另一幅为典型的梅花绶带图案,粉色折枝梅花在粗壮的梅树枝干上绽放,梅枝从左上方向右下方低垂,梅花花苞含蓄饱满。一只绶带鸟轻盈地立于梅花枝问,尾翼翘起,顾盼生辉。画面为仰视角度,展现出人在树下观梅观鸟的独特视角。画条左下角落款“臣吴庆云恭画”,钤盖朱文印“臣吴庆云”。

综观颐和园博物馆馆藏清光绪时期如意馆画师所绘画条图案,寓意富贵吉祥者颇多,其中牡丹、梅花、红绿竹叶、菊花、松枝、兰花、山水、绶带鸟、白头翁、喜鹊等题材较多出现,桂树、博古、花瓶、茶壶等出现次数相对较少。由此可知,在清代皇室审美风尚中,长寿富贵、色彩绚丽的花鸟画比之高雅端庄的博古画更加受到统治者的喜爱。画条尺寸有三种制式,每件文物之间虽有差别,但差别十分微小。这批画条由于制作年代相近,故原材料较为统一,均用细密的丝绢为底,底部再托宣纸命纸,覆背则用乾隆高丽纸,绘画颜料均为纯动物、植物染料。画条四周统一使用蓝色绫子进行压边,压边尺寸随画条尺寸的不同而宽度不同。内框均为木质,材质为松木。从画条制作的严谨性与材质使用的统一性可以看出,光绪时期造办处在制作器物方面还是十分规整的。在画条主体的画面构图方面,画条构图一般都比同时期的贴落、隔扇心等绘画作品构图饱满、比例协调。同时,如意馆画师虽长期奉诏,严格秉承皇室审美趣味作画,但不同画师的作画题材亦有不同,如刘玉璋、吴庆云擅画人物花鸟,屈兆麟、管念慈等擅画松藤、山水。整体观之,光绪时期如意馆画师技艺精湛,无论是精工细丽的工笔花鸟,还是淡墨青岚的水墨山水都不乏精品,体现出光绪时期如意馆画师的高超绘画水平与富丽堂皇的绘画风格。[作者简介]曹聪颖,女,汉族,河北雄县人,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颐和园博物馆,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书画、古建筑内檐装饰、书画修复、纸绢类文物保管与保藏。

猜你喜欢
庆云落款颐和园
颐和园
落款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石庆云
墨韵书香
“画不够,落款补”之说
颐和园导游词
古玩落款有讲究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